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楠木是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和润楠属Machilus植物的统称[1],为中国和南亚特有,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历代砍伐与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现如今,楠属植物中的桢楠Phoebe zhennan、闽楠Phoebe bourn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和滇楠Phoebe nanmu已被列为国家渐濒危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中国作为楠木分布的多样性中心,在《中国植物志:第31卷》中记载的楠属植物有34种3变种,润楠属植物约有68种3变种[3]。大多数楠木类植物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湖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广东等地区为主,且主要生长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温暖湿润气候的混交林中[4]。湖北省宜昌市地理位置优越,天然林群落结构完整,种质资源丰富,是湖北省楠木树种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5]。近年来,有诸多研究学者在宜昌市境内以兴山县、长阳县和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楠木群落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区系特征、生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6-8],但是关于远安县野生楠木资源分布和群落特征的研究比较匮乏。目前,仅有阮琼等[9]报道了在远安县发现有少量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且主要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下的山林中,关于远安县其他楠木类植物的分布暂未见详细报道。本研究以宜昌远安县野生楠木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远安县鸣凤镇、花林寺镇、嫘祖镇等3个地区的野生楠木资源分布状况和楠木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群落特征。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宜昌地区野生楠木资源分布记录,为该地区重点植物的保护和繁育以及楠木种质资源的创新与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
远安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东北,30°53′~31°22′N,111°14′~111°52′E。该地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群落主要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300 m的河谷和低丘陵地区,针阔混交林主要在海拔400~800 m的低山地区[10]。远安县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微酸性至中性,质地黏重,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区内有少量紫色土,占土地面积的14.5%。除此之外,石灰土、潮土在少量区域也有分布。区内树种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栎类Quercus spp.、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等[11]。
-
运用样方法[12]对远安县鸣凤镇、花林寺镇和嫘祖镇的野生楠木群落进行调查。根据方精云等[13]和周继伦等[14]关于植物群落调查的方法,在自然植被良好的地区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30 m×40 m,在因地形原因而无法准确取样的地段设置10 m×10 m的小样地,每个地区设置1个典型样地,并基于该样地设置2个重复样地,样地类型基本保持一致。记录样地内的环境特征,包括经纬度、优势代表树种、海拔高度、坡度、土壤类型、年平均降水量和林下植被覆盖度(表1)。
表 1 样地基本情况
Table 1. Sample basic features
乡镇 地理位置 优势代表植物 土壤类型 花林寺镇 30°53′~31°02′N,111°24′~111°29′E 马尾松、黑松、栓皮栎、胡枝子、化香、
青桐、山樱桃黄红壤、石灰土 鸣凤镇 30°57′~31°04′N,111°26′~111°30′E 马尾松、黑松、梧桐、化香、枫杨、油茶 黄棕壤 嫘祖镇 31°04′~31°22′N,111°14′~111°23′E 马尾松、黑松、杜鹃、杉木、黄栌、油桐 棕壤 乡镇 海拔/ m 坡度/ (°) 年均降水量/mm 林下植被覆盖度/% 花林寺镇 76~542 20~35 1 000~1 040 67 鸣凤镇 83~227 3~12 1 040~1 100 55 嫘祖镇 1 000~1 225 30~45 1 000~1 020 88 说明:黑松Pinus thunbergi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青桐Firmiana platanifolia、山樱桃Cerasus tomentosa、 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黄栌Cotinus coggygria、油桐Vernicia fordii 采用每木调查法详细记录调查区内所有楠木树种的特征,包括数量、高度、胸径、地径、冠幅和生长状况,以及样地内楠木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外貌特征。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物种所属科、属根据《中国植物志》确定。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表现在群落中物种的分层现象,而群落内植物的生活型是决定层的分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根据文献[15]中提供的划分标准将调查区野生楠木群落中的物种分为五大生活型[16]。
群落的径级结构表现为群落内植物胸径(DBH)的差异。由于很难从外部确定种群的生长年龄,本研究参照王琦等[16]采用胸径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分析种群年龄结构的方法,将调查区的野生楠木群落划分为5个等级:Ⅰ级幼苗树(DBH<2.5 cm)、Ⅱ级幼树(2.5 cm≤DBH<5.0 cm)、Ⅲ级小树(5.0 cm≤DBH<7.5 cm)、Ⅳ级中树(7.5 cm≤DBH<22.5 cm)、Ⅴ级大树(DBH≥22.5 cm)。
物种多样性指数依照马克平[17]的方法。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ʹ):
$H' = - \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1}^s ({{P_i}\ln {P_i}} )$ ;Simpson优势度指数(Ds):$D_{\rm{s}} = 1{\rm{ - }} \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1}^s {P^2_i} $ ;Margalef丰富度指数(R):$R = (S - 1)/\ln N$ ;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 = H'/\ln S$ 。其中:S为物种总数,Pi = ni /N,Pi为第i个种在全体物种中的重要性比例,ni为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量,N为总个体数量。群落植物数量特征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出群落的结构特征。通常以物种重要值作为衡量物种在群落中相对重要性的指标。本研究参考宋永昌[18]的方法计算群落中物种重要值。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3;相对多度=某个种的各样方多度之和/(该层中)所有种各样方多度之和×100%;相对盖度=某个种的各样方盖度之和/(该层中)所有种各样方盖度之和×100%;相对频度=某个种的频度之和/(该层中)所有种的频度之和×100%。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绘制。
-
经过实地调查,远安县野生楠木有5种,共238株,其中楠属植物2种,包括白楠Phoebe neurantha和竹叶楠Phoebe faberi,分别有69株和17株;润楠属植物3种,包括宜昌润楠、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和多脉润楠Machilus multinervia,分别有109株、22株和21株。调查发现:楠属的白楠和润楠属的宜昌润楠分布最多且分布地区最广,刨花润楠和多脉润楠次之,竹叶楠分布最少。野生楠木类植物大多分散分布在海拔300~1 000 m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它们主要生长在山体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在溪流两旁、河谷地带的北坡以及地被为苔藓植物的潮湿地段,坡度为35°~45°的生境条件下,且大多数散生,少量丛生。
