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29卷  第4期

研究论文
应用CASA模型估算浙江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俞静芳, 余树全, 张超, 李土生
2012, 29(4): 473-48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01
[摘要](4636) [PDF](1311)
摘要:
自然植被和生产力的变化是表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对浙江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了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的特点。结果表明:①2006年浙江省净初级生产力平均为625.68 gm-2a-1;空间上,呈现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大的趋势;时间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净初级生产力均表现出一致而明显的季相变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净初级生产力高低差异明显;②全年净初级生产力总量为6 451.24万ta-1,林地和耕地是净初级生产力总量的主要构成部分,占净初级生产力年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丽水市净初级生产力年总量最高,为1 336.05万ta-1,舟山市最低,为47.18万ta-1;生态公益林的净初级生产力均值为815.28 gm-2a-1,固碳能力明显优于其他林地;③相比1996年,2006年浙江省净初级生产力年总量因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增加了52.96万ta-1,净初级生产力年总量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有效提升浙江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途径主要有:在平原地区构建森林网络体系,在山区积极实施阔叶林化改造工程,以及对竹林进行科学集约化经营。图2表3参19
不同恢复模式下干热河谷幼龄印楝和大叶相思生物量及其分配
高成杰, 唐国勇, 孙永玉, 张春华, 谢青海, 李昆
2012, 29(4): 482-49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02
[摘要](3498) [PDF](1416)
摘要:
为了解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在不同恢复模式下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进而评价该地区树种的混交效益。以元谋干热河谷9年生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和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为研究对象,对印楝纯林、大叶相思纯林及印楝与大叶相思混交林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混交林内印楝单株生物量(5.713 kg株-1)比纯林印楝(4.898 kg株-1)高16.6%;大叶相思(14.943 kg株-1)比纯林大叶相思(17.377 kg株-1)低14.0%,但差异均未达到95%显著水平(P>0.05)。混交林林分生物量(16.525 thm-2)介于印楝纯林(7.837 thm-2)和大叶相思纯林(27.802 thm-2)之间。②在纯林和混交林恢复模式下,印楝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分别为干>根>枝>皮>叶和干>枝>根>叶>皮;大叶相思分别为枝>干>根>叶>皮和干>枝>根>叶>皮。混交林印楝根冠比(0.280)较纯林(0.400)小(P<0.05),而混交林大叶相思(0.163)较纯林(0.132)大(P>0.05)。③印楝和大叶相思各器官之间及其与测树因子(D或D2H)均呈异速生长关系,不同恢复模式下印楝和大叶相思各器官之间异速生长速率差异较小,印楝表现现为枝>叶/干>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而大叶相思为枝>干/根>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混交种植9 a后,提高了印楝生物量,而大叶相思生物量有所下降,不同恢复模式下同一树种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也发生了变化。表4参38
贵州喀斯特区野生葛藤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
李安定, 李苇洁, 彭熙, 谢元贵, 龙秀琴
2012, 29(4): 491-49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03
[摘要](3504) [PDF](1600)
摘要:
通过对喀斯特区葛藤Pueraria lobata群落野外样地调查,分析其组成类型中16个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及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①生态位宽度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葛藤,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异叶鼠李Rhamnus heterophylla,粉枝莓Rubus bifloru,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②葛藤在喀斯特石漠化生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强;③各种对的生态位相似比例为0~1不等,物种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差异较大;④16个种群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生态位完全重叠,各种群间利用资源的差异性显著,表明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并不明显,显示葛藤群落不稳定;⑤群落主要树种生态位重叠基本上是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越大,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的机会越大,反之则越小。但在本研究发现,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未必高。在喀斯特石漠化区,发展葛藤做饲料具有较大前景,但必须加大刈割等人工干扰措施,方能可持续发展。表4参15
