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冉钰岑, 何芳, 刘菊莲, 郑子洪, 郑伟成, 胡江琴, 金孝锋.
极危植物九龙山榧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5): 940-9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181
|
[2] |
王铮屹, 戴其林, 柏宬, 陈涵, 库伟鹏, 赵明水, 余树全.
天目山皆伐毛竹林自然更新群落类型与多样性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4): 710-71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72
|
[3] |
郑英茂, 刘娟, 潘成椿, 李成惠, 黄帮文, 丁平, 刘菊莲.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特征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6): 1167-11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37
|
[4] |
毛佳园, 黄成林, 史久西, 徐珍珍, 秦一心.
浙中城市森林主要群落分析及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6): 1000-100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6.011
|
[5] |
朱秀勤, 范弢, 官威, 覃娜.
滇中岩溶高原滇青冈原生林植物水分利用来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5): 690-6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5.005
|
[6] |
余敏芬, 方佳, 何勇清, 林太本, 郑炳松, 王强.
水蚀对千岛湖消落带土壤氮素影响的数值模型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6): 805-81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2
|
[7] |
徐华潮, 骆有庆.
松材线虫入侵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3): 445-4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3.020
|
[8] |
武海卫, 骆有庆, 石娟, 陈卫平, 严晓素, 蒋平.
黑松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4): 501-5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4.004
|
[9] |
简敏菲, 刘琪璟, 梁跃龙, 唐培荣.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结构与种类数量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4): 458-463.
|
[10] |
范繁荣.
闽楠群落种间关联性的灰色系统理论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1): 33-36.
|
[11] |
支建江, 刘勇, 张明娟.
南京市主要广场的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19-724.
|
[12] |
何莹, 韦新良, 蔡霞, 李可追, 王珍.
生态景观林群落结构定量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11-718.
|
[13] |
马水龙, 史玉明, 钟跃良, 朱曦, 朱浚氲.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区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4): 449-454.
|
[14] |
刘春华.
福建青冈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长的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1): 56-60.
|
[15] |
梁健, 孙婷.
延安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1): 70-74.
|
[16] |
琚金水, 周文豹.
浙江九龙山长翅目2 新种 (长翅目:蝎蛉科)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1): 37-40.
|
[17] |
徐耀良, 张若蕙, 周骋.
夏蜡梅的群落学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4): 355-362.
|
[18] |
潘金贵, 倪海波, 吴礼栋, 李川, 毛芳铭, 翁益明.
九龙山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1): 94-100.
|
[19] |
陈长清, 朱曦, 倪应生, 陈卸富.
永康市陆生脊椎动物资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2): 163-169.
|
[20] |
方炎明, 章忠正, 王文军.
浙江龙王山和九龙山鹅掌揪群落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3): 286-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