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多样性是森林自然恢复状况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1],生物量是群落功能稳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探讨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阐明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2-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干扰程度加深,人为干扰导致环境变量发生改变,引起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重新配置,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演化[4, 6-7]。长期持续、高频度的干扰对植被的破坏具有累加和放大的作用[8],影响植被的自然修复和林地生产力水平,致使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人为干扰在自然界和生态系统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作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9-10]。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人为干扰对林地的影响在逐渐加深。城市林地时常遭受道路绿化施工、游人踩踏破坏、日常维护管理和抚育采伐等活动的干扰,探讨城市化背景下植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生物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1-13]。四川省雅安市苍坪山公园桉树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属于生态景观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保土、降噪滞尘等生态服务功能。本研究以苍坪山公园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14-15],分析和讨论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桉树人工林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生物量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恢复与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HTML
-
研究区苍坪山公园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29°40′~30°15′N;102°51′~103°12′E),地处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中低山带。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1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1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3 ℃;该区年均雨日218.0 d,降水量达1 732.0 mm,有“天漏”之称;日照偏少,年日照率为23%;湿度较大,年平均湿度为79%。雨城区自然植被结构属于季雨式山地次生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71.94%,植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苍坪山公园地处海拔1 000 m以下低山区,土壤为紫色土。桉树人工林乔木层中桉树、女贞Ligustrum lucidum、绢毛稠李Padus wilsonii、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和桢楠Phoebe zhennan等植物占据重要空间,其中水杉、桢楠等植物是原林地保留下来的混植树种。灌木层中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绢毛稠李、桢楠、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和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等植物占据林下空间;草本层有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桑科Mor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茄科Solanaceae、商陆科Phytolaccaceae和蕨类植物等。
-
研究区内设有烈士陵园、气象台、雷达站。因道路绿化施工等对林木进行了采伐,对靠近道路和施工地的林木和林下植被造成了破坏。苍坪山桉树人工林均为1980年栽植,原林地分散保留有桢楠、水杉、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等树种;栽植初期伐除生长不良、干形差的植株。抚育措施包括进行疏枝、补植、割藤、除草割灌、伐除病害木等。人工林平时受到游人和当地居民踩踏、攀折以及遛狗、野餐、挖野菜、收走凋落物等活动干扰。经踏查发现,人为干扰强度主要与道路的距离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人工林遭受的人为活动频率、施工和抚育强度来划分干扰区[10, 13]。
重度干扰(A):靠近游道和道路,遭受过施工破坏和抚育干扰,受游人和当地居民的践踏、挖野菜、攀折等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垃圾较多。郁闭度0.4~0.5。
中度干扰(B):没有遭受施工破坏,遭受过除补植外的抚育干扰,人为活动频率较低,植被遭一定破坏,有少量垃圾。郁闭度0.5~0.6。
轻度干扰(C):远离道路,除前期进行不良木伐除外未进行抚育和采伐破坏,少有人为活动,植被无破坏,无垃圾。郁闭度0.7。
参照方精云等[16]、郝建锋等[10]的方法,采用典型选样法,在桉树人工林群落内布设12块20 m×20 m林相整齐、立地条件相似的典型样地,其中重度、中度和轻度干扰样地各4块。将每个样地等分为4 个10 m×10 m 的乔木样方,并在每个样地中沿对角线选取6个5 m×5 m 的灌木样方,12个1 m×1 m 的草本样方。实测并记录乔木层(树高≥3 m) 物种、株数、胸径、树高、冠幅,灌木层(树高<3 m,包括木质藤本和乔木更新苗)物种、株(丛)数、株高、冠幅和草本层物种、株数、高度、盖度等指标。同时记录各样地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概况(表1)。植物均鉴定到种。
