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大型散生竹,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等特点[1]。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前,毛竹因其竹材、竹芛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被广泛种植,其中浙江省毛竹林面积达100多万hm2。但近年来,随着毛竹种植面积增加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竹材的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许多地方毛竹林已无人管理,导致毛竹扩张速度加快[2-3]。研究显示,1956—2014年,天目山毛竹林面积从55.10 hm2自然蔓延扩张到105.38 hm2,涨幅近1倍[4],对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的蚕食现象日益严重。毛竹因其无性繁殖能力强,可以靠地下竹鞭渗透使其具有很强的水平扩展能力,当地下竹鞭渗透到相邻森林中,依靠其快速的营养生长而迅速成林,改变生境条件和群落结构,从而对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严重威胁。白尚斌等[5]的研究表明:毛竹入侵相邻的森林群落时会导致乔木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降低。目前,在许多地方毛竹林的无序自然蔓延扩张已造成严重生态退化,威胁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生态安全,因此,控制毛竹林无序蔓延扩张,开展生态修复,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
森林采伐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重要手段之一,皆伐作为一种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会对林地上物种组成和生境条件产生强烈的影响。森林皆伐后,乔木层已不存在,加上采伐过程中的影响,森林群落实际退化为以灌草为主的早期演替阶段,地表被大量采伐剩余物所覆盖,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水分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环境异质性增加,为更多类型的植物萌发和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如河南宝天曼地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皆伐后群落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明显增加[6],福建永安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皆伐迹地封育1 a后,新增天然阔叶树种多达71种、密度高达64547株·hm−2[7]。皆伐后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树种的功能特征组成会发生改变,比如反映群落外貌特征的常绿树种相对落叶树种的比例会增加[8];反映光耐受性的阳性树种主导地位逐渐减弱,而中性及耐荫树种的优势度明显增加[9],因此研究树种功能特征组成的变化可以反映群落恢复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天目山毛竹纯林进行皆伐处理,设置固定样地进行定株定位观测,研究分析毛竹林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树种功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旨在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指导,为亚热带地区毛竹林无序蔓延扩张区域的生态退化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
-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皖两省交界处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境内(30°18′30″~30°24′55″N,119°24′1l″~119°28′21″E),面积为4300 hm2,海拔为300~1556 m。天目山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8~14.8 ℃,年平均降雨日为159.2~183.1 d,年降水量为1390~1870 mm,分布着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10]。保护区内植被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垂直带谱特征:在海拔230~850 m分布常绿阔叶林,850~1100 m分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100~1350 m分布落叶阔叶林,1400 m以上为落叶矮林[11]。毛竹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森林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350~900 m。由于不允许开展森林经营活动,保护区内毛竹林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立竹度高,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较低,零星分布有豹皮樟Litsea coreana var. sinensis、毛花连蕊茶Camelia fraterna、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和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等。