珍稀濒危植物堇叶紫金牛生存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
马凯, 夏国华, 闫道良, 谢文远, 严彩霞, 吴家森, 李根有
2012, 29(4): 498-50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04
[摘要](4188) [PDF](1555)
摘要:
以浙江省建德市绿荷塘森林公园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生存群落为对象,应用标准样地法和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种类和结构特征,并用群落学方法计算了群落内乔木层各树种的重要值,采用Shannon-鄄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了群落内3个样地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并根据胸径级频率分布的形状,将主要乔木层树种的种群结构分为3种类型。结果表明:该群落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116种(含变种),隶属于47科79属。从生活型上区分来看,堇叶紫金牛生存群落中共出现木本植物83种,其中针叶树2种,常绿阔叶树48种,落叶阔叶树33种,群落以小高位芽植物和矮高位芽植物的种类较多。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可以将堇叶紫金牛生存群落分为3个类型:甜槠Castanopsis eyrei-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林,杉阔混交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在垂直结构方面,大体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此外还有一些层间植物,而且种类较为丰富,并且3种类型群落的高度结构大致相同。在3个样地中灌木层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为最大。杉阔混交林中草本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最大,而甜槠-栲树林和杉木人工林中灌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最大。Simpson指数在甜槠-栲树林和杉木人工林中乔木层最大,而在杉阔混交林中灌木层最大。主要乔木层种群结构为单峰型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阳性乔木树种,无正常更新能力,在演替后期比较稳定的群落中,将最终衰退消失;间歇型的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乌药Lindera aggregata等为不连续生长型,更新具有波动性和机会性,介于顶极群落先锋种和优势种之间;逆J-字型的杉木、甜槠、栲树、山矾Symplocos caudata等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顶极群落的优势种。图2表7参29
小佛肚竹生氰糖苷合成关键酶CYP79家族同源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王月圆, 刘向敏, 周明兵, 汤定钦
2012, 29(4): 510-51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05
[摘要](3597) [PDF](1647)
摘要:

生氰糖苷是由氰醇衍生物的羟基和D-葡萄糖缩合形成的糖苷,已在2 000多种植物中发现,分属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130个家族。生氰糖苷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在于阻止食草动物和病原体对植物的侵害。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幼笋中克隆到CYP79家族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BvCYP79。BvCYP79共有1 913个碱基对,翻译起始点为193碱基处,终止子位于1 752 bp,包含1个1 559 bp的完整编码区,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19个氨基酸。具有PERF和SFSTGRRGCIA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单子叶植物CYP79家族基因。生氰糖苷途径可能也存在于竹类植物,因而在食用笋的安全性评估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图3参12

毛果杨全基因组磷酸根转运蛋白家族成员序列分析
王策, 秦静静, 甘红豪1, 李红, 罗志斌
2012, 29(4): 516-52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06
[摘要](3935) [PDF](1764)
摘要:
磷酸根转运蛋白是一类主动转运磷酸根的重要载体蛋白。主要探讨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全基因组中磷酸根转运蛋白(phosphate transporter)家族成员的系统发生和部分成员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及亚细胞定位。以从毛果杨全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并筛选得到的目标蛋白序列为基础,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利用一系列在线服务器对部分成员的理化参数、亲/疏水性、跨膜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毛果杨全基因组中共发现了31个磷酸根转运蛋白家族成员,根据其序列相似性,可分为4个亚家族,即PtrPHT1,PtrPHT2,PtrPHO1和PtrPHO2;PHT亚家族内的序列相似性高于PHO,并且高度保守;它们均为疏水性的全型蛋白质,PHTs一般具有12个跨膜域,多于PHOs;不同亚家族成员的亚细胞定位不尽相同。因此,毛果杨磷酸根转运蛋白不同亚家族间分开较早,它们在杨树磷素代谢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维持并调控杨树体内的磷素平衡。图6表4参17
3个油茶新品种的光合特性
袁军, 谭晓风, 姜志娜, 杨巧丽, 李泽
2012, 29(4): 527-5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07
