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海南桉树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点的简单相关分析

杨再鸿 杨小波 余雪标 李跃烈 吴庆书

吕渊, 蒋文伟, 过萍艳. 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生态用地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2): 196-2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2.006
引用本文: 杨再鸿, 杨小波, 余雪标, 等. 海南桉树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点的简单相关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25-730.
LÜ Yuan, JIANG Wenwei, GUO Pingyan. Ecological land use in Fuhai Town, Cixi City[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4, 31(2): 196-2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2.006
Citation: YANG Zai-hong, YANG Xiao-bo, YU Xue-biao, et al. Single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versity in a Eucalyptus plantation understory on Hainan Island[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6): 725-730.

海南桉树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点的简单相关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6007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再鸿,讲师,硕士,从事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E-mail:esmond@swfc.edu.cn;esmond1998@163.com
  • 中图分类号: S792.39;S718.5

Single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versity in a Eucalyptus plantation understory on Hainan Island

  • 摘要: 通过野外样方样地调查,在比较分析海南岛年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的基础上,寻找影响桉树Eucalyptus spp.林下植被的关键因子。单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与土壤含水量、年降水量、土壤速效氮和有效磷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但这些因子无一与草本多样性指数H'和D达显著相关水平。造成如此差异,可能由于桉树林下灌木发育阻碍了林下草本的生长,或由于桉树林下植被演替所处阶段使然。
  • 生态用地研究是景观生态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其理论方法强调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目的在于阐明土地生态评价单元与其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协调程度和发展趋势[1]。综合考虑景观生态和环境要素的生态用地研究是目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问题[2-3]。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是判别和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途径,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生态过程与格局的功能关系研究出发,判别对这些生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有着关键意义的景观格局[4]。多年来,景观格局研究都是停留在景观格局特征的描述方面[5-6],由于未能深入反映生态过程研究而受到质疑。因此,应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相结合的途径,必将在未来成为研究区域生态用地格局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和景观生态安全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在研究各类生态用地合理配置及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用地评价的规划和建设目标,并试图为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附海镇位于慈溪市东南部,中心位于30°07′N,121°03′E,南与观海卫镇、桥头镇接壤,西与新浦镇交界,北枕杭州湾,距离慈溪市中心15 km,总面积约为22 km2。南北约为11 km,东西在中部宽约6 km,整个区域地势平坦,呈长条状,系海洋沉积平原。母质为海积物,由长江口涌入的海泽泥沙和钱塘江下冲泥沙在潮汐动力作用下堆积而成,南部地势略高于北部。附海镇属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全年以东南风为主。气温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和杭州湾海水调节,气候温和湿润,平均气温为17.9 ℃。辖区自然条件独具特色,栽有大量的花卉植物,素有“花卉之乡”美誉。随着慈溪市交通干道中横线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的开通,附海镇现已融入宁波“半小时”经济圈和上海“两小时”经济圈。

    1.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本研究以附海镇2009年高空间分辨率航空影像(1 ∶ 5 000)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图及相关部门的现状调查资料作为空间信息提取的基本信息源。首先利用ENVI 4.3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转换成Xian_1980坐标体系,并对图像进行拼接裁剪处理,获得研究区的影像图[7]。利用ArcGIS 9.2进行人工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进行矢量化,并将矢量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模块(conversion tools)转换成大小为5 m × 5 m的栅格数据,最后利用ArcGIS 9.2软件的数据管理功能,将属性数据与图层数据相结合进行管理。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指数是景观空间分析的重要方法,使生态过程与空间格局相互关联的度量成为可能,在景观格局分析与功能评价、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8-10]。景观分类是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的基础,目前,有关城镇景观类型分类尚存在着不同的分类体系。本研究的景观分类,主要参照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结合附海镇的用地特点,将研究区分为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农田、城镇绿地、滩涂湿地、水域6种类型(表 1),以此6种类型作为城镇景观类型的基本单元,研究城镇景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功能[11-13]。将处理过的航片栅格图导入Fragstats 3.3 软件中进行景观指数计算。根据本研究区域的特点,选择的景观格局指数有斑块数(NP),斑块类型面积(CA),斑块面积比例(PLAND),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形状指数(LSI),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SHAPE_AM),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FRAC_AM),景观聚集度指数(AI)等[14-18]指标对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进行初步分析。

