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如意, 王丽, 杨正大, 金君宋, 宋艳冬, 周国模.
基于Meta整合与模糊综合评价的森林康养指标体系构建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5): 921-9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77
|
[2] |
韩泽民, 李源, 王熊, 菅永峰, 周靖靖, 佃袁勇, 黄光体.
不同演替程度下马尾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对生物量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2): 246-2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334
|
[3] |
燕琳, 马岚, 潘成忠, 张栋, 孙占薇, 张金阁, 刘京晶, 黎俊佑.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与灰色关联分析的河流自然性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3): 480-48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20190485
|
[4] |
卯光宪, 谭伟, 柴宗政, 赵杨, 杨深钧.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马尾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模型预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4): 752-7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86
|
[5] |
张书平, 余燕, 毕守东, 周夏芝, 邹运鼎, 张国庆, 张桢, 方国飞, 宋玉双.
灾变模型在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预报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1): 93-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2
|
[6] |
丁绍刚, 朱嫣然.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医院户外环境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6): 1104-111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6.019
|
[7] |
吕常笑, 邓华锋, 王少杰, 陈振雄, 王雪军.
马尾松不同区域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5): 790-79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5.010
|
[8] |
王巧, 聂鑫, 孙德浩, 王华田, 孟先鹏, 曹桂萍, 李健, 黄昌豹.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泰山油松古树树势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1): 137-1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19
|
[9] |
李燕燕, 樊后保, 林德喜, 苏兵强, 刘春华, 孙新.
马尾松林混交阔叶树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4): 388-392.
|
[10] |
赵仁友, 徐真旺, 罗松根, 杨少丽.
云南松毛虫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1): 49-53.
|
[11] |
方志刚, 徐华潮.
灭扫利与马拉硫磷不同配比的毒力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3): 241-243.
|
[12] |
黄国洋, 方志刚.
马尾松毛虫对几种杀虫剂的毒力基线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2): 159-161.
|
[13] |
江英成.
绿僵菌和白僵菌侵染马尾松毛虫试验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4): 410-413.
|
[14] |
方志刚, 张立钦, 赵仁友.
9 个白僵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4): 331-335.
|
[15] |
钱华, 吴蓉, 柴希民, 左小明, 赵小立.
马尾松毛虫幼虫免疫系统对苏云金杆菌诱导的应答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4): 367-371.
|
[16] |
宋漳, 徐乐勤, 江涛.
8株绿僵菌孢子萌发条件及室内侵染马尾松毛虫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2): 165-168.
|
[17] |
吴鸿, 黄国洋, 吕晓平, 赵品龙.
浙江省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2): 159-164.
|
[18] |
武红敢, 乔彦友, 严小君, 陈林洪, 陈雁.
浙西山地马尾松幼龄林的绿色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3): 253-257.
|
[19] |
朱鹏飞, 赵善欢.
4种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的作用及毒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3): 276-280.
|
[20] |
曹泽勇.
用黑光灯测报马尾松毛虫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1): 119-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