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4卷 第4期
2007, 24(4): 383-388.
摘要:
为期5 a的调查研究表明,榧树Torreya grandis的自然分布区在我国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 25~ 32N, 109~ 121E,跨浙、皖、苏、闽、赣、黔、鄂等7省广大地区。分布区的年均气温为15.2~ 18.7℃ ,极端最低气温- 17.0~ - 8.1℃ ,年降水量1 000~ 1 900 mm, 10℃年积温为4 758~ 5 940℃。垂直分布随地理位置而异,在北亚热带的大别山海拔可达800~1 100 m,黄山和天目山可达1 200~ 1 500 m,中亚热带南部武夷山可达1 800~ 2 000 m。在缓风、向阳、少受寒潮危害的高海拔地段,极端最低温- 18.0℃, 10℃年积温3 500℃,榧树生长结果正常。南部武夷山区海拔1 800~ 2 000 m, 10℃年积温仅3 200℃,但由于极端最低温较高(- 15.0℃以上),榧树呈高大乔木,结实正常。榧树喜肥,在有机质丰富,土壤疏松,质地由砂壤到轻黏, pH5.2~ 6.5的土壤中生长发育良好。表3参27
为期5 a的调查研究表明,榧树Torreya grandis的自然分布区在我国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 25~ 32N, 109~ 121E,跨浙、皖、苏、闽、赣、黔、鄂等7省广大地区。分布区的年均气温为15.2~ 18.7℃ ,极端最低气温- 17.0~ - 8.1℃ ,年降水量1 000~ 1 900 mm, 10℃年积温为4 758~ 5 940℃。垂直分布随地理位置而异,在北亚热带的大别山海拔可达800~1 100 m,黄山和天目山可达1 200~ 1 500 m,中亚热带南部武夷山可达1 800~ 2 000 m。在缓风、向阳、少受寒潮危害的高海拔地段,极端最低温- 18.0℃, 10℃年积温3 500℃,榧树生长结果正常。南部武夷山区海拔1 800~ 2 000 m, 10℃年积温仅3 200℃,但由于极端最低温较高(- 15.0℃以上),榧树呈高大乔木,结实正常。榧树喜肥,在有机质丰富,土壤疏松,质地由砂壤到轻黏, pH5.2~ 6.5的土壤中生长发育良好。表3参27
2007, 24(4): 389-395.
摘要:
森林生物量测定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所必需的基础性研究。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10月份采用收获法(草本层、灌木层)和标准木法(乔木层)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以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优势种的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141.077 0 17.429 8)thm- 2(平均值标准差, n= 3),其中接近90%集中于乔木层,其他层生物量分配较少。群落及其各层生物量种间分配差异较大,以优势树种木荷和米槠生物量为主,其生物量主要由树干组成,器官分配大小顺序为干枝叶。群落萌枝生物量主要集中在灌木层, 50%以上由米槠萌枝生物量构成。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基本体现了以木荷和米槠为优势种的该群落结构特征及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量分配特征。表5参15
森林生物量测定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所必需的基础性研究。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10月份采用收获法(草本层、灌木层)和标准木法(乔木层)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以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优势种的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141.077 0 17.429 8)thm- 2(平均值标准差, n= 3),其中接近90%集中于乔木层,其他层生物量分配较少。群落及其各层生物量种间分配差异较大,以优势树种木荷和米槠生物量为主,其生物量主要由树干组成,器官分配大小顺序为干枝叶。群落萌枝生物量主要集中在灌木层, 50%以上由米槠萌枝生物量构成。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基本体现了以木荷和米槠为优势种的该群落结构特征及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量分配特征。表5参15
2007, 24(4): 396-400.
