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生长速度快,成材时间较短,其造林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中国用材林树种的首位,人工林面积达8.95×106 hm2,占中国人工林面积的30%以上[1],木材产量约占全国商品材的25%[2]。长期以来杉木人工林经营主要依靠营造大面积、高密度的速生丰产林来满足市场对木材的需求[3]。这种经营模式下的杉木人工林往往只能输出中小径材,杉木大径材数量少,林分生产力和经营效益不高。大力发展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已成为杉木人工林经营的重要方向[4]。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才开始开展对杉木大径材的培育技术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良种壮苗选择、立地选择、林分密度调控、施肥等经营措施上[5],但缺乏杉木大径材培育的材种结构形成机制、不同培育措施的组装配套等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间伐和施肥是大径材培育中用到较多的抚育措施,林分密度越大,小径阶林木株数越多,大中径阶林木株数越少[6],合理密度能有效改变林分的材种结构[7],带来最直观的林地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晏姝等[8]对南岭山区现存杉木大径材林分的调查表明:林分密度和土壤肥力是培育杉木大径材的主导因子。但目前有关杉木人工林间伐和施肥管理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幼龄林和中龄林,对于间伐和精准配方施肥共同作用于杉木成熟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及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杉木成熟林材种结构、生产力、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的影响,以期为高效培育杉木大径材提供参考。
-
试验林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林场,地形属武夷山支脉的低山丘陵地带,海拔为300~700 m。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6 ℃,年平均降水量为1 300~2 100 mm,无霜期可达305 d,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是适合杉木大径材培育的中心产区。样地内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土层/cm 最大持
水量/mm毛管持
水量/mm最小持
水量/mm非毛管孔
隙度/%毛管孔
隙度/%总孔隙
度/%土壤密度/
(g·cm−3)氮/
(g·kg−1)磷/
(g·kg−1)0~10 71.53±0.00 66.33±0.00 64.93±0.00 5.20±0.00 66.33±0.00 71.53±0.00 2.66±0.15 24.11±5.01 1.60±0.38 10~20 72.13±0.00 63.53±0.00 61.47±0.00 8.60±0.00 63.53±0.00 72.13±0.00 2.68±0.10 26.04±4.05 1.01±0.30 20~40 135.80±0.01 123.00±0.01 119.60±0.01 6.40±0.00 61.50±0.00 67.90±0.01 2.87±0.14 26.50±5.37 0.70±0.16 Table 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the experimental site
-
样地选自27年生立地指数均大于22的杉木成熟人工林,处理前林分密度为800~850株·hm−2。采用正交试验,设置集中连片的9块样地,设间伐保留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共3个因素。间伐保留密度设置为300、600、825 (不间伐)株·hm−2,氮肥(尿素)施用量设置为0、100、200 g·株−1,磷肥(钙镁磷肥)施用量设置为0、250、500 g·株−1。间伐和施肥处理于2016年的11月杉木生长停滞期进行,施肥采用沟施方法,在每株树上坡开一条弧形沟,沟在树冠正投影下,沟长约100 cm,宽约20 cm,深约30 cm,氮肥和磷肥一次性施入后立即覆土。各样地具体处理措施如表2。
样地号 间伐保留密度/
(株·hm−2)氮肥施用量/
(g·株−1)磷肥施用量/
(g·株−1)样地号 间伐保留密度/
(株·hm−2)氮肥施用量/
(g·株−1)磷肥施用量/
(g·株−1)1 825 0 0 6 600 200 0 2 600 0 500 7 300 0 250 3 825 100 500 8 825 200 250 4 300 100 0 9 300 200 500 5 600 100 250 Table 2. Various thinning and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
2017—2020年每年的4月对各样地的杉木进行标记号牌管理和每木检尺,采用Haglof Vertex Ⅳ超声波树木测高仪测量树高,以围径尺测定胸径,以5 m标杆测量南北冠幅和东西冠幅,并以2017年的数据作为间伐和施肥处理前的生长情况。
-
为方便统计和计算,对杉木胸径进行径阶划分,以2 cm为1个径阶,以16为起测径阶,其立木胸径为[15 cm, 17 cm),18径阶为[17 cm, 19 cm),20径阶为[19 cm, 21 cm),以此类推。对各径阶株数进行统计,并分别计算各径阶杉木的平均胸径(Di),计算公式为
$D_i = \sqrt {\dfrac{1}{N_i}\displaystyle \sum {d_i^{\text{2}}}}$ 。其中,Ni表示第i径阶总株数,di表示第i径阶胸径值。 -
为提高树高测量值的精准度,通过建立试验样地内所有林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模型,利用实测的平均胸径代入生长模型,算出拟合树高进行后续分析(图1)。胸径和树高生长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表明:各拟合模型的精准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幂函数(R2=0.235 8)、二次函数(R2=0.226 6)、指数函数(R2=0.216 6)、一次线性函数(R2=0.2036),所以幂函数y=8.3553x0.334 4作为树高回归计算的最优函数模型。
-
vi=0.000 058 777 042Di1.969 983 1Hi0.896 461 57。其中,Di为第i径阶平均胸径,Hi为第i径阶拟合树高。
-
分别计算样地内各径阶平均单株材积,乘以所对应的径阶株数,即得相对应径阶材积。对样地内各径阶材积累加求和,得到样地林分的总材积,并换算林分的蓄积量(m3·hm−2)。
-
林木材种按其直径大小的区分标准,进阶≥26为大径材,18~24为中径材,10~16为小径材。以径阶大小为区分标准计算各径阶立木出材量,并按照表3所示比例对林分立木各径阶中各材种所占株数进行归并。
