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邱浩杰, 孙杰杰, 徐达, 沈爱华, 江波, 袁位高, 李胜.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鹅掌楸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1): 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1
|
[2] |
张磊, 谢锦忠, 张玮, 冀琳珂, 陈胜, 丁中文.
模拟干旱环境下毛竹对伐桩注水的生理响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4): 620-6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4.007
|
[3] |
周建, 江泽平, 魏远.
重金属铅胁迫对刺槐幼苗生长及铅离子转运特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5): 742-7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5.003
|
[4] |
陆畅, 李斌, 刘儒, 夏良放, 祝良, 林富荣, 郑勇奇.
不同种源鹅掌楸抗寒性综合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3): 455-4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2
|
[5] |
郭卫珍, 张亚利, 王荷, 刘燕, 奉树成.
5个山茶品种的叶色变化及相关生理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5): 729-7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5.011
|
[6] |
王丁, 杨雪, 韩鸿鹏, 张丽琴, 薛建辉.
通过刺槐的水力结构特征参数探讨管道理论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3): 488-49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3.024
|
[7] |
张晓飞, 李火根, 尤录祥, 曹健.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苗期生长变异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1): 103-10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1.016
|
[8] |
黄水生, 谢阳生, 唐小明, 王金增.
北京市森林及绿地资源调查信息协同系统研究与实现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6): 884-89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6.008
|
[9] |
王改萍, 岑显超, 彭方仁, 杨红宁.
不同楸树品种的抗旱性鉴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6): 815-821.
|
[10] |
岑显超, 彭方仁, 陈隆升, 杨燕.
楸树品种间水分特征曲线主要参数比较与抗旱性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6): 760-764.
|
[11] |
何佩云, 丁贵杰.
猴樟、鹅掌楸对马尾松苗木生理活性的他感效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5): 604-608.
|
[12] |
张志华, 彭道黎, 靳云燕.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及指标体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4): 482-486.
|
[13] |
杨秀艳, 季孔庶, 王章荣, 赖焕林.
杂交鹅掌楸苗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变异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4): 385-389.
|
[14] |
张怡, 罗晓芳, 沈应柏.
土壤逐渐干旱过程中刺槐新品种苗木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2): 166-169.
|
[15] |
曹帮华, 张明如, 翟明普, 毛培利.
土壤干旱胁迫下刺槐无性系生长和渗透调节能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2): 161-165.
|
[16] |
高建社, 符军, 刘永红, 陈竹君.
氮磷肥配施效应对杜仲光合与蒸腾特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254-257.
|
[17] |
黄坚钦.
鹅掌楸雌配子体发育及淀粉动态观察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2): 164-169.
|
[18] |
黄坚钦.
鹅掌楸结籽率低的胚胎学原因探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3): 269-273.
|
[19] |
方炎明, 章忠正, 王文军.
浙江龙王山和九龙山鹅掌揪群落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3): 286-292.
|
[20] |
王志明, 余梅林, 刘智, 蔡永胜.
鹅掌揪生长发育特性及配套技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2): 149-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