摘要:
运用植物群落学的调查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原始林的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原始林以云南松纯林为主,林下层次结构复杂,物种丰富。高位芽植物在云南松原始林内分布最多(46.1%),其后依次为地上芽植物(25.9%),地面芽植物(14.0%),隐芽植物(13.3%)和一年生植物(0.7%)。生活型谱反映了云南松原始林在其生长季节处于温热多湿的环境。云南松林木株数在径级分布上及在不同年龄段上均表现为中间多,两边少,趋向于对称性概率分布,表明了云南松原始林在演替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云南松原始林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 Jsi分别是云南松次生林的4.6, 3.7, 3.9和4.6倍,表明云南松原始林具有更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图2表2参15
运用植物群落学的调查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原始林的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原始林以云南松纯林为主,林下层次结构复杂,物种丰富。高位芽植物在云南松原始林内分布最多(46.1%),其后依次为地上芽植物(25.9%),地面芽植物(14.0%),隐芽植物(13.3%)和一年生植物(0.7%)。生活型谱反映了云南松原始林在其生长季节处于温热多湿的环境。云南松林木株数在径级分布上及在不同年龄段上均表现为中间多,两边少,趋向于对称性概率分布,表明了云南松原始林在演替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云南松原始林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 Jsi分别是云南松次生林的4.6, 3.7, 3.9和4.6倍,表明云南松原始林具有更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图2表2参15
2007, 24(4): 401-405.
摘要:
在包含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 17个种源的试验林内,选取6个搭架的个体,连续2 a定点观察了鹅掌楸的开花习性和传粉媒介。结果表明,鹅掌楸不同种源始花期有差异,但同一种源不同个体的始花期大致相同;而盛花期的开花数量在不同种、种源和个体之间均存在差异。鹅掌楸为虫媒传粉,但传粉媒介种类与访花频率在种间大致相同。试验观察到访花动物共14种,分别来自于双翅目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oidoptera,蜘蛛目Araneae,其中,食蚜蝇科Syrphidae 1种,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蚁科Formicidae 2种等4种昆虫为鹅掌楸主要访花昆虫。不同种类昆虫其访花行为各有特点。昆虫访花频率与植株日开花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大致趋势是随着日开花量的增多昆虫访花频率增大。图1表2参13
在包含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 17个种源的试验林内,选取6个搭架的个体,连续2 a定点观察了鹅掌楸的开花习性和传粉媒介。结果表明,鹅掌楸不同种源始花期有差异,但同一种源不同个体的始花期大致相同;而盛花期的开花数量在不同种、种源和个体之间均存在差异。鹅掌楸为虫媒传粉,但传粉媒介种类与访花频率在种间大致相同。试验观察到访花动物共14种,分别来自于双翅目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oidoptera,蜘蛛目Araneae,其中,食蚜蝇科Syrphidae 1种,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蚁科Formicidae 2种等4种昆虫为鹅掌楸主要访花昆虫。不同种类昆虫其访花行为各有特点。昆虫访花频率与植株日开花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大致趋势是随着日开花量的增多昆虫访花频率增大。图1表2参13
2007, 24(4): 406-412.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对12个分布于我国的百合Lilium种(包括2个变种)及6个栽培品种进行花粉形态观察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百合属花粉粒为椭圆体至长椭圆体,萌发沟均为单萌发沟,萌发沟长达两端。表面纹饰网纹,网眼为不规则多边形至近圆形,大小不一。网脊由瘤状或盘珠状颗粒较紧密排列而成,单排基柱,脊宽1.17~ 2.48m,有时有断点。网眼内有疣状、瘤状或棒状突起,少数品种无突起。在花粉形态性状比较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百合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对供试18个种、变种及品种的5个花粉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除卷丹L. lancifolium外,较准确地将形态分类上的百合组与卷瓣组聚为2个类群。图2表2参13
利用扫描电镜对12个分布于我国的百合Lilium种(包括2个变种)及6个栽培品种进行花粉形态观察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百合属花粉粒为椭圆体至长椭圆体,萌发沟均为单萌发沟,萌发沟长达两端。表面纹饰网纹,网眼为不规则多边形至近圆形,大小不一。网脊由瘤状或盘珠状颗粒较紧密排列而成,单排基柱,脊宽1.17~ 2.48m,有时有断点。网眼内有疣状、瘤状或棒状突起,少数品种无突起。在花粉形态性状比较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百合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对供试18个种、变种及品种的5个花粉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除卷丹L. lancifolium外,较准确地将形态分类上的百合组与卷瓣组聚为2个类群。图2表2参13
2007, 24(4): 413-418.
