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杉木泡桐混交幼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

徐凤兰 魏坦 刘爱琴

徐凤兰, 魏坦, 刘爱琴. 杉木泡桐混交幼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3): 285-288.
引用本文: 徐凤兰, 魏坦, 刘爱琴. 杉木泡桐混交幼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3): 285-288.
XU Feng-lan, WEI Tan, LIU Ai-qing. Studies on physical characters of soil in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 and paulowni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0, 17(3): 285-288.
Citation: XU Feng-lan, WEI Tan, LIU Ai-qing. Studies on physical characters of soil in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 and paulowni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0, 17(3): 285-288.

杉木泡桐混交幼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9703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徐凤兰(1964-), 女, 福建建瓯人, 讲师, 从事经济林栽培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徐凤兰(1964-), 女, 福建建瓯人, 讲师, 从事经济林栽培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91.270.5 ;S714.2

Studies on physical characters of soil in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 and paulownia

Funds: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9703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26
  • HTML全文浏览量:  380
  • PDF下载量:  2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9-10-15
  • 修回日期:  2000-05-19
  • 刊出日期:  2000-09-20

杉木泡桐混交幼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97034)

    作者简介:

    徐凤兰(1964-), 女, 福建建瓯人, 讲师, 从事经济林栽培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徐凤兰(1964-), 女, 福建建瓯人, 讲师, 从事经济林栽培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91.270.5 ;S714.2

摘要: 1998 年, 在福建南洲林业采育场进行了杉木纯林和杉木泡桐混交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对比研究。与相同立地条件杉木纯林相比, 杉木与泡桐混交之后, 土壤结构体破坏率降低8.34 %~ 9.16 %, 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提高2.48 %,2.01 %, 4.47 %和2.74 %。说明混交林地土壤结构性能变好, 土壤物理性状有所改善, 从而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地生产力。杉木泡桐混交林中, 杉木的胸径、树高和蓄积量以及整个林分的蓄积量, 都明显比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的大。表3 参8

English Abstract

徐凤兰, 魏坦, 刘爱琴. 杉木泡桐混交幼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3): 285-288.
引用本文: 徐凤兰, 魏坦, 刘爱琴. 杉木泡桐混交幼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3): 285-288.
XU Feng-lan, WEI Tan, LIU Ai-qing. Studies on physical characters of soil in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 and paulowni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0, 17(3): 285-288.
Citation: XU Feng-lan, WEI Tan, LIU Ai-qing. Studies on physical characters of soil in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 and paulowni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0, 17(3): 285-28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