-
表2为远安县野生楠木群落物种及科属组成。可以看出:远安县3个乡镇共有维管束植物73种,隶属于35科61属。被子植物共有32科57属67种,裸子植物有2科3属5种,蕨类植物仅有1种,为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樟科植物种类占比最大,达到了26.00%,其次为百合科Liliaceae、荨麻科Urticaceae、松科Pin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菊科Compositae。榆科Ulmaceae、山茱萸科Cornaceae、鸢尾科Iridaceae、槭树科Aceraceae、木犀科Oleaceae、桦木科Betul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棕榈科Palmae、梧桐科Sterculiaceae、八角枫科Alangiaceae、黄杨科Bux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芸香科Rut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马桑科Coriariaceae、香蒲科Typh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里白科Gleichen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均为单科单属单种。其中:水杉属Metasequoia、明党参属Changium、青檀属Pteroceltis、枳属Poncirus为中国特有属,且大部分为单种属。
表 2 远安县野生楠木群落维管束植物的科属组成
Table 2. Family and Genera composition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wild Phoebe and Machilus community in Yuan’an County
科 属数 种数 科 属数 种数 科 属数 种数 樟科 4 8 忍冬科 2 2 金缕梅科 1 1 百合科 5 6 壳斗科 1 2 榆科 1 1 菊科 5 6 山茱萸科 1 1 玄参科 1 1 荨麻科 4 4 鸢尾科 1 1 杜鹃花科 1 2 禾本科 4 5 槭树科 1 1 芸香科 1 1 蔷薇科 3 3 木犀科 1 1 马桑科 1 1 松科 1 3 桦木科 1 1 香蒲科 1 1 胡桃科 2 2 大戟科 1 1 马鞭草科 1 1 豆科 3 4 棕榈科 1 1 天南星科 1 1 伞形科 2 2 梧桐科 1 1 里白科 1 1 杉科 2 2 八角枫科 1 1 鳞毛蕨科 1 1 山茶科 2 2 黄杨科 1 1 说明:胡桃科Juglandaceae、豆科Leguminosae、伞形科Umbelliferae、杉科Taxodiaceae、山茶科The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 -
从图1可以看出:5类生活型在9个村庄中均有分布,表明调查区内野生楠木群落结构完整、稳定,群落层次分明,垂直结构明显,能够发挥良好的生态功能。群落内五大生活型的分布数量由高到低分别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1年生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其中高位芽分布最多,共51种,占总数的69.60%。高度在30 m以上的大型高位芽植物有24种,占比47.06%,包括白楠、宜昌润楠、马尾松、杉木、银杏Ginkgo biloba、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等;地下芽植物最少,仅有4种,占比5.60%,包括大丽花Dahlia pinnata、香蒲Typha orientalis、里白Hicriopteris glauca、宜昌鳞毛蕨Dryopteris enneaphylla var. enneaphylla;1年生植物相对于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的占比较大,为9.60%,共有7种,主要有万寿竹Disporum cantoniense、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蝎子草Girardinia suborbiculata等。高位芽植物在该区域中占有明显的优势,说明该群落的气候温暖湿润,这一生活型谱可以很好地反映该地的气候特点。
-
调查结果显示:样地内野生楠木群落物种的胸径级别由Ⅰ级至Ⅴ级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径级结构呈现单峰型,在第Ⅳ径级处达到峰值,径级分布连续(图2A)。该群落有小径阶的后继更新,从群落发展趋势上看,群落更偏向于稳定型[19]。3个乡镇的分布差异不大,共有Ⅳ级中树432株,占总株数的39.71%(图2B)。群落内植物的大多都为Ⅲ级小树与Ⅳ级中树,Ⅲ级与Ⅳ级树种在3个乡镇中总占比分别为66.18%、56.66%、68.46%;Ⅰ级与Ⅱ级树种在3个乡镇中分布总量最少,其中花林寺镇最高,说明花林寺镇树种年龄结构较低,种群结构不合理,群落生产能力较低;胸径>22.5 cm的Ⅴ级大树在3个乡镇的分布数量相当,平均占比为19.35%。这可能因为群落中存在较多胸径级较大的原始树种,如银杏、杉木、马尾松、黄连木、枫杨等。
-
如图3所示:远安县3个乡镇的野生楠木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R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大到小表现为嫘祖镇、花林寺镇、鸣凤镇,其中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嫘祖镇与鸣凤镇,这可能与两地的海拔高度有关;Simpson优势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3个乡镇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Simpson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趋势一致;Pielous均匀度指数中,嫘祖镇最低值,可能与该地的纬度位置相对较高。
-
群落植物数量特征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出群落的结构特征。从表3可以看出:群落内宜昌润楠和白楠为明显优势树种,它们在3个乡镇的分布总数分别为108株和69株,重要值分别达到了0.528和0.412。群落乔木层物种丰富,重要值大于0.100的树种有9种,楠木类植物有5种,占比为55.56%,其余物种的重要值没有明显差异。
表 3 远安县楠木类植物群落乔木层物种重要值
Table 3. Important value of tree layers species in the Phoebe and Machilus community in Yuan’an County
种 相对多度/% 相对盖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种 相对多度/% 相对盖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宜昌润楠 0.485 0.520 0.580 0.528 榆树 0.121 0.100 0.180 0.134 白楠 0.396 0.430 0.410 0.412 竹叶楠 0.121 0.100 0.180 0.134 黑壳楠 0.187 0.280 0.265 0.244 黄连木 0.057 0.086 0.100 0.081 刨花润楠 0.147 0.210 0.200 0.185 马尾松 0.024 0.028 0.036 0.029 枫杨 0.147 0.210 0.240 0.199 枇杷 0.024 0.028 0.036 0.029 多脉润楠 0.135 0.112 0.190 0.146 化香树 0.024 0.028 0.036 0.029 灯台树 0.135 0.112 0.190 0.145 说明: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榆树Ulmus pumil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
通过对湖北省远安县3个乡镇的野生楠木群落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调查区内有少量刨花润楠和多脉润楠零散分布在陡峭的山坡、山谷间溪流的北坡以及山体悬崖峭壁之上,查阅《中国植物志》《湖北植物志》和《湖北植物大全》等相关资料,并未发现上述2个种在远安县的分布记录,而在此之前也未有相关文献资料报道,因此可以把它们初步确定为远安县新分布记录种。黄承石等[8]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这2种楠木可能在宜昌市境内的其他地区也有相似分布。刨花润楠和多脉润楠的标本均已被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HIB),馆藏编号分别为Y.J.Fei003, HIB和Y.J.Fei002, HIB。
