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34卷 第2期
2017, 34(2): 197-2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01
摘要: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以明晰产权、保障组织成员权益为目的改革,但分散的股东权利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低效率的公平制度,且封闭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利于盘活集体经济,有必要积极探索流转权能的实现路径。利用浙江省4个县(区)15个村社212位组织成员的调研数据和Logit模型,从独特的微观视角对组织成员参与股权流转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年限和户主持有股份的数量在5%的水平上对“组织成员是否愿意参与股权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主受教育增加1 a,组织成员愿意参与股权流转的概率将提高14.40%,组织成员股数所持股数增加1股,愿意参与流转的概率将提高0.20%;户主是否担任过干部(或经济组织领导)和组织成员对股权完整性的认知2个因素在1%的水平上对“组织成员是否愿意参与股权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主担任过村干部的组织成员参与流转的概率是未担任干部的3.03倍,对产权完整性有认知的成员参与流转概率是无认知的9.79倍。建议:①细化股权设置标准,增加组织成员的股权数量;②普及股份权能及实现路径方面的知识,提高组织成员的权益保护意识;③因地制宜、分步推进股权流转。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以明晰产权、保障组织成员权益为目的改革,但分散的股东权利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低效率的公平制度,且封闭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利于盘活集体经济,有必要积极探索流转权能的实现路径。利用浙江省4个县(区)15个村社212位组织成员的调研数据和Logit模型,从独特的微观视角对组织成员参与股权流转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年限和户主持有股份的数量在5%的水平上对“组织成员是否愿意参与股权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主受教育增加1 a,组织成员愿意参与股权流转的概率将提高14.40%,组织成员股数所持股数增加1股,愿意参与流转的概率将提高0.20%;户主是否担任过干部(或经济组织领导)和组织成员对股权完整性的认知2个因素在1%的水平上对“组织成员是否愿意参与股权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主担任过村干部的组织成员参与流转的概率是未担任干部的3.03倍,对产权完整性有认知的成员参与流转概率是无认知的9.79倍。建议:①细化股权设置标准,增加组织成员的股权数量;②普及股份权能及实现路径方面的知识,提高组织成员的权益保护意识;③因地制宜、分步推进股权流转。
2017, 34(2): 207-2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02
摘要:
森林碳汇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中国首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的首期实践,根据对82户已参与和未参与交易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参与碳汇交易项目意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Ordered Logit(O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碳汇交易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年龄越小、学历越高、林地面积越大、林业收入越高、对碳汇认知程度更高,其参与碳汇交易项目意愿相对较高;通过模型检验则发现农户的学历、家庭人数和劳动力比例、首期碳汇交易参与情况对农户参与或继续参与碳汇交易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最后从碳汇知识普及、项目推广力度及碳汇交易价格等3个方面为农户碳汇交易项目更好地推行提出相关建议。
森林碳汇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中国首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的首期实践,根据对82户已参与和未参与交易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参与碳汇交易项目意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Ordered Logit(O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碳汇交易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年龄越小、学历越高、林地面积越大、林业收入越高、对碳汇认知程度更高,其参与碳汇交易项目意愿相对较高;通过模型检验则发现农户的学历、家庭人数和劳动力比例、首期碳汇交易参与情况对农户参与或继续参与碳汇交易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最后从碳汇知识普及、项目推广力度及碳汇交易价格等3个方面为农户碳汇交易项目更好地推行提出相关建议。
2017, 34(2): 215-22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03
摘要:
森林抚育作为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深刻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根据抚育前后中幼龄栎类Quercus天然次生林林分密度,分为轻度(21%),中度(35%),重度(54%)和对照(0%)等4个抚育处理水平,抚育2 a后进行测树学调查,研究乔木层各组分、林下植被、凋落物层和土壤碳储量及碳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16株树干解析资料建立的栎类单株生物量估算模型,可以用来估算栎类各组分生物量;不同抚育强度栎类天然次生林乔木层干、皮、枝、叶和根组分中,叶的碳、氮质量分数最大;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氮质量分数均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碳氮比(C/N)均随抚育强度增大有减小的趋势;不同抚育强度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和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干>枝>根>叶>皮,轻度、中度、重度和对照的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21.42,32.62,51.24,14.35 t·hm-2;林下植被、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储量大小关系为对照>轻度>中度>重度,各层碳储量大小关系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重度抚育有利于提高土壤表层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及碳储量,重度抚育时3个指标值分别达到16.93 g·kg-1,3.88 g·kg-1和22.79 t·hm-2。森林抚育有利于栎类天然次生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提高,不利于凋落物层碳储功能的发挥,而乔木层在栎类天然次生林中碳储量最大,碳汇潜力也最大。
森林抚育作为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深刻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根据抚育前后中幼龄栎类Quercus天然次生林林分密度,分为轻度(21%),中度(35%),重度(54%)和对照(0%)等4个抚育处理水平,抚育2 a后进行测树学调查,研究乔木层各组分、林下植被、凋落物层和土壤碳储量及碳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16株树干解析资料建立的栎类单株生物量估算模型,可以用来估算栎类各组分生物量;不同抚育强度栎类天然次生林乔木层干、皮、枝、叶和根组分中,叶的碳、氮质量分数最大;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氮质量分数均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碳氮比(C/N)均随抚育强度增大有减小的趋势;不同抚育强度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和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干>枝>根>叶>皮,轻度、中度、重度和对照的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21.42,32.62,51.24,14.35 t·hm-2;林下植被、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储量大小关系为对照>轻度>中度>重度,各层碳储量大小关系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重度抚育有利于提高土壤表层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及碳储量,重度抚育时3个指标值分别达到16.93 g·kg-1,3.88 g·kg-1和22.79 t·hm-2。森林抚育有利于栎类天然次生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提高,不利于凋落物层碳储功能的发挥,而乔木层在栎类天然次生林中碳储量最大,碳汇潜力也最大。