-
2015年对保护区内54 hm2毛竹纯林进行皆伐作业,皆伐时伐除全部毛竹,对毛竹纯林中零星分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高大乔木树种全部保留,林下植物尽量保留。在皆伐后2 a内持续清除萌发的新竹,直至不再有新竹萌发。毛竹皆伐2 a后植物群落进行自然更新恢复。
在皆伐后自然更新群落区块设置11个样地(20 m×20 m),其中3号样地有枫香2株、金钱松2株,5号样地有枫香2株、杉木5株,8号样地有4株杉木,其余样地无乔木分布。受采伐工作影响,林下植物仅有零星少量分布。在选择样地时避免人为干扰较多、动物活动频繁的地段,同时覆盖各个海拔梯度,使得选取的样方能够代表毛竹林皆伐作业的整体情况,并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罗盘仪测量每个样地的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等环境因子(表1)。坡向采用4方向法表示,样地4个角设置长期固定标志。
样地 海拔/m 纬度(N) 经度(E) 坡度/(°) 坡向 样地 海拔/m 纬度(N) 经度(E) 坡度/(°) 坡向 1 535~545 30°19′26.4″ 119°26′09.6″ 31.0 半阳坡 7 527~538 30°19′15.6″ 119°26′13.2″ 38.0 半阳坡 2 537~547 30°19′30.0″ 119°26′13.2″ 30.0 阳坡 8 428~437 30°19′37.2″ 119°26′20.4″ 15.0 半阳坡 3 569~578 30°19′30.0″ 119°26′09.6″ 33.5 阳坡 9 866~876 30°20′16.8″ 119°26′13.2″ 35.0 阳坡 4 552~559 30°19′48.0″ 119°26′45.6″ 32.0 阳坡 10 832~842 30°20′16.8″ 119°26′13.2″ 30.0 阳坡 5 559~569 30°19′26.4″ 119°26′34.8″ 33.0 阳坡 11 814~825 30°20′13.2″ 119°26′06.0″ 35.0 半阳坡 6 581~591 30°19′19.2″ 119°26′02.4″ 31.0 半阳坡 Table 1. Basic conditions of sample plot
-
在样地4个角与中间设置5个(5 m×5 m)小样方,共获得55个小样方,并于2018—2020年10—11月对每个小样方的乔木、灌木和草本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乔木层:对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挂牌并记录其种名、胸径、树高、冠幅等;灌木层:调查种名、基径、树高、盖度等;草本层:调查种名、株数、高度、盖度等。
-
重要值(VI)是森林群落研究中被常用来衡量某个树种优势程度大小的重要指标。①乔木层的重要值(VI乔)=[(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相对高度)/3]×100%。②灌草层的重要值(VI灌草)=[(相对多度+相对盖度)/2]×100%。其中:相对多度是某物种株数占所有物种总株数的比值;相对显著度是某物种的胸高断面积占所有物种的胸高断面积的比值;相对高度指的是某物种的高度占所有物种总高度的比值;相对盖度是指某物种的盖度占所有物种总盖度的比值[12]。
-
首先计算各个样地中每个小样方中树种的重要值,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其多样性指数并算出平均值,最后将得到的3 a期间11个样地的多样性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恢复时间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差异程度用Duncan的多重比较(P<0.05)分析。①Shannon-Wiener指数
$H=-\displaystyle \sum_{i=1}^{n}P_i\mathrm{㏑}P_i$ 。②Simpson多样性指数:$D=1-\displaystyle \sum _{i=1}^{n}{P_i^{2}}$ 。③Pielou 均匀度指数$ E=H/\mathrm{l}\mathrm{n}S $ 。④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 R=S-1/\mathrm{l}\mathrm{n}N $ 。其中Pi指第i种植物的重要值占总个体重要值的比例,n表示群落含有的总物种数,S指的是物种丰富度,N为所有物种的总个体数[13-14]。 -
①死亡率
$M=(\mathrm{l}\mathrm{n}{N}_{0}-\mathrm{l}\mathrm{n}{S}_{t})/t $ 。②补员率$ R=(\mathrm{l}\mathrm{n}{N}_{t}-\mathrm{l}\mathrm{n}{S}_{t})/t $ 。其中:N0和Nt分别为第1次和第2次调查时的株数,St是第2次调查时的存活株数,t为2次调查时间的间隔,本研究为1 a。种群大小变化率采用补员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来表示,即种群大小变化率=补员率−死亡率[15]。 -
