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海燕, 狄佳麟, 丛林, 闫伟, 白娜娜, 张旭, 白慧.
4株内生真菌对沙地云杉立枯病的抗病作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2): 372-3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87
|
[2] |
金京, 谢榕, 李霞, 周柳江, 杜永斌, 顾宇彤, 樊建庭.
3种不同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取食偏好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6): 1143-11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23
|
[3] |
朱宁, 张冬勇, 沈红霞, 胡琴, 樊建庭.
光肩星天牛产卵偏好性及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6): 1059-106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6.013
|
[4] |
程敏, 徐秋芳.
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CGMCC 11640对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抑制机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2): 326-33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2.017
|
[5] |
田爱霞.
拮抗菌株TJB-8的鉴定及抑菌物质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6): 1071-10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6.015
|
[6] |
李洪滨, 朱诚棋, 周湘, 马良进, 苏秀.
红哺鸡竹异香柱菌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6): 1040-104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6.016
|
[7] |
王璇, 马良进, 吕全, 孟娴静, 张星耀.
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2): 238-24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2.012
|
[8] |
杨永刚, 吴小芹.
竹丛枝病病原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1): 144-1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1.023
|
[9] |
龚小峰, 朱云峰, 刘亮, 杨淑贞, 葛晓峰, 甘其兴, 叶建仁, 蒋平.
柳杉瘿瘤病病原菌鉴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2): 339-34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2.027
|
[10] |
李世友, 罗文彪, 舒清态, 马长乐, 马爱丽, 张桥蓉.
昆明地区25种木本植物的燃烧性及防火树种筛选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3): 351-357.
|
[11] |
马良进, 吴美卿, 苏秀, 陈安良, 张立钦.
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活体抑菌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5): 620-624.
|
[12] |
林君阳, 马良进, 陈安良, 张立钦.
山核桃外果皮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1): 100-104.
|
[13] |
刘洪波, 史冬辉, 陈安良, 应蒙蒙, 张立钦.
杨梅叶提取物对6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1): 95-99.
|
[14] |
王品维, 童森淼, 廖文莉, 马建义, 沈哲红, 叶良明.
竹焦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活性初探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6): 854-858.
|
[15] |
苏秀, 马良进, 陈安良, 张立钦.
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3): 355-358.
|
[16] |
孔新刚, 郭明, 毛胜凤, 李华, 俞飞.
新化合物1,4-二氧喹喔啉-3-甲醛缩氨基硫脲-2-甲酸乙酯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6): 685-688.
|
[17] |
张俊会, 金则新.
七子花不同时期叶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3): 369-371.
|
[18] |
赵仁友, 王明月, 徐真旺, 程荣亮, 朱振新, 叶玉珠.
丽水山区林业有害植物种类调查及防控对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6): 625-628.
|
[19] |
金则新, 李钧敏.
珍稀濒危植物七子花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306-310.
|
[20] |
唐裕芳, 张妙玲, 冯波, 陈权, 刘新乐, 邓孝平.
茶多酚的抑菌活性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5): 553-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