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水对植物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森林凋落物和森林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组成成分,是森林拦蓄地表径流、实现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功能体。由于干旱和水分匮乏,在植被与土壤含水量变化关系方面,张晶晶等[1]、黄琳琳等[2]、梁超等[3]通过对北方黄土高原区植被与土壤含水量变化研究,认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平均含水量的垂直变化特征是覆盖度越高,其表层土壤(0~20 cm)的含水量越高。杨永东[4]通过对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发现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壤水有显著的差异。张友静等[4]开展了区域多源遥感数据反演预测土壤水分,王云强等[5]开展了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开展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6]、森林林冠截留研究[7],但是,缺乏对于植被耗水与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土壤水分研究报道大多以坡面垂直变异为主,以个别事件作为一般规律归纳,缺少对表层土壤长期连续定位监测与季节变异规律分析。在覆盖对土壤水分影响方面,Zhang等[8]研究了岩石覆盖对四川盆地紫色土蒸发和下渗的影响,Schwartz等[9]研究了耕作对土壤水分再分配的影响以及对裸露土壤蒸发的影响。在森林地表凋落物覆盖对土壤表层水分变异研究方面,侧重于0~30 cm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例如Juan等[10]研究了半干旱地区表层5 cm土壤不同林冠结构和凋落物覆盖下的土壤蒸发特征,表明具有凋落物覆盖的林下土壤对土壤蒸发具有控制功能,不受季节和物候的影响,而没有凋落物覆盖的林下土壤斑块,土壤蒸发受季节和物候影响很大。土壤水指的是由地面向下至地下水面(潜水面)以上土壤层中的水分,亦称土壤中非饱和带水分。它是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土壤水的研究发展迅速,在相同降雨情况下,地表植被不同,土壤补水大不一样。土壤水不是静止不变的,在时间尺度上有土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输出与输入,在土体内也有水平的扩散、壤中流和垂直方向上的水分上下传输等小范围运动。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动态,在降雨量大或分布不均的年份中差异变化较为明显,而在降雨量分布均匀的年份中,土壤水的收支基本能够达到平衡。开展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异规律研究,对于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与水源涵养功能科学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择南京城郊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草地等2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长期定位连续监测,开展土壤水分的变异规律研究,可以为城郊水源涵养林基地表层土壤水分预测预报以及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依据。
HTML
-
南京市东善桥林场铜山分场(31°35′~31°39′N,118°50′~118°52′E),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试验区基本情况见相关研究[11]。试验地选取毛竹林和千金子草地,千金子草地少量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入侵,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壤水分测量试验地点选择考虑毛竹林点不受林缘和林窗影响,郁闭度0.8以上。2种土地利用类型坡向一致,东北向,立地条件一致,土壤厚度均为60 cm左右,60 cm以下为砂岩风化母质层,坡度略有差异,海拔26.0 m,地下水位位于10.0 m以下。2种土地利用类型基本特征如表 1。表 1反映毛竹林与草地表层土壤与其他层次比较,初表层容重略低,10~40 cm层由于毛竹根系密度大,土壤紧实,容重基本一致。毛竹林各土壤层次非毛管孔隙度与有机质含量与草地相比明显较高,其中10~20 cm土壤层次有机质达到14.8 g·kg-1,是草地相应层次的2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层/cm 容重/(t·m-3) 毛管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 总孔隙度/% 有机质/(g·kg-1)毛竹林 毛竹林 0~10 1.20 38.8 15.1 53.9 29.2 10~20 1.45 35.2 6.0 41.2 14.8 20~30 1.49 35.2 5.4 40.6 6.7 30~40 1.54 34.3 4.6 38.9 2.4 草地 0~10 1.30 39.9 11.4 51.3 25.8 10~20 1.46 30.8 5.0 35.8 7.4 20~30 1.48 26.4 4.9 31.3 4.8 30~40 1.54 24.3 4.1 28.4 2.1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in layers of 0-40 cm in bamboo forest and grass land
