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血藤RAPD 条件的优化

金则新 李钧敏 钟章成

金则新, 李钧敏, 钟章成. 大血藤RAPD 条件的优化[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2): 141-145.
引用本文: 金则新, 李钧敏, 钟章成. 大血藤RAPD 条件的优化[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2): 141-145.
JIN Ze-xin, LI Jun-min, ZHONG Zhang-cheng. Optimization of RAPD conditions of Sargentodoxa cuneat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3, 20(2): 141-145.
Citation: JIN Ze-xin, LI Jun-min, ZHONG Zhang-cheng. Optimization of RAPD conditions of Sargentodoxa cuneat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3, 20(2): 141-145.

大血藤RAPD 条件的优化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7016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金则新(1960-), 男, 浙江临海人, 教授, 硕士, 从事植物生态学等研究。
    通信作者: 金则新(1960-), 男, 浙江临海人, 教授, 硕士, 从事植物生态学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Q946

Optimization of RAPD conditions of Sargentodoxa cuneata

Fund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7016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93
  • HTML全文浏览量:  346
  • PDF下载量:  17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2-08-02
  • 修回日期:  2003-01-13
  • 刊出日期:  2003-06-20

大血藤RAPD 条件的优化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70160)

    作者简介:

    金则新(1960-), 男, 浙江临海人, 教授, 硕士, 从事植物生态学等研究。

    通信作者: 金则新(1960-), 男, 浙江临海人, 教授, 硕士, 从事植物生态学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Q946

摘要: 在进行大血藤遗传多样分析时, 首先要建立大血藤RAPD 反应优化体系, 有必要就反应条件进行探索。以改进SDS 法抽提藤本药用植物大血藤叶片总DNA , 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分析, 分别测试了镁离子、dNTP 、模板DNA 含量、引物浓度、DNA 聚合酶量和牛血清白蛋白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各因子的组合研究, 得出大血藤RAPD 分析较适宜的扩增条件是:15 L PCR 反应体积, 1 Taq 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1 TrisHCl pH 9.0 , 50 mmolL-1 KCl , 0.1 %Triton X-100 , 1.5 mmolL-1 MgCl2);25.01 10-9mols-1 Taq 酶(上海华美公司);10 ng 模板DNA ;15 pmol 引物(上海Sangon 公司);2 gL-1 BSA ;dATP ,dCTP ,dGTP 和dTTP 各0.15 mmolL-1 。图4 表2 参8

English Abstract

金则新, 李钧敏, 钟章成. 大血藤RAPD 条件的优化[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2): 141-145.
引用本文: 金则新, 李钧敏, 钟章成. 大血藤RAPD 条件的优化[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2): 141-145.
JIN Ze-xin, LI Jun-min, ZHONG Zhang-cheng. Optimization of RAPD conditions of Sargentodoxa cuneat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3, 20(2): 141-145.
Citation: JIN Ze-xin, LI Jun-min, ZHONG Zhang-cheng. Optimization of RAPD conditions of Sargentodoxa cuneat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3, 20(2): 141-14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