摘要:
通过清查,发现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 chenii集中分布于舟山市普陀区所辖范围内的洛伽山、朱家尖岛以及以朱家尖、桃花、六横岛为中心的毗邻悬水小岛上,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共有结果母树1.2万余株,大年种子产量有1 500 kg左右。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分布在普陀区的朱家尖、桃花、普陀山和定海区的大猫岛,其分布特点是孤立,散生,且范围极小,无成片分布,共有结果母树300余株,种质资源较为贫乏,加之不合理的采种,迄今大年种子产量仅为100 kg。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分布范围更是有限,主要分布在桃花岛蚂蝗坑和定海区大猫岛茅草屋冷坑,呈群落分布,共有结果母树170余株,每年种子产量极少,能采到的种子只有0.25 kg左右。表3参12
通过清查,发现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 chenii集中分布于舟山市普陀区所辖范围内的洛伽山、朱家尖岛以及以朱家尖、桃花、六横岛为中心的毗邻悬水小岛上,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共有结果母树1.2万余株,大年种子产量有1 500 kg左右。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分布在普陀区的朱家尖、桃花、普陀山和定海区的大猫岛,其分布特点是孤立,散生,且范围极小,无成片分布,共有结果母树300余株,种质资源较为贫乏,加之不合理的采种,迄今大年种子产量仅为100 kg。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分布范围更是有限,主要分布在桃花岛蚂蝗坑和定海区大猫岛茅草屋冷坑,呈群落分布,共有结果母树170余株,每年种子产量极少,能采到的种子只有0.25 kg左右。表3参12
2007, 24(4): 419-423.
摘要:
应用薄层层析-荧光测定法研究了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花期前后鳞茎内源多胺质量摩尔浓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多胺与中国石蒜花芽分化的关系。中国石蒜在不同发育期3种内源多胺存在有规律的非同步变化。腐胺和精胺2种多胺变幅较大,亚精胺变幅较小。在开花前的花原基分化期,腐胺质量摩尔浓度明显高于亚精胺和精胺, 7月上旬外鳞片、中鳞片、内鳞片和茎尖中腐胺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1.238, 1.676, 2.313, 1.451 nmolg- 1,为同期精胺质量摩尔浓度的1.48, 1.90, 2.56, 1.40倍,亚精胺的1.97, 2.69, 3.66和2.09倍;花期腐胺质量摩尔浓度下降,而精胺剧增, 8月中旬外鳞片、中鳞片、内鳞片和茎尖中精胺分别为1.462, 1.502, 1.682和1.536 nmolg- 1,为同期亚精胺的1.87, 1.90,2.04和1.76倍,腐胺的1.28, 1.15, 1.28和1.00倍。茎尖与内鳞片是鳞茎内源多胺最集中的部位。鳞茎4部分多胺质量摩尔浓度排序为茎尖内鳞片中鳞片外鳞片。图4表2参12
应用薄层层析-荧光测定法研究了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花期前后鳞茎内源多胺质量摩尔浓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多胺与中国石蒜花芽分化的关系。中国石蒜在不同发育期3种内源多胺存在有规律的非同步变化。腐胺和精胺2种多胺变幅较大,亚精胺变幅较小。在开花前的花原基分化期,腐胺质量摩尔浓度明显高于亚精胺和精胺, 7月上旬外鳞片、中鳞片、内鳞片和茎尖中腐胺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1.238, 1.676, 2.313, 1.451 nmolg- 1,为同期精胺质量摩尔浓度的1.48, 1.90, 2.56, 1.40倍,亚精胺的1.97, 2.69, 3.66和2.09倍;花期腐胺质量摩尔浓度下降,而精胺剧增, 8月中旬外鳞片、中鳞片、内鳞片和茎尖中精胺分别为1.462, 1.502, 1.682和1.536 nmolg- 1,为同期亚精胺的1.87, 1.90,2.04和1.76倍,腐胺的1.28, 1.15, 1.28和1.00倍。茎尖与内鳞片是鳞茎内源多胺最集中的部位。鳞茎4部分多胺质量摩尔浓度排序为茎尖内鳞片中鳞片外鳞片。图4表2参12
2007, 24(4): 424-427.
