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禹衡, 陆双飞, 毛岭峰.
黄檀属珍稀树种未来适宜区变化预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4): 837-84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2
|
[2] |
邢东, 胡建鹏, 姚利宏.
热处理木材的材性预测与质量控制研究现状与发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4): 793-80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49
|
[3] |
王亚莉, 何珂, 于静, 杨松柏, 赵阿勇.
靶向猪CLTC基因miRNA的预测与验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3): 389-3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3.002
|
[4] |
徐军, 刘安兴, 徐达, 王文武, 谭莹.
最小方差法在森林经营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4): 523-5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0
|
[5] |
谢佳利, 亢新刚, 龚直文, 李杨.
1961-2009年全球工业原木与主要终端产品的产量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2): 287-29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2.019
|
[6] |
俞飞, 侯平, 宋琦, 郭明, 吴俊.
柳杉凋落物自毒作用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4): 494-50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4.003
|
[7] |
张建忠, 沈凤强, 姜景民, 栾启福, 杨全琮, 徐永勤, 刘昭息.
湿地松高产脂家系产脂量和生长量的遗传力估算及协方差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3): 367-37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3.008
|
[8] |
王志强, 季雪平, 卢晓宁, 朱林.
强化复合地板刚度预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5): 646-6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5.002
|
[9] |
李根有, 陈征海, 颜福彬, 林雪峰, 钟泰林, 马丹丹.
采自温岭的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5): 592-594.
|
[10] |
赵仁友, 徐真旺, 罗松根, 杨少丽.
云南松毛虫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1): 49-53.
|
[11] |
谢大洋.
毛竹枯梢病灾区区划及预测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4): 398-402.
|
[12] |
汤肇元, 张文龙, 郑利珍.
林地价格预测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4): 420-425.
|
[13] |
余永清, 付顺华.
Gompertz 增长模型在林产品产值预测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1): 85-88.
|
[14] |
王祖良, 程爱兴, 赵明水, 杨淑贞, 程晓渊.
采自浙江临安的植物模式标本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3): 325-333.
|
[15] |
陈美兰, , 吴延熊, 周国模.
预测、监测和预警关系的初步探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1): 10-13.
|
[16] |
孙薇, 董林根, 胡加其, 于琼花.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预测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发生量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1): 76-80.
|
[17] |
沈月琴, 程云行, 徐秀英, 蔡细平, 章滨森.
竹笋产品市场供求分析和预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4): 333-339.
|
[18] |
鲁小珍, 叶镜中, 孙多.
带输入项的线性自回归模型在树木物候预测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2): 201-206.
|
[19] |
李坚Ford-Robertson, JBWattres, MP, .
非采伐性的收获预测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4): 353-359.
|
[20] |
汪维礼, 黄德仁, 张宣义, 夏敏君, 苏万凯.
微电脑在松毛虫虫情资料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3, 10(2): 237-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