调查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3种,隶属于35科61属,群落内樟科植物种类占比最大,达到了26.00%,主要优势树种为樟科楠属和润楠属植物。其中楠属的白楠和润楠属的宜昌润楠分布数量最多,范围最广,树种重要值达到了0.412和0.528,而黄承石等[8]的研究表明:楠木群落物种重要值为0.528的是润楠属的刨花润楠;何舒怀等[20]在恩施来凤县的楠木群落调查中没有发现白楠的分布,而袁婵璐等[6]和马永征等[7]分别在宜昌长阳县和宜昌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中发现有大量白楠的分布。这说明楠木类树种的分布可能具有区域性,分布相对较分散。远安县野生楠木群落物种的科属组成结果发现:有21科的种属组成均为单属单种,占比68.75%,这与吴月淼等[21]和于鹏宇等[22]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在野生楠木群落分布中存在明显的单属单种现象。另外,楠属和润楠属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度明显。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群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对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群落结构、种群多样性以及群落干扰因素等方面[23-27]。群落的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是反映群落结构的重要参数,远安县野生楠木群落植物以高位芽植物为主,1年生植物次之,径级结构以Ⅲ级小树与Ⅳ级中树为主,表明该区域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型,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良好,种群健康指数高,年龄结构合理,呈增长型,这与黄承石等[8]在兴山县楠木资源调查中发现野生楠木立木级结构特征相似,说明野生楠木群落在湖北宜昌一带的分布结构合理,生长环境适宜,适合楠木的长期生存。
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反应了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程度。3个乡镇的物种多样性格局显示:嫘祖镇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其他乡镇,这可能和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该地较其他2个乡镇的海拔低,地形多低矮丘陵。而嫘祖镇仅有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2个乡镇,这可能是因为嫘祖镇的纬度较高。鸣凤镇的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其他乡镇,可能因为其地处鸣凤山景区,人为干扰对楠木林的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大,这一结果验证了天然楠木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会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大而降低的结论[28]。
远安县野生楠木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结构合理,区域内野生楠木资源现状较好,但是对于当地野生楠木资源的保护则令人堪忧。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大量野生楠木树种被人为砍伐的现象,人类活动对楠木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鉴于此,针对楠木资源的保护提出以下2点建议:①建立当地野生楠木资源保护区,划区而治。远安县的野生楠木资源分布较零散,可对当地野生楠木资源进行分区分片保护,记录片区内需要重点保护的楠木树种并定期进行巡查,降低人为破坏程度;②成立远安县野生楠木保护专项工作小组,组织专业人士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同时可以适当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当地群众进行楠木知识和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楠木资源保护的意识。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ld Phoebe and Machilus plants in Yuan’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
摘要:
目的 探索湖省北远安县野生楠木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特征,完善宜昌地区野生楠木资源分布记录。 方法 采用样方法对湖北省远安县的鸣凤镇、花林寺镇、嫘祖镇的野生楠木群落进行实地考察,记录野生楠木的种类分布和生境条件,并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调查区内野生楠木类植物有5种,包括楠属Phoebe植物2种,分别为白楠 Ph. neurantha和竹叶楠 Ph. faberi;润楠属Machilus 植物3种,分别是宜昌润楠 M. ichangensis、刨花润楠 M. pauhoi和多脉润楠 M. multinervia,其中多脉润楠和刨花润楠被初步确定为远安县新分布记录种。②调查区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3种,隶属于35科61属,其中21科为单属单种。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分布最多,地下芽和地面芽植物较少;物种胸径级主要为Ⅲ级(5.0 cm ≤ DBH<7.5 cm)或Ⅳ级(7.5 cm ≤ DBH<22.5 cm),有少量Ⅴ级(DBH≥22.5 cm)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s)和均匀度指数(Jsw)在3个乡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只有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湖北省远安县野生楠木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结构合理,区域内野生楠木资源现状较好,但应进一步加强保护。图3表3参28 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Phoebe and Machilus communities in Yuan’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and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record of wild Phoebe and Machilus resources in Yichang area. Metho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wild Phoebe and Machilus communities in Mingfeng Town, Hualinsi Town and Leizu Town of Yuan’an County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quadrat method to record the habitat conditions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of Phoebe and Machilus plants, and the method of Community Ecology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 (1) There were 2 species of Phoebe and 3 species of Machilus plants in the survey area, including Phoebe neurantha and Ph. faberi in Ph. genera, and M. ichangensis, M. pauhoi and M. ultinervia in Machilus genera. M. pauhoi and M. multinervia were identified as new distribution record species in Yuan’an County. (2) There were 73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35 families and 61 genera, among which 21 families were single genera and single species. The high bud plants had the largest distribution in the community, while the underground and surface buds had the least. The DBH levels of most species were in grade Ⅲ (5.0 cm ≤ DBH<7.5 cm)and Ⅳ(7.5 cm ≤ DBH<22.5 cm), with a few species in grade Ⅴ(DBH≥22.5 cm).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H′, Simpson dominance index Ds and evenness index Jsw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townships(P>0.05), but Margalef richness index R did(P<0.05). Conclusion Yuan’an County is rich in wild Phoebe and Machilus resources, with high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and reasonable community structure. However,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wild Phoebe and Machilus resource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Ch, 3 fig. 3 tab. 28 ref.] -