材种 不同径阶株数占比/% 16 18 20 22 24 ≥26 小径材 100 40 0 0 0 0 中径材 0 60 100 100 65 0 大径材 0 0 0 0 35 100 Table 3. Proportion of tree species in different diameter classes
-
杉木规格材的原条用材出材量计算公式为V规(原条)=3.60243758×10−5×D1.94752076×H1.00793769。其中,D为径阶平均胸径(cm);H为径阶平均树高(m)。V规(原条)=V规(小径材)+V规(中径材)+V规(大径材),按比例求得小径材、中径材、大径材的出材量。出材率为出材量与林分蓄积量的比值。
-
使用SPSS软件统计数据和分析差异显著性,使用Excel进行树高胸径拟合,使用Origin 2018制图。
-
不同间伐和施肥处理下,林分的平均胸径、年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在3 a的生长中均有提升。处理前林木平均胸径为25.80~33.14 cm,处理后平均胸径为27.43~35.25 cm,平均胸径的增量为1.28~2.88 cm。处理前年平均树高为24.77~26.94 m,处理后年平均树高为25.29~27.50 m,年平均树高的增量为0.38~0.84 m。处理前平均单株材积为0.6351~1.123 4 m3,处理后平均单株材积为0.7302~1.2913 m3,平均单株材积的增量为0.0775~0.1972 m3。处理前蓄积量为270.3812~608.5037 m3·hm−2,处理后蓄积量为326.3937~716.550 0 m3·hm−2,蓄积量的增量为50.3838~120.7630 m3·hm−2。
不同处理下平均胸径、年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每年增量并不一致(图2),说明间伐抚育和施肥会对成熟林的杉木生长产生影响。就其增量变化趋势来看,并无一定规律,这可能与每个样地的施肥配比有关,对于增量连年增长或先增后减的样地,其氮肥配比较多,较高的速效氮肥施用量能够有效促进杉木的短期速生。氮肥施用量较少而磷肥施用量较多样地,其施肥效应在往后的生长过程中逐步显现,随着施肥效应的逐步减弱,林分密度将会成为制约杉木生长的主要因素。
Figure 2. Increment of average DBH, annual average tree height, average individual volume and stand volume in successive years
由图3显示:样地6平均胸径、年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的总增量最多,蓄积量总增量仅次于样地5,其处理方式为间伐保留密度600 株·hm−2、氮肥施用量200 g·株−1、磷肥施用量0 g·株−1。样地5的蓄积量总增量最多,其处理方式为间伐保留密度600 株·hm−2、氮肥施用量100 g·株−1、磷肥施用量250 g·株−1。相同的间伐保留密度下,高的氮肥施用配比能短期内增加杉木个体的生长,而氮肥磷肥配合施用能够短期内增加蓄积量的累积。总增量最少的4个样地分别为样地1、2、3、8,其中样地1、3、8的间伐保留密度均为825 株·hm−2,即不进行间伐。结果表明:虽然有施肥因素影响,但保留密度过大仍会限制杉木成熟林胸径增加。此外,林地3 a间的年平均树高总增量基本与平均胸径总增量一致,符合树高-胸径生长模型。平均单株材积总增量最少是样地1,其处理措施为不间伐,不施肥,也反映了合理的间伐保留密度和施肥处理能够有效促进杉木成熟林生长。样地2、4、7、9等的蓄积量总增量最少,其中样地4、7、9的间伐保留密度均为300 株·hm−2,表明间伐强度过大情况下会在3 a内明显影响林分蓄积量的增长。
-
由图4可见:在间伐和施肥处理前后,除样地3有少量小径材,其余均只有中大径材,3 a间中径材出材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大径材出材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由图5~6可见:无论在处理前后,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始终大于中径材出材量。大径材出材量在间伐和施肥处理后3 a的增量为42.9265~152.5223 m3·hm−2。样地8,即保留原林分密度825 株·hm−2、氮肥施用量为200 g·株−1、磷肥施用量为250 g·株−1处理下,大径材出材量的增量最大,比处理前增加了152.522 3 m3·hm−2。大径材出材率相比3 a前增加了0.10%~11.32%,其中增加最大的也是样地8,比处理前的大径材出材率增加了11.32%(图6)。
对于大径材出材率增量的分析(表4)表明:间伐保留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其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氮肥施用量对其影响较小,3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磷肥施用量、间伐保留密度、氮肥施用量,最佳组合为间伐保留密度825株·hm−2(即不间伐)、氮肥施用量200 g·株−1、磷肥施用量250 g·株−1,这与大径材出材量的分析结果一致。因此,立地指数为22,间伐保留密度825株·hm−2的条件,能够使林分维持较高的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过低的间伐保留密度不再增加大径材,而合适的施肥量会有效提高林分大径材比例。
因变量 自变量 P 大径材出材量增量 间伐保留密度 0.019 氮肥量 0.029 磷肥量 0.015 大径材出材率增量 间伐保留密度 0.041 氮肥量 0.439 磷肥量 0.027 说明:P<0.05表示差异显著 Table 4. Significanc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yield (rate) of large diameter materials
Effects of thinning and fertilization on growth and timber structure of mature Chinese fir forest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26
- Received Date: 2021-03-16
- Accepted Date: 2021-11-08
- Rev Recd Date: 2021-09-29
- Available Online: 2022-01-11
- Publish Date: 2022-03-25
-
Key words:
- Chinese fir /
- thinning /
- fertilization /
- large diameter timber /
- timber structure
Abstract:
Citation: | ZHAO Mingzhen, WANG Liyan, LIU Jing, ZOU Xianhua, ZHENG Hong, FAN Fujin, MA Xiangqing, LIN Kaimin, LI Ming. Effects of thinning and fertilization on growth and timber structure of mature Chinese fir forest[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2): 338-3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