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自身他感作用物对木麻黄幼苗叶绿素及糖类的影响

林武星

林武星. 自身他感作用物对木麻黄幼苗叶绿素及糖类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1): 12-16.
引用本文: 林武星. 自身他感作用物对木麻黄幼苗叶绿素及糖类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1): 12-16.
LINWu-xing. Self-allelopathy from root solutions on chlorophyll and carbohydrate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seedling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1): 12-16.
Citation: LINWu-xing. Self-allelopathy from root solutions on chlorophyll and carbohydrate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seedling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1): 12-16.

自身他感作用物对木麻黄幼苗叶绿素及糖类的影响

基金项目: 

十五国家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02BA516-1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林武星,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
    通信作者: 林武星,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4

Self-allelopathy from root solutions on chlorophyll and carbohydrate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seedlings

Funds: 

十五国家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02BA516-1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11
  • HTML全文浏览量:  272
  • PDF下载量:  16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05-18
  • 修回日期:  2006-08-16
  • 刊出日期:  2007-02-20

自身他感作用物对木麻黄幼苗叶绿素及糖类的影响

    基金项目:

    十五国家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02BA516-15)

    作者简介:

    林武星,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

    通信作者: 林武星,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4

摘要: 以15年生实生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根系浸提液为他感作用物,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其不同质量分数对木麻黄苗木叶绿素和糖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苗木的叶绿素质量分数随木麻黄根浸液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少,叶绿素a下降幅度大于叶绿素b。高质量分数根浸液作用下,木麻黄苗木叶绿素受到显著影响,而且主要表现在叶绿素a上。木麻黄幼苗的根、茎和叶中碳质量分数和积累量在木麻黄根浸液作用下不断下降。木麻黄根浸液作用下木麻黄苗木根和茎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质量分数增加。木麻黄根浸液质量分数 50 gkg- 1时,木麻黄苗木叶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质量分数随根浸液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加,当木麻黄根浸液质量分数为50 gkg- 1时,木麻黄苗木叶中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达到最大,然后随木麻黄根浸液质量分数继续增大而不断下降。表6参20

English Abstract

林武星. 自身他感作用物对木麻黄幼苗叶绿素及糖类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1): 12-16.
引用本文: 林武星. 自身他感作用物对木麻黄幼苗叶绿素及糖类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1): 12-16.
LINWu-xing. Self-allelopathy from root solutions on chlorophyll and carbohydrate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seedling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1): 12-16.
Citation: LINWu-xing. Self-allelopathy from root solutions on chlorophyll and carbohydrate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seedling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1): 12-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