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奕帆, 于海英, 王蛟, 樊建庭.
云杉花墨天牛与褐梗天牛在寄主红松上的生态位分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4, 41(2): 362-3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67
|
[2] |
刘爱华, 孔婷婷, 张静文, 温俊宝, 焦淑萍.
苹果小吉丁虫对病虫害诱导野苹果树挥发物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6): 1149-11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38
|
[3] |
张冬勇, 周书永, 朱宁, 樊建庭.
山核桃天牛危害调查及种类的鉴别方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1): 42-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1.007
|
[4] |
樊建庭, 张冬勇, 章祖平, 孟俊国, 王义平.
松墨天牛取食行为及其与寄主挥发物的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1): 78-8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1.012
|
[5] |
詹伟君, 罗优波, 张立斌.
松墨天牛优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生物学及毒力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1): 83-8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1.012
|
[6] |
刘博, 徐华潮, 孟俊国, 孙江华, 樊建庭.
视觉因素在松墨天牛定位寄主和交配中的作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4): 617-62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21
|
[7] |
罗亚萍, 徐华潮, 孟俊国, 樊建庭.
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及其规律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5): 795-79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5.025
|
[8] |
项移娟, 管剑锋, 李健, 黄继玉, 马良进.
浙江省松材线虫病发生程度预测预报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5): 775-7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5.015
|
[9] |
吾中良, 徐志宏, 陈秀龙, 金国龙, 李苏萍, 沈毓玲, 郎学军, 胡中成, 陈李红.
香榧病虫害种类及主要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5): 545-552.
|
[10] |
杨毅, 周祖基, 张立钦, 马良进, 林新春, 高洁.
寄生松墨天牛的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DNA多态性的RAPD 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3): 306-309.
|
[11] |
来燕学, 周永平, 张义丰, 俞林祥, 张德胜.
飞机超低量喷洒保松灵防治松材线虫病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3): 282-287.
|
[12] |
楼君芳, 胡国良, 俞彩珠, 游龙德, 叶玉珠.
笋用竹丛枝病的防治方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2): 177-179.
|
[13] |
张立钦, 林新春, 毛胜凤.
绿僵菌不同菌株DNA 多态性的RAPD 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281-285.
|
[14] |
来燕学, 俞林祥, 周永平, 李国平, 沈炳顺.
用双环法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控制松材线虫病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1): 60-65.
|
[15] |
来燕学, 周永平, 俞祥林, 沈炳顺, 蔡道尧.
松材线虫病新疫点成因机制初探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4): 425-429.
|
[16] |
唐陆法.
千岛湖区松墨天牛的危害及分布规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2): 176-180.
|
[17] |
来燕学.
松墨天牛的飞行特性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指导思想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3): 320-323.
|
[18] |
徐一忠, 来振良, 丰炳财, 张士海, 邵阳.
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和不同着生方位球果对病虫害的抗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1): 35-40.
|
[19] |
袁荣兰, 汤才, 余其龙.
松实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4): 489-496.
|
[20] |
来燕学, 张世渊, 黄华正, 吕兆田, 史迎寅.
松墨天牛在松树枯萎中的作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1): 7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