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峥, 邵凤侠, 金晓玲, 周宏香, 张哲, 李卫东.
金叶含笑与2种含笑的杂交亲和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5): 961-96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021
|
[2] |
邱浩杰, 孙杰杰, 徐达, 沈爱华, 江波, 袁位高, 李胜.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鹅掌楸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1): 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1
|
[3] |
高杨, 林韧安, 袁超群, 马丽娅, 王佳囡, 朱玉球, 高燕会.
铁皮石斛自交和杂交亲和性的细胞学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4): 618-6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4.006
|
[4] |
张远, 李火根, 蒋祥英, 戴其生, 张焕朝1, 宋宏林, 张井义.
土壤因子对杂交鹅掌楸幼林生长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1): 94-10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13
|
[5] |
陆畅, 李斌, 刘儒, 夏良放, 祝良, 林富荣, 郑勇奇.
不同种源鹅掌楸抗寒性综合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3): 455-4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2
|
[6] |
张晓飞, 李火根, 尤录祥, 曹健.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苗期生长变异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1): 103-10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1.016
|
[7] |
王改萍, 岑显超, 彭方仁, 杨红宁.
不同楸树品种的抗旱性鉴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6): 815-821.
|
[8] |
赵志新, 乔瑞芳, 季孔庶.
镉胁迫对不同家系杂交鹅掌楸生长及抗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5): 667-673.
|
[9] |
岑显超, 彭方仁, 陈隆升, 杨燕.
楸树品种间水分特征曲线主要参数比较与抗旱性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6): 760-764.
|
[10] |
车文瑞, 马履一, 王瑞辉, 樊敏, 段劼.
北京3个园林观赏树种苗木耗水特性初探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5): 609-613.
|
[11] |
何佩云, 丁贵杰.
猴樟、鹅掌楸对马尾松苗木生理活性的他感效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5): 604-608.
|
[12] |
李火根, 曹晓明, 杨建.
2种鹅掌楸的开花习性与传粉媒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4): 401-405.
|
[13] |
李纪元, 田敏, 李辛雷, 范正琪, 倪穗.
成熟龄杂交鹅掌楸再生体系的建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5): 512-515.
|
[14] |
杨秀艳, 季孔庶, 王章荣, 赖焕林.
杂交鹅掌楸苗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变异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4): 385-389.
|
[15] |
张晓平, 方炎明.
杂种鹅掌楸不同季节扦插特征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3): 249-253.
|
[16] |
黄坚钦.
鹅掌楸雌配子体发育及淀粉动态观察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2): 164-169.
|
[17] |
葛宏立, 项小强, 何时珍, 顾金荣.
自回归模型的预测方差估计*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4): 382-387.
|
[18] |
管康林, 黄坚钦, 何福基.
杉木种子园球果的出籽率和饱粒率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2): 127-133.
|
[19] |
方炎明, 章忠正, 王文军.
浙江龙王山和九龙山鹅掌揪群落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3): 286-292.
|
[20] |
王志明, 余梅林, 刘智, 蔡永胜.
鹅掌揪生长发育特性及配套技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2): 149-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