本研究依据《天目山植物志》和《浙江省植物志》对群落的树种功能特征进行划分[16-17]。根据叶生活型将树种划分为常绿和落叶2种类型,常绿与落叶树种占比可以反映群落外貌特征变化;根据生长特性将树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灌木3种生长型;根据树种对光的耐受性及生长环境,将树种划分为阳性、中性、阴性3种类型。
-
采用Excel 2019、SPSS 24.0、Origin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与作图。
-
由表2可知:2018—2020年,群落恢复过程中乔木层植物共有130种,隶属于45科86属。每年科、属的数量变化不大,但物种数增加了4种,其中2018—2019年新增8种,退出7种,2019—2020年新增6种,退出3种,主要是一些偶见种,如云山八角枫Alangium kurzii、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从群落中退出,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杭州榆Ulmus changii等在群落中新增。乔木层主要科有大戟科Euphorbiaceae、芸香科Rutaceae等,以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朵花椒Zanthoxylum molle等为主要优势种。
年份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科 属 种 科 属 种 科 属 种 2018 43 80 109 61 130 196 41 95 113 2019 42 79 110 46 87 125 22 49 64 2020 42 81 113 40 59 90 17 32 39 2018—2020 45 86 130 65 137 224 45 99 135 Table 2. Composition of families, generas and species of community from 2018 to 2020
-
从表2可以看出:2018—2020灌木层植物共有224种,隶属于65科137属。随着时间推移,灌木层科、属、种数量均显著下降,其年降幅分别为17.2%、27.3%、27.0%。这是因为随着密度增大、林分郁闭,群落光照条件变弱和养分竞争加剧,导致植株大量死亡减少,其中2018—2019年新增4种,退出75种,2019—2020年新增6种,退出41种。灌木层主要科有蔷薇科Rosaceae、山茶科Theaceae等,并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毛花连蕊茶等为主要优势种。
-
从表2可以看出:2018—2020草本层植物有135种,隶属于45科99属,随着时间推移,草木层科、属、种的数量也均显著下降,其年下降幅度分别为29.3%、33.2%、32.7%,其中2018—2019年新增19种,退出66种,2019—2020年新增8种,退出33种。草本层主要科有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等,并以栗褐薹草Carex brunnea、三穗薹草Carex tristachya、显子草Phaenosperma globosa等为主要优势种。
-
由表3可知:乔木层排名前20位的优势种重要值之和高达80,能代表乔木层主要树种的变化。优势度最明显的种是朵花椒,其重要值大于20,白背叶、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臭辣树Euodia fargesii等树种的优势度次之,它们的重要值均高于5。不同优势种重要值的变化在演替过程中有很大差异,如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朵花椒的重要值3 a内分别下降了4.00、5.90,而白背叶、小构树Broussonetia kazinoki的重要值却分别增加了3.16、1.43。排名前20位的优势种仅有油茶、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等为常绿树种,并且重要值均偏低。
序号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种名 重要值 种名 重要值 种名 重要值 1 朵花椒 26.47 朵花椒 22.56 朵花椒 20.57 2 白背叶 9.31 白背叶 11.42 白背叶 12.47 3 臭椿 7.34 臭辣树 6.86 臭椿 7.00 4 臭辣树 7.27 臭椿 5.84 臭辣树 6.17 5 檫木 4.84 檫木 5.06 檫木 6.15 6 掌叶覆盆子 4.56 掌叶覆盆子 4.86 山鸡椒 4.94 7 山鸡椒 3.51 山鸡椒 4.41 枫香 3.70 8 糙叶树 2.84 小构树 3.01 小构树 3.39 9 棘茎楤木 2.64 糙叶树 2.20 盐肤木 2.42 10 小构树 2.46 棘茎楤木 2.15 糙叶树 2.02 11 油茶 1.83 盐肤木 2.00 油桐 1.84 12 盐肤木 1.62 窄叶紫珠 1.85 窄叶紫珠 1.75 13 楤木 1.31 油桐 1.76 油茶 1.44 14 小叶白辛树 1.24 小叶白辛树 1.32 白花泡桐 1.38 15 油桐 1.21 油茶 1.31 牛鼻栓 1.37 16 白花泡桐 1.17 白花泡桐 1.22 小叶白辛树 1.30 17 枫香 1.07 枫香 1.20 浙江柿 1.18 18 牛鼻栓 1.06 牛鼻栓 1.15 拟赤杨 0.88 19 窄叶紫珠 1.05 紫弹树 1.07 苦槠 0.87 20 小叶青冈 0.97 浙江柿 0.98 楤木 0.81 总计 83.78 82.23 81.65 说明:檫木Aralia elata、山鸡椒Litsea cubeba、糙叶树Aphananthe aspera、棘茎楤木Aralia echinocaulis、盐肤木Rhus chinensis、油桐 Vernicia fordii、窄叶紫珠Callicarpa japonica、楤木Aralia elata、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s、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浙江柿Diospyros glaucifoli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紫弹树Celtis biondii Table 3. Top 20 species ranked by importance values in tree layers from 2018 to 2020