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目前,对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研究因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样、区域环境及人类社会活动需求差异等因素影响,呈现出评估方法众多但评价内容、指标及结果差异性大等问题[2-3]。随着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城市绿地生态效益价值的评估已经由原来的传统方法逐渐发展到计算机模型测算法[4-5]。由美国林务局2006年开发的i-Tree模型因树种匹配灵活、分析结果精确、评估对象尺度多元等优点,自推出至今在国际上尤其是北美国家已得到了大量的应用[6]。近年来中国合肥[7]、杭州[8]、南京[9]等地已有大量基于该模型的生态效益研究成果,但呈现出以研究城市森林等大区域尺度及城市社区行道树等小微尺度为主的特征,仅有魏云龙[10]、施炜婷等[11]、施健健等[5]对城市公园、广场这类中小尺度的绿地进行评估,且仅以研究单种生态效益功能或植物个体生态效益为主。本研究以临安吴越钱王陵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i-Tree模型对公园植物群落结构及节能、改善空气质量、吸收二氧化碳(CO2)、截留雨水等4个方面的生态效益价值进行定量评估,以期为钱王陵公园及当代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提升建设过程中群落及树种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丰富该模型在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研究的理论与内容。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临安区位于杭州市西部,29°56'~30°23'N,118°51'~119°52'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 613.90 mm,降水日158.0 d,全年平均气温16.4 ℃,全年日照时数1 847.3 h。钱王陵公园坐落在临安区锦城太庙山南坡,2018年作为杭州地区唯一代表入选浙江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在塑造城市形象、传承历史文化、市民公共游憩活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该园建成至今已有20余a,占地10.30 hm2,海拔92.0 m[12]。园内植物生长稳定,群落结构水平和垂直结构差异明显,群落景观多样,类型丰富。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钱王陵公园内的典型人工植物群落。在对公园全面勘查的基础上,于2019年8−9月采用典型取样法,设置32个20 m×20 m,面积为400 m2的典型样地,按照L1至L32顺序对样地编号(表1);采用每木测量法,对样地内的植物种类、数量、胸径、树高、冠幅、健康状况以及立地条件、水体、道路、铺装广场的占比状况进行调查[5],后期整理汇总。
表 1 钱王陵公园植物群落基本类型Table 1 Basic types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Qianwangling Park群落类型 垂直结构类型 样地编号(群落名称) 针阔混交型 乔-灌-草 L1(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樟树群落)、L2(圆柏Sabina chinensis+樟树群落)、L3(雪松 Cedrus deodara+樟树群落)、L4(塔柏Sabina chinensis ‘Pyramidalis’+圆柏+樟树群落)、L5(塔 柏+樟树群落)、L6(塔柏+樟树+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群落)、L9(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水 杉群落)、L11(水杉+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樟树群落)、L14(水杉+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群落)、L18(樟树+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群落) 乔-灌 L7(水杉+广玉兰群落Magnolia grandiflora)、L17(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群落) 乔-草 L25(马尾松+樟树群落) 常绿阔叶型 乔-灌-草 L8(桂花群落)、L13(樟树+广玉兰+桂花群落)、L16(樟树+广玉兰群落)、L21(樟树+广玉兰-山茶 Camellia japonical群落)、L26(樟树+桂花群落)、L30(樟树+女贞Ligustrum lucidum+桂花群落) 乔-草 L23(樟树+女贞群落)、L28(樟树+棕榈群落)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 乔-灌-草 L10(樟树+山樱花Prunus serrulata群落)、L15(樟树+银杏Ginkgo biloba群落)、L26(樟树+枫香+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群落(L20) 乔-草 L19(樟树+枫香+油茶Camellia oleifera群落)、L22(樟树+枫香+棕榈群落)、L24(樟树+枫香群落)、 L27(樟树+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群落) 乔-灌 L12(樟树+榔榆Ulmus parvifolia群落) 竹阔混交型 乔-灌-草 L29(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枫香群落)、L32(毛竹+樟树-山茶群落)、L31(毛竹+樟树群落) 1.3 i-Tree模型生态效益评估原理
评估采用i-Tree V5.0版本的streets模块。将模型内测算树木节能效益的电费和天然气经济指标价格修正为2018年临安区居民生活用电的平均价格0.59元·kW−1·h−1和天然气平均价格3.66元·m−3;碳吸收、改善空气质量、截留雨水效益的计算参照魏云龙[10]基于该模型同一模块对花港观鱼公园生态效益测算价格指标,用于导入及输出的美元效益价值量采用2019年8月及9月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1美元兑换7.04元人民币)进行换算[13]。基于临安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及杭州地区该模型相关研究[5, 10],匹配沿海平面(coastal plain)气候区作为背景开展评估,对树种数据库中没有的树种依据其属性进行同属或同叶型的树种匹配,最后将整理好的树种实测数据整理成Access数据库,并处理成mdb格式文件导入模型中开展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落类型及空间结构分析
参照《中国植被》[14]、尚玉昌[15]生态学优势种命名法、武文婷[16]对于杭州城市绿地植被类型划分原则,以植物群落本身特征作为划分依据,以生态外貌为高级分类单位,中低级单位采用优势种(以重要值为依据),对所调查植物群落进行划分得出(表1):竹阔混交型群落占比为9.37%,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和常绿阔叶型群落占比同为25.00%,针阔混交型群落占比最高(40.63%);公园整体表现出以针阔混交型群落为主的植物景观风貌,营造出纪念性公园四季常青、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
根据水平结构上的配置模式,将群落划分为纯林和混交林2种类型[17]。在水平结构上,混交林占比为93.75%,呈现出主导地位;在垂直结构上,“乔-灌-草”型复层模式群落占68.75%;双层模式群落只出现“乔-草”及“乔-灌”这2种类型,分别占21.88%和9.37%。复层型为公园植物群落的主要构建模式。
2.2 植物群落树种结构分析
