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26卷  第3期

研究论文
山核桃成花过程基因表达的cDNA-AFLP分析
黄有军, 周丽, 陈芳芳, 周秦, 黄坚钦, 黄敏仁, 王明庥
2009, 26(3): 297-301.
[摘要](4208) [PDF](399)
摘要:
为缩短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童期,促进成花,探讨木本植物成花机制,以山核桃为材料,采取成花决定前、成花决定期和成花决定后共3个时段的雌花芽,利用互补脱氧核酸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cDNA-AFLP)技术克隆成花相关的特异基因片段(TDFs)。试验共获得278个TDFs,经测序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其中65个TDFs为未知基因序列,213个TDFs具有同源序列,其功能涉及激素合成、酶合成、细胞信号转导、叶绿体合成和光诱导等。图2表3参17
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花发育特性和柱头可授性
赵宏波, 周莉花, 郝日明
2009, 26(3): 302-307.
[摘要](4199) [PDF](222)
摘要:
对蜡梅科Calycanthaceae夏蜡梅属Sinocalycanthus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和美国蜡梅属Calycanthus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 oblongifolius的花发育进程进行了观察,同时利用活体花粉萌发法对其柱头可授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花发育进程均可以分为:紧蕾期、大蕾期、松蕾期、花开放而花药未裂和花开放花药开裂等5个时期,各个时期间隔1 ~ 2 d,晴朗、高温天气将加速花的发育;...
紫藤鲜花在不同开花期的头香成分
李祖光, 李建亮, 曹慧, 张小莎, 沈德隆
2009, 26(3): 308-313.
[摘要](4672) [PDF](268)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吸附不同开花期紫藤Wisteria sinensis鲜花的头香成分,并用气相色谱?鄄质谱法(GC-MS)定量分析紫藤鲜花的头香成分,鉴定出芳樟醇、2-壬酮、反式罗勒烯、2-十一酮、3-[4,8-二甲基-3,7-壬二烯基]-呋喃、2-十三酮、4-丙酮基环庚酮、α-蒎烯氧化物、异草蒿脑和α-金合欢烯等47种化合物;同时考察了紫藤鲜花在不同开花期头香成分的变化情况:随着紫藤花开放进程,挥发性香气成分浓度逐渐增大,盛开期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SPME-GC-MS是一种可用于分析...
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变异规律
张爱莲, 钱慧琴, 诸燕, 吴令上, 斯金平, 赵强
2009, 26(3): 314-318.
[摘要](4608) [PDF](256)
摘要:
为了揭示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种质资源中槲皮素量变异规律,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个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并分析植物形态特征、地理位置和生长性状与槲皮素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与植株高度显著相关,与地理位置和植株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鱼腥草种质资源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针对鱼腥草中槲皮素选择新品种时,应重点考虑鱼腥草植株的形态特征和植株高度。图1表3参...
长白落叶松-云杉-冷杉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张会儒, 武纪成, 杨洪波, 陈新美
2009, 26(3): 319-325.
[摘要](4616) [PDF](298)
摘要: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长白山过伐林区特有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云杉Picea jezo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混交林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长白落叶松-云杉-冷杉混交林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20,林木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64,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组成的呈现中度混交结构状态的较复杂森林群落;从直径大小比数来看,林分中针叶树种具有胸径优势,尤其是云杉的直径优势最突出,...
安徽鹞落坪森林群落优先保护评价体系
高菊, 何云核, 吉兴磊
2009, 26(3): 326-332.
[摘要](4780) [PDF](184)
摘要:
在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物种、群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保护评价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物种145科786种;通过濒危评价,得出鹞落坪植物极危种有6种,濒危种15种,易危种41种,近危种66种,安全种658种;通过物种优先保护级别划分,一级保护2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21种,四级保护752种;通过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7种典型森林群落进行累计确限度排序,得出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群落有最高的优先...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储量
徐桂林, 方晰, 田大伦, 唐志娟, 张铸三
2009, 26(3): 333-340.
[摘要](4700) [PDF](185)
摘要: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自然更新灌木林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地、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地、芒草Andropogon chinensis地的土壤(0 ~ 75 cm)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及其储量。结果表明,林地土壤(0 ~ 75 cm)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除了板栗林地30 ~ 4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芒草地...