[摘要](3576) [PDF](1386)
摘要: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3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新品种华硕华金华鑫的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3个油茶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宽大的单峰型,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9:00时达到最大值。②华硕华金华鑫的光补偿点分别是43.81,58.49和54.24 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是693.2,638.8和684.85 molm-2s-1,对光强的适应范围大小为华硕>华鑫>华金。③华硕华金华鑫的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35,0.97和0.90 mgg-1。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47;与叶绿素b,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a/叶绿素b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等可知华硕和 华鑫的光合性能较强。图2表4参13
干旱胁迫对3种金银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刘志梅, 蒋文伟, 杨广远, 黄建荣
2012, 29(4): 533-53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08
[摘要](3840) [PDF](1354)
摘要:
以红花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Chinensis,台尔曼忍冬Lonicera tellmanniana和京红久忍冬Lonicera heckrottii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3种金银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金银花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 / 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 / Fm),PSⅡ光化学量子产量(y),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3种金银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其中红花金银花变化幅度最小,京红久忍冬居中,台尔曼忍冬最大,3种金银花抗旱能力排序为红花金银花>京红久金银花>台尔曼忍冬。图4参21
赣25个油茶优良品种的耐热性比较
王国霞, 曹福亮, 杨玉珍, 方炎明, 雷小林
2012, 29(4): 540-54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09
[摘要](4104) [PDF](1255)
摘要:
高温是影响经济林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气候问题之一。为了探讨不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的耐热性是否存在差异,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种质资源圃25个油茶优良品种的叶片为材料,叶片分别经30 min 的40,45,50,55,60和65 ℃高温处理,用电导法测定相对电导率并配合Logistic方程(y=k/(1+ae-bt)测定了其半致死温度(TL50)。根据半致死温度的高低把25个油茶品种分为3个类型:①TL5050 ℃(耐热型),其中有赣190,赣55,赣石84-3,赣447,赣71和赣无24;②45TL50<50 ℃(中间型),包括赣68,赣8,赣无11,赣兴46,赣无16,赣70,赣永5,赣77024,赣6,赣无12,赣无2,赣抚20,赣石83-4,赣无1;③TL50<45 ℃(感热型),包括赣无15,赣兴48,赣石83-1,赣石84-8,赣永6。水培条件下的大树枝条经过不同高温处理的形态特征变化和半致死温度结果一致。油茶的抗热性差异极显著(P<0.01)。图1表2参26
茶树油处理割线对天然橡胶产量及胶乳生理的影响
朱德明, 王进, 孔令学, 佘风华, 安锋, 林位夫
2012, 29(4): 546-5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0
[摘要](3946) [PDF](1484)
摘要:
比较了不同体积分数茶树油处理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割线对橡胶产量和产排胶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与体积分数为0.5%乙烯利处理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用体积分数为80%和100%茶树油涂抹割线可增加胶乳产量并使橡胶树的产排胶生理特性发生较大变化,其中镁离子和无机磷极显著增加(P<0.01),硫醇降低。体积分数为100%茶树油与体积分数为0.5%乙烯利处理的增产效果相当,但前者的干胶和蔗糖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而硫醇则显著低于后者。茶树油刺激增产的机制可能有别于乙烯利刺激增产理论。表3参13
新型基质固相萃取重金属离子分析及残留关联性
郭明, 武晓鹏, 孙东海, 周建钟, 张华
2012, 29(4): 551-55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1
[摘要](3283) [PDF](1600)
摘要:
化学改性壳聚糖结合特征膨润土制备新型吸附基质功能材料,设计并制作接续式萃取柱管,进而填料制备新型基质固相萃取柱。正交试验分析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叶中重金属离子作为前期指示物,考察新型基质固相萃取柱对山核桃叶中重金属离子的提取效能及与果实中重金属离子残留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新型基质固相萃取柱能较好提取山核桃叶中重金属离子,提取效能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所验证。正交实验获得了新型基质固相萃取柱分离镍离子(Ni2+),铜离子(Cu2+)的最佳条件,实验数据显示山核桃叶与果实中2种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相关性,山核桃叶与果实中的镍离子(Ni2+),铜离子(Cu2+)分别为经典方法测试的91.1%和77.8%,89.1%和76.9%。提出前期指示物预测、监控山核桃中重金属离子含量为有效方法。所得结果可为固相萃取技术、重金属离子残留关联性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图2表7参22