    表  1  附海镇景观类型分类
    Table  1.  Landscape types of Fuhai Town
    序号景观类型特征
    1建设用地主要是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广场用地和一些未利用的裸露地面等
    2交通用地主要是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等
    3农田主要是耕地、农田等
    4城镇绿地主要是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
    5湿地及滩涂主要是滩涂、湿地
    6水域主要是江、河等水系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2.3   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反应程度,可表征区域生态环境遇到干扰时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19-20]。在生态敏感程度较高的区域,当受到人类不合理活动影响时,更易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应划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生态敏感性评价中的指标选取是生态用地评价的核心[20],指标体系的选取应反映研究区域最主要的生态问题。通过调查与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现状、主要生态问题,咨询相关专家以及参考已有类似研究指标权重体系的基础上[21-22],本研究选取对研究区生态敏感性影响较大的生态因素,即土地利用类型、距环境敏感区距离和区域开发强度3大类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表 2)。①土地利用类型评价因子。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其生态敏感性也有所差异。土地利用类型是不同生态系统的最直接表征[23]。因此,本研究选择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之一,结合航片高清影像解译数据及区域土地利用特征,将附海镇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农田、城镇绿地、滩涂湿地、水域6类,依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大小进行分类并赋值。②区域开发强度评价因子。人类的区域开发活动对当地生态敏感性影响程度较大。工业区、居民点等建设用地,以及道路、交通等建设用地程度,是区域开发强度的主要表现。在空间距离上,越是靠近区域开发强度高的地区,则生态敏感度越低。因此,本研究将距建设用地的距离、距交通用地的距离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划分距建设用地的距离大于200 m为高度敏感区,大于100 m小于200 m为中度敏感区,大于50 m小于100 m为低度敏感区,小于50 m为非敏感区;划分距交通用地距离大于300 m为高度敏感区,大于100 m小于300 m为中度敏感区,大于50 m小于100 m为低度敏感区、小于50 m为非敏感区。③环境敏感区评价因子。环境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根据附海镇生态环境特征,其环境敏感区包括主要水域、湿地和滩涂等,上述环境敏感区对附海镇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划分距环境敏感区的距离小于100 m为高度敏感区;大于100 m小于200 m为中度敏感区;大于200 m小于300 m为低度敏感区,大于300 m为非敏感区。④综合评价。通过ArcGIS 9.2 软件的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功能,进行生态敏感性各因子评价以及加权综合评价(表 2)。各评价因子赋值、敏感性分级和权重分配反映了各评价因子内部以及总体权重的相对趋势。根据各个评价因子权重及敏感性分级,计算附海镇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值,并将生态敏感区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4种等级。

    表  2  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等级及权重
    Table  2.  Grades and weights of ecological sensibility factors
    评价因子亚项生态敏感性重分类分值权重/%
    土地利用类型高度敏感水域1040
    滩涂、湿地8
    中度敏感农田6
    城镇绿地4
    低度敏感交通用地2
    非敏感建设用地1
    距环境敏感区距离高度敏感<100m1020
    中度敏感100~200m6
    低度敏感200~300m3
    非敏感>300m1
    区域开发强度距道路距离高度敏感>300m1020
    中度敏感100~300m6
    低度敏感50~100m3
    非敏感<50m1
    距建筑距离高度敏感>200m1020
    中度敏感100~200m6
    低度敏感50~100m3
    非敏感<50m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1.1   城镇景观斑块组成结构