摘要:
根据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竹笋的3种保鲜预处理方法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在20 h内和7 d内的绿竹笋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绿竹笋采收后,采用常温条件保存,笋体的呼吸速率增加很快,在4~ 6 h时呼吸速率(CO2)达最高峰,为163.81 mgkg- 1h- 1;用冰水预冷处理的绿竹笋在14~ 16 h时达到最高峰,为138.66 mgkg- 1h- 1;用冰水处理同时以10 mgg- 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竹笋在14 h左右达最高峰,为113.43 mgkg- 1h- 1;经冰水预处理和10 mgg- 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竹笋在采后7 d内维持笋体的低呼吸速率,可以抑制笋体呼吸作用。图2参8
根据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竹笋的3种保鲜预处理方法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在20 h内和7 d内的绿竹笋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绿竹笋采收后,采用常温条件保存,笋体的呼吸速率增加很快,在4~ 6 h时呼吸速率(CO2)达最高峰,为163.81 mgkg- 1h- 1;用冰水预冷处理的绿竹笋在14~ 16 h时达到最高峰,为138.66 mgkg- 1h- 1;用冰水处理同时以10 mgg- 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竹笋在14 h左右达最高峰,为113.43 mgkg- 1h- 1;经冰水预处理和10 mgg- 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竹笋在采后7 d内维持笋体的低呼吸速率,可以抑制笋体呼吸作用。图2参8
2007, 24(4): 428-432.
摘要:
为了解决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种子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出苗时间长等问题,探讨适宜天门冬种子储藏和萌发的条件。以当年采摘的天门冬种子为试验材料,从种皮、抑制物质、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光照、储藏方法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对其萌发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综合比较开始萌发的时间、平均萌发天数和发芽率,结果表明:去皮对天门冬种子萌发不利;浸泡72~ 96 h显著促进种子萌发; 40和60℃水浸泡和黑暗条件对天门冬种子萌发较为有利;室温湿沙储藏(种沙体积比1∶3)是较好的储藏方式。图4表2参10
为了解决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种子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出苗时间长等问题,探讨适宜天门冬种子储藏和萌发的条件。以当年采摘的天门冬种子为试验材料,从种皮、抑制物质、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光照、储藏方法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对其萌发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综合比较开始萌发的时间、平均萌发天数和发芽率,结果表明:去皮对天门冬种子萌发不利;浸泡72~ 96 h显著促进种子萌发; 40和60℃水浸泡和黑暗条件对天门冬种子萌发较为有利;室温湿沙储藏(种沙体积比1∶3)是较好的储藏方式。图4表2参10
2007, 24(4): 433-436.
摘要:
为了建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杨梅Myrica rubra遗传转化体系,利用携带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EAFY cDNA片段的发根农杆菌R15834感染东魁杨梅M.rubra Dongkui '和荸荠杨梅M. rubra Boji 的子叶、叶片和茎段。结果表明,只从东魁杨梅子叶上诱导出毛状根,而且产生毛状根的东魁杨梅子叶数在10%以下。杨梅子叶产生毛状根受多种因素影响,新种子比旧种子容易产生毛状根,在1/2 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培养较在MS培养基上培养好。东魁杨梅子叶上的毛状根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已将拟南芥的LEAFY cDNA片段成功导入并整合到东魁杨梅子叶中。图2参10
为了建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杨梅Myrica rubra遗传转化体系,利用携带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EAFY cDNA片段的发根农杆菌R15834感染东魁杨梅M.rubra Dongkui '和荸荠杨梅M. rubra Boji 的子叶、叶片和茎段。结果表明,只从东魁杨梅子叶上诱导出毛状根,而且产生毛状根的东魁杨梅子叶数在10%以下。杨梅子叶产生毛状根受多种因素影响,新种子比旧种子容易产生毛状根,在1/2 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培养较在MS培养基上培养好。东魁杨梅子叶上的毛状根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已将拟南芥的LEAFY cDNA片段成功导入并整合到东魁杨梅子叶中。图2参10
2007, 24(4): 437-444.
摘要: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增加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 2a- 1), N1(60 kghm- 2a- 1),N2(120 kghm- 2a- 1), N3(240 kghm- 2a- 1),每处理重复3次。以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各处理土壤pH值、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交换性钙和土壤交换性镁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而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则不断上升。各处理中,不同层次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而土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图6表3参30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增加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 2a- 1), N1(60 kghm- 2a- 1),N2(120 kghm- 2a- 1), N3(240 kghm- 2a- 1),每处理重复3次。以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各处理土壤pH值、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交换性钙和土壤交换性镁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而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则不断上升。各处理中,不同层次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而土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图6表3参30
2007, 24(4): 445-449.