灌木层排名前20位的优势种的重要值之和为60.93~70.74。由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优势种重要值约为2,表明优势种的优势程度不明显,但优势种种类变化明显,比如朵花椒、掌叶覆盆子、臭椿等树种被微毛柃、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油茶等树种取代。灌木层优势度较高的种有茶Carex crebra、油茶、微毛柃等常绿树种。这些优势种在2019—2020年的优势度明显增加,尤其茶的重要值增加了9.25,增加了3倍左右。另外,豹皮樟、细叶青冈等常绿树种也出现在灌木层,并且重要值呈现逐年小幅增加趋势。
序号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种名 重要值 种名 重要值 种名 重要值 1 朵花椒 8.68 茶 11.21 茶 12.52 2 蓬蘽 7.07 蓬蘽 6.70 油茶 6.81 3 白背叶 6.51 毛花连蕊茶 4.31 毛花连蕊茶 5.68 4 掌叶覆盆子 3.96 油茶 3.82 紫麻 4.62 5 臭椿 3.74 微毛柃 3.43 蓬蘽 3.82 6 臭辣树 3.27 寒莓 3.13 微毛柃 3.35 7 茶 3.27 白背叶 2.69 寒莓 3.09 8 苎麻 2.84 山莓 2.47 白背叶 2.96 9 山鸡椒 2.70 苎麻 2.27 高粱泡 2.84 10 檫木 2.52 周毛悬钩子 2.18 马银花 2.81 11 窄叶紫珠 2.36 杉木 2.08 木莓 2.74 12 毛花连蕊茶 1.99 细叶青冈 2.07 细叶青冈 2.50 13 微毛柃 1.90 窄叶紫珠 1.98 窄叶紫珠 2.45 14 小构树 1.88 空心泡 1.93 空心泡 2.37 15 山莓 1.85 紫麻 1.93 豹皮樟 2.28 16 小叶青冈 1.79 菝葜 1.91 山胡椒 2.28 17 寒莓 1.77 豹皮樟 1.85 菝葜 2.14 18 紫麻 1.64 高粱泡 1.67 周毛悬钩子 1.88 19 枫香 1.62 山橿 1.67 檵木 1.83 20 糙叶树 1.53 掌叶覆盆子 1.65 格药柃 1.77 总计 62.89 60.93 70.74 说明:蓬蘽Rubus hirsutus、寒莓R. buergeri、苎麻Boehmeria nivea、山莓R.Corchorifolius、高粱泡R. lambertianus、周毛悬钩子R. amphidasys、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木莓R. swinhoei、空心泡R. Rosifolius、菝葜Smilax china、山胡椒Lindera glauca、 山橿Lindera reflex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格药柃Eurya muricata Table 4. Top 20 species ranked by importance values in shrub layer from 2018 to 2020
由表5可知:草本层排名前20的优势种重要值之和为78.06~96.55,并且呈现逐年大幅上升的趋势。草本层主要优势种的种类没有改变,但重要值的增长却很明显,如栗褐薹草、显子草、三穗薹草的重要值3 a内分别增加了17.92、7.80、2.81,在2020年这3种植物的重要值之和高达59.73,这与莎草科、禾本科耐荫、耐潮湿的生长特性有关。
序号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种名 重要值 种名 重要值 种名 重要值 1 栗褐薹草 15.44 显子草 19.41 栗褐薹草 33.36 2 显子草 8.8 栗褐薹草 18.24 显子草 16.6 3 青绿薹草 8.21 金星蕨 6.38 三穗薹草 9.77 4 三穗薹草 6.96 三穗薹草 6.25 黑足鳞毛蕨 5.95 5 博落回 5.43 青绿薹草 4.85 博落回 5.69 6 密叶薹草 4.91 博落回 4.41 青绿薹草 4.42 7 黑足鳞毛蕨 3.97 珠穗薹草 4.32 金星蕨 3.04 8 皱叶狗尾草 3.18 黑足鳞毛蕨 3.98 舌叶薹草 2.53 9 五节芒 2.97 舌叶薹草 3.25 阔叶箬竹 2.45 10 苦竹 2.88 海金沙 2.68 五节芒 2.16 11 微糙三脉紫菀 2.08 麦冬 2.63 海金沙 2.14 12 海金沙 1.76 苦竹 1.94 阔鳞鳞毛蕨 1.72 13 求米草 1.69 微糙三脉紫菀 1.78 蕨 1.52 14 蕨 1.65 阔鳞鳞毛蕨 1.49 绵穗苏 1.46 15 白头婆 1.62 蕨 1.3 粉被薹草 0.99 16 金星蕨 1.46 阔叶箬竹 1.26 林下凸轴蕨 0.67 17 舌叶薹草 1.36 粉被薹草 1.25 狗脊蕨 0.6 18 吉祥草 1.24 短穗竹 1.12 疏花野青茅 0.59 19 庐山香科科 1.23 五节芒 1.09 野茼蒿 0.46 20 野茼蒿 1.21 泽兰 0.92 珠穗薹草 0.43 总计 78.06 88.56 96.55 说明:青绿薹草Carex breviculmis、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密 叶薹草Carex crebra、珠穗薹草Carex ischnostachya、皱叶狗尾草Setaria plicata、舌叶薹草Carex