-
树节是树木生长中的正常生理现象,往往存在于树干内部,在用材中统称为节子[1]。节子一般可分为健全节和疏松节,健全节是由活树枝形成,它与树干木质部连接较为紧密,因此基本不影响木材抗压强度和质量,在外观上,其颜色与周围正常的木材相似[2];疏松节是指枝条死亡后被木质部包合起来的部分,这些部分严重破坏了木材内纤维的连续性,导致应力的大量集中,极大地降低木材的强度与抗弯性,影响木材的质量及其加工性能。因此,节子不仅严重影响了木材质量[3-5]和林木产品的利用率[6-7],还会影响树木的材质[8-9]。对节子内部属性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节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有研究表明:节子的大小随着节子着生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0-11],并与枝条着生角度成反比[12]。WANG等[13]对不同种植密度下西南桦Betula alnoides的节子特征进行研究发现:高密度种植能有效减小节子基径。HEIN等[14]利用人工修枝与自然整枝条件下的白蜡树Fraxinus excelsior和欧洲槭Acer pseudoplatanus的枝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枝条基径和树干径向生长速率对枝条预测模型的建立起重要作用。陈东升等[15]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节子模型。贾炜玮等[16]采用混合模型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树干内部活节、未包藏死节和包藏死节的体积进行了较好地拟合。然而,中国目前对于节子形成规律及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针叶树种,对于南方阔叶树种的研究还较少。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壳菜果属Mytilaria的常绿阔叶乔木,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份及东南亚越南、老挝等国,是上述地区的优良速生树种[17],具备材质优良、结构细腻、生长迅速等特点,多用于制造高等家具。但由于其树冠部分枝条较多,自然整枝能力较弱,导致树干上的枯枝无法及时脱落,极大地降低了该树种的质量。若这部分枯枝得不到及时清理,将会逐渐被树干的形成层包裹,形成死节,降低木材可利用率和木材等级[18]。目前,关于米老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量模型[19]、种苗培育[20]、碳储量[21]、枝条发育规律[22]和凋落物[23]等方面,关于米老排节子分布和发育规律方面研究较为缺乏。据此,本研究通过研究米老排节子时空分布规律,建立节子变色长度预测模型,为米老排无节大径材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22°11′N,106°75′E)地处广西最南部,与越南谅山市接壤,试验区下设哨平、青山、伏波和白云4个分场。米老排人工林位于青山分场,海拔约440 m。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 22.5 ℃,年平均降水量约1 210 mm,雨季集中在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4,全年无霜期约345 d,年平均日照约1 620 h。土壤主要为砖红壤,呈酸性(pH 4.5),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24.65 g·kg−1,全氮质量分数为1.02 g·kg−1,全磷质量分数为 0.47 g·kg−1,有效氮质量分数为117.20 mg·kg−1,有效磷质量分数为1.20 mg·kg−1,有效钾质量分数为84.20 mg·kg−1。
-
米老排人工林建于2008年,采用来源于同一优良母树的种子培育的实生苗进行造林,初始种植密度为1 667 株·hm−2(株行距2 m×3 m),该样地在培育过程中没有进行间伐和施肥等处理。2019年2月,在该样地中设置了5块20 m×30 m的标准地,对每块样地内的米老排进行编号,并测定每棵树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等因子。各样地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样地号 面积/
hm²平均树
高/m平均胸
径/cm平均枝
下高/m平均冠
幅/m坡向 坡度/
(°)M601 0.06 17.8 18.1 5.3 6.8 阳 25 M602 0.06 17.5 17.2 4.9 7.5 半阳 28 M603 0.06 19.4 17.8 4.5 7.9 阳 23 M604 0.06 17.7 18.1 4.5 6.2 半阳 31 M605 0.06 18.4 17.9 4.8 6.4 半阳 22 Table 1.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sampled plots of the M. laosensis plantation
-
依据每木检尺数据,在每个标准地中分别选出1株优势木、1株亚优势木和2株标准木进行节子解析试验,共计20株。用喷漆标记树干的北方向位置,并用胸径尺测定其胸径后,用油锯将样树伐倒,再次测定其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等因子(表2)。以2 m为区分段,用油锯进行切割,分别统计整株节子的数量及其所在高度。随后,将各区分段有节子的部分锯切成 20~30 cm 的圆盘,随后使用油锯沿节子中心部分进行纵切,得到节子剖面(图1),抛光至清晰,最终得到1101个完整的节子。
Figure 1.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the occluded branch (modified from HEIN[12]) and the actuallongitudinal section of a knot
项目 树高/m 胸径/cm 枝下高/m 冠幅/m 数值范围 17.1~22.8 17.7~25.3 4.5~8.8 6.5~10.4 平均值 19.5 21.4 6.9 8.6 标准差 3.9 4.2 1.2 2.3 Table 2. Summary sampled tree statistics
-