摘要:
为了探讨施用不同肥料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施用有机肥还是施用化肥处理,与不施肥比较,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质量分数都有显著提高,并随着化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明显上升。处理1(复合肥2 250 kghm- 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是不施肥处理(处理5)的1.18, 1.58和2.71倍;处理2(2倍处理1)则分别是对照的2.48,2.88和2.98倍,而全有机肥处理4(菜籽饼5 400 kghm- 2)则分别是对照的1.84, 2.10和1.58倍。施用有机肥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P 0.05)施化肥土壤。有机肥也明显增加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处理3(1/2处理1加1/2处理4)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是对照的1.15和1.15倍,处理4则是对照的1.57和1.43倍。试验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而有机肥较无机肥更有利于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善。表4参26
为了探讨施用不同肥料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施用有机肥还是施用化肥处理,与不施肥比较,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质量分数都有显著提高,并随着化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明显上升。处理1(复合肥2 250 kghm- 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是不施肥处理(处理5)的1.18, 1.58和2.71倍;处理2(2倍处理1)则分别是对照的2.48,2.88和2.98倍,而全有机肥处理4(菜籽饼5 400 kghm- 2)则分别是对照的1.84, 2.10和1.58倍。施用有机肥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P 0.05)施化肥土壤。有机肥也明显增加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处理3(1/2处理1加1/2处理4)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是对照的1.15和1.15倍,处理4则是对照的1.57和1.43倍。试验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而有机肥较无机肥更有利于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善。表4参26
2007, 24(4): 450-455.
摘要: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强度集约经营是大量施用肥料和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使竹笋早出高产,给竹农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的管理栽培技术。在雷竹主产区浙江临安三口镇,采集种植时间分别为1, 5, 10, 15 a的雷竹林土壤以及水田土壤(该区雷竹林主要是在这些水田上改制发展的)作为雷竹林的起始土壤(0 a),各4次重复,旨在分析雷竹林土壤有机质随雷竹种植时间和土壤剖面深度空间的变化情况,为雷竹林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依据。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种植时间先略微下降,再稳步上升。0, 1, 5,10和15 a的0~ 10 cm表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0.96,25.55,26.35,33.07和79.24 gkg- 1。10 a的雷竹林土壤有机质已超过起始土壤, 15 a雷竹林土壤有机质已达到起始土壤的2.5倍,证明强度集约经营导致了雷竹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快速累积。雷竹林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剖面空间的变化呈随深度加深而递减的规律,以10 a为例,表层(0~ 10 cm),亚表层(10~ 20 cm)和底层(20~ 40 cm)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3.07, 27.64, 13.73 gkg- 1,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分别是亚表层和底层的1.2和2.4倍,其他年限的也都有相同的趋势。不同年限雷竹林土壤剖面底层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都表现为最初没有明显下降,随种植时间的增长略增的趋势,变动幅度很小,相对平稳。可见强度集约经营措施主要对表层(0~ 10 cm)和亚表层(10~ 20 cm)即生产雷竹笋的主要土层有显著的作用。还讨论了土壤有机质快速积累对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可能影响。图1表2参20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强度集约经营是大量施用肥料和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使竹笋早出高产,给竹农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的管理栽培技术。在雷竹主产区浙江临安三口镇,采集种植时间分别为1, 5, 10, 15 a的雷竹林土壤以及水田土壤(该区雷竹林主要是在这些水田上改制发展的)作为雷竹林的起始土壤(0 a),各4次重复,旨在分析雷竹林土壤有机质随雷竹种植时间和土壤剖面深度空间的变化情况,为雷竹林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依据。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种植时间先略微下降,再稳步上升。0, 1, 5,10和15 a的0~ 10 cm表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0.96,25.55,26.35,33.07和79.24 gkg- 1。10 a的雷竹林土壤有机质已超过起始土壤, 15 a雷竹林土壤有机质已达到起始土壤的2.5倍,证明强度集约经营导致了雷竹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快速累积。雷竹林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剖面空间的变化呈随深度加深而递减的规律,以10 a为例,表层(0~ 10 cm),亚表层(10~ 20 cm)和底层(20~ 40 cm)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3.07, 27.64, 13.73 gkg- 1,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分别是亚表层和底层的1.2和2.4倍,其他年限的也都有相同的趋势。不同年限雷竹林土壤剖面底层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都表现为最初没有明显下降,随种植时间的增长略增的趋势,变动幅度很小,相对平稳。可见强度集约经营措施主要对表层(0~ 10 cm)和亚表层(10~ 20 cm)即生产雷竹笋的主要土层有显著的作用。还讨论了土壤有机质快速积累对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可能影响。图1表2参20
2007, 24(4): 456-462.