林地土壤中黑碳的出现及分布特点
刘兆云, 章明奎
2009, 26(3): 341-345.
[摘要](3826) [PDF](171)
摘要:
黑碳是生物质不完全燃烧残留于自然界的碳形态,是土壤中高度稳定的有机碳,对土壤碳库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为了解森林土壤中黑碳的分布特点,以浙江省为例,采样分析了亚热带林地土壤中黑碳的数量、对土壤碳库的贡献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中普遍存在黑碳,枯枝落叶层、表土层(0 ~ 10 cm)和亚表层(10 ~ 20 cm)黑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7 ~ 67.63,0.83 ~ 22.42和0.27 ~ 8.72 g·kg-1,分别占有机碳总量的0.12% ~ 13.14%,1.87% ...
3种常见速生灌木吸收红壤氮磷能力的比较
王卫国, 童根平, 徐温新, 窦春英, 张圆圆, 叶正钱
2009, 26(3): 346-350.
[摘要](4309) [PDF](154)
摘要:
由于大量施用肥料造成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已经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源。通过栽植植物篱截留养分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比较了3种常见速生绿化灌木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 ‘Howardii’和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对红壤氮磷的吸收积累能力。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对土壤氮的吸收能力最强,积累量最大,达到30 mg·盆-1,可作为红壤氮截留的首选植物篱植物;而...
昆明地区25种木本植物的燃烧性及防火树种筛选
李世友, 罗文彪, 舒清态, 马长乐, 马爱丽, 张桥蓉
2009, 26(3): 351-357.
[摘要](4943) [PDF](214)
摘要:
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装置对昆明地区25种木本植物的活枝叶进行了燃烧试验,在测定和分析样品引燃时间、有焰燃烧阶段烟气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过程等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的燃烧性参数,即单位质量可燃物在有焰燃烧阶段产生的烟气温升峰面积与引燃时间之比。根据燃烧性参数值大小对25种植物的燃烧性进行了的排序。结合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造林学特性及经济价值,筛选出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var. typica,荸荠杨梅Myrica rubra var. atropurpurea,油茶Camellia a...
几种药剂对4种林业害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石富超, 朱小兵, 龚宁, 王涛
2009, 26(3): 358-362.
[摘要](4213) [PDF](317)
摘要:
为有效防治茶尺蛾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和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对上海市崇明县林木的危害,通过喷雾法和浸叶法对这几种害虫进行多种生物和化学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没有化学农药迅速,但随时间推移,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生长调节剂250 g·kg-1灭幼脲3号是防治茶尺蛾和樟巢螟的理想药剂;生物制剂10 g·kg-1阿维菌素、200 g·...
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冬季植物性食物显微分析
李宁, 周伟, 杨雁瑛, 张庆, 刘钊
2009, 26(3): 363-367.
[摘要](4058) [PDF](159)
摘要:
为了确定冬季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越冬取食对策,2007年12月,在大中山采集20堆46粒黑颈长尾雉粪便和38科92种对照植物样本,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冬季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并探讨其采食对策。结果表明,冬季黑颈长尾雉食谱主要由12科18种植物组成。按相对频率值将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分为3类。第1类为主要食物,有顶果蹄盖蕨Athyrium guangnanense和大叶假冷蕨Pseudocystopteris spinulosa等2种,占采食食物总量的31.5%;第...
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评价研究
张志杰, 伊力塔, 韩海荣, 袁位高
2009, 26(3): 368-374.
[摘要](4999) [PDF](191)
摘要:
森林承载力评价是林业可持续性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和实施区域可持续林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前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浙江省森林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对2005年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浙江省的森林属于超载(森林承载指数IFC为1.003),即森林处于弱可持续阶段。在实施浙江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从2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均可得出,未来浙江省林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力和生物量都较小的针叶林和灌木林逐渐被生产力和生物量大的阔叶林和混交林所取代。图1表4参13
基于GIS的印度尼西亚Parung Panjang林场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BEY-FANANIEFauzanMulia(王胜), 周国模, CHIRKOCharles(秦景辉)
2009, 26(3): 375-383.