2017, 34(2): 225-2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04
摘要:
在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下养鸡Gallus domesticus,研究不同养鸡密度(0,600,1 200和2 400只·hm-2)对表层(0~20 cm)土壤团聚体组成、分形维数、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下养鸡使> 0.25 mm粒径团聚体(干筛)和> 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湿筛)含量分别增加1.9%~5.0%和7.3%~24.5%,且随养鸡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分形维数为2.174~2.760,且分形维数随养鸡密度、>0.25 mm粒径团聚体(干筛)和水稳性团聚体(湿筛)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与> 0.25 mm和> 5.00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 < 0.01)。林下养鸡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孔隙,增加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其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随养鸡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与分形维数间呈显著相关(P < 0.05)。说明柑橘林下养鸡能有效改善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土壤肥力,降低土壤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
在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下养鸡Gallus domesticus,研究不同养鸡密度(0,600,1 200和2 400只·hm-2)对表层(0~20 cm)土壤团聚体组成、分形维数、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下养鸡使> 0.25 mm粒径团聚体(干筛)和> 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湿筛)含量分别增加1.9%~5.0%和7.3%~24.5%,且随养鸡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分形维数为2.174~2.760,且分形维数随养鸡密度、>0.25 mm粒径团聚体(干筛)和水稳性团聚体(湿筛)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与> 0.25 mm和> 5.00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 < 0.01)。林下养鸡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孔隙,增加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其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随养鸡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与分形维数间呈显著相关(P < 0.05)。说明柑橘林下养鸡能有效改善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土壤肥力,降低土壤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
2017, 34(2): 233-23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05
摘要: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评价,分析引起樟树叶片黄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0~30 cm土层黄化样地土壤容重比非黄化样地高20.61%,差异显著(P < 0.05),3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黄化样地土壤pH值变幅为pH 8.28~8.64,呈碱性,非黄化样地土壤pH值变幅为pH 6.57~7.45,呈中性;黄化样地和非黄化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铁、锰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 < 0.05),0~30 cm土层非黄化样地分别比黄化样地高62.84%,67.44%,74.55%,137.47%,71.25%;30~60 cm土层非黄化样地分别比黄化样地高30.89%,57.57%,134.06%,86.93%,71.38%。速效钾、锌及铜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黄化样地土壤pH值偏高,土壤容重偏大,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铁和锰质量分数偏低。推测土壤呈碱性及有效铁质量分数较低是引起樟树黄化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评价,分析引起樟树叶片黄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0~30 cm土层黄化样地土壤容重比非黄化样地高20.61%,差异显著(P < 0.05),3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黄化样地土壤pH值变幅为pH 8.28~8.64,呈碱性,非黄化样地土壤pH值变幅为pH 6.57~7.45,呈中性;黄化样地和非黄化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铁、锰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 < 0.05),0~30 cm土层非黄化样地分别比黄化样地高62.84%,67.44%,74.55%,137.47%,71.25%;30~60 cm土层非黄化样地分别比黄化样地高30.89%,57.57%,134.06%,86.93%,71.38%。速效钾、锌及铜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黄化样地土壤pH值偏高,土壤容重偏大,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铁和锰质量分数偏低。推测土壤呈碱性及有效铁质量分数较低是引起樟树黄化的主要因素。
2017, 34(2): 239-2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06
摘要:
为实现快速准确测定森林土壤有机质,以土壤标准物质为试验对象,在外加热条件下,以重铬酸钾氧化土壤中有机质,铬(Ⅵ)被还原为铬(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铬(Ⅲ)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即可得出有机质质量分数。基于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消解温度、消解时间、硫酸用量等消解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解温度为135℃,消解时间为60 min,硫酸用量为6 mL为样品消解的最佳参数,测定有机质质量分数在标准认定值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n=6)为1.3%,相对误差为-0.6%,加标回收率为95.2%~98.6%,方法检出限LMD=0.5 mg·g-1,与现行林业行业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以满足批量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要求。
为实现快速准确测定森林土壤有机质,以土壤标准物质为试验对象,在外加热条件下,以重铬酸钾氧化土壤中有机质,铬(Ⅵ)被还原为铬(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铬(Ⅲ)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即可得出有机质质量分数。基于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消解温度、消解时间、硫酸用量等消解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解温度为135℃,消解时间为60 min,硫酸用量为6 mL为样品消解的最佳参数,测定有机质质量分数在标准认定值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n=6)为1.3%,相对误差为-0.6%,加标回收率为95.2%~98.6%,方法检出限LMD=0.5 mg·g-1,与现行林业行业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以满足批量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要求。
2017, 34(2): 244-2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07
摘要:
以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的田间蔬菜大棚为研究样地,采用空心菜Lpomoea aquatica-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轮作模式,研究了死猪炭和竹炭对大棚蔬菜生长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不施用生物质炭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1次施用(一次性施加20 t·hm-2)与2次施用(20 t·hm-2均分2次施加)2种方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次施用死猪炭处理显著(P < 0.05)提高了空心菜和小青菜土壤pH值,而竹炭处理对土壤pH值无显著性影响。1次施用和2次施用死猪炭处理使小青菜产量显著(P < 0.05)提高了44.14%和47.38%。而竹炭的2种处理却降低了第1茬空心菜产量。1次施用死猪炭和竹炭处理仅显著(P < 0.05)提高了空心菜根系全氮质量分数,对小青菜季根系全氮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影响,而2次施用死猪炭处理显著(P < 0.05)使小青菜根系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29.46%。死猪炭和竹炭的施用对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蔬菜地上部全氮质量分数均无显著性影响。与竹炭相比,施用死猪炭在改善土壤pH值、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更好效果。此外,相比于2次施用,采用1次施用死猪炭的方式更为经济合理。
以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的田间蔬菜大棚为研究样地,采用空心菜Lpomoea aquatica-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轮作模式,研究了死猪炭和竹炭对大棚蔬菜生长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不施用生物质炭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1次施用(一次性施加20 t·hm-2)与2次施用(20 t·hm-2均分2次施加)2种方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次施用死猪炭处理显著(P < 0.05)提高了空心菜和小青菜土壤pH值,而竹炭处理对土壤pH值无显著性影响。1次施用和2次施用死猪炭处理使小青菜产量显著(P < 0.05)提高了44.14%和47.38%。而竹炭的2种处理却降低了第1茬空心菜产量。1次施用死猪炭和竹炭处理仅显著(P < 0.05)提高了空心菜根系全氮质量分数,对小青菜季根系全氮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影响,而2次施用死猪炭处理显著(P < 0.05)使小青菜根系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29.46%。死猪炭和竹炭的施用对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蔬菜地上部全氮质量分数均无显著性影响。与竹炭相比,施用死猪炭在改善土壤pH值、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更好效果。此外,相比于2次施用,采用1次施用死猪炭的方式更为经济合理。
2017, 34(2): 253-2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08
摘要:
土壤耕地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分数与不同施肥机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长期施用含氮化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而配施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作物产量。以安徽省阜阳市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肥+化肥,化肥+秸秆,有机肥+化肥+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演变规律以及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提出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优培肥措施。结果表明:北方旱地轮作土壤,以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能在稳定甚至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和玉米Zea mays季的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 4(小麦季)和0.443 7(玉米季),且相关性分别达显著(P < 0.05)和极显著(P < 0.01)水平。
土壤耕地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分数与不同施肥机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长期施用含氮化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而配施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作物产量。以安徽省阜阳市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肥+化肥,化肥+秸秆,有机肥+化肥+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演变规律以及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提出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优培肥措施。结果表明:北方旱地轮作土壤,以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能在稳定甚至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和玉米Zea mays季的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 4(小麦季)和0.443 7(玉米季),且相关性分别达显著(P < 0.05)和极显著(P < 0.01)水平。
2017, 34(2): 261-2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09
摘要: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变化,采用试剂盒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黄昏(0 h),黄昏后4 h和8 h等3个时间的毛竹笋竹上部、中部、下部和竹蔸中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和纤维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毛竹快速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并随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昏开始经过8 h后,各部位淀粉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竹兜和笋竹中部分别下降了28.7%和61.5%;竹蔸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别下降29.4%,39.2%和21.4%;笋竹中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别下降36.9%,54.3%和26.6%;4 h后笋竹下部纤维素质量分数增加25.5%。竹蔸、下部和中部中淀粉质量分数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上部淀粉与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下部纤维素质量分数与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黄昏后笋竹下部纤维素沉积较多,中部伸长生长快,消耗可溶性糖较多;笋竹上部伸长生长较慢,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小;竹蔸作为储藏淀粉的重要部位,为笋竹快速生长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变化,采用试剂盒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黄昏(0 h),黄昏后4 h和8 h等3个时间的毛竹笋竹上部、中部、下部和竹蔸中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和纤维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毛竹快速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并随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昏开始经过8 h后,各部位淀粉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竹兜和笋竹中部分别下降了28.7%和61.5%;竹蔸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别下降29.4%,39.2%和21.4%;笋竹中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别下降36.9%,54.3%和26.6%;4 h后笋竹下部纤维素质量分数增加25.5%。竹蔸、下部和中部中淀粉质量分数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上部淀粉与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下部纤维素质量分数与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黄昏后笋竹下部纤维素沉积较多,中部伸长生长快,消耗可溶性糖较多;笋竹上部伸长生长较慢,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小;竹蔸作为储藏淀粉的重要部位,为笋竹快速生长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2017, 34(2): 268-27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0