摘要:
2005年,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景观地貌确定一定数量的样线,在每样线上根据不同的生境和海拔高度有针对性地选取一定数量固定半径的调查样点,调查每一样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鸟类群落的组成、种类、集群指数和优势种等特征,比较不同季节、生境、海拔与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的关系,对不同生境和海拔高度鸟类群落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夏季和冬季2次对大盘山鸟类的调查,共目击记录到鸟类64种,其中夏季鸟类51种,冬季鸟类40种。大盘山鸟类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群落分布在不同的生境呈现出明显差异,但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差异不明显。夏季繁殖鸟类和作为鸟类重要栖息地的森林植被是大盘山今后鸟类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点。表5参11
2005年,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景观地貌确定一定数量的样线,在每样线上根据不同的生境和海拔高度有针对性地选取一定数量固定半径的调查样点,调查每一样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鸟类群落的组成、种类、集群指数和优势种等特征,比较不同季节、生境、海拔与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的关系,对不同生境和海拔高度鸟类群落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夏季和冬季2次对大盘山鸟类的调查,共目击记录到鸟类64种,其中夏季鸟类51种,冬季鸟类40种。大盘山鸟类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群落分布在不同的生境呈现出明显差异,但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差异不明显。夏季繁殖鸟类和作为鸟类重要栖息地的森林植被是大盘山今后鸟类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点。表5参11
2007, 24(4): 463-467.
摘要:
山核桃花蕾蛆Contarinia sp.在浙江临安1年发生1代, 4月上旬起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 5月上中旬落地越夏越冬。在2005年危害期,选用喷雾和树干打孔滴药2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喷雾选用400 gkg- 1毒丝本乳油, 300 gkg- 1乙酰甲胺磷乳油, 300 gkg- 1吡虫啉乳油和500 gkg- 1潜蝇灵粉剂,分别以1∶500, 1∶800, 1∶1 000等3种比例进行试验,每个比例6个重复;树干上打孔滴药选用300 gkg- 1乙酰甲胺磷乳油和300 gkg- 1吡虫啉乳油,分别以1∶0, 1∶1和1∶2等3种比例进行试验,每个比例6个重复。2种防治方法的试验效果,通过t检验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0),喷雾法试验效果明显高于打孔滴药法。喷雾试验的平均防效为94.80%,打孔滴药试验的平均防效仅为2.40%。图2表6参8
山核桃花蕾蛆Contarinia sp.在浙江临安1年发生1代, 4月上旬起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 5月上中旬落地越夏越冬。在2005年危害期,选用喷雾和树干打孔滴药2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喷雾选用400 gkg- 1毒丝本乳油, 300 gkg- 1乙酰甲胺磷乳油, 300 gkg- 1吡虫啉乳油和500 gkg- 1潜蝇灵粉剂,分别以1∶500, 1∶800, 1∶1 000等3种比例进行试验,每个比例6个重复;树干上打孔滴药选用300 gkg- 1乙酰甲胺磷乳油和300 gkg- 1吡虫啉乳油,分别以1∶0, 1∶1和1∶2等3种比例进行试验,每个比例6个重复。2种防治方法的试验效果,通过t检验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0),喷雾法试验效果明显高于打孔滴药法。喷雾试验的平均防效为94.80%,打孔滴药试验的平均防效仅为2.40%。图2表6参8
2007, 24(4): 468-472.