样地号 干扰强度 海拔/m 坡度/(°) 坡向/(°) 平均胸径/cm 平均树高/m 密度/(株·hm-2) 郁闭度 1~4 重度干扰 610~616 20.6~24.7 SW228.5~SW236.0 14.3~16.9 10.0~11.3 1 001 0.4~0.5 5~8 中度干扰 620~624 34.8~37.2 NW27.4~NW29.0 18.6~20.1 13.8~15.2 783 0.5~0.6 9~12 轻度干扰 617~619 30.5~33.5 NW27.2~NW28.1 17.3~18.8 12.1~14.1 905 0.7 Table 1. Information about the sampling plots
-
① 计算各样地各物种的重要值(VI)。乔木层:VI=(相对多度+相对显著+相对频度)/3;灌木层、草本层:VI=(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3。② 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10]测定以下指数。丰富度指数(D):D=S;Simpson指数:
$H'=1 - \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1}^S {\mathop P\nolimits_i^2 } $ ;Shannon-Wiener指数:H=$ - \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1}^S {\mathop P\nolimits_i } \log \mathop P\nolimits_i $ ;Pielou均匀度指数:$\mathop J\nolimits_{{\rm{sw}}} = \dfrac{{ - \sum\limits_{i=1}^S {\mathop P\nolimits_i \log \mathop P\nolimits_i } }}{{\log \mathop S\nolimits_{} }}$ 。其中:Pi为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ni占所有物种个体总数n的比例;i=1,2,3,$\cdots $ ,S;S为物种数。 -
通过株数、树干横断面积和形高计算乔木层的蓄积量[17]。依据杨昆等[18]的森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模型,利用冠幅求算出每株灌木(丛)的冠幅直径来计算灌木层的生物量。采用“全株收获法”测定生物量,在每个样地内随机选取4个1 m×1 m的样方,将样方内的草本全部收获,称取鲜质量后带回实验室置于105 ℃的烘箱中杀青30 min,然后调烘箱温度至65 ℃烘干至恒量。将收获的草本植物干质量单位换算成g·m−2。
-
运用Excel 2007、DPS 7.05、Origin7.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分析不同干扰程度下各多样性指数、生物量间的差异,运用相关分析计算物种多样性生与物量之间的相关性。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设置与多样性调查
1.2.2. 物种多样性测定
1.2.3. 生物量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桉树人工林内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55科82属87种。乔木层21科23属23种;灌木层25科33属35种,其中层间植物2科2种,分别是豆科Leguminosae葛Pueraria lobata,五加科Araliaceae常春藤Hedera sinensis;草本层27科38属40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种。调查发现,样地内植被天然更新良好,但林下无桉树的幼树、幼苗。不同干扰强度下,桉树人工林物种数从少到多依次为重度干扰区、中度干扰区、轻度干扰区。如表2所示:乔木层重要值靠前的桢楠、女贞、绢毛稠李和八角枫,在灌木层也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些均为雨城区常见的乡土树种,传播繁殖能力强,幼树幼苗更新速度快。混植在林内的水杉、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桢楠和二球悬铃木重要值靠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为喜光造林树种,在林内并不占优势。灌木层高粱泡、石海椒Reinwardtia indica、朴树Celtis sinensis幼树均在微碱性土壤上生长良好,稍耐阴,在林下重要值靠前。林下分布的葛、刺槐具固氮功能,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草本层优势种多为多年生草本,对土壤的适应性强。白花紫露草Tradescantia fluminensis原产南美,生性强健,抗干扰能力强,干扰程度越强分布面越广,在不同干扰下重要值均占第1位;重要值靠前的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和葎草Humulus scandens,适生幅度宽,具有保持水土的能力,分布面随着干扰的增强而减少;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在轻度干扰区内没有分布,可能轻度干扰区环境过于荫蔽不适宜其生长。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喜半阴润环境,是钙质土指示植物,样地内均有分布,重度干扰区分布最广。朴树、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透茎冷水花Pilea pumila等植物在重度干扰区没有分布。这可能与其抗干扰能力的大小和对生境的要求有关。
层次 干扰强度 物种及其重要值 乔木层 重度干扰 桉树(0.251 1)+女贞(0.159 8)+水杉(0.136 7)+绢毛稠李(0.139 4)+桢楠(0.062 5)+二球悬铃木(0.086 0)+柳杉(0.0413) 中度干扰 桉树(0.297 3)+女贞(0.097 2)+水杉(0.183 4)+绢毛稠李(0.052 6)+桢楠(0.197 5)+八角枫 (0.053 9) 轻度干扰 桉树(0.217 2)+女贞(0.154 7)+水杉(0.071 6)+绢毛稠李(0.143 5)+喜树(0.083 8)+二球悬铃木(0.057 2)+银木 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0.050 6) 灌木层 重度干扰 桢楠(0.177 4)+绢毛稠李(0.147 1)+高粱泡 (0.099 0)+石海椒 (0.076 8)+刺槐 (0.072 8)+八角枫(0.067 8)+女贞(0.066 0)+ 朴树 (0.043 3) 中度干扰 萝芙木 (0.209 7)+高粱泡(0.129 4)+桢楠(0.108 8)+绢毛稠李(0.098 8)+紫麻(0.0556)+女贞(0.048 6)+朴树(0.048 8)+ 常春藤 (0.048 8) 轻度干扰 绢毛稠李(0.177 8)+润楠Machilus nanmu(0.134 0)+桢楠(0.072 1)+水麻 (0.092 3)+石海椒(0.067 8)+女贞(0.041 6)+朴 树(0.051 0)+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0.041 1) 草本层 重度干扰 白花紫露草 (0.553 9)+铁线蕨(0.073 4)+钮子瓜Zehneria maysorensis(0.042 5) 中度干扰 白花紫露草(0.491 6)+里白 (0.117 4)+垂序商陆(0.055 2)+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0.054 0) 轻度干扰 白花紫露草(0.413 8)+垂序商陆(0.100 5)+葎草 (0.079 8)+透茎冷水花 (0.086 8)+白英Solanum lyratum(0.051 9) 说明:括号中数值为重要值 Table 2. Important values of species in different layers of E. grandis plantation in different levels of interference
