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1],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的量化评估以实现生态系统有效管理,对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3]。在众多生态系统服务中,水源涵养服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改善区域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发挥着关键作用[4-5]。生态系统是具有空间差异的复杂系统,其水源涵养服务又受到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多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导致水源涵养服务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定量化与空间可视化评估已成为水源涵养服务评价的最新趋势,也是水资源有效管理和保护决策的重要需求[6]。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已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InVEST模型、SWAT模型等方法开展了大量的水源涵养服务空间可视化评估[7-9],并对不同地区、不同尺度的水源涵养服务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如全中国[10]、江苏省[11]、商洛市[12]、甘肃白龙江流域[3]、秦岭地区[13]等。研究大多通过分区统计比较不同子流域、不同行政单元、不同海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植被覆盖下水源涵养服务的差异[3, 10-13],并使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探讨水源涵养服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10-12],但这些传统的统计模型构建中忽略了各变量的空间依懒性和空间异质性。近年来,空间回归模型如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滞后模型(SLM)、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受到广泛关注。张佳田等[14]通过SEM模型测度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与城镇化水平及各子系统得分关系。梁晓瑶等[15]基于InVEST模型评估了黑龙江省的生境质量,利用多尺度GWR模型,探究了影响生境质量的自然和人文要素作用空间尺度差异及其影响程度。赵育恒等[16]对武汉城市圈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分析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表明:SEM模型消除了由地域空间自相关带来的空间误差影响,使得模型更加稳健和准确。然而,使用空间回归模型探讨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西江是珠江水系最大的支流,西江流域是贯通珠江—西江经济带陆海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广西粮食主产区和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广西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的水源安全和供水安全,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广西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在小流域尺度上空间可视化评估该区域水源涵养服务,并使用GeoDa分析水源涵养空间格局,构建空间统计模型,辨识关键影响因素,最终基于ArcGIS进行水源涵养服务重要性分级和空间分区以识别水源涵养优先和重点保护的区域,以期为流域水资源利用、分区管理与综合保护等提供重要参考。
-
根据研究区地表水资源量数据,计算出广西西江流域2001—2015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 547.21亿 m3,经过反复模拟计算,当Zhang系数为6.933时,模拟产水量相对误差为1.63%,此时模拟结果最优。在此产水结果上,根据式(2)和式(3),计算研究区水源涵养量。结果显示:广西西江小流域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33.62~697.91 mm,平均为185.36 mm,标准差为106.26 mm,2015年水源涵养总量为376.10亿 m3,占多年平均产水量的23.90%,远高于2015年广西总用水量285.2亿 m3。研究区内水源涵养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图1),各子流域水源涵养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黔浔江流域(298.11 mm)、左郁江流域(251.94 mm)、桂贺江流域(194.06 mm)、柳江流域(148.80 mm)、红水河流域(144.04 mm)、右江流域(136.47 mm)、南盘江流域(65.57 mm),流域内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差异主要受降水、土壤性质、植被生长和地形等因素空间异质性的共同影响。水源涵养量较高的区域分布在左郁江流域南部地区以及黔浔江流域内,小流域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300.00~697.91 mm,该区域降水量较高,植被茂密,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及通风状况,其土壤下渗、持水能力较强,水源涵养服务水平高。水源涵养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盘江流域内,在右江流域、红水河流域、柳江流域、桂贺江流域以及左郁江流域北部地区有零星分布(图1),小流域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小于100.00 mm,该区域降水量低、土壤饱和导水率偏低是导致水源涵养服务偏低的主要原因。
-
降水量和实际蒸散发是影响水源涵养服务的重要气候因子。从图2A可知:广西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526.36 mm,空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与流域产水量的空间分布一致。构建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OLS)发现:本研究中降水量可以解释产水量变化的91.68%,是产水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降水量可以解释水源涵养量变化的30.47%,降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具有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降水量对水源涵养服务具有重要影响。
Figure 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A) and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B) in X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实际蒸散发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与降水、植被和土壤密切相关。研究区实际蒸散发较大,平均为751.41 mm,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图2B)。尽管左郁江流域南部和黔浔江流域的实际蒸散发较大,但该区域降水量高,加之植被与土壤的综合作用,使得该区域水源涵养量高于其他区域。OLS结果显示:实际蒸散发与降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共线性,两者可以解释水源涵养服务变化的36.00%。
-
使用ArcGIS分区统计以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源涵养量平均值,结果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源涵养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251.78 mm)、灌丛(184.63 mm)、草地(162.82 mm)、耕地(58.73 mm),其中,林地的水源涵养量平均值高于流域平均值。本研究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973.58 g·m−3)、草地(884.95 g·m−3)、灌丛(832.80 g·m−3)、耕地(660.42 g·m−3),对于林地而言,较高的净初级生产力可积累较多的生物量,群落层次丰富且密封性好的林地,林冠和凋落物的截留作用可减少地表径流;灌丛和草地由于地上生物量相比林地较少,导致地表产流较大,水源涵养服务有所降低[13];耕地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其地上生物量更受季节性收获而变动,导致地表产流量增大,水源涵养服务降低。
-
