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典挺, 张军, 金鑫, 李萍, 王懿祥, 葛宏立, 陶吉兴.
台州市乔木林树种结构变化模拟与预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3): 608-6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341
|
[2] |
陈禹衡, 陆双飞, 毛岭峰.
黄檀属珍稀树种未来适宜区变化预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4): 837-84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2
|
[3] |
汪爱娟, 洪文英, 吴燕君, 李阿根, 张舟娜, 许张杰.
浙江塘栖枇杷黄毛虫种群数量特征及预测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4): 712-71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4.022
|
[4] |
谢佳利, 亢新刚, 龚直文, 李杨.
1961-2009年全球工业原木与主要终端产品的产量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2): 287-29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2.019
|
[5] |
林青兰.
3 种生物农药防治云南松毛虫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1): 70-72.
|
[6] |
吾中良, 徐志宏, 陈秀龙, 金国龙, 李苏萍, 沈毓玲, 郎学军, 胡中成, 陈李红.
香榧病虫害种类及主要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5): 545-552.
|
[7] |
赵仁友, 徐真旺, 罗松根, 杨少丽.
云南松毛虫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1): 49-53.
|
[8] |
柴守权, 许国莲, 谢开立, 赵培仙, 冯永刚, 李品军.
德昌松毛虫生物生态学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3): 277-281.
|
[9] |
余永清, 付顺华.
Gompertz 增长模型在林产品产值预测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1): 85-88.
|
[10] |
来振良, 徐一忠, 王伟安.
杉木球果生命表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2): 176-178.
|
[11] |
方志刚, 张立钦, 赵仁友.
9 个白僵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4): 331-335.
|
[12] |
陈美兰, , 吴延熊, 周国模.
预测、监测和预警关系的初步探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1): 10-13.
|
[13] |
钱华, 吴蓉, 柴希民, 左小明, 赵小立.
马尾松毛虫幼虫免疫系统对苏云金杆菌诱导的应答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4): 367-371.
|
[14] |
孙薇, 董林根, 胡加其, 于琼花.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预测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发生量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1): 76-80.
|
[15] |
吴鸿, 黄国洋, 吕晓平, 赵品龙.
浙江省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2): 159-164.
|
[16] |
葛宏立, 项小强, 何时珍, 顾金荣.
自回归模型的预测方差估计*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4): 382-387.
|
[17] |
朱鹏飞, 赵善欢.
4种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的作用及毒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3): 276-280.
|
[18] |
曹泽勇.
用黑光灯测报马尾松毛虫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1): 119-120.
|
[19] |
吴善兴, 陈德良, 麻益杰.
钻孔注射40%氧化乐果防治黄刺蛾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3): 329-331.
|
[20] |
张立钦, 董林根.
浙江省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现状与前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3, 10(2): 216-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