参照《浙江植物志》等[18-19],对所调查32个植物群落树种分析可知:调查植物共计113种,分属于63科98属。符合测量评估条件的乔、灌木共1 613株,隶属于39科62属74种。i-Tree模型内置的“Define Species”功能将树木分为常绿阔叶树种(BE)、落叶阔叶树种(BD)、常绿针叶树种(CE)、落叶针叶树种(CD)、常绿棕榈树种(PE)5种生长类型,且每一类型又分为大(L)、中(M)、小(S)3类[10]。由图1可知:公园内常绿树占比约是落叶树占比的4倍,群落总体表现出以常绿树为主的林相,季相变化不够丰富;公园内阔叶树种占79.11%,针叶树种占12.46%,阔叶树约为针叶树6倍,针叶树种数量偏少,不符合纪念性公园以针叶树偏多的特点。
从数量上来看,株数排名前10位的树种分别是:樟树(22.13%)、毛竹(10.17%)、桂花(9.92%)、棕榈(8.43%)、枫香(6.01%)、山茶(4.03%)、圆柏(3.72%)、广玉兰(2.60%)、罗汉松(2.60%)、女贞(2.17%);这10个树种数量占调查总数的71.79%;但仅有樟树、桂花、棕榈这3种乡土树种应用频度在50%以上,构成整个公园的优势树种。总体来看,钱王陵公园树种丰富,但绝大多数乔、灌木应用频度低、景观单调。
从胸径结构来看,i-Tree模型主要将树种胸径划分为7个等级。由图2可知所调查群落树种胸径主要集分布在≤45.7 cm,胸径在45.70~61.00 cm的占比1.55%,胸径在61.00~76.20 cm和76.20~94.10 cm的占比都为0.06%。公园内树种胸径呈现以中小径级为主,且随着胸径增大树种数量显著减少现象。
2.3 群落生态效益分析
树木通过遮光、降低风速、叶片蒸腾散热等方式,起到改善小气候、节约能源的作用[20];光合、呼吸等作用吸收CO2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实现碳氧循环减缓温室效应[21];通过树冠、树叶、树皮表面对雨水进行拦截,延缓暴雨峰值,起到减少雨水径流的效果[22]。运用i-Tree模型对钱王陵公园32个植物群落节约能源、截留雨水、吸收CO2和改善空气质量生态效益价值定量评估得出(表2):4类生态效益年总价值为208 588.16元·a−1,平均单株生态效益为129.25元·株−1·a−1。对生态效益价值贡献最大的是吸收CO2,占47.20%;节约能源效益与截留雨水效益价值相近,分别占23.10%和27.77%;改善空气质量效益最低,仅占1.93%。这4类生态效益按照价值量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吸收CO2、截留雨水、节约能源、改善空气质量。生态效益最高的是樟树+广玉兰-山茶群落(L21),为12 777.60元·a−1,占6.13%;最低的是樟树+银杏群落(L15),为1 203.84元·a−1,仅占0.58%。不同类型群落生态效益价值存在较大差距,对生态效益贡献最大的为针阔混交型群落,总生态效益占比为35.47%;其次是常绿阔叶型群落,占比为27.6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群落占比为26.17%;竹阔混交型最少,仅占10.75%。
表 2 钱王陵公园32个植物群落总生态效益Table 2 Total ecological benefits of 32 plant communities in Qianwangling Park群落 生态效益/(元·a−1) 效益
占比/
%群落 生态效益/(元·a−1) 效益
占比/
%节约
能源吸收
CO2改善空
气质量截留
雨水总生态
效益节约
能源吸收
CO2改善空
气质量截留
雨水总生态
效益L1 1 070.08 2 168.32 98.56 1 351.68 4 688.64 2.25 L18 1 830.40 3 365.12 28.16 2 400.64 7 624.32 3.66 L2 1 520.64 3 182.08 183.04 1 879.68 6 765.44 3.24 L19 1 457.28 2 872.32 49.28 1 696.64 6 075.52 2.91 L3 1 267.20 2 696.32 133.76 1 591.04 5 688.32 2.73 L20 1 584.00 2 977.92 112.64 1 809.28 6 483.84 3.11 L4 1 112.32 2 393.60 91.52 1 337.60 4 935.04 2.37 L21 2 851.20 5 850.24 232.32 3 843.84 12 777.60 6.13 L5 781.44 1 605.12 42.24 851.84 3 280.64 1.57 L22 2 175.36 4 238.08 126.72 2 745.60 9 285.76 4.45 L6 1 041.92 2 154.24 112.64 1 203.84 4 512.64 2.16 L23 1 802.24 3 808.64 161.92 2 259.84 8 032.64 3.85 L7 1 415.04 3 196.16 154.88 1 675.52 6 441.60 3.09 L24 2 245.76 4 540.80 112.64 2 520.32 9 419.52 4.52 L8 711.04 1 921.92 126.72 682.88 3 442.56 1.65 L25 1 457.28 2 949.76 112.64 1 619.20 6 138.88 2.94 L9 1 619.20 4 026.88 168.96 1 900.80 7 715.84 3.70 L26 1 760.00 3 597.44 161.92 2 316.16 7 835.52 3.76 L10 1 344.64 3 238.40 168.96 1 415.04 6 167.04 2.96 L27 2 696.32 5 005.44 253.44 3 182.08 11 137.28 5.34 L11 1 422.08 3 048.32 35.20 1 774.08 6 279.68 3.01 L28 2 041.60 4 055.04 140.80 2 907.52 9 144.96 4.38 L12 1 119.36 2 358.40 126.72 1 217.92 4 822.40 2.31 L29 1 809.28 3 013.12 197.12 1 752.96 6 772.48 3.25 L13 675.84 1 492.48 77.44 830.72 3 076.48 1.47 L30 1 506.56 3 104.64 84.48 1 844.48 6 540.16 3.14 L14 732.16 1 555.84 84.48 725.12 3 097.60 1.49 L31 1 774.08 3 372.16 133.76 2 337.28 7 617.28 3.65 L15 260.48 577.28 28.16 337.92 1 203.84 0.58 L32 2 062.72 3 548.16 239.36 2 189.44 8 039.68 3.85 L16 1 520.64 3 160.96 147.84 1 907.84 6 737.28 3.23 总计 48 188.80 98 447.36 4 019.84 57 932.16 208 588.16 100 L17 1 520.64 3 358.08 98.56 1 837.44 6 814.72 3.27 对群落各生态效益分析可知:i-Tree模型对节能效益的评估由节约电量和节约天然气效益两部分组成,其中节约电量为62 227.20 kW·h·a−1,产生生态效益为36 706.56元·a−1;节约天然气量3 560.50 m³·a−1,产生生态效益11 482.24元·a−1,节约能源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48 188.80元·a−1,单株树木平均生态效益为29.85元·株−1·a−1;节能效益最高的是樟树+广玉兰-山茶群落(L21),为2 851.20元·a−1;最低的是樟树+银杏群落(L15),为260.48元·a−1;从群落类型来看,节能效益总量占比最高的是针阔混交型群落,为34.84%,该类群落在节能效益价值方面优势较高。经模型计算植物群落吸收CO2总量为81 951.00 kg·a−1,产生生态效益价值98 447.36元·a−1,单株平均吸收CO2生态效益为61.04元·株−1·a−1;对不同类型群落生态效益分析可知:针阔混交型群落生态效益占比最高,为36.26%,在吸收CO2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模型计算群落年截留雨水量为5 192.00 m³·a−1,产生生态效益为57 932.16元·a−1,单株树木平均截留雨水生态效益为35.90元·株−1·a−1。对单株树木平均截留雨水生态效益分析可以得出,针阔混交型群落中树木平均效益超过总平均生态效益的群落数量最多且效益排名靠前,说明相对其他类型该群落类型在截留雨水上具有优势。模型计算植物群落年改善空气质量生态效益为4 019.84元·a−1,单株树木平均生态效益为2.46元·株−1·a−1,明显低于以上3个功能,其中群落间接减排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二氧化硫(SO2)]生态效益最高,为6 188.16元·a−1,SO2减排量最高为220.40 kg·a−1,占66.85%;群落吸附沉积空气污染物[NO2、臭氧(O3)、PM10和SO2]效益为2 731.52元·a−1,对O3的沉积效果最强,占比为58.65%;SO2的沉积效果最差仅6.14%。此外,树木自身代谢等作用会散发挥发性有机物污染(BVOCs)对空气造成污染[23],经计算该公园群落释放BVOCs量为213.20 kg·a−1,产生生态效益−4 899.84 元·a−1,其中樟树+广玉兰-山茶群落(L21)释放量最多,为13.30 kg·a−1;从改善空气质量综合能力来看,樟树+栓皮栎群落(L27)效果最强,产生生态效益最高,为253.44元·a−1,占6.30%,同时间接减排空气污染物的能力也最为显著。综合看来,树木在间接减排空气污染物方面上更具优势。
