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娟, 刘占军, 任振强, 娜荷芽, 赵娅茹, 吴梦瑶, 陈林, 李学斌, 周金星, 万龙, 庞丹波.
贺兰山西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4, 41(4): 787-7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85
|
[2] |
谢文远, 鲁益飞, 陈征海, 金孝锋.
浙江广义乌蔹莓属植物的分类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6): 1212-122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751
|
[3] |
李华, 蔡建军, 巫翠华, 张利利, 袁岸, 康永祥.
紫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3): 485-49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09
|
[4] |
徐传红, 卢明星, 范弟武, 程虎, 韩建刚.
湿地围垦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3): 522-5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88
|
[5] |
郭文婷, 张晓丽.
基于Sentinel-2时序多特征的植被分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5): 849-85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5.002
|
[6] |
俞飞, 宋琦, 刘美华.
湿地种子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1): 145-1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1.022
|
[7] |
李自民, 宋照亮, 李蓓蕾, 蔡彦彬.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植硅体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4): 470-4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2
|
[8] |
王丽敏, 陈征海, 马丹丹, 夏国华, 李根有.
4种分布于浙江石灰岩山地的新记录植物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3): 467-46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3.024
|
[9] |
张颖, 郑西来, 伍成成, 张玉荣.
辽河口芦苇湿地区潜水蒸发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4): 569-57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4.008
|
[10] |
沈年华, 李传磊, 王小德.
浙江省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类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4): 614-6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4.015
|
[11] |
王辉, 马丹丹, 钟泰林, 李根有.
浙江产苦苣苔科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4): 538-54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4.003
|
[12] |
马丹丹, 李根有, 石柏林, 叶喜阳.
浙江植物分布新记录———有斑百合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1): 119-120.
|
[13] |
汪荣, 潘文斌.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异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31-735.
|
[14] |
龙午, 杨云华, 王克勤, 李建增, 李宝荣, 李云蛟.
云南尖山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的蓄水能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2): 135-139.
|
[15] |
陈余钊, 马仁翻, 刘鸣, 诸显超.
浙江省温州市湿地水鸟区系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5): 619-626.
|
[16] |
李冬林, 李荣锦, 王宝松, 王希华.
常熟虞山森林植被类型及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1): 46-51.
|
[17] |
李根有, 金水虎, 哀建国.
浙江省有害植物种类、特点及防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6): 614-624.
|
[18] |
石柏林, 李根有, 金祖达, 钟泰林.
浙江湿地植物分布新记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4): 472-474.
|
[19] |
陈征海, 刘安兴, 孙孟军, 李根有, 胡绍庆.
浙江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1): 24-26.
|
[20] |
杨云芳.
浙江古代桥梁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2): 147-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