云台山野生乔灌木资源园林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丁彦芬, 张佳平
2012, 29(4): 558-56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2
[摘要](3439) [PDF](1453)
摘要:
不同野生观赏植物的利用前景良莠不齐,利用综合评价,可使园林开发利用的目的更明确,重点突出,避免无序、任意的选择。选取连云港云台山的80种野生乔木和灌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包括适应能力、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的3个评价准则层和13个评价因子的评价体系,对其园林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综合评价,特别关注树种的生态和美化效用,并获得评价值的排序结果:白木乌桕Sapium japonicum,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和大叶胡颓子Elaeagnus macrophylla等25种乔灌木为第1等级资源,多具备各类抗性和较高观赏价值,且多含当地珍稀濒危植物和具备较高科研价值及文化意义的名木古树;杜梨Pyrus betulaefolia,茶条槭Acer ginnala和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等25种乔灌木,以及尾叶樱桃Prunus dielsiana,糠椴Tilia mandshurica和楤木Aralia chinensis等30种乔灌木,分别为第2和第3等级资源。通过综合评价,可为云台山及气候型相近地区的野生观赏乔灌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图1表6参16
直线型线截抽样在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中的应用
罗仙仙
2012, 29(4): 566-57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3
[摘要](3433) [PDF](1481)
摘要:
线截抽样是稀疏总体的调查方法,是一种有放回不等概抽样方法。系统梳理了直线型线截抽样的倒木蓄积总值、密度、均值、长度以及估计精度、方差、估计区间等计算公式,将直线型线截抽样应用于研究区域的倒木调查,探讨不同截线长度对调查精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截线长度为50 m。此时,倒木蓄积总量为536.85 m3,蓄积密度为27.53 m3hm-2,倒木总条数为5 887条,抽样精度达90.05%(可靠性为95%),为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地面样地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图7表4参19
中华大蟾蜍皮肤galectin-3 cDNA分子多样性及氨基酸变异分析
徐跃, 宋敏国, 杨仙玉, 袁进强
2012, 29(4): 574-58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4
[摘要](4204) [PDF](1250)
摘要:
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皮肤总核糖核酸(RNA)反转录第1链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为模板,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galectin-3基因片段并通过TA克隆将其插入到pGM-T载体,通过DNA测序确定该基因片段序列,然后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ORF finder查找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ORF)。筛选到9个编码galectin-3的cDNA序列,其中2个序列编码N-端截短型galectin-3(galectin-3C)。Clustal X2.0多序列比对和DnaSP 4.0分析cDNA序列的多样性。结果发现:中华大蟾蜍galectin-3C区域具有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频率为每20 bp为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这9个基因在N端和糖识别结构域(CRD)有较高同源性,包括磷酸化位点、糖基结合位点和相关基序,而在串联重复区则存在较大差异。galectin-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多样性很可能赋予中华大蟾蜍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图3表1参24
浙江临安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
余运威, 应叶青, 任丽萍, 胡加付, 赵阿勇
2012, 29(4): 581-58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5
[摘要](4029) [PDF](1300)
摘要:
为探究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位于浙江西部的竹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土壤动物24 328个,隶属5门11纲26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物种多样性介于人工林动物群落和天然林动物群落之间。分层分析,多样性指数以土壤上层最高(1.382 6),下层最低(0.636 7);均匀度指数以土壤中层最高(0.943 1),凋落物层最低(0.357 4);丰富度指数以土壤上层最高(3.466 6),中层最低(1.021 7);相似性指数土壤中层和土壤下层之间最高(0.800 0),凋落物层与土壤中下层之间最低。随着土壤动物的消费,土壤有机质从上到下依次降低,促使土壤动物随之发生演替,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了逐渐降低的趋势。表4参25
人工林马尾松管胞形态特征及其变异
卢翠香, 项东云, 陈健波, 徐峰, 任世奇, 刘媛, 唐继新
2012, 29(4): 588-5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6