ligulat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微糙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e、白头婆Eupatorium japonicum、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蕨Pteridium aquilinum、绵穗苏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粉被薹草Carex pruinosa、林下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hattorii、 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短穗竹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疏花野青茅Deyeuxia effusiflora、 庐山香科科Teucrium pernyi、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泽兰Aconitum gymnandrum、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 Table 5. Top 20 species ranked by importance values in herb layer from 2018 to 2020
-
乔木层中的优势树种是森林群落的重要建造者,是森林群落的骨架[18]。由表6可知:乔木层死亡率一直大于补员率的优势种有朵花椒、糙叶树,其年均种群大小变化率分别为−10.9%、−11.2%,种群数量下降;补员率一直大于死亡率的优势种有白背叶、檫木、小构树和山鸡椒,其年均种群大小变化率分别为26.7%、11.3%、32.6%、25.7%,种群数量上升;另外,有些优势种的种群数量如臭椿、臭辣树、掌叶覆盆子、棘茎楤木表现为先增后减,其中掌叶覆盆子在2019—2020年的死亡率高达359.0%。
物种 N0 N1 S1 M1 R1 M1−R1 N2 S2 M2 R2 M2−R2 朵花椒 339 318 294 14.2 7.8 −6.4 273 231 32.0 16.7 −15.3 白背叶 181 286 162 11.1 56.8 45.7 309 268 6.5 14.2 7.7 臭椿 128 147 112 13.4 27.2 13.8 144 116 23.7 21.6 −2.1 臭辣树 132 157 113 15.5 32.9 17.4 142 134 15.8 5.8 −10.0 檫木 87 100 79 9.7 23.6 13.9 109 87 13.9 22.5 8.6 掌叶覆盆子 93 145 15 182.5 226.9 44.4 15 4 359.0 132.2 −226.8 山鸡椒 70 110 65 7.4 52.6 45.2 117 102 7.6 13.7 6.1 糙叶树 35 29 26 29.7 10.9 −18.8 28 26 10.9 7.4 −3.5 小构树 48 85 47 2.1 59.3 57.2 92 68 22.3 30.2 7.9 棘茎楤木 40 45 37 7.8 19.6 11.8 16 13 124.2 20.8 −103.4 说明:N0为2018年株数(株);N1为2019年株数(株);S1为2019年存活株数(株);N2为2020年株数(株);S2为2020年存活株数(株); M1为2018—2019年死亡率(%);M2为2019—2020年死亡率(%);R1为2018—2019年补员率(%);R2为2019—2020年补员率(%) Table 6. Dynamics of dominant species
-
由表7可知:2018—2020年常绿和落叶树种的种数均增加2种,并且比例变化不大;从株数变化来看,常绿树种的株数增加58株,所占比例逐年小幅上升,落叶树种的株数增加278株,所占比例逐年小幅降低。这是因为落叶树种的叶片氮、磷较高,光合作用能力较强。这些特征有助于其在光照、空间等资源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发育,但随着群落的恢复,耐受低资源环境特征的常绿树种逐渐增多。
年份 叶生活型 种数和比例 株数和比例 年份 叶生活型 种数和比例 株数和比例 种数/种 比例/% 株数/株 比例/% 种数/种 比例/% 株数/株 比例/% 2018 落叶树种 88 80.7 1 520 92.2 2019 常绿树种 21 19.1 172 8.1 常绿树种 21 19.3 128 7.8 2020 落叶树种 90 79.6 1 798 90.6 2019 落叶树种 89 80.9 1 963 91.9 常绿树种 23 20.4 186 9.4 Table 7. Composition of leaf life forms of tree species from 2018 to 2020
-
由表8可知:2018—2020年乔木树种的种数增加6种,小乔木、灌木均减少1种,但各生长型树种的种数占比变化不明显。从株数变化来看,乔木、灌木的株数均先增后减,其株数占比分别下降了4.4%、1.9%,小乔木的株数一直增加,其株数占比上升6.3%。
年份 生长型 种数和比例 株数和比例 年份 生长型 种数和比例 株数和比例 种数/种 比例/% 株数/株 比例/% 种数/种 比例/% 株数/株 比例/% 2018 乔木 57 52.3 928 56.3 2019 灌木 27 24.6 391 18.3 小乔木 28 25.7 477 28.9 灌木 24 22.0 243 14.8 2020 乔木 63 55.7 1 030 51.9 小乔木 27 23.9 699 35.2 2019 乔木 58 52.7 1 058 49.6 灌木 23 20.4 255 12.9 小乔木 25 22.7 686 32.1 Table 8. Composition of tree species growth form of community from 2018 to 2020