-
人为干扰引起的环境条件变化常常对林下植物的生长更新和分布产生制约,表现出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19]。如图1所示:桉树人工林内D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轻度干扰区、中度干扰区、重度干扰区;重度干扰区和中度干扰区乔木层D显著较低(P<0.05),重度干扰区乔木层H显著低于轻度干扰区(P<0.05),其余不同干扰程度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差异均不显著。人为干扰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大,灌木层的物种样性水平仍较高。乔本层和草本层的D、H、H'在不同干扰区变化顺序表现一致,轻度干扰区最高,重度干扰区最低;乔木层和草本层Jsw在重度干扰区最低。不同干扰强度下,灌木层D、H、H'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中度干扰区、轻度干扰区、重度干扰区,中度干扰区最高,Jsw在中度干扰区最低,虽然中度干扰区物种数和株数最大,但分布均匀度最差。综合分析可知:重度干扰区植物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最低,优势物种最不突出,种群的空间分布均匀性较差,群落稳定性较差。
-
图2表明:乔木层蓄积量从大到小总体依次为中度干扰区、轻度干扰区、重度干扰区,受人为干扰的影响不显著,在中度干扰下表现出了较强的生产力。这符合竞争排斥原理,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种内种间竞争达到某种平衡,促使最大生物量的产生[5],也可能与中度干扰区混植有较大树龄的其他树种有关。灌木层生物量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灌木层生物总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从大到小均表现为轻度干扰区、中度干扰区、重度干扰区,可见,灌木层的生物量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减弱;灌木层在中度干扰下生物量处于中等水平,而物种多样性最高。草本层地上部分干质量均小于地下部分干质量,这应与多数草本植物的根部为肉质根、须根系发达有关,如铁线蕨和里白均有粗壮的根状茎;垂序商陆有肥大的纺锤状根茎;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根较粗,有膨大的小块根等。草本层生物总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和地下部分干质量从大到小排列均为轻度干扰、重度干扰、中度干扰,轻度干扰区的生物量最高,重度干扰区次之,中度干扰区最低,可能由于重度干扰区群落的优势物种突出,其繁衍力强,应对干扰环境而充分利用资源聚集生长,比中度干扰下产生更多的生物量。
-
表3表明:乔木层D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是0.61和0.57;乔木层Jsw与整体群落生物量呈负相关;乔木层D、H、H'与灌木层生物量相关性极小。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和生物总量受上层乔木的影响显著(P<0.05)。灌木层H、H'、Jsw与灌木层、草本层的生物量均成负相关;灌木层D与整体群落生物量相关性小,与乔木层蓄积量呈负相关。林内生物总量随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呈减少趋势,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越大,数量繁多的优势种,抢占过多生存资源,可能会促使群落整体生物量的减少。草本层H'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草本层Jsw与草本层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乔木层、灌木层的生物量无显著相关;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其生物量相关系数为0.35~0.59。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对自身生物量的影响明显,草本植物的均匀分布能够更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促使生物量的增长。
层次 项目 多样性指数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D H H' JSW D H H' JSW D H H' JSW 乔木层 森林蓄积量 0.00 −0.10 0.26 −0.17 −0.24 0.12 0.48 −0.20 −0.05 0.05 0.00 0.05 灌木层 地上生物量 0.20 −0.01 −0.02 −0.41 0.05 −0.46 −0.34 −0.14 −0.02 0.01 0.00 0.04 地下生物量 0.20 −0.01 −0.02 −0.41 0.05 −0.46 −0.34 −0.14 −0.02 0.01 0.00 0.04 生物总量 0.20 −0.01 −0.02 −0.41 0.05 −0.46 −0.34 −0.14 −0.02 0.01 0.00 0.04 草本层 地上生物量 0.61* 0.35 0.37 −0.34 0.14 −0.32 −0.16 −0.28 0.40 0.53 0.59* 0.55 地下生物量 0.44 0.20 0.21 −0.37 0.00 −0.54 −0.29 −0.35 0.35 0.46 0.44 0.49 生物总量 0.57* 0.30 0.31 −0.39 0.08 −0.46 −0.24 −0.34 0.41 0.53 0.56* 0.56* 说明:* 表示显著相关(P<0.05) 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and biomass of E. grandis pla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