[摘要](5556) [PDF](1246)
摘要: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 m,47.85 m,11.47 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 m,37.30 m,20.45 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 m,48.83 m,11.70 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 m,38.71 m,18.82 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图12表2参20
原产地与引种地厚壁毛竹竹材成分质量分数比较
方楷, 杨清培, 郭起荣, 施建敏, 李建, 杨光耀
2012, 29(4): 595-5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7
[摘要](3547) [PDF](1263)
摘要:
对原产地和引种地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achyloen竹材的9种化学成分和12种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竹材的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0.0 gkg-1氢氧化钠抽出物、苯醇抽出物、木质素、纤维素、戊聚糖、灰分、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分别为0.055 3,0.064 6,0.298 2,0.027 7,0.290 0,0.395 6,0.260 3,0.015 7,0.001 5 gg-1。引种地竹材中热水抽出物、木质素、纤维素、戊聚糖、灰分、二氧化硅质量分数略高于原产地。原产地竹材营养元素按质量分数高低排列为钾(6.41 gkg-1)>氮(3.03 gkg-1)>磷(0.43 gkg-1)>锰、硫(0.39 gkg-1)>铁(161.52 mgkg-1)>钙(132.99 mgkg-1)>锰(82.43 mgkg-1)>铝(17.31 mgkg-1)>锌(10.47 mgkg-1)>铜(5.58 mgkg-1)>硼(0.52 mgkg-1),但引种地竹材硫(0.34 gkg-1)>锰(0.25 gkg-1)>钙(186.23gkg-1)>铁(112.23 gkg-1)。引种地与原产地间的竹材营养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化学成分差异未达到检验显著性水平。表2参17
基于加速鲁棒特征的木材显微图像自动配准方法
张广群, 吴伟志, 汪杭军
2012, 29(4): 600-60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8
[摘要](3762) [PDF](1229)
摘要:
针对显微镜观测视野狭小而难以采集到全局图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鲁棒特征(SURF)的木材显微图像自动配准方法。首先使用SURF检测并描述兴趣点,通过最近邻匹配得到匹配点对后,用双向匹配和RANSAC算法剔除错误匹配。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匹配结果进行模型参数估计,最后通过插值获得配准图像。对阔叶材显微图像配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无论图像是否有旋转,都可以实现自动的配准。比起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由于用SURF得到的兴趣点数量更少,运算速度更快,总的匹配速度提升了5倍左右,缩短了整个配准过程的时间,算法更具有实时性。图4表1参17
产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朱臻, 严燕, 邱保印, 黄敏
2012, 29(4): 606-61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9
[摘要](3677) [PDF](1310)
摘要:
依赖于传统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往往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对于强调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浙江省,需要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碳排放的关系,从而探索基于减排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本研究基于产业?鄄能源消费和能源?鄄碳排放2个基本判断模型,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产业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则对浙江省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减排目标的协调能源利用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即开发新能源技术,促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经济优势,引导金融机构为低碳产业服务。图2参11
文献综述
植物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的研究进展
方佳, 何勇清, 余敏芬, 郑炳松
2012, 29(4): 611-6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20
[摘要](5632) [PDF](1821)
摘要: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是一类调控生长素响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在生长素的信号传导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它可与生长素响应元件特异结合,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表达。介绍了ARF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调控机制。植物ARF由3个结构域组成:氨基端的DNA结合结构域(DBD),中间结构域(MR)以及羟基末端的二聚结构域(CTD)。中间结构域包括激活结构域(AD)和抑制结构域(RD)。在生长素信号转导过程中,ARF主要通过与生长素响应元件结合,促进早期基因转录,从而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不同的ARF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都有特异表达,同时通过ARF突变体的研究表明:不同的ARF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这些功能特异性的产生,既可以来自在时间和空间表达上的不同,也可能是来自对目的基因启动子的亲和性差异。植物激素、外界环境因子和非编码区小RNA对ARF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图1参42