-
由表9可知:不同光耐受性树种种数年均变幅为1~2株,并且占比变化不明显。从树种的株数变化来看,阳性树种在群落占据主导地位,其株数占比为87.7%~91.1%,并且呈现逐年小幅降低的趋势;中性与阴性树种株数均增加缓慢,3 a间其株数占比分别增加了1.5%、1.9%。
年份 生长型 种数和比例 株数和比例 年份 生长型 种数和比例 株数和比例 种数/种 比例/% 株数/株 比例/% 种数/种 比例/% 株数/株 比例/% 2018 阳性植物 81 74.3 1 501 91.1 2019 阴性植物 12 10.9 161 7.5 中性植物 16 14.7 42 2.5 阴性植物 12 11.0 105 6.4 2020 阳性植物 82 72.6 1 741 87.7 中性植物 17 15.0 79 4.0 2019 阳性植物 83 75.5 1 904 89.2 阴性植物 13 12.4 164 8.3 中性植物 15 13.6 70 3.3 Table 9. Composition of light tolerance of tree species from 2018 to 2020
-
由表10可知:乔木层各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并且呈现逐年小幅上升的趋势,具体表现为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2018—2020年的年均增幅分别为3.8%、1.3%、0.4%、7.9%。这表明在群落早期恢复过程中乔木层的物种组成与分布较为稳定。
林层 Shannon-Wiener指数 Simpson指数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乔木层 2.30±0.46 a 2.44±0.49 a 2.47±0.45 a 0.82±0.09 a 0.84±0.09 a 0.85±0.07 a 灌木层 3.28±0.36 a 2.93±0.17 b 2.84±0.18 b 0.93±0.04 a 0.92±0.03 a 0.92±0.02 a 草本层 2.63±0.35 a 2.11±0.26 b 1.78±0.27 c 0.88±0.05 a 0.82±0.05 a 0.76±0.08 b 林层 Pielou均匀度 Margalef丰富度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乔木层 0.72±0.12 a 0.73±0.10 a 0.75±0.10 a 4.95±1.59 a 5.43±1.58 a 5.72±1.45 a 灌木层 0.81±0.05 c 0.86±0.03 b 0.91±0.03 a 9.15±2.19 a 6.19±0.90 b 5.96±1.17 b 草本层 0.78±0.06 a 0.81±0.04 a 0.79±0.09 a 4.56±1.18 a 2.95±0.86 b 2.11±0.61 c 说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年份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 Table 10. Change of species diversity
-
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2018—2019年显著降低(P<0.05),降低值分别为0.35、2.97。Pielou均匀度逐年显著增高(P<0.05),每年的增值分别为0.05、0.06。这说明某些先锋种类独占优势的程度趋于逐渐减弱,物种的分布更趋于均匀。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
-
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每年均显著降低(P<0.05),其年均降幅分别为16.2%、26.9%。这表明群落中的先锋阳性草本植物逐渐受到灌木和乔木的遮荫而逐渐退出群落。Simpson指数在2018—2019年无显著差异,在2019—2020年显著降低(P<0.05),降幅为7.5%。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
Resto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after clear-cutting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stands in Mount Tianmu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95
- Received Date: 2021-08-25
- Accepted Date: 2022-02-22
- Rev Recd Date: 2022-02-19
- Available Online: 2022-07-20
- Publish Date: 2022-08-20
-
Key words:
- Phyllostachys edulis stands /
- clear cutting /
- natural recovery /
- species composition
Abstract:
Citation: | CHEN Xu, LIU Zongyue, XU Junjie, QI Xiangbin, YU Shuquan. Resto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after clear-cutting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stands in Mount Tianmu[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4): 705-7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