土壤是影响水源涵养服务的重要因子,通过土壤的孔隙结构特性,与植物根系、土壤生物共同实现水分的蓄积和再分配[27]。由图3可知:广西西江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平均为100.70 mm·d−1,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其高值主要分布在右江流域、左郁江流域和黔浔江流域,由北向南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对比图1和图3发现:广西西江流域水源涵养空间分布与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OLS结果显示:土壤饱和导水率可以解释水源涵养量变化的53.70%,是水源涵养服务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
相关研究表明:水源涵养量与人口密度呈负相关[3]。在流域尺度上,水源涵养服务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较弱;而在栅格尺度上,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水源涵养服务带来了负面影响[11]。OLS结果显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不透水率3个指标仅可以解释水源涵养服务变化的6.86%,但三者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社会经济因素对水源涵养服务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弱。
-
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全域莫兰指数为0.769,P为0.001,通过了Z检验,表明小流域尺度上广西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空间依赖性,说明水源涵养服务在空间分布上是集聚分布的。即高水源涵养量的小流域与较高水源涵养量的小流域相靠拢,而低水源涵养量的小流域与较低水源涵养量的小流域相邻。
局域自相关性(图4)分析表明:广西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以低-低聚集和高-高聚集类型为主,这2种类型区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21.08%和13.56%,低-低聚集类型主要分布在南盘江流域、右江流域、红水河流域和柳江流域内等,而高-高聚集类型主要分布在左江及郁江流域南部,以及黔江和浔江东南部。低-高聚集类型和高-低聚集类型面积所占比例均较小,分别为0.25%和0.29%。水源涵养服务在流域内剩余的64.82%区域空间聚集类型不显著。
-
在GeoDa中使用OLS检验13项因子对水源涵养服务的影响,使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对水源涵养量影响显著且各自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统计量<30的因子组合,用于空间模型分析。最终筛选出土壤饱和导水率、降水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坡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及不透水率7个因子。由表1所示:OLS检验拟合优度R2为0.853,多重共线性统计量<30,残差莫兰指数为0.597,P为0.000,说明OLS模型回归后的残差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则必须剔除OLS模型回归后残差中的空间依赖性因素,即使用空间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根据LM检验以及稳健性的LM检验结果,本研究最终选择空间误差模型(SEM)进行分析。SEM是指模型的误差项导致了空间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变量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存在于误差项。
变量 最小二乘法回归(OLS) 空间误差模型(SEM) 回归系数 P 回归系数 P 常数项 −510.200 0.000 −490.920 0.000 土壤饱和导水率 1.772 0.000 1.649 0.000 多年平均降水量 0.270 0.000 0.267 0.000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0.094 0.000 0.086 0.000 坡度 3.401 0.000 3.185 0.000 不透水率 −0.910 0.001 −0.973 0.000 人口密度 −0.101 0.000 −0.033 0.021 经济密度 0.012 0.000 0.004 0.006 空间自相关系数 0.780 0.000 对数似然值 −7 353.870 −6 863.070 赤池信息准则 14 723.700 13 742.100 施瓦兹准则 14 765.900 13 784.300 拟合优度R2 0.853 0.939 Table 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retention service based on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根据SEM结果(表1),模型拟合优度R2为0.939,显示出SEM拟合效果更优。SEM模拟结果中各因子的回归系数均有所改变,消除了由地域空间自相关带来的空间误差影响,使得模型更加稳健和准确。表1所示:土壤饱和导水率、多年平均降水量、坡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经济密度与水源涵养的系数均为正数,P均小于0.01,说明这些因素的提高均能极显著地增加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而人口密度和不透水率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P均小于0.05,说明随着人口密度、不透水率的增加均能显著地降低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空间自相关系数在统计上也极显著,说明误差项存在空间依懒性。从回归系数看,土壤饱和导水率、多年平均降水量、坡度以及不透水率是水源涵养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
-
在ArcGIS软件中采用分位数分类法进行水源涵养服务重要性分级[28]。按水源涵养量相对值由低到高依次分为5个重要性等级,即一般重要、较重要、中度重要、高度重要、极重要(表2)。根据重要性分级评价结果,将极重要区和高度重要区划定为水源涵养服务重要区。
重要性分级 水源涵养服务/mm 一般 33.61~101.35 较重要 101.35~135.21 中度重要 135.21~174.29 高度重要 174.29~252.44 极重要 252.44~697.91 Table 2. Importanc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water retention service
图5显示:研究区水源涵养服务极重要区面积占全流域的19.78%,集中分布在黔浔江流域以及左郁江流域南部地区,在其他子流域内呈现少量零星分布;除南盘江流域之外,水源涵养服务高度重要区(面积占比19.95%)在各子流域内均有分布,其分布较为分散,但紧密围绕在极重要区周边;水源涵养服务中等重要区(面积占比20.18%)主要分布在右江流域、红水河流域中游、柳江流域东北部和桂贺江流域内,零星分布在左郁江流域内;水源涵养服务较重要区(面积占比20.02%)主要分布在红水河流域上游、柳江流域西南部,零星分布在左郁江、右江和桂贺江流域内;水源涵养服务一般重要区(面积占比20.07%)主要分布在南盘江流域、右江流域、红水河流域上游、柳江流域西南部和左郁江流域北部。上述水源涵养高度重要区和极重要区作为广西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重要区,在制定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政策与规划时,是重点和优先保护的区域。
Spatial patter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conservation services in Xijiang River Basin, Guangxi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616
- Received Date: 2021-09-06
- Accepted Date: 2022-05-13
- Rev Recd Date: 2022-04-22
- Available Online: 2022-09-22
- Publish Date: 2022-10-20
-
Key words:
- water conservation /
- spatial pattern /
- influencing factors /
- spatial error model /
- Xijiang River Basin in Guangxi
Abstract:
Citation: | ZHANG Chenghu, LIU Ju, HU Baoqing, CHEN Xiufen. Spatial patter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conservation services in Xijiang River Basin, Guangxi[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5): 1104-111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