摘要:
选用1125肥药双效剂和光合微肥以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分析方法,对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衰老生理及黑根病Rhizoctonia solani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125肥药双效剂3.3 mLL- 1在降低结球甘蓝黑根病发病率、相对电导率、增大根冠比等方面差异极显著,优于对照;在增加结球甘蓝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降低储存期黄叶率方面,差异极显著,优于光合微肥和对照;光合微肥与对照相比,极显著降低结球甘蓝相对电导率,极显著增大根冠比。喷施1125肥药双效剂和光合微肥均能提高结球甘蓝叶绿素质量分数。在室内做结球甘蓝黑根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圈试验表明: 1125肥药双效剂40, 20 mLL- 1稍有抑菌作用, 2.0 mLL- 1光合微肥和1125肥药双效剂5.0, 3.3, 2.5 mlL- 1均无抑菌圈出现。由此可见, 1125肥药双效剂防治机制一是提高免疫力,二是1125合成的Cu(OH)2和Zn(OH)2在植物表面形成保护膜,起到物理防病作用。1125肥药双效剂能够显著提高防治甘蓝类黑根病,促进保鲜,降低残留毒量,延缓衰老和 延长货架期的目的。表5参6
选用1125肥药双效剂和光合微肥以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分析方法,对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衰老生理及黑根病Rhizoctonia solani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125肥药双效剂3.3 mLL- 1在降低结球甘蓝黑根病发病率、相对电导率、增大根冠比等方面差异极显著,优于对照;在增加结球甘蓝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降低储存期黄叶率方面,差异极显著,优于光合微肥和对照;光合微肥与对照相比,极显著降低结球甘蓝相对电导率,极显著增大根冠比。喷施1125肥药双效剂和光合微肥均能提高结球甘蓝叶绿素质量分数。在室内做结球甘蓝黑根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圈试验表明: 1125肥药双效剂40, 20 mLL- 1稍有抑菌作用, 2.0 mLL- 1光合微肥和1125肥药双效剂5.0, 3.3, 2.5 mlL- 1均无抑菌圈出现。由此可见, 1125肥药双效剂防治机制一是提高免疫力,二是1125合成的Cu(OH)2和Zn(OH)2在植物表面形成保护膜,起到物理防病作用。1125肥药双效剂能够显著提高防治甘蓝类黑根病,促进保鲜,降低残留毒量,延缓衰老和 延长货架期的目的。表5参6
2007, 24(4): 473-477.
摘要:
林权争议是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及时有效地化解林权争议,对于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林权争议调解方法存在着违背自愿、自治原则,法、理、情不能有机结合,解决程序不够科学、规范等缺陷,因此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章讨论参与式调查方法在林权争议调解中的应用,提出了林权争议参与式调解方法的设计:参与式工作理念,参与式工作方法,参与式争议解决程序,并同时指出其应用中应注意与乡村综合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机制和外部支撑体系建设等3个问题。参11
林权争议是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及时有效地化解林权争议,对于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林权争议调解方法存在着违背自愿、自治原则,法、理、情不能有机结合,解决程序不够科学、规范等缺陷,因此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章讨论参与式调查方法在林权争议调解中的应用,提出了林权争议参与式调解方法的设计:参与式工作理念,参与式工作方法,参与式争议解决程序,并同时指出其应用中应注意与乡村综合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机制和外部支撑体系建设等3个问题。参11
2007, 24(4): 478-481.
摘要:
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对林业信贷融资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的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交易成本过高是林业信贷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是解决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浙江省为例,对市场化程度、森林资源条件、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但是需要在统一领导和多方配合下逐步推进。参14
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对林业信贷融资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的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交易成本过高是林业信贷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是解决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浙江省为例,对市场化程度、森林资源条件、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但是需要在统一领导和多方配合下逐步推进。参14
2007, 24(4): 482-486.
摘要:
依据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公益林资源现状,遵循统一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原则,参考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建立了北京市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及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水土资源的保持、对碳循环的贡献、社会效益的保持和加强、法律及政策保障体系等7个标准和37个指标。该标准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北京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参11
依据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公益林资源现状,遵循统一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原则,参考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建立了北京市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及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水土资源的保持、对碳循环的贡献、社会效益的保持和加强、法律及政策保障体系等7个标准和37个指标。该标准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北京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参11
2007, 24(4): 487-491.
摘要:
以湖北省红安县红华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简要分析了红华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并结合项目区土地整理的规划要求,对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做出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按典型年标准估算,得到的区内土地整理后的需水量远小于可供灌溉水量,设计满足项目区的灌溉用水要求,供需平衡十分合理;灰色GM(1, 1)预测模型预测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50%时,全区未来各个年份普遍缺水;而按照采用的灌溉保证率为75%~ 95%的标准推算,项目区今后几年供需水处于盈水状态。表7参11
以湖北省红安县红华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简要分析了红华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并结合项目区土地整理的规划要求,对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做出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按典型年标准估算,得到的区内土地整理后的需水量远小于可供灌溉水量,设计满足项目区的灌溉用水要求,供需平衡十分合理;灰色GM(1, 1)预测模型预测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50%时,全区未来各个年份普遍缺水;而按照采用的灌溉保证率为75%~ 95%的标准推算,项目区今后几年供需水处于盈水状态。表7参11
2007, 24(4): 492-496.