对群落树种单株平均生态效益分析可知,排名前10位树种为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树(表3),针叶树有水杉、雪松、马尾松,其余的为落叶阔叶树。常绿阔叶树种未出现,生态效益偏低。综合树种平均胸径及各生态效益分析可知,在平均胸径相近情况下,落叶阔叶树各项生态效益高于针叶树,即落叶阔叶树在节能、吸收CO2、改善空气质量及截留雨水方面都表现出更高优势。单株平均生态效益价值由高到低排名前10位的树种为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水杉、栓皮栎、雪松、马尾松、山樱花、朴树Celtis bungeana、榔榆、垂柳Salix babylonica,在植物群落构建时对于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树树种的选择可优先考虑。
表 3 单株平均效益前10位树种各生态效益Table 3 Per plant benefit,top ten tree species, ecological benefits效益排名 树种名称 生长类型 单株生态效益/(元·株−1·a−1) 单株平均生态效益/
(元·株−1·a−1)平均胸径/cm 节约能源 吸收CO2 改善空气质量 截留雨水 1 三角枫 BDM(落叶阔叶中型树) 119.82 300.40 18.66 119.33 558.21 35.04 2 黄山栾树 BDM(落叶阔叶中型树) 97.72 213.73 16.12 100.95 428.52 30.26 3 水杉 CDL(落叶针叶大型树) 95.46 203.03 −1.76 119.47 416.20 41.47 4 栓皮栎 BDL(落叶阔叶大型树) 79.20 177.76 12.88 76.03 345.87 37.05 5 雪松 CEL(常绿针叶大型树) 76.88 163.40 2.60 82.09 324.97 30.33 6 马尾松 CEL(常绿针叶大型树) 75.82 161.36 1.55 84.83 323.56 33.65 7 山樱花 BDM(落叶阔叶中型树) 69.98 161.43 11.26 66.81 309.48 26.50 8 朴树 BDL(落叶阔叶大型树) 79.62 130.17 13.38 78.14 301.31 27.44 9 榔榆 BDM(落叶阔叶中型树) 63.15 148.54 10.14 60.19 282.02 24.48 10 垂柳 BDM(落叶阔叶中型树) 49.63 122.78 7.88 46.96 227.25 26.48 结合表3和表4分析可知:L21群落(樟树+广玉兰-山茶群落)树种株数占比不高(排第10位),但群落平均胸径最高,单株生态效益高的落叶阔叶树种三角枫、栓皮栎和针叶树马尾松平均胸径都较高。而L22群落(樟树+枫香+棕榈群落)树种株数占比较低,但群落平均胸径高,因此生态效益也相对较高。L24群落(樟树+枫香群落)、L27群落(樟树+栓皮栎群落)和L28群落(樟树+棕榈群落)树种株数占比相似(分别为4.4%、4.0%和4.3%),而群落L27和群落L28相比,群落整体平均胸径相近,但群落L27中单株生态效益高的树木数量及平均胸径更具有优势,因此该群落效益更高;L24群落平均胸径偏低,但单株平均效益高树种株株多,因此生态效益也较高。在树种生长型方面,胸径>30 cm的落叶阔叶和针叶高生态效益树种株数占比越高对生态效益贡献越大。综上分析,群落生态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树种的株数、生长类型和平均胸径。从构建高生态效益植物群落角度出发,建议植物群落构建时以三角枫、黄山栾树、水杉、栓皮栎、雪松、马尾松等高单株生态效益的树木为优势种,以提高植物群落整体生态效益。
表 4 生态效益排名前5位群落指标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the top five community indicators in benefit ranking排名 样地
编号群落
类型主要组
成树种单株生态效益排名前10树种
(株数及平均胸径)群落整体平均
胸径/(cm·株−1)群落树种株数
占比/%(排名)1 L21 常绿阔叶型 樟树+广玉兰+棕榈-山茶 三角枫(4株,胸径35.06 cm)、栓皮栎(1株,
胸径45.39 cm)、马尾松(2株,胸径39.33 cm)25.70 3.6(10) 2 L27 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型樟树+栓皮栎+女贞+棕榈+
黄山栾树+枫香黄山栾树(3株,胸径29.47 cm)、朴树(1株,
胸径32.16 cm)、栓皮栎(10株,胸径30.86 cm)20.56 4.0(5) 3 L24 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型枫香+樟树+棕榈 栓皮栎(3株,胸径16.73 cm)、马尾松(2株,
胸径36.22 cm)17.96 4.4(3) 4 L22 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型枫香+樟树+棕榈-山茶 马尾松(2株,胸径34.00 cm) 25.31 2.7(19) 5 L28 常绿阔叶型 樟树+女贞+棕榈 马尾松(1株,胸径42.61 cm)、三角枫(1株,
胸径34.98 cm)、雪松(1株,胸径28.83 cm)20.03 4.3(4)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典型取样法及每木调查法对钱王陵公园32个植物群落内所有符合测量条件的乔、灌木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树木共计1 613株,分属39科62属74种。群落树种种类丰富,胸径结构分布合理,呈现出较明显上、中、下层分布。在水平结构上以混交型为主,垂直结构以复层模式为主,且表现出以针阔混交型群落为主的景观风貌。公园内存在常绿树、阔叶树数量占比远超落叶树、针叶树,树木生长类型分布不合理,多数灌木及草本植物生长状况不佳,林间凋落物堆积过厚等问题。这与公园建成时间久远缺乏管理与维护有关。从公园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应基于该公园的纪念性特点,增加落叶树与松柏类针叶树种数和株数,营造庄重、肃穆的纪念氛围,以构建更加完善和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体系。
钱王陵公园32个植物群落年总生态效益为208 588.16元·a−1,节约能源、吸收CO2、改善空气质量和截留雨水生态效益价值分别为48 188.80、98 447.36、4 019.84和57 932.16元·a−1,占比分别为23.10%、47.20%、1.93%和27.77%。这4类效益按照价值量高低排名为吸收CO2、截留雨水、节约能源、改善空气质量。结果与魏云龙[10]研究排名一致,其中吸收CO2生态效益最高,贡献最大。这与树种本身对CO2吸收能力较强有关。不同类型群落生态效益存在明显差异,针阔混交型群落总生态效益最高,占38.38%,表现出显著优势。这是由于该类型群落数量(占38.38%)及树种株数(占35.30%)最多,且水杉、马尾松、雪松等单株平均生态效益高的树种占比大。其次分别为常绿阔叶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和竹阔混交型群落;常绿阔叶型群落数量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群落数量相同,占比为25%。常绿阔叶型群落总生态效益占比为27.61%,树种株数占24.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群落总生态效益占比为26.71%及树种株数占26.20%。竹阔混交型群落在群落数量(占9.37%)及树种株数(占14.5%)上都为最少,导致生态效益占比最低为10.75%。
在城市绿地的建设过程中,i-Tree模型能从资源结构及生态效益方面对植物群落进行定量评估,将不同群落和树种的生态效益以货币形式更直观地展示出来,若将其引入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的“人工形成—自然进程—人工调控”的动态过程中,将使高生态效益绿地的建设更加具有科学性、高效性和便捷性。由于该模型是基于美国的生态环境而开发的,应用于本研究评估时在树种匹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国内树种的研究以及完善更新模型基础数据库,使之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本土树种,是今后重点研究方向。在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上,由于i-Tree模型限制,只从节约能源、吸收CO2、改善空气质量、截留雨水等4个方面对钱王陵公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植物群落生态服务功能的种类众多,还包括释放氧气、改良土壤及减少空气中负离子等,因此还需从深度和广度上加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成本参数上,模型中需要输入清除空气中O3、PM10和VOC等成本参数,因国内未有统一标准,参数获取难度大。在参照国内该模型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使用了模型的内置参数进行评估。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建立符合国内情况的处理空气污染物和截留雨水相关参数指标,从而更加完善地运用评估模型对生态效益价值进行评估研究。
-
表 1 样地基本情况
Table 1. Sample basic features
乡镇 地理位置 优势代表植物 土壤类型 花林寺镇 30°53′~31°02′N,111°24′~111°29′E 马尾松、黑松、栓皮栎、胡枝子、化香、
