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是一类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的植物,攀援性强,花型多变,花色丰富,花期长,也是优良的垂直绿化材料[1]。由于铁线莲属植物多数存在结实少,种子萌发率低或萌发时间长等问题,不宜采用有性繁殖,园林栽培应用受到限制。铁线莲属植物的无性繁殖研究已成为园林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扩大铁线莲属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许多学者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2-3]。铁线莲扦插繁殖研究以栽培品种为主,对铁线莲属野生种的研究甚少,与栽培品种相比,野生种适应性好,利用前景广阔。山木通Clematis finetiana为铁线莲属多年生藤本植物,花期4-5月,花色洁白,小而繁茂,栽培适应性佳,但其自然结实率和种子繁殖系数均偏低[4]。同时,山木通野生群体中存在花色、花型自然变异的单株,是优良的观赏种质资源,唯有通过无性繁殖才能实现品种化。目前,对山木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方面[5-6],有关繁殖技术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山木通1年生枝条作为试材,探究适宜的扦插条件组合,并对其扦插生根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山木通的繁殖及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HTML
-
试验插条选自浙江农林大学铁线莲种质资源圃,选取母株长势旺盛,腋芽饱满,无病害的1年生枝条中上部作为插穗。剪取插条长为5~6 cm,含芽1对·插条-1,保留1~2片叶子,上切口距芽1 cm,下切口距芽约4~5 cm。采集插条后浸泡在清水中,避免失水,随后根据试验要求进行扦插处理。
-
采用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和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和扦插基质对山木通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多重比较分析,筛选出最适宜山木扦插生根的组合。具体因素和水平见表 1,插穗20个·处理-1,重复3次。扦插试验于2015年5月22日在浙江农林大学温室内进行,白天25~29 ℃,晚间23~25 ℃,白天用75%遮阳网遮阳。扦插后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以保持基质和枝条湿润,喷水约10 min·次-1,插穗生根后适当减少喷水次数和时间。
水平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 质量浓度/(mg·L-1) 浸泡时间/h 扦插基质 1 生根粉(ABT) 0 2 河沙+泥炭+蛭石 2 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 50+50 1 珍珠岩+泥炭 3 吲哚丁酸(IBA) 300 3 河沙 Table 1. Orthogonal test of Clematis finetiana cutting
-
于2016年5月19日在浙江农林大学温室内进行扦插生根机制试验,设置对照与处理2组试验,插穗200个·组-1,以清水作为对照。自扦插之日起隔10 d取样1次,共6次,取样部位为插穗基部2~3 cm茎段,同年7月8日结束取样。采样后用冰桶迅速带回实验室,清水冲洗并置于-79 ℃低温冰箱内保存备用。
-
剪取0.5~1.0 cm长茎段,用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醛-乙醇-醋酸混合固定液(FAA)固定,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番红-固绿对染,Axio lmager A2正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拍照。
-
剪取插穗基部2~3 cm茎段0.2 g,3次重复。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7],可溶性蛋白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7],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7],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采用邻苯二酚比色法[8],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测定采用二氯酚比色法[9]。
-
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Origin作图软件进行绘图。
1.1. 试验材料
1.2. 最佳扦插生根方案的选择
1.3. 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1.3.1. 样品采集
1.3.2. 插穗生根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1.3.3. 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指标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方法
-
山木通扦插各处理生根情况见表 2。从生根率来看,处理3、处理8与其他组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3与处理8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以处理8生根率效果最好;平均根长以处理1,处理2和处理3为最好,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8次之;处理8平均根数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极显著(P<0.01),根数量最多,处理9次之。综合3项生根指标,处理8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21.67%,平均根长为2.63 cm,平均生根数量达10条。方差分析(表 3)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处理时间及扦插基质对山木通扦插生根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
试验号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 质量浓度/(mg· L-1) 浸泡时间/h 扦插基质(体积比为1:1:1) 生根率/% 平均根长/cm 平均根数/条 1 ABT 0 2 河沙+泥炭+蛭石 7.78 B 3.50 D 1.67 AB 2 ABT 100 1 河沙 6.11 B 4.24 D 3.33 AB 3 ABT 300 3 珍珠岩+泥炭 11.11 C 3.88 D 3.67 B 4 NAA+IBA 0 1 河沙 2.78 A 0.86 A 1.00 A 5 NAA+IBA 50+50 3 河沙+泥炭+