研究简报
视觉因素在松墨天牛定位寄主和交配中的作用
刘博, 徐华潮, 孟俊国, 孙江华, 樊建庭
2012, 29(4): 617-62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21
[摘要](3232) [PDF](1423)
摘要:
在野外诱捕试验中,使用相同的诱芯,测试了4种不同颜色诱捕器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引诱效果。其中黑色和棕色诱捕器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灰白色,而绿色诱捕器引诱效果最差,显著低于对照。这表明,在松墨天牛的野外远距离寄主定位过程中,视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黑色和棕色提高了引诱效果,而绿色抑制了引诱效果。在室内交配定位试验中,当松墨天牛的复眼被涂黑处理之后,雌雄抱对交配的成功率降低为50.7%,显著低于对照健康组的成功率(93.3%)。当松墨天牛触角被切除之后,抱对交配成功率为72.3%,同样显著低于对照。而将天牛的复眼涂黑并且切除触角之后,抱对交配的成功率仅为26.7%。视觉因素在天牛近距离交配定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2参24
嘉兴市南湖区林业害虫调查及主要害虫风险分析
张廷廷, 徐华潮, 江挺
2012, 29(4): 621-62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22
[摘要](4225) [PDF](1370)
摘要:
2010-2011年,对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林业害虫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害虫种类共计217种,隶属于7目60科183属。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以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危害最为严重。应用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两者在嘉兴市南湖区存在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的风险性指数R值为1.95(2.00 ~ 1.50),评估认为光肩星天牛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星天牛R值为2.05,为高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表3参24
山核桃SSR标记的初步开发
宋双, 黄银芝, 董雷鸣, 黄有军, 曾燕如, 吴智敏
2012, 29(4): 626-63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23
[摘要](3420) [PDF](1500)
摘要:
基于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脂肪代谢相关cDNA文库的部分测序结果,发现43条cDNA序列具有简单重复序列(SSR)碱基重复特点,用Primer Premier 5设计了34对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引物;建立了适用于山核桃的SSR分析体系,并用设计的SSR引物对对天然群体山核桃40个样品进行了初步的应用性试验。结果表明:34对引物中有4对无扩增产物,3对引物的扩增产物超过了设计范围,27对引物在供试的40个山核桃材料中有较清晰且稳定的目标扩增产物,其中有18对引物的扩增产生了22个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数的47.8%。将SSR标记分析结果与山核桃已有的显性标记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SSR标记多态性位点的比例较高,且能够区分显性纯合位点及显性杂合位点。结论:设计开发山核桃的EST-SSR标记是可行有效的。图2表3参36
3种类型浙江红山茶的花粉形态学研究
魏兆兆, 谢云, 孟辉, 关玉梅, 吴窈窈
2012, 29(4): 634-63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24
[摘要](3586) [PDF](1339)
摘要:
依据花瓣颜色筛选出3种类型的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白花型,浅红花型和深红花型),通过形态观察和测量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红山茶不同类型间的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其演化及品种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得出其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极面观为三裂正三角形或近圆形,花粉大小为(43.6~60.2) m (18.8~41.3) m ,极轴与赤道轴之比在1.7以上,属于大类型花粉。萌发沟为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皱沟状或皱沟-颗粒状。结果表明:花粉的大小、外壁纹饰在类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作为浙江红山茶类型间分类的依据之一。图1表3参16
浙江嵊州发现濒危树种小勾儿茶
李华东, 丁建林, 何晓
2012, 29(4): 639-64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25
[摘要](3496) [PDF](1333)
摘要: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嵊州市的鼠李科Rhamnaceae 1种浙江新记录植物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 (Schneid.) Nakai,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生境及分布。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