青桐、山樱桃黄红壤、石灰土 鸣凤镇 30°57′~31°04′N,111°26′~111°30′E 马尾松、黑松、梧桐、化香、枫杨、油茶 黄棕壤 嫘祖镇 31°04′~31°22′N,111°14′~111°23′E 马尾松、黑松、杜鹃、杉木、黄栌、油桐 棕壤 乡镇 海拔/ m 坡度/ (°) 年均降水量/mm 林下植被覆盖度/% 花林寺镇 76~542 20~35 1 000~1 040 67 鸣凤镇 83~227 3~12 1 040~1 100 55 嫘祖镇 1 000~1 225 30~45 1 000~1 020 88 说明:黑松Pinus thunbergi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青桐Firmiana platanifolia、山樱桃Cerasus tomentosa、 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黄栌Cotinus coggygria、油桐Vernicia fordii 表 2 远安县野生楠木群落维管束植物的科属组成
Table 2. Family and Genera composition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wild Phoebe and Machilus community in Yuan’an County
科 属数 种数 科 属数 种数 科 属数 种数 樟科 4 8 忍冬科 2 2 金缕梅科 1 1 百合科 5 6 壳斗科 1 2 榆科 1 1 菊科 5 6 山茱萸科 1 1 玄参科 1 1 荨麻科 4 4 鸢尾科 1 1 杜鹃花科 1 2 禾本科 4 5 槭树科 1 1 芸香科 1 1 蔷薇科 3 3 木犀科 1 1 马桑科 1 1 松科 1 3 桦木科 1 1 香蒲科 1 1 胡桃科 2 2 大戟科 1 1 马鞭草科 1 1 豆科 3 4 棕榈科 1 1 天南星科 1 1 伞形科 2 2 梧桐科 1 1 里白科 1 1 杉科 2 2 八角枫科 1 1 鳞毛蕨科 1 1 山茶科 2 2 黄杨科 1 1 说明:胡桃科Juglandaceae、豆科Leguminosae、伞形科Umbelliferae、杉科Taxodiaceae、山茶科The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 表 3 远安县楠木类植物群落乔木层物种重要值
Table 3. Important value of tree layers species in the Phoebe and Machilus community in Yuan’an County
种 相对多度/% 相对盖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种 相对多度/% 相对盖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宜昌润楠 0.485 0.520 0.580 0.528 榆树 0.121 0.100 0.180 0.134 白楠 0.396 0.430 0.410 0.412 竹叶楠 0.121 0.100 0.180 0.134 黑壳楠 0.187 0.280 0.265 0.244 黄连木 0.057 0.086 0.100 0.081 刨花润楠 0.147 0.210 0.200 0.185 马尾松 0.024 0.028 0.036 0.029 枫杨 0.147 0.210 0.240 0.199 枇杷 0.024 0.028 0.036 0.029 多脉润楠 0.135 0.112 0.190 0.146 化香树 0.024 0.028 0.036 0.029 灯台树 0.135 0.112 0.190 0.145 说明: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榆树Ulmus pumil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
[1] 郑万钧. 中国树木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 [2]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第1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31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4] 李冬林, 金雅琴, 向其柏. 我国楠木属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研究现状和开发利用前景[J]. 福建林业科技, 2004, 31(1): 5 − 9. LI Donglin, JIN Yaqin, XIANG Qibai.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al utilization prospect of Phoebe Nees plant resource of our country [J]. J Fujian For Sci Technol, 2004, 31(1): 5 − 9. [5] 傅书遐. 湖北植物志[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3. [6] 袁婵璐, 费越, 周明芹, 等. 长阳县楠木资源初步调查[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 32(4): 100 − 105. YUAN Chanlu, FEI Yue, ZHOU Mingqin.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ecology features of Phoebes in Changyang Country, Hubei Provience [J]. J Northwest For Univ, 2017, 32(4): 100 − 105. [7] 马永征, 何舒怀, 王东, 等.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楠木植物群落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33(1): 93 − 97. MA Yongzheng, HE Shuhuai, WANG Dong, et al. Nanmu floristic community at Houhe Nature Reserve [J]. Fujian J Agric Sci, 2018, 33(1): 93 − 97. [8] 黄承石, 朱司甲, 胡蝶. 湖北省兴山县野生楠木资源调查[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3(1): 721 − 728. HUANG Chengshi, ZHU Sijia, HU Di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wild phoebe resources in X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J]. J Yunan Agric Univ Nat Sci, 2018, 33(1): 721 − 728. [9] 阮琼, 周鸿彬, 梅花, 等. 宜昌市楠木类树种资源及保护[J]. 湖北林业科技, 2019, 48(1): 27 − 31. RUAN Qiong, ZHOU Hongbin, MEI Hua, et al.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of nanmu tree species in Yichang [J]. Hubei For Sci Technol, 2019, 48(1): 27 − 31. [10] 李晓玮. 基于生境分析的远安县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3. LI Xiaowei. Pla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Yuanan County Based on the Habitat Analysis[D]. 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3. [11] 谭景燊, 班继德, 王增学, 等. 湖北植被区划[J]. 华中师院学报, 1982(3): 102 − 127. TAN Jingshen, BAN Jide, WANG Zengxue, et al.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in Hubei Province [J]. J Cent China Teach Coll, 1982(3): 102 − 127. [12] 韩梅. 药用植物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13] 方精云, 王襄平, 沈泽昊, 等.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J]. 生物多样性, 2009, 17(6): 533 − 548. FANG Jingyun, WANG Xiangping, SHEN Zehao, et al. Method and protocols for plant community inventory [J]. Biodiversity Sci, 2009, 17(6): 533 − 548. [14] 周继伦, 郑师章, 杨持. 植物种群生态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28 − 32. [15] 杨世杰. 植物生物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6] 王琦. 