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胡滨 陈观平 施农农 卢江杰 王慧中

胡滨, 陈观平, 施农农, 等.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6): 689-693.
引用本文: 胡滨, 陈观平, 施农农, 等.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6): 689-693.
HU Bin, CHEN Guan-ping, SHI Nong-nong, et al. A review of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gene modification in plant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6): 689-693.
Citation: HU Bin, CHEN Guan-ping, SHI Nong-nong, et al. A review of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gene modification in plant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6): 689-693.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04C32002);浙江省杭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43324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胡滨, 硕士研究生, 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E-mail:hbhubin1981 @163.com。
    通信作者: 王慧中,教授, 博士, 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Q343.34 ;S330

A review of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gene modification in plants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07
  • HTML全文浏览量:  425
  • PDF下载量:  30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6-12-20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04C32002);浙江省杭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433248)

    作者简介:

    胡滨, 硕士研究生, 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E-mail:hbhubin1981 @163.com。

    通信作者: 王慧中,教授, 博士, 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Q343.34 ;S330

摘要: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在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以能量为切入点阐述了植物线粒体引起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 对提出的2 种主要假说做了相关分析;从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调控2 个层面对育性恢复的机制作了详细的阐述;综述了近年来细胞质不育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所取得的成就。随着对多个物种全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序的完成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相信对细胞质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会有很大的进展。参23

English Abstract

胡滨, 陈观平, 施农农, 等.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6): 689-693.
引用本文: 胡滨, 陈观平, 施农农, 等.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6): 689-693.
HU Bin, CHEN Guan-ping, SHI Nong-nong, et al. A review of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gene modification in plant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6): 689-693.
Citation: HU Bin, CHEN Guan-ping, SHI Nong-nong, et al. A review of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gene modification in plant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6): 689-69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