摘要:
为探讨高温、干旱、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及复水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实生苗保护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以毛竹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适温(昼/夜温度为28℃/22℃)正常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5%,对照),适温下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35%),高温(昼/夜温度为40℃/22℃)正常供水,高温下干旱胁迫以及干旱胁迫后复水等4个处理对毛竹实生苗叶片中抗氧化酶、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3种胁迫处理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上升(P < 0.05),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干旱胁迫、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显著上升。其中高温处理毛竹叶片SOD和CAT活性上升幅度最大;干旱处理POD活性上升幅度最大,其次为CAT,同时过氧化氢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达278.7 nmol·g-1;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POD和APX活性上升幅度最大,MDA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②复水后,干旱处理下过氧化氢在复水后第1天上升,引起POD和CAT活性上升,APX活性先降后升,复水后第3天毛竹叶片MDA,过氧化氢均恢复至对照水平;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持续下降,APX先下降又有回升,同时MDA持续上升,过氧化氢先下降后又升高,在复水后第3天均处于较高水平,且与干旱胁迫相比差异显著(P < 0.05)。毛竹实生苗在不同胁迫下有不同的保护机制,CAT和POD分别是毛竹适应高温和干旱的主要抗氧化酶,APX和POD对复合胁迫较为敏感,SOD则在3种胁迫下均对抗膜脂过氧化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定的干旱胁迫后复水,保护酶协同作用,表现出较强的恢复能力,而高温加剧了干旱对竹苗的伤害,在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后复水竹苗并未得到恢复。
为探讨高温、干旱、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及复水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实生苗保护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以毛竹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适温(昼/夜温度为28℃/22℃)正常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5%,对照),适温下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35%),高温(昼/夜温度为40℃/22℃)正常供水,高温下干旱胁迫以及干旱胁迫后复水等4个处理对毛竹实生苗叶片中抗氧化酶、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3种胁迫处理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上升(P < 0.05),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干旱胁迫、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显著上升。其中高温处理毛竹叶片SOD和CAT活性上升幅度最大;干旱处理POD活性上升幅度最大,其次为CAT,同时过氧化氢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达278.7 nmol·g-1;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POD和APX活性上升幅度最大,MDA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②复水后,干旱处理下过氧化氢在复水后第1天上升,引起POD和CAT活性上升,APX活性先降后升,复水后第3天毛竹叶片MDA,过氧化氢均恢复至对照水平;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持续下降,APX先下降又有回升,同时MDA持续上升,过氧化氢先下降后又升高,在复水后第3天均处于较高水平,且与干旱胁迫相比差异显著(P < 0.05)。毛竹实生苗在不同胁迫下有不同的保护机制,CAT和POD分别是毛竹适应高温和干旱的主要抗氧化酶,APX和POD对复合胁迫较为敏感,SOD则在3种胁迫下均对抗膜脂过氧化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定的干旱胁迫后复水,保护酶协同作用,表现出较强的恢复能力,而高温加剧了干旱对竹苗的伤害,在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后复水竹苗并未得到恢复。
2017, 34(2): 276-28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1
摘要: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和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等2种蔬菜作为受体,研究堆制后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40.0和50.0 g·L-1)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秸秆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堆制番茄秸秆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堆制后的番茄秸秆浸提液对黄瓜和大白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低质量浓度(10.0~20.0 g·L-1)浸提液可提高黄瓜和大白菜种子发芽率,促进苗长增长和鲜质量增加,而高质量浓度(40.0~50.0 g·L-1)则对黄瓜和大白菜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黄瓜幼苗苗长和鲜质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论低质量浓度或高质量浓度浸提液对黄瓜和大白菜幼苗根的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尤其对黄瓜根长的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和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等2种蔬菜作为受体,研究堆制后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40.0和50.0 g·L-1)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秸秆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堆制番茄秸秆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堆制后的番茄秸秆浸提液对黄瓜和大白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低质量浓度(10.0~20.0 g·L-1)浸提液可提高黄瓜和大白菜种子发芽率,促进苗长增长和鲜质量增加,而高质量浓度(40.0~50.0 g·L-1)则对黄瓜和大白菜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黄瓜幼苗苗长和鲜质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论低质量浓度或高质量浓度浸提液对黄瓜和大白菜幼苗根的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尤其对黄瓜根长的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2017, 34(2): 283-29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2
摘要:
为了解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龟甲冬青Ilex crenata,金边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和夏鹃Hododendron pulchrum等5种海岛典型园林绿化植物的耐盐性,利用盆栽方式对5种植物进行盐分胁迫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即圃地土(ck,盐质量分数0.28 g·kg-1),1.00,2.00和4.00 g·kg-1氯化钠,测定相关的生长生理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植物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植物在盐分胁迫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土壤盐分为4.00 g·kg-1时,夏鹃、红叶石楠和龟甲冬青全部死亡,金森女贞和金边黄杨的存活率分别达到60.00%和66.67%。生物量下降,降幅最高的是夏鹃,为30.03%~64.72%;最低是龟甲冬青,为10.34%~44.46%;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和金边黄杨降幅范围分别达20.54%~47.10%,18.76%~51.90%和26.71%~52.48%。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盐分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先下降后上升。随着盐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5种植物叶片中钠离子(Na+)明显积累,增幅最大的为金边黄杨,比ck增加6.60~24.31倍;最小的是金森女贞,较ck提高1.44~1.82倍;钾离子(K+)质量分数变化并无明显规律,Na+/K+比值上升。综合生长表现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认为,5种植物的耐盐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金森女贞>金边黄杨>龟甲冬青>红叶石楠>夏鹃。
为了解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龟甲冬青Ilex crenata,金边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和夏鹃Hododendron pulchrum等5种海岛典型园林绿化植物的耐盐性,利用盆栽方式对5种植物进行盐分胁迫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即圃地土(ck,盐质量分数0.28 g·kg-1),1.00,2.00和4.00 g·kg-1氯化钠,测定相关的生长生理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植物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植物在盐分胁迫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土壤盐分为4.00 g·kg-1时,夏鹃、红叶石楠和龟甲冬青全部死亡,金森女贞和金边黄杨的存活率分别达到60.00%和66.67%。生物量下降,降幅最高的是夏鹃,为30.03%~64.72%;最低是龟甲冬青,为10.34%~44.46%;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和金边黄杨降幅范围分别达20.54%~47.10%,18.76%~51.90%和26.71%~52.48%。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盐分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先下降后上升。随着盐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5种植物叶片中钠离子(Na+)明显积累,增幅最大的为金边黄杨,比ck增加6.60~24.31倍;最小的是金森女贞,较ck提高1.44~1.82倍;钾离子(K+)质量分数变化并无明显规律,Na+/K+比值上升。综合生长表现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认为,5种植物的耐盐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金森女贞>金边黄杨>龟甲冬青>红叶石楠>夏鹃。
2017, 34(2): 294-30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3
摘要:
以盆栽国槐Sophora japonica幼苗为试材,进行200 mmol·L-1氯化钠(NaCl)胁迫处理,采用菌液定量灌根法,通过测定国槐苗高增长量、根冠比、干质量,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叶绿素、脯氨酸(Pro)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探讨8株优势内生真菌分别灌根对国槐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mol·L-1氯化钠胁迫下,每种菌株处理下的国槐幼苗生物量与生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菌株H-1,H-3,H-4和H-6灌根处理的国槐幼苗抗盐能力提高,其中,菌株H-3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幼苗高增长量、干质量、根冠比和鲜质量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ck),分别为对照的148%,117%,121%和104%,生理指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为对照的88%和151%,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 < 0.05);H-5处理的国槐幼苗抗盐能力降低,幼苗高增长量、干质量和根冠比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的69%,83%和78%,生理指标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对照的81%和72%,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 < 0.05);其他菌株处理的国槐幼苗抗盐能力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得出,H-1,H-3,H-4和H-6为促生能力优势菌,具有应用潜力。
以盆栽国槐Sophora japonica幼苗为试材,进行200 mmol·L-1氯化钠(NaCl)胁迫处理,采用菌液定量灌根法,通过测定国槐苗高增长量、根冠比、干质量,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叶绿素、脯氨酸(Pro)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探讨8株优势内生真菌分别灌根对国槐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mol·L-1氯化钠胁迫下,每种菌株处理下的国槐幼苗生物量与生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菌株H-1,H-3,H-4和H-6灌根处理的国槐幼苗抗盐能力提高,其中,菌株H-3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幼苗高增长量、干质量、根冠比和鲜质量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ck),分别为对照的148%,117%,121%和104%,生理指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为对照的88%和151%,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 < 0.05);H-5处理的国槐幼苗抗盐能力降低,幼苗高增长量、干质量和根冠比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的69%,83%和78%,生理指标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对照的81%和72%,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 < 0.05);其他菌株处理的国槐幼苗抗盐能力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得出,H-1,H-3,H-4和H-6为促生能力优势菌,具有应用潜力。
2017, 34(2): 301-30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4
摘要:
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高度敏感,同时也相应地受到环境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2013年8月高温夏季和2014年8月正常夏季气温下测定浙北地区5个常见绿化树种(银杏Ginkgo biloba,樟树Cinnamomam camphora,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玉兰Magnolia denudata)气体交换特征,研究极端高温天气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极端高温天气的光合响应特征存在差异,但变化趋势相同,正常夏季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午休”,极端高温天气在8:00左右出现光合“午休”之后净光合速率(Pn)保持较低水平并无午休恢复现象。2013年高温造成蒸腾速率(Tr)升高,气孔导度(Gs)迅速下降,5树种较低的Pn值以及较高的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等说明高温降低了树种叶片光合作用酶促反应活性。分析2013年和2014年不同树种光合生理参数发现,不同树种间光合生理差异受到树种叶片Ci的影响显著(P < 0.05),环境因子对不同树种光合作用参数Pn(P < 0.01),Tr(P < 0.05),Gs(P < 0.02)造成的影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EWUE)变化幅度最小的是樟树(20.32%),达到35℃最适气温时樟树Pn值明显高于其他树种,结合Pn值光响应曲线认为樟树较其他试验树种更能够适应极端高温天气。