湖北恩施桢楠群落特征研究[D]. 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 2012. WANG Qi. Study o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Phoebe zhennan in Enshi, Hubei Province[D]. Hangzhou: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2. [17] 马克平.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J]. 生物多样性, 1994, 2(3): 162 − 168. MA Keping. A method to measure biomass diversity: a method for measuring Alpha aiversity(Ⅰ) [J]. Biodiversity Sci, 1994, 2(3): 162 − 168. [18] 宋永昌. 植被生态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9 − 46. [19] 宋永昌, 达良俊, 杨永川.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及更新类型[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28(3): 37 − 384. SONG Yongchang, DA Liangjun, YANG Yongchua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types of dominant species in a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iantong National Forest Park, Zhejiang Province, Eastern China [J]. Acta Phytoecol Sin, 2004, 28(3): 37 − 384. [20] 何舒怀, 马永征, 费永俊. 湖北来凤楠属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及特点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 36(1): 45 − 49. HE Shuhuai, MA Yongzheng, FEI Yongjun. Research on the Specice composition and features of phoebe plant community in Laifeng County, Hubei Province [J]. J Mount Agric Biol, 2017, 36(1): 45 − 49. [21] 吴月淼, 于鹏宇, 周明芹, 等. 咸丰县楠木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 2017, 46(1): 38 − 43. WU Yuemiao, YU Penyu, ZHOU Mingqin, et al. Research on Phoebe zhennan’s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 Xianfeng [J]. Hubei For Sci Technol, 2017, 46(1): 38 − 43. [22] 于鹏宇, 吴月淼, 周存宇, 等. 宣恩县利川润楠种群及群落特征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56(6): 1085 − 1089. YU Penyu, WU Yuemiao, ZHOU Cunyu, et al. Research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ommunity characters of Machilus lichuanensis distributed in Xuan’en County [J]. Hubei Agric Sci, 2017, 56(6): 1085 − 1089. [23] 沈年华, 万志洲, 汤庚国, 等. 紫金山栓皮栎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 26(5): 696 − 700. SHEN Nianhua, WANG Zhizhou, TANG Gengguo, et 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a 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 on Mount Zijinshan [J]. J Zhejiang For Coll, 2009, 26(5): 696 − 700. [24] 呼格吉勒图, 杨劼, 宝音陶格涛, 等. 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9, 18(3): 6 − 11. Hugejiletu, YANG Jie, Baoyintaogetao,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disturbances on species diversity and biomass of community in the typical steppe [J]. Acta Pratac Sin, 2009, 18(3): 6 − 11. [25] 王志恒, 唐志尧, 方精云. 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的能量假说[J]. 生物多样性, 2009, 17(6): 613 − 624. WANG Zhiheng, TANG Zhiyao, FANG Jingyun. The species-energy hypothesis as a mechanism for species richness patterns [J]. Biodiversity Sci, 2009, 17(6): 613 − 624. [26] ZHU Wanze, LI Maihe, ZHANG Junyan, et al.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nd the conservation countermeasures in Tibet, China [J]. Wuhan Univ J Nat Sci, 2005, 10: 674 − 681. [27] ZOU Xinhui, HE Ping, CHEN Jianmin, et al. Studies on floristic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nd national conservative Plants in Yunnan [J]. J Southwest China Norm Univ Nat Sci, 2002, 27(6): 939 − 944. [28] 郝建锋, 王德艺, 李艳, 等. 人为干扰对川西金凤山楠木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23): 6930 − 6942. HAO Jianfeng, WANG Deyi, LI Yan.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species diversity of Phoebe zhennan communitis in Jinfengshan Moutain in western Sichuan [J]. Acta Ecol Sin, 2014, 34(23): 6930 − 6942. 期刊类型引用(7)
1. 余显显,武一帆,孔令鹏,赵玉西,王泳涵,杨眉佳,吴国玺. 基于i-Tree Eco模型的滨河景观生态效益分析——以许昌市饮马河北段为例.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5(02): 81-86 . 百度学术
2. 姚晓洁,杜存刚. 基于i-Tree模型的公园植物群落与生态效益研究——以蚌埠市张公山公园为例. 长春大学学报. 2025(02): 35-41 . 百度学术
3. 圣倩倩,周成宇,祝遵凌. 城市绿化生态功能评价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江苏林业科技. 2023(01): 51-57 . 百度学术
4. 谢雪咏,张鲲,陈治儒,谭小昱,廖晨阳.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生态效益与游憩满意度评价——以成都市东湖公园为例. 建筑与文化. 2023(12): 233-236 . 百度学术
5. 刘小冬,陈海涛,罗立杰,潘晨. 城市公园乔木群落特征与多样性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现代园艺. 2022(19): 43-45 . 百度学术
6. 姚侠妹,偶春,夏璐,姚晓洁,陈媛媛,王宁馨. 安徽沿淮地区小城镇主要景观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评估. 生态学杂志. 2021(05): 1293-1304 . 百度学术
7. 盛超群,蒋文伟. 秋季城市公园绿地小气候环境与人体舒适度实测研究. 现代农业研究. 2021(12): 93-9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7)
-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