    从附海镇景观要素斑块组成可以看出(图 1表 3),城镇绿地的斑块面积最大,达到767.31 hm2,面积所占比例也最高为35.27%;其次是建设用地和农田,两类斑块面积都处于中等水平,面积分别为591.29 hm2和497.83 hm2,占总面积的27.18%和22.88%;交通用地和滩涂湿地面积较小,分别为128.75 hm2和103.17 hm2,占总面积的5.92%和4.74%;斑块总面积最小的为水域,仅为87.37 hm2,占总面积的4.02%。从附海镇景观格局分类图(图 1)可以看出:附海镇建设用地类型主要分布在中部成片的居住区以及南部工业园区;农田类型主要分布在镇北部、西南以及东南区域;由于苗木产业发达,城镇绿地类型所占比率最大,其生产绿地基本上为大型斑块,连接成片,所占比率最高,主要分布在附海镇北部和东南部的苗木栽植区。景观类型斑块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在一定意义上可揭示城镇景观破碎化程度。从附海镇景观类型斑块组成上来看,滩涂湿地类型的斑块数量最小,是以2个特大型斑块形式存在,平均斑块面积最大,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最小,斑块破碎化程度最低;交通用地与水域类型的斑块数量最多,分别为495个和506个,其平均斑块面积最小,斑块破碎化程度最大;其原因在于附海镇形成了较好的公路交通网,城镇主要道路连通性及完整性较好。同时,乡镇村庄众多,村级道路网络复杂多样,破碎化程度较高;另外,乡镇区域三塘横江、四塘横江、蛟门浦、八塘横江等水系通道显著,河流水系分支较多,并大量被交通道路景观要素分割,城镇景观总体呈现出“树枝”状形态,破碎化程度很高。

    图  1  附海镇景观格局分类
    Figure  1.  Landscap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of Fuhai Town
    表  3  附海镇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组成
    Table  3.  Patch structure of different landscape types in Fuhai Town
    斑块类型斑块数/个面积/hm2占总数/%平均斑块面积/hm2最大斑块指数
    建设用地292591.2927.182.033.34
    交通用地495128.755.920.263.60
    农田218497.8322.882.282.22
    城镇绿地460767.3135.271.672.63
    湿地及滩涂2103.174.7451.592.98
    水域50687.374.020.170.49
    合计19732175.721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1.2   城镇景观类型尺度分析

    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可揭示某一区域景观被该类型斑块分割的程度,其对境域生物物种保护、物质和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各个景观组分的斑块密度(PD)则直接地反映了斑块组分的破碎化程度,而斑块形状指数(LSI)则反映斑块聚合和离散程度。从表 4可见:斑块密度指数(PD)排序为水域>交通用地>城镇绿地>建设用地>农田>滩涂及湿地;斑块形状指数的排序为交通用地>水域>城镇绿地>建设用地>农田>滩涂及湿地。上述结果表明:交通用地和水域破碎化最为严重,景观类型复杂,尤其是南部水域支流更为明显;湿地及滩涂类型斑块的形状较规则,斑块成片集中分布在镇域北部,完整性较好。因此,其斑块密度和斑块形状指数都最小。同样从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SHAPE_AM)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FRAC_AM)的数值上可见:交通用地和水域均为较高的数值,而农田及生态涵养用地景观类型的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都比较低。从景观聚集度指数上则也反映出,滩涂及湿地类型具有最高的景观聚集度指数(AI),其次是城镇绿地和农田,最小的是交通用地。同样也表明湿地及滩涂景观破碎化较低,而交通用地类型破碎化最为严重,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最大。

    表  4  附海镇景观类型特征
    Table  4.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types in Fuhai Town
    斑块类型斑块密度
    (PD)
    边缘密度
    (ED)
    斑块形状指数(LSI) 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
    数(SHAPE_AM)
    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
    数(FRAC_AM)
    景观聚集度指
    数(AI)
    建设用地13.4293.1528.804.281.2294.27
    交通用地22.75105.6772.0428.421.5168.55
    农田10.0263.9524.873.091.1794.64
    城镇绿地21.1492.4028.882.651.1594.95
    湿地及滩涂0.091.802.111.501.0699.45
    水域23.2657.7349.224.471.3074.0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1   单因子评价