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高度敏感,同时也相应地受到环境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2013年8月高温夏季和2014年8月正常夏季气温下测定浙北地区5个常见绿化树种(银杏Ginkgo biloba,樟树Cinnamomam camphora,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玉兰Magnolia denudata)气体交换特征,研究极端高温天气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极端高温天气的光合响应特征存在差异,但变化趋势相同,正常夏季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午休”,极端高温天气在8:00左右出现光合“午休”之后净光合速率(Pn)保持较低水平并无午休恢复现象。2013年高温造成蒸腾速率(Tr)升高,气孔导度(Gs)迅速下降,5树种较低的Pn值以及较高的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等说明高温降低了树种叶片光合作用酶促反应活性。分析2013年和2014年不同树种光合生理参数发现,不同树种间光合生理差异受到树种叶片Ci的影响显著(P < 0.05),环境因子对不同树种光合作用参数Pn(P < 0.01),Tr(P < 0.05),Gs(P < 0.02)造成的影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EWUE)变化幅度最小的是樟树(20.32%),达到35℃最适气温时樟树Pn值明显高于其他树种,结合Pn值光响应曲线认为樟树较其他试验树种更能够适应极端高温天气。
2017, 34(2): 310-3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5
摘要:
以大叶与小叶2种叶型桢楠Phoebe zhennan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耐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种叶型桢楠的相对电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质量分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0℃前,大叶桢楠相对电导率呈波动变化,略有上升,小叶桢楠相对电导率则持续上升,且显著高于大叶桢楠。大叶桢楠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增幅较小,SOD和POD活性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峰值高于小叶桢楠,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峰值低于小叶桢楠。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2种叶型桢楠耐寒性进行综合性评价,发现大叶桢楠耐寒性强于小叶桢楠。综合各测定指标可以认为,小叶桢楠在0.1℃低温下生理上即表现出冻害损伤,而大叶桢楠可耐-4.0℃的低温胁迫。
以大叶与小叶2种叶型桢楠Phoebe zhennan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耐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种叶型桢楠的相对电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质量分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0℃前,大叶桢楠相对电导率呈波动变化,略有上升,小叶桢楠相对电导率则持续上升,且显著高于大叶桢楠。大叶桢楠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增幅较小,SOD和POD活性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峰值高于小叶桢楠,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峰值低于小叶桢楠。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2种叶型桢楠耐寒性进行综合性评价,发现大叶桢楠耐寒性强于小叶桢楠。综合各测定指标可以认为,小叶桢楠在0.1℃低温下生理上即表现出冻害损伤,而大叶桢楠可耐-4.0℃的低温胁迫。
2017, 34(2): 319-32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6
摘要:
为正确认识桉树的耗水规律,为桉树栽培及抚育提供指导,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德国,SF-G)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旱雨两季特征差异,并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旱雨两季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旱雨两季树干液流日变化均呈典型单峰曲线,雨季启动时间和达到峰值的时间(7:15,11:30)均早于旱季(7:45,13:00),雨季峰值是旱季的1.3倍,维持峰值的时间雨季大于旱季;夜间液流密度及变化幅度旱雨两季均是前半夜大于后半夜,且雨季夜间液流变化幅度和液流密度均大于旱季;平均日通量和平均月通量雨季(3.99 kg·d-1,122.40 kg·月-1)大于旱季(2.64 kg·d-1,80.00 kg·月-1)。旱雨两季影响尾巨桉树干液流密度的主要气象因子相同,均为水汽压亏缺、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湿度和大气温度,但雨季树干液流密度与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而旱季与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为正确认识桉树的耗水规律,为桉树栽培及抚育提供指导,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德国,SF-G)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旱雨两季特征差异,并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旱雨两季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旱雨两季树干液流日变化均呈典型单峰曲线,雨季启动时间和达到峰值的时间(7:15,11:30)均早于旱季(7:45,13:00),雨季峰值是旱季的1.3倍,维持峰值的时间雨季大于旱季;夜间液流密度及变化幅度旱雨两季均是前半夜大于后半夜,且雨季夜间液流变化幅度和液流密度均大于旱季;平均日通量和平均月通量雨季(3.99 kg·d-1,122.40 kg·月-1)大于旱季(2.64 kg·d-1,80.00 kg·月-1)。旱雨两季影响尾巨桉树干液流密度的主要气象因子相同,均为水汽压亏缺、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湿度和大气温度,但雨季树干液流密度与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而旱季与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2017, 34(2): 326-33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7
摘要: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是导致山核桃树发病甚至死亡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山核桃产业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平板对峙法成功筛选出1株对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 plantarum(菌种保藏号:CGMCC 11640)。试图通过扫描电镜探究该菌株对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抑制机制。对峙培养4,6和7 d后,比较菌丝和孢子形态,发现病原菌菌丝出现萎缩干瘪现象,培养时间越长,菌丝萎缩干瘪程度越大;对峙培养4 d时病原菌孢子正常,而到第6天时部分病原菌孢子表现出凹陷、萎缩现象,第7天异常孢子数量增加。用CGMCC 11640发酵上清液与水分别按V(上清液):V(水)=1:9,2:8,5:5的比例配制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混合培养基培养病原菌,结果发现病原菌菌丝抑制率分别为75.81%,88.84%和94.30%,说明灭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电镜观察发现,病原菌菌丝在含有灭菌发酵上清液的PDA混合培养基上出现萎缩干瘪现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推测CGMCC 11640菌株及其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主是通过破坏菌丝和孢子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内原生质泄露,从而导致菌丝和孢子萎缩,最终杀死病原菌细胞。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是导致山核桃树发病甚至死亡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山核桃产业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平板对峙法成功筛选出1株对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 plantarum(菌种保藏号:CGMCC 11640)。试图通过扫描电镜探究该菌株对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抑制机制。对峙培养4,6和7 d后,比较菌丝和孢子形态,发现病原菌菌丝出现萎缩干瘪现象,培养时间越长,菌丝萎缩干瘪程度越大;对峙培养4 d时病原菌孢子正常,而到第6天时部分病原菌孢子表现出凹陷、萎缩现象,第7天异常孢子数量增加。用CGMCC 11640发酵上清液与水分别按V(上清液):V(水)=1:9,2:8,5:5的比例配制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混合培养基培养病原菌,结果发现病原菌菌丝抑制率分别为75.81%,88.84%和94.30%,说明灭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电镜观察发现,病原菌菌丝在含有灭菌发酵上清液的PDA混合培养基上出现萎缩干瘪现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推测CGMCC 11640菌株及其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主是通过破坏菌丝和孢子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内原生质泄露,从而导致菌丝和孢子萎缩,最终杀死病原菌细胞。