[摘要](4671) [PDF](152)
摘要:
结合可持续发展森林计划开发一个森林资源管理工具,并应用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Bogor地区的Parung Panjang林场。在Visual Basic 6.0的平台上,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由环境系统研究院开发)的组件式对象模型(COM)和MapObjects的嵌入式GIS ActiveX控件。该系统的基础功能包括数据录入,图形和属性数据处理查询,输出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等,如图层操作、地图缩放、地图属性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编辑和统计地图的显示等。有了这项新的地理信息系统程序,Paru...
普陀樟强化育苗技术
李修鹏, 俞慈英, 汪成林, 盛成芬, 陈叶平, 赵颖
2009, 26(3): 384-388.
[摘要](3988) [PDF](229)
摘要:
采用单体钢管薄膜大棚、薄膜中拱棚、地膜和稻草覆盖三重保温措施,开展了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 chenii的强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普陀樟采用三重保温技术育苗,其种子的平均场圃发芽率可达84.5%,比常规露地育苗高出10百分点以上,两者有极显著差异。三重保温育苗大大提高了早春育苗环境的气温和地温,促使普陀樟种子提早萌发,明显延长了苗木的生长期,并加速苗木生长,使苗木生长量成倍增长,1年生苗木的平均高生长可达75.6 cm,是常规育苗的5.2 ~ 6.5倍,平均地径...
40个品种菊的切花用途评价
宁惠娟, 邵锋, 戴思兰, 包志毅
2009, 26(3): 389-394.
[摘要](5074) [PDF](220)
摘要:
依据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切花品种的评价标准,从众多品种菊中初选了40个大花型秋菊品种。将40个初选品种与2个对照品种金黄切花和神马按切花菊的生产要求进行栽培试验,在栽培过程中观察各品种的性状表现,并根据专家意见从菊花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技术中确定出适合于切花选择的14个测试性状:株型、植株高度、茎曲直性、节间长度、叶的硬度、叶柄的着生角度、叶色、花梗长度、外花瓣角度、花径、花色、短日照到开花的周期、清水瓶插寿命和病虫害抗性。每个品种随机挑选10株进...
山茶花干燥护形技术研究
宣君华, 林夏珍
2009, 26(3): 395-399.
[摘要](3427) [PDF](319)
摘要:
以山茶Camellia japonica鲜花为试材,以感官分值和含水率为指标,研究不同化学溶液和包埋材料处理对山茶花的干燥护形效果,寻找最佳护形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溶液处理对山茶干花护形效果不同,其护形效果的优劣顺序分别为:无水乙醇中浸泡3.0 h后用体积分数为50%二甲苯浸泡2 d >体积分数为30%的甘油中浸泡4.0 h > 250 g·L-1的蔗糖溶液浸泡4.5 h >无水乙醇中浸泡3.0 h后用体积分数为50%丙二醇浸泡2 d;不同包埋材料中以1/2硅胶 + 1/2氯化钠的包埋效果最...
杆状木束定向铺装工艺初探
门全胜, 张齐生
2009, 26(3): 400-405.
[摘要](4193) [PDF](153)
摘要:
简述了新型细木工板芯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积成材制备过程中杆状木束定向铺装的必要性和基本工作原理。找出影响定向铺装效果的各项因素,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使铺装效果达到最好的主要因素最佳值,并对试验过程及结果做一些必要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储料槽预定向→导向驱动→往复运动定向铺装的杆状木束定向铺装工艺是有效可行的。铺装头往复行程170 ~ 180 mm,往复频率126 ~ 158次·min-1,导向驱动轴转速80 ~ 100 r·min-1,导向槽板间距95 mm时,...
活性炭催化臭氧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
刘占孟, 唐朝春, 李静, 鲍东杰
2009, 26(3): 406-410.
[摘要](4431) [PDF](163)
摘要:
研究了活性炭催化臭氧化降解模拟染料废水亚甲基蓝溶液,考察了臭氧化空气流量、pH值、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和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去除有机物,废水在低质量浓度、碱性条件下对反应有利;在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1,pH 9.5,活性炭9 g·L-1,反应90 min条件下,色度去除率达到了95.6%,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了64.8%;活性炭催化臭氧化废水以间接氧化为主,活性炭可促进臭氧化过程产生·OH自由基并提高其利用率,相对于单独臭氧化过程,废水C...