    在附海镇生态敏感性评价的4个因子中,土地利用类型因子最为敏感,其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面积比例分别为8.68% 和57.24%,其次为环境敏感区因子,其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面积比例分别为64.75% 和24.53%(图 2)。在土地利用类型评价因子中,其结果显示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七塘公路以北沿海滩涂湿地、三塘横江和八塘横江一带;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镇域北部苗圃地和农耕用地;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主要集中于镇区南部以及中部的建成区、村落和工业片区。附海镇北部为沿海滩涂区,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食物生境已成为鸟类迁徙必经的中转站。同时,它在维护生态平衡、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及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是镇域环境敏感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敏感区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该因子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七塘公路以北沿海滩涂湿地,以及八塘横江、三塘横江、蛟门浦、四塘横江等主干水系区域。区域开发强度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析表明:距建筑的距离,以及距主要交通道路的距离越大,则该因子的生态敏感度越高,其结果显示出低度敏感区主要集中在观附公路、高速连接线、中横线、韩家路、郑家浦路、建附公路等镇域主要交通道路以及镇域中南部的居住、工业建筑片区。

    图  2  生态敏感性单因子评价结果
    Figure  2.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in Fuhai Town
    2.2.2   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各评价因子权重及敏感性分级,综合加权得到附海镇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值为1.2 ~10.0,采用自然裂段法(natural breaks)将生态敏感区分为4类,即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表 5)。由图 3综合分析得出:附海镇生态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面积分别为155.78,593.75 ,662.73 和763.46 hm2,分别占总面积的7.16%,27.29%,30.46%和35.09%。生态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滩涂湿地,以及三塘横江、八塘横江、蛟门浦等河流水系等区域。该区域生态最为敏感,应加强湿地水体的保护,禁止在该区域内开发建设用地,巩固和保护好现有的生态屏障。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镇域北部经济林种植片区、农耕地,以及区域中部、南部居民点附近零星的农耕地片区,该区域处于湿地水体与道路建筑之间,具有一定的植被资源,属于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区域。由于受周边人类区域开发活动强度的影响,其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为中度,但考虑区域的生态安全,中度敏感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应严格控制其规模和强度。低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建成区以及南部工业建筑区域,该类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生态敏感度综合评价较低,该区域的建设用地布局和规模,应该加强控制保护好周围生态资源,减弱对周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非敏感区主要集中于西部居民村落片区,以及中部居住、工业建筑片区。该片区距湿地水域等环境敏感区较远,并且受到人类区域开发活动影响最大,因而生态敏感性最低。附海镇区生态敏感度大体呈现从水体、滩涂湿地到居住、工业建设用地逐步降低的趋势。

    表  5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
    Table  5.  Results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生态敏感性类别面积/hm2百分比/%利用类型利用类型面积/hm2利用类型百分比/%
    高度敏感区155.787.16核心保护区155.787.16
    中度敏感区593.7527.29控制发展区593.7527.29
    一般敏感区662.7330.46适宜发展区1426.1965.55
    非敏感区763.4635.0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3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
    Figure  3.  Results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本研究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相结合的分析途径,研究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生态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评判可以发现,道路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最高,受人为影响严重。滩涂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没有受到大量的人为干扰影响。从生态敏感性评价可知,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与生态环境现状基本一致,反映本研究所筛选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较为合理,其评价结果也具有客观性。生态高度敏感区最集中于北部沿海滩涂湿地等区域,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中破碎化程度越低,受到人为影响越小,生态敏感度越高的结果相符合。基于2种分析方法的融合研究,较以往单一研究方法所分析的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将为乡镇区域建设规划方案调整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上述研究,以此划分出促进本地区景观生态安全的核心保护区、控制发展区、适宜发展区3类区域利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管护措施。

