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陆伟杰, 郑伟尉, 吴砚农, 臧运祥.
十字花科植物蜡质形成特性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1): 205-21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38
|
[2] |
叶子豪, 吴伟峰, 彭健健, 张崑, 蔡广越, 李云, 战捷佳, 吴家森.
天目铁木和多脉铁木不同器官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2): 426-4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470
|
[3] |
王增, 蒋仲龙, 刘海英, 叶柳欣, 汪舍平, 张勇, 金锦, 吴家森.
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随年龄的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2): 264-27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2.007
|
[4] |
田爱霞.
拮抗菌株TJB-8的鉴定及抑菌物质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6): 1071-10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6.015
|
[5] |
叶晶, 陶立华, 柯和佳, 项婷婷, 吴家森.
绿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4): 545-5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4.008
|
[6] |
曾莹莹, 王玉魁, 蔡先锋, 于晓鹏, 李洪吉, 袁佳丽, 张汝民, 温国胜.
毛竹林爆发式生长期立竹器官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2): 272-27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2.015
|
[7] |
马凯, 夏国华, 闫道良, 谢文远, 严彩霞, 吴家森, 李根有.
珍稀濒危植物堇叶紫金牛生存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4): 498-50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04
|
[8] |
吴庆玲, 丁炳扬, 陈贤兴.
浙江石垟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的统计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6): 896-90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15
|
[9] |
林君阳, 马良进, 陈安良, 张立钦.
山核桃外果皮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1): 100-104.
|
[10] |
马良进, 吴美卿, 苏秀, 陈安良, 张立钦.
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活体抑菌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5): 620-624.
|
[11] |
王品维, 童森淼, 廖文莉, 马建义, 沈哲红, 叶良明.
竹焦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活性初探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6): 854-858.
|
[12] |
刘洪波, 史冬辉, 陈安良, 应蒙蒙, 张立钦.
杨梅叶提取物对6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1): 95-99.
|
[13] |
苏小菱, 马丹丹, 李根有, 刘西.
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细果秤锤树的种群数量监测报告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1): 142-144.
|
[14] |
史冬辉, 刘洪波, 杨小丰, 张瑜, 陈安良, 张立钦.
黄山木兰精油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2): 223-227.
|
[15] |
孔新刚, 郭明, 毛胜凤, 李华, 俞飞.
新化合物1,4-二氧喹喔啉-3-甲醛缩氨基硫脲-2-甲酸乙酯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6): 685-688.
|
[16] |
张俊会, 金则新.
七子花不同时期叶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3): 369-371.
|
[17] |
唐裕芳, 张妙玲, 冯波, 陈权, 刘新乐, 邓孝平.
茶多酚的抑菌活性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5): 553-557.
|
[18] |
刘力, 林新春, 金爱武, 冯天喜, 周昌平, 季宗富.
苦竹各器官营养元素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2): 172-175.
|
[19] |
周繇.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263-268.
|
[20] |
金则新, 李钧敏.
七子花总黄酮含量及成分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4): 357-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