苏南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民意调查分析
黄利斌, 张敏, 朱惜晨, 詹顺龙, 李冬林
2009, 26(3): 411-416.
[摘要](4694) [PDF](171)
摘要: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分析了苏南地区农民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性特征。 结果表明:①90%以上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植树,并愿意为村庄绿化建设义务投劳。72%的村民认为植树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在村庄绿化树种选择上比较喜欢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常绿阔叶树种或花灌木,在建设内容上首先关注与自己居住、出行等活动密切相关的道路、庭园等环境的绿化和美化。②有近一半的农民对村庄绿化的现状持满意态度。农民希望政府对新村绿化建...
问题讨论
中国园林设计中引入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应君, 沈肖
2009, 26(3): 417-420.
[摘要](5014) [PDF](172)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的园林项目得以设计和建设,但在投入使用后许多项目出现设计意图和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不一致的情况。使用后评价(POE)是对经过设计并正在使用的建筑(户外空间)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介绍了使用后评价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从设计程序、设计质量、政府职能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论述了使用后评价对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意义,结合中国园林设计中应用使用后评价的特点,提出访谈、问卷、行为观察和认知地图等的经验和方法,以期引起公众对中国园林项目使用后评价的重视和研究。参11
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园林设计策略分析
斯震
2009, 26(3): 421-426.
[摘要](4399) [PDF](154)
摘要:
生态审美是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生态审美反映了主体内在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性。园林艺术十分现实的意义是为同时代的人服务,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生态美并运用生态审美的观点来为传统的园林艺术设计原则注入新时代的要求,从而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生态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时代对园林的新要求。参9
浙南红树林现状分析及开发前景
黄晓林, 彭欣, 仇建标, 陈少波
2009, 26(3): 427-433.
[摘要](4769) [PDF](176)
摘要: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温度是制约红树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将有利于红树林的分布向北扩移。浙南红树林开发前景广阔,浙南沿海地区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宜林地面积达4 280.4 hm2,通过人工引种红树或半红树,在浙南建立具有防护功能、净化功能以及观赏功能等海岸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浙南作为中国红树林人工引种北界的温州西门岛为例,历史上红树林面积超过10.0 hm2,但受堤塘改建、围塘养殖和海岸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仅...
文献综述
天然林林分结构研究方法综述
龚直文, 亢新刚, 顾丽, 赵俊卉, 郑焰锋, 杨华
2009, 26(3): 434-443.
[摘要](5155) [PDF](227)
摘要:
森林结构对于森林经营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森林结构分为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2 个部分,其相应的方法有①非空间方法:用来描述林分平均特征,不受林分相对位置的约束。②空间方法:描述林分结构时都把林木位置考虑进去。重点归纳总结了q值理论、常用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研究进展以及距离指数法和空间统计方法,它们反映了林分直径结构特征和树木位置、大小、树木水平分布格局、树种间隔离程度和空间结构关系等。还讨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表3参68
研究简报
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的发生过程
张启香, 付素静, 方炎明, 陈娜
2009, 26(3): 444-448.
[摘要](5520) [PDF](176)
摘要:
以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的茎尖为外植体,在特定条件下诱导产生拟原球茎,进一步培养形成幼苗。结果表明:原球茎最优诱导培养基为1/2MS(Murashige and Skoog)+ 0.5 mg·L-1 6-苄基嘌呤(6-BA) + 0.05 mg· L-1萘乙酸(NAA) + 0.1 mg·L-1激动素(KT) + 1.0 g·L-1水解乳蛋白(LH)。复合添加物的试验表明,土豆汁对拟原球茎(PLBs)的增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的解剖学研究表明:拟原球茎...
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及初步选择
黄德龙
2009, 26(3): 449-454.
[摘要](4019) [PDF](134)
摘要: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5年生80株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指标上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由家系遗传特性决定。以材积为主要选择指标,兼顾树高、胸径和通直度指标,从参试子代测定林中选出J007和N001等13个优良家系,其5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4.05 m,5.57 cm和0.005 94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36%,16.46%和33.77%;选出Di001和Di002等35个优良个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