将所测定的节子指标作为自变量(x1~x4),节子变色长度为因变量(y)。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节子变色长度的关键因素。并构建多元线性归回模型:y=a0+a1x1+a2x2+a3x3+a4x4,其中a0、a1、a2、a3、a4为参数。
-
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为α=0.05,用Excel制表,利用Origin软件制图。
-
图2显示:米老排大多数枝条在第1~2年开始生长;大量枝条在第3~4年死亡,较少会在第5~8年死亡;第5~8年是节子愈合的高峰期,约占所有节子的87.2%,少部分节子会在第9年痊愈。在枝条死亡脱落后,枝条周围的形成层逐渐将树干内部的枯枝残留包围形成节子,76.7%的节子需要3~6 a的时间才能完全包裹,而能在1~2 a被完全包裹的节子数量较少,仅为10.4%,12.9%的节子需要7 a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包裹。
-
如图3所示:在垂直水平上,米老排节子数量随树干高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2.0 m为区分段,在树干高度为2.0~4.0 m内节子数量百分比最高,约占整株节子总数的17.8%。在2.0~4.0 m之后,随着高度的增加,节子数量开始逐渐减少。从节子数量累计百分比看,61.9%节子集中在0~8.0 m。
-
由表3可知:节子的平均变色长度达102.5 mm。由图4可知:节子的变色长度与节子直径呈正比。除直径40.0~50.0 mm与直径50.0~60.0 mm间的节子变色长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他不同节子直径间变色长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节子直径为0~10.0 mm时节子平均变色长度最小,仅为58.4 mm,而当节子直径为50.0~60.0 mm时,节子平均变色长度最大,为136.0 mm。
项目 分枝角度/(°) 枝条死亡
年龄/a节子愈合所
需时间/a节子着生
高度/m节子直径/mm 变色长度/mm 枝条出现
年龄/a节子愈合
年龄/a死节长度/mm 范围 12.9~88.5 2~8 1~10 0.1~18.4 4.7~59.1 17.2~189.6 1~7 3~11 1.4~148.5 平均值 54.1 2.6 4.6 6.8 23.7 102.5 1.1 7.3 51.1 标准差 10.0 0.8 1.6 4.6 8.1 21.1 0.4 1.5 26.1 Table 3. Sample branch description for M. laosensis
-
由图5可见:米老排节子变色长度随着分枝角度的增加,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其中节子分枝角区间在80.0°~100.0°的节子变色长度显著小于其他分支角区间(P<0.05)。当节子的分枝角度在80.0°~100.0°内时,节子平均变色长度最小,仅为60.0 mm;当分枝角度在20.0°~40.0°内时,节子平均变色长度最大,达110.2 mm。
-
由图6可见:米老排节子变色长度与愈合时间呈正相关,且当节子愈合时间不超过6 a时,变色长度随愈合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增大,而当愈合时间超过6 a,变色长度随愈合时间的增加增速变快。
-
将枝条出现年龄、枝条死亡年龄、节子愈合时间、分枝角度、死节长度、节子着生高度以及节子直径等7个指标作为自变量,与节子变色长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描述节子变色长度(yDL)的最优模型:yDL=24.388+1.729xKD+0.350xDBL−6.635xYB+5.451xOT。其中:xKD为节子直径,xDBL为死节长度,xYB为枝条出现年龄,xOT为节子愈合时间。模型中各参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的R2为0.649(表4)。模型的残差分布均匀,表明方程模拟效果较好(图7)。
参数 估计值 标准差 t P 残差平方和 R² a0 24.388 2.830 8.619 0.057 371 405.423 0.649 a1 1.729 0.064 26.968 0.000 a2 0.350 0.023 14.927 0.000 a3 −6.635 1.485 −4.467 0.000 a4 5.451 0.395 13.805 0.000 说明:a0是常数,a1、a2、a3和a4分别是模型中节子直径、 死节长度、枝条出现年龄和节子愈合时间的参数 Table 4. Estimated parameter values and fitted statistics values of discoloration length model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oloration law of knots in the Mytilaria laosensis plantation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17
- Received Date: 2021-07-26
- Accepted Date: 2021-12-27
- Rev Recd Date: 2021-12-24
- Available Online: 2022-07-20
- Publish Date: 2022-08-20
-
Key words:
- knots /
- Mytilaria laosensis /
- discoloration length /
-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
- prediction model
Abstract:
Citation: | HE Weijun, YANG Jinchang, HAO Jian, DONG Mingliang, YU Niu, QIN Guoming, LI Rongsheng.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oloration law of knots in the Mytilaria laosensis plantation[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4): 814-82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