2017, 34(2): 332-33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8
摘要:
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s)存在于表达序列标签中,是一种最常用的新型微卫星标记。它可以被嵌入到功能基因序列中,有效并高效地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已公开的5 659条菠萝Ananas comosus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电子筛选,获得了617条含有简单重复序列(SSR)的菠萝EST。平均7.39 kb EST序列中含有1个SSR,其中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六核苷酸是SSR的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SSR总数的42.61%,29.25%和20.13%。所有重复类型中重复次数最少的是四核苷酸序列(3.46%)。AG/TC是二核苷酸中的优势单元。根据搜索出的EST序列,共设计出30对物,其中27对引物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本次实验中开发的EST-SSR标记是迄今为止有关于菠萝的第1次大规模SSR标记开发。研究结果为利用EST-SSR分子标记进行菠萝连锁图谱构建,数量基因定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研究和指纹图谱构建奠定了基础。
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s)存在于表达序列标签中,是一种最常用的新型微卫星标记。它可以被嵌入到功能基因序列中,有效并高效地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已公开的5 659条菠萝Ananas comosus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电子筛选,获得了617条含有简单重复序列(SSR)的菠萝EST。平均7.39 kb EST序列中含有1个SSR,其中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六核苷酸是SSR的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SSR总数的42.61%,29.25%和20.13%。所有重复类型中重复次数最少的是四核苷酸序列(3.46%)。AG/TC是二核苷酸中的优势单元。根据搜索出的EST序列,共设计出30对物,其中27对引物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本次实验中开发的EST-SSR标记是迄今为止有关于菠萝的第1次大规模SSR标记开发。研究结果为利用EST-SSR分子标记进行菠萝连锁图谱构建,数量基因定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研究和指纹图谱构建奠定了基础。
2017, 34(2): 340-3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9
摘要:
针对林业部门目前常用的遥感影像融合算法,探究适合于林地信息提取的GF-2影像融合算法。以GF-2卫星1 m全色/4 m多光谱分辨率平面影像为数据源,采用HSV变换(hue-saturation-value,颜色空间变换),Brovey变换(彩色标准化变换),PC变换(principle components,主成分变换),HPF变换(high-pass fusion,高通滤波变换),GS变换(gram-schmidt,正交化变换),Pansharp变换(超分辨率贝叶斯变换)等6种常用融合算法,通过目视和定量特征分析对融合效果进行评价,并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融合后影像进行地类信息提取和分析,探讨6种融合算法对GF-2影像在林区地类提取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rovey和HSV算法的融合结果目视效果良好,清晰度与纹理增强明显;这2种融合算法影像在不同地类信息的提取上各有优势,HSV算法融合结果在不同地类的提取上效果最好,分类总精度可达85.14%,Brovey算法融合结果则在森林类型的提取上具有最高的分类总精度,为75.72%;其余4种融合算法在图像质量及其他地类提取中各有优势,具体融合算法的选取需根据应用目的和影区应用区域的实际情况而定。该研究可为林业部门提高GF-2卫星的适用性及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针对林业部门目前常用的遥感影像融合算法,探究适合于林地信息提取的GF-2影像融合算法。以GF-2卫星1 m全色/4 m多光谱分辨率平面影像为数据源,采用HSV变换(hue-saturation-value,颜色空间变换),Brovey变换(彩色标准化变换),PC变换(principle components,主成分变换),HPF变换(high-pass fusion,高通滤波变换),GS变换(gram-schmidt,正交化变换),Pansharp变换(超分辨率贝叶斯变换)等6种常用融合算法,通过目视和定量特征分析对融合效果进行评价,并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融合后影像进行地类信息提取和分析,探讨6种融合算法对GF-2影像在林区地类提取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rovey和HSV算法的融合结果目视效果良好,清晰度与纹理增强明显;这2种融合算法影像在不同地类信息的提取上各有优势,HSV算法融合结果在不同地类的提取上效果最好,分类总精度可达85.14%,Brovey算法融合结果则在森林类型的提取上具有最高的分类总精度,为75.72%;其余4种融合算法在图像质量及其他地类提取中各有优势,具体融合算法的选取需根据应用目的和影区应用区域的实际情况而定。该研究可为林业部门提高GF-2卫星的适用性及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2017, 34(2): 349-35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20
摘要:
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分整体出发,围绕优化林分结构,调控演替,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和自然更新能力为目的,根据林木个体大小、年龄、位置、作用、用途和其他重要程度,提出了林木分类管理方法与技术。①目前林木分类方法应为一般性的指导,针对现实林分,要注重考虑林木格局、更新、演替、空间利用等因素,以符合结构优化经营要求。②将林木分为用材树、用材后备树、伴生树、演替树、母树、更新幼树和间伐树等7类,从而明确了结构优化目的性,有效分解了结构优化途径,方便抚育经营操作,可为确定合理的间伐强度及方式提供依据。③不同结构的林分各类林木株数比例不同,相应的间伐强度、间伐树组成也不同。伐除一定比例的被压木以外,选定间伐树时应考虑主林层、演替层和更新层等各个层次。④依据林分结构现状、各类林木株数比例及构成,从林分整体上考虑优化问题,确定了较低间伐强度(5.1%~19.5%)。这将更有利于减少干扰,促进更新,调整树种组成,优化林分结构。
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分整体出发,围绕优化林分结构,调控演替,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和自然更新能力为目的,根据林木个体大小、年龄、位置、作用、用途和其他重要程度,提出了林木分类管理方法与技术。①目前林木分类方法应为一般性的指导,针对现实林分,要注重考虑林木格局、更新、演替、空间利用等因素,以符合结构优化经营要求。②将林木分为用材树、用材后备树、伴生树、演替树、母树、更新幼树和间伐树等7类,从而明确了结构优化目的性,有效分解了结构优化途径,方便抚育经营操作,可为确定合理的间伐强度及方式提供依据。③不同结构的林分各类林木株数比例不同,相应的间伐强度、间伐树组成也不同。伐除一定比例的被压木以外,选定间伐树时应考虑主林层、演替层和更新层等各个层次。④依据林分结构现状、各类林木株数比例及构成,从林分整体上考虑优化问题,确定了较低间伐强度(5.1%~19.5%)。这将更有利于减少干扰,促进更新,调整树种组成,优化林分结构。
2017, 34(2): 355-3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21
摘要:
空气耦合超声波不需要液态耦合剂,可以实现真正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木材无损检测技术,但国内还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介绍了空气耦合超声波及成像技术的原理,研制了一种用于木材无损检测的空气耦合超声波扫描成像系统。详细介绍了超声波发射接收系统、龙门式扫描机械臂及其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等模块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单轴精度为0.01 mm的二维扫描,最大扫描区域为500 mm×300 mm。还可以针对样本木材的特性,方便地设定空气耦合超声波的频率、幅度、增益等参数。采用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实木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指接板进行了实验,空气耦合超声波信号的幅度对木材裂缝、节子以及密度变化等较为敏感。该系统生成的扫描图像可以清晰地反映样本木材中裂缝、节子以及指接处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该系统可以应用于木材裂缝、节子等缺陷的无损检测,也可以用于木材在平面内的密度分布检测。
空气耦合超声波不需要液态耦合剂,可以实现真正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木材无损检测技术,但国内还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介绍了空气耦合超声波及成像技术的原理,研制了一种用于木材无损检测的空气耦合超声波扫描成像系统。详细介绍了超声波发射接收系统、龙门式扫描机械臂及其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等模块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单轴精度为0.01 mm的二维扫描,最大扫描区域为500 mm×300 mm。还可以针对样本木材的特性,方便地设定空气耦合超声波的频率、幅度、增益等参数。采用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实木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指接板进行了实验,空气耦合超声波信号的幅度对木材裂缝、节子以及密度变化等较为敏感。该系统生成的扫描图像可以清晰地反映样本木材中裂缝、节子以及指接处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该系统可以应用于木材裂缝、节子等缺陷的无损检测,也可以用于木材在平面内的密度分布检测。
2017, 34(2): 361-3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22
摘要:
木材结晶度的测定费用高、耗时长,所以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结晶度很有实用价值。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南方栽植面积最大的用材树种之一,结晶度作为衡量木材品质的重要指标,了解其变异对杉木无性系选育及木材加工技术改进都有实际意义。本研究样品来自广西、湖南和贵州等11个不同地理种源的杉木无性系,通过X衍射技术测定结晶度,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模型预测未知样品,进而分析杉木木材结晶度在不同种源和无性系间的变异。当光谱区域为6 000~4 100 cm-1,光谱数据进行二阶导数和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校正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0.987 5,校正均方差(RMSEC)为0.318;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0.921 3,预测均方差(RMSEP)=0.742。用未参与建模的已测定样品进行模型评价,其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 0,平均标准偏差为0.301,该模型能预测杉木样品的结晶度。对164个杉木无性系木材结晶度测定结果的分析显示:平均值为44.52%,变幅为40.49%~49.75%,区间为42.06%~47.28%的占72.86%。按照地理种源分布,杉木木材平均结晶度湖南靖县种源的最小为43.45%,贵州黎平种源的最大为45.23%,方差分析表明种源间无显著差异(P=0.000 3),而无性系间具有显著差异。
木材结晶度的测定费用高、耗时长,所以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结晶度很有实用价值。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南方栽植面积最大的用材树种之一,结晶度作为衡量木材品质的重要指标,了解其变异对杉木无性系选育及木材加工技术改进都有实际意义。本研究样品来自广西、湖南和贵州等11个不同地理种源的杉木无性系,通过X衍射技术测定结晶度,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模型预测未知样品,进而分析杉木木材结晶度在不同种源和无性系间的变异。当光谱区域为6 000~4 100 cm-1,光谱数据进行二阶导数和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校正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0.987 5,校正均方差(RMSEC)为0.318;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0.921 3,预测均方差(RMSEP)=0.742。用未参与建模的已测定样品进行模型评价,其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 0,平均标准偏差为0.301,该模型能预测杉木样品的结晶度。对164个杉木无性系木材结晶度测定结果的分析显示:平均值为44.52%,变幅为40.49%~49.75%,区间为42.06%~47.28%的占72.86%。按照地理种源分布,杉木木材平均结晶度湖南靖县种源的最小为43.45%,贵州黎平种源的最大为45.23%,方差分析表明种源间无显著差异(P=0.000 3),而无性系间具有显著差异。
2017, 34(2): 369-37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23
摘要:
利用酚醛树脂(PF),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和环氧树脂(EP)等4种常用胶黏剂,制备竹木复合电热地板材料,对比研究其基本物理力学性能与电热特性。结果表明:PF竹木复合电热地板材浸渍无剥离情况,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最高,分别为68.25 MPa和5 670.57 MPa;耐湿热尺寸稳定性均符合标准;电阻值下降率最大,为50.77%;升降温速度最快。API板材浸渍剥离强度不合格;MUF板材的MOR和MOE最低,分别为36.37 MPa和4 458.72 MPa;MUF与API板材耐湿/热尺寸稳定性不合格;EP竹木复合电热地板材电阻下降率最小,为26.66%;20 min为竹木复合电热地板材的快速升降温区间,PE板材的升温速度最快,API板材的降温速度最慢。利用酚醛树脂制备竹木复合电热地板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利用酚醛树脂(PF),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和环氧树脂(EP)等4种常用胶黏剂,制备竹木复合电热地板材料,对比研究其基本物理力学性能与电热特性。结果表明:PF竹木复合电热地板材浸渍无剥离情况,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最高,分别为68.25 MPa和5 670.57 MPa;耐湿热尺寸稳定性均符合标准;电阻值下降率最大,为50.77%;升降温速度最快。API板材浸渍剥离强度不合格;MUF板材的MOR和MOE最低,分别为36.37 MPa和4 458.72 MPa;MUF与API板材耐湿/热尺寸稳定性不合格;EP竹木复合电热地板材电阻下降率最小,为26.66%;20 min为竹木复合电热地板材的快速升降温区间,PE板材的升温速度最快,API板材的降温速度最慢。利用酚醛树脂制备竹木复合电热地板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2017, 34(2): 374-38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24
摘要:
随着人居环境的恶化,人类更加关注环境对自身身心健康的影响。竹类植物不仅能够保护、美化以及改善环境,它的生态环境功能还能促进人类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针对目前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从改善小气候环境、净化空气、释放空气负离子、固碳释氧等方面对近年来竹类植物的主要环境效应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扩大竹类植物环境效应定量实验研究对象的范围;改进竹类植物环境效应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建立竹类植物生态环境服务的评价体系等是将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随着人居环境的恶化,人类更加关注环境对自身身心健康的影响。竹类植物不仅能够保护、美化以及改善环境,它的生态环境功能还能促进人类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针对目前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从改善小气候环境、净化空气、释放空气负离子、固碳释氧等方面对近年来竹类植物的主要环境效应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扩大竹类植物环境效应定量实验研究对象的范围;改进竹类植物环境效应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建立竹类植物生态环境服务的评价体系等是将来的重点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