摘要:
调查了多个观光农业园和参考相关的研究资料,分析了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特质和目前观光农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基本方法、原则以及景观分区。观光农业园是一个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规划对观光农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采用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方法确定总体发展方向,采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法确定立地功能,采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法确定景观结构。遵循适用的景观规划原则,景观分区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突出自身特色。图1表1参21
调查了多个观光农业园和参考相关的研究资料,分析了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特质和目前观光农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基本方法、原则以及景观分区。观光农业园是一个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规划对观光农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采用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方法确定总体发展方向,采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法确定立地功能,采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法确定景观结构。遵循适用的景观规划原则,景观分区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突出自身特色。图1表1参21
2007, 24(4): 497-503.
摘要:
化感作用已成为园林植物相互关系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之一。从化感作用的概念、争论焦点、研究方法、化感物质的成分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园林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成果,指出现阶段研究存在的6个方面问题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①科学文献少,经验材料多,研究不够深入; ②研究对象尚待明确,应更多基于指导实践的目的,选择实际中人工配置频繁的观赏种及品种进行研究; ③化感作用的证实缺乏说服力,应区分化感作用与其他植物应激机制,注重研究化感在整个植物相互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④实验室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差异导致说服力降低,建议将实验室研究与自然环境模拟实验相结合来进行研究; ⑤化感作用物质的报道少; ⑥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应深入研究园林植物化感作用的机理及一般规律,以指导园林植物配置。参56
化感作用已成为园林植物相互关系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之一。从化感作用的概念、争论焦点、研究方法、化感物质的成分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园林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成果,指出现阶段研究存在的6个方面问题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①科学文献少,经验材料多,研究不够深入; ②研究对象尚待明确,应更多基于指导实践的目的,选择实际中人工配置频繁的观赏种及品种进行研究; ③化感作用的证实缺乏说服力,应区分化感作用与其他植物应激机制,注重研究化感在整个植物相互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④实验室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差异导致说服力降低,建议将实验室研究与自然环境模拟实验相结合来进行研究; ⑤化感作用物质的报道少; ⑥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应深入研究园林植物化感作用的机理及一般规律,以指导园林植物配置。参56
2007, 24(4): 504-510.
摘要:
介绍了近年来蝴蝶滞育虫态、光敏感时期、光周期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滞育的影响、滞育期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变化、滞育的神经内分泌调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目前蝴蝶滞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界环境对滞育的影响上,在生理生化和内分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而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极少。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神经内分泌调控、分子机制和滞育应用研究,将成为今后蝴蝶滞育研究的热点;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蝴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充足稳定的实验蝴蝶难以获得,是目前研究蝴蝶滞育的一个难点。蝴蝶养殖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蝴蝶滞育研究。参63
介绍了近年来蝴蝶滞育虫态、光敏感时期、光周期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滞育的影响、滞育期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变化、滞育的神经内分泌调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目前蝴蝶滞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界环境对滞育的影响上,在生理生化和内分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而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极少。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神经内分泌调控、分子机制和滞育应用研究,将成为今后蝴蝶滞育研究的热点;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蝴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充足稳定的实验蝴蝶难以获得,是目前研究蝴蝶滞育的一个难点。蝴蝶养殖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蝴蝶滞育研究。参63
2007, 24(4): 511-515.
摘要:
鸟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然而,城市化进程迅速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鸟类因栖息地的丧失或改变很难继续生存。借助科学合理的园林营建手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系统,是维持城市鸟类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城市绿地整合度,选择适宜的城市绿化植物,完善城市引鸟设施,重视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等。通过对近自然化园林生境营建方法的探析,以期在提高城市绿地观赏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鸟人环境三位一体的共生圈。参23
鸟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然而,城市化进程迅速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鸟类因栖息地的丧失或改变很难继续生存。借助科学合理的园林营建手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系统,是维持城市鸟类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城市绿地整合度,选择适宜的城市绿化植物,完善城市引鸟设施,重视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等。通过对近自然化园林生境营建方法的探析,以期在提高城市绿地观赏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鸟人环境三位一体的共生圈。参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