-
选择2010年6月1日到2011年5月31日期间的毛竹林与草地5,15,3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与相应重复层次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毛竹林与草地5 cm土壤水分方差分析为例表明,2种土壤类型各土壤层次与相应重复层次间有微小差异,但是不显著(毛竹林P值为0.36,草地为0.24)。其他层次土壤含水量水平空间变异方差分析具有相似性,变异均不显著。
-
将毛竹林和草地观测期间各层次土壤体积含水量按照日平均统计,得到2种土地利用类型1 a内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过程(图 1与图 2)。
图 1与图 2表明:具有凋落物覆盖的毛竹林各土壤层次土壤含水量为18%~50%,显著(P=0.05)高于草地(9.1%~30%)。2种土地利用类型1 a内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均可以分为2个阶段:5-9月,土壤对强降水、蒸发响应的剧烈波动阶段;1-3月,10-12月,土壤对弱降水响应上升缓慢、对蒸发响应下降缓慢的波动阶段。毛竹林5 cm与3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在6-10月基本重合且显著(P=0.05)高于15 cm土壤体积含水量。草地15 cm与3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P=0.05)高于5 cm土壤体积含水量。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表明(表 2),毛竹林与草地土壤日平均含水量于1 a内在3个层次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 < 0.01)。毛竹林5 cm层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最高,30 cm层次之,15 cm层最低。毛竹林根系主要集中于0~30 cm土壤深度,0.5~5.0 mm根系可以达到3.5 t·hm-2,长度达到669.88 km, 占根系总质量和长度的95%以上[12],0~30 cm抗冲指数是同地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的1.5~2.0倍,草地的3.0倍[13]。抗侵蚀指数与水稳性团聚度是同类区域马尾松林-杉木林的土壤的2.0倍以上,草地的3.0倍以上[14],土壤紧实,吸水率低与渗透速率极低。10 cm以下土壤毛竹细根系盘根错节、土壤紧实,下渗速率与蓄水能力均比较低。30 cm土壤含水量低于5 cm层而显著高于15 cm。草地土壤5 cm层年平均含水量显著低于毛竹林土壤水分,草地土壤表层最低为19.58%,毛竹林5 cm层最高为33.02%,前者为后者的59.25%。草地15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为毛竹林15 cm的84.22%,草地3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为毛竹30 cm层次土壤的69.17%。以5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代表0~10 m,15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代表 10~20 cm,3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代表 20~40 mm,有凋落物覆盖的毛竹林0~4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比草地多9.12%,提高43.41%。表明毛竹林5 cm与30 cm层土壤吸持水分的能力优于草地,凋落物覆盖的毛竹林地土壤具有显著高于草地的水分储备和供应能力。
方差检验土壤日平均含水量所属土地类型与土壤层次 土壤日平均含水量均值/% 两处理方差齐性,均值差异检验 P 毛竹林5 cm,草地5 cm 33.026 4,19.586 8 F=1.734 8,t=47.014 0 0.000 1 毛竹林15 cm,草地15 cm 26.117 3,21.995 8 F=4.981 9,t=16.770 7 0.000 1 毛竹30 cm,草地30 cm 30.655 5,21.205 0 F=3.792 5,t=46.188 1 0.000 1 毛竹林5 cm,毛竹林15 cm 33.026 4,26.117 3 F=1.030 6,t=21.618 9 0.000 1 毛竹林5 cm,毛竹林30 cm 33.026 4,30.655 5 F=2.186 2,t=7.754 0 0.000 1 毛竹林15 cm,毛竹林30 cm 26.117 3,30.655 5 F=1.075 3,t=14.565 7 0.000 1 草地5 cm,草地15 cm 19.586 8,21.995 8 F=2.959 6,t=12.048 3 0.000 1 草地15 cm,草地30 cm 21.995 8,21.205 0 F=1.353 8,t=5.129 4 0.000 1 草地5 cm,草地30 cm 19.586 8,21.205 0 F=1.108 2,t=7.550 0 0.000 1 Table 2. Statistical parameter of DASVWC of different depth in oak forest and grassland during December, 2010 to March, 2011(n=365)
-
