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义亮, 丁彦芬, 朱贵珍, 卓启苗, 余慧.
扬州地区乡村绿化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3): 541-5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5
|
[2] |
丁绍刚, 朱嫣然.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医院户外环境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6): 1104-111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6.019
|
[3] |
陈旦妮, 顾翠花, 季梦成, 张松, 陆瑾翊.
基于植物分布统计的大观园主要院落植物造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1): 147-1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20
|
[4] |
赵庆, 唐洪辉, 魏丹, 钱万惠.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2): 288-2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
[5] |
于波涛, 杨天琪, 李臣.
寒地城市生态园林树种组合的植物群落关联性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2): 247-25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09
|
[6] |
于波涛, 齐木村.
寒地城市功能性生态园林树种选择技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5): 743-7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5.013
|
[7] |
方舒丽, 张明如, 孟勐, 章琳, 王欣.
浙江传统书院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4): 619-62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4.019
|
[8] |
过萍艳, 蒋文伟, 吕渊.
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城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1): 64-7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1.010
|
[9] |
陈雷, 孙冰, 廖绍波, 陈勇, 张静, 黄应锋.
木棉资源培育及园林应用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5): 798-8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5.022
|
[10] |
王东良, 金荷仙, 范丽琨, 唐宇力.
疗养院人工绿地三维绿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4): 529-5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1
|
[11] |
丁彦芬, 张佳平.
云台山野生乔灌木资源园林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4): 558-56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2
|
[12] |
张哲, 潘会堂.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6): 962-9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6.021
|
[13] |
卢山, 胡绍庆, 陈波.
木犀属植物及其园艺品种在园林绿地中的配置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5): 734-73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5.015
|
[14] |
应君, 沈肖.
中国园林设计中引入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3): 417-420.
|
[15] |
杨絮飞, 李国新.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语素的多维审美意蕴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2): 262-265.
|
[16] |
李胜, 潘瑞燕, 李荣华, 袁银祥.
抗土压力型园林驳岸构造设计方法探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4): 581-586.
|
[17] |
黄利斌, 张敏, 朱惜晨, 詹顺龙, 李冬林.
苏南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民意调查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3): 411-416.
|
[18] |
李国新, 杨絮飞.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听觉美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1): 100-103.
|
[19] |
徐萱春.
中国古典园林景名探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2): 245-249.
|
[20] |
马建武, 林萍.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特色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6): 678-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