    本研究选择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环境敏感区影响因子等指标,研究开发活动对乡镇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因子,试图深入探讨镇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时所表证的生态用地特征,可为同类型区域开发及生态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当然,也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用适宜的评判方法,并结合时间动态变化,综合分析城镇生态用地的发展趋势。

  • [1] 祁述雄.中国桉树[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 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省林学会.纪念中国引种桉树100周年——海南桉树专辑[R].海口:海南省林业局,1990.
    [3] 罗建举.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产[J].桉树科技,1998(1):1-6.
    [4] 余雪标.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99,2(1):66-72.
    [5] 姚茂和.杉木林林下植被及其生物量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1,27(6):644-648.
    [6] ZHOU G Y, MORRIS J D.Hydrological impacts of reafforestation with eucalypts and indigenous species: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China[J]. For Ecol Manage 2002,167(1-3):209-222.
    [7] HOSSAIN M K,HOSSAIN M S,MUHAMMAD 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ndergrowth of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and some other plantation in sal forest area of Bangladesh[J]. Indian J For,1998,21(2):93-96.
    [8] 余雪标,李维国.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及其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1997,18(4):60-68.
    [9] 温远光,刘世荣,陈放,等.桉树工业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动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27(4):21-26.
    [10]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11,67-115.
    [11] 王伯荪,余世孝,彭少麟,等.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00-103.
    [12] 李博,杨持,林鹏.生态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 曹凑贵,严力蛟,刘黎明.生态学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4] 温远光,刘世荣,陈放.连栽对桉树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667-1671.
    [15] 余雪标.桉树不同连栽代次人工林生产力及土壤性质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1998.
  • [1] 赵鹏武, 管立娟, 周梅, 舒洋, 乌艺恒, 陈佳佳.  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4, 41(1): 41-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04
    [2] 云慧雅, 毕华兴, 焦振寰, 王宁, 崔艳红, 赵丹阳, 王珊珊, 兰道云, 刘泽晖.  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分类型和密度条件下林下灌草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3): 569-5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433
    [3] 陶士杰, 宋艳冬, 吴沁娇, 王丽, 周如意, 吴电, 周宇峰, 周国模.  毛竹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5): 940-9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49
    [4] 吴沁娇, 宋艳冬, 陶士杰, 王丽, 周如意, 陈武, 潘心禾, 周宇峰, 周国模.  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林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5): 930-93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676
    [5] 杜寿康, 唐国勇, 刘云根, 雷晨雨, 许英杰, 阮长明, 孙永玉, 张春华, 王妍.  不同立地环境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各区段植物多样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4): 742-7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72
    [6] 裴顺祥, 法蕾, 杜满义, 辛学兵.  环境因子对中条山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分布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2): 280-28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23
    [7] 李伟成, 郑彦超, 盛海燕, 楼毅, 于辉.  浙江庆元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3): 523-53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393
    [8] 金超, 李领寰, 吴初平, 姚良锦, 朱锦茹, 袁位高, 江波, 焦洁洁.  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对生物量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6): 1083-109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696
    [9] 曾洪, 陈聪琳, 喻静, 向琳, 孙一淼, 胡明玥, 郝建锋.  人为干扰对雅安苍坪山公园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2): 253-2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312
    [10] 田甜, 余树全, 张旭东, 白彦锋, 张华锋, 姜春前.  萌芽杉木幼龄林植物群落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1): 36-4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5
    [11] 黄庆阳, 曹宏杰, 王立民, 谢立红, 倪红伟.  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1): 80-8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1.011
    [12] 郭建曜, 王渌, 杨静, 马风云, 马雪松, 王文波, 董玉峰.  鲁中南山地黑松人工林土壤和林下植被的动态格局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2): 209-2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03
    [13] 高平珍, 陈双林, 郭子武, 杨清平.  毛竹林下固氮植物资源及其经济价值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1): 161-1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21
    [14] 叶钱, 蒋燕锋, 冯家骏, 冯恺俊, 谢彩香, 刘京晶.  多花黄精有效成分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1): 192-1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1.026
    [15] 褚燕琴, 牛树奎, 陈锋, 芮淑君, 王凯.  火干扰及环境因子对油松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1): 96-1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1.014
    [16] 陈亚锋, 余树全, 严晓素, 伊力塔, 包春泉.  浙江桐庐3种森林类型群落结构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3): 408-41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3.010
    [17] 陈平, 万福绪, 顾汤华, 李盟, 秦飞, 关庆伟.  人为干扰对徐州石灰岩山地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短期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5): 691-69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5.009
    [18] 章志攀, 俞益武, 张明如, 杜晴洲, 陈建新, 毛凤成.  天目山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4): 481-485.
    [19] 范海兰, 洪伟, 洪滔, 吴承祯, 宋萍, 朱慧, 张琼, 林勇明.  炼山对南酸枣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5): 495-500.
    [20] 岳春雷, 高智慧, 陈顺伟.  湿地松等3 种树种的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3): 247-250.
  • 期刊类型引用(6)

    1. 李瑞连,王玉倩,母德锦,徐骏飞,蔡年辉,许玉兰,陈林. 云南松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5(01): 55-67 . 百度学术
    2. 桑娟,王艺程,李玺,张世杰,朱盛杰,席志俊,张琼,张志国,秦巧平,刘翔. 萱草海水胁迫相关WRKY转录因子密码子偏向性分析. 应用技术学报. 2024(02): 245-253 . 百度学术
    3. 侯哲,娄晓鸣,李昂,黄长兵. 11种唐松草属(Thalictrum)rbcL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3(03): 46-53 . 百度学术
    4. 高守舆,李钰莹,杨志青,董宽虎,夏方山. 白羊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草业学报. 2023(07): 85-95 . 百度学术
    5. 韩春丽,杨果豪,李天香,王健宇,熊忠萍,许尤厚,朱鹏,杨家林,王鹏良. 方格星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3(09): 2604-2613 . 百度学术
    6. 刘璐,武志博,李晓佳,海春兴,姜洪涛,郝思鸣,刘世英. 干旱胁迫对千屈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22(03): 139-14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id/5831901a-0361-49ab-a5c5-9ac83f8e5119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zjnldxxb/2007/6/72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56
  • HTML全文浏览量:  76
  • PDF下载量:  43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1-19
  • 修回日期:  2007-05-11

海南桉树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点的简单相关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60070)

    作者简介:

    杨再鸿,讲师,硕士,从事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E-mail:esmond@swfc.edu.cn;esmond1998@163.com

  • 中图分类号: S792.39;S718.5

摘要: 通过野外样方样地调查,在比较分析海南岛年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的基础上,寻找影响桉树Eucalyptus spp.林下植被的关键因子。单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与土壤含水量、年降水量、土壤速效氮和有效磷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但这些因子无一与草本多样性指数H'和D达显著相关水平。造成如此差异,可能由于桉树林下灌木发育阻碍了林下草本的生长,或由于桉树林下植被演替所处阶段使然。

English Abstract

吕渊, 蒋文伟, 过萍艳. 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生态用地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2): 196-2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2.006
引用本文: 杨再鸿, 杨小波, 余雪标, 等. 海南桉树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点的简单相关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25-730.
LÜ Yuan, JIANG Wenwei, GUO Pingyan. Ecological land use in Fuhai Town, Cixi City[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4, 31(2): 196-2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2.006
Citation: YANG Zai-hong, YANG Xiao-bo, YU Xue-biao, et al. Single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versity in a Eucalyptus plantation understory on Hainan Island[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6): 725-730.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