通过对2种土地利用类型1 a内的土壤不同层次含水量统计,得到反映毛竹林与草地不同层次土壤季节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图 3)。图 3表明:草地表层5 cm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在春、夏季节显著(P=0.05)高于其他层次(包括毛竹林),其中夏季达到24.70%,而其他层次变动于9.60%~10.90%,区别较小,秋季变动于7.50%~12.12%。夏自强[16]研究指出,土壤不同深度的平面空间上, 土壤含水量变异性同土壤的含水量大小有关,含水量大时其变异系数小,含水量小时其变异系数大。本研究表明,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异性同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变异系数在草地和毛竹林内均和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图 4),回归关系式分别为草地:y=-3.494 9x+85.03,R2=0.99;毛竹林:y=32.527e-0.026 9x,R2=0.77。草地0~3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动于19.6%~21.9%,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于8.70%~16.80%,表现为土壤含水量变动幅度区间窄,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波动幅度大。毛竹林0~3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动于26.16%~30.60%,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于13.90%~16.40%,表现为土壤含水量变动幅度区间较草地大,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波动幅度较草地小的特点。
-
谢志清等[15]研究指出,不同类型的下垫面条件下,夏季土壤水分在湿润研究区呈明显的单峰偏态分布,且以β分布拟合效果为最好,且湿润的研究区域夏季土壤水分在时间上呈显著的10~25 d的周期变化。降水间隔期间,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呈指数式消减[16-17],可用θ=αe-kt来表示,α与土壤含水量正相关,k为消退指数。k值越大,说明土壤失水速率越大。选择10日以上连续无降水期间,以时间(d)为横坐标,以日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为纵坐标,得到草地与毛竹林不同季节日土壤含水量退水曲线(图 5)。对2种土地利用类型5~30 cm层日平均含水量随时间消减(图 5)进行模拟,得到了2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与时间的极显著指数关系(表 3)。图 5表明:夏季毛竹林5 cm与30 cm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层次,是同期毛竹林15 cm层、草地15 cm与30 cm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1.5倍左右,是草地5 cm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2.0~3.0倍(图 5a和图 5b),秋冬季毛竹林5,30与15 cm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呈2.5%左右间距平行排列(图 5c),均高于草地各层次,消退指数k在0.01以上,高于草地5 cm表层土壤的0.008 3。草地15 cm与30 cm层秋冬季土壤k值极低,分别为0.003 2和0.001 9,土壤蒸腾以5 cm表土层为主。春季毛竹林5 cm与30 cm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降水间隔期呈2.50%左右间距排列,15 cm与30 cm层土壤体积含水量近似重合(图 5d),显著区别于夏、秋冬季节。草地春季5 cm和15 cm层土壤k值与秋冬季近似,分别是夏季k值的27.0%和10.0%;30 cm层土壤消退指数k值为0.004 5,是夏季k值的15.0%,较秋冬季增加了136.9%。
时间 土壤层次/cm 草地 毛竹林 模拟公式 R2 模拟公式 R2 2012-06-14 5 y=19.221e-0.029 2x 0.950 0 y=37.334e-0.029 2x 0.971 5 15 y=23.419e-0.029 2x 0.990 2 y=22.054e-0.017 3x 0.996 1 30 y=22.297e-0.029 2x 0.993 5 y=35.545e-0.017 3x 0.966 0 2010-07-28-08-13 5 y=21.117e-0.052 9x 0.981 0 y=39.966e-0.020 1x 0.988 6 15 y=24.507e-0.024 5x 0.997 4 y=24.153e-0.018 9x 0.990 6 30 y=22.688e-0.016 7x 0.984 7 y=37.931e-0.01 9x 0.990 7 2010-11-18-12-09 5 y=20.590e-0.008 3x 0.913 0 y=34.776e-0.010 8x 0.933 0 15 y=21.983e-0.003 2x 0.993 3 y=28.963e-0.010 0x 0.939 2 30 y=23.325e-0.001 9x 0.965 4 y=31.955e-0.010 4x 0.934 1 2011-03-01-03-17 5 y=21.880e-0.007 9x 0.923 3 y=33.929e-0.007 8x 0.993 4 15 y=23.115e-0.003 2x 0.907 8 y=32.157e-0.012 4x 0.981 4 30 y=21.669e-0.004 5x 0.906 8 y=30.838e-0.007 0x 0.995 6 Table 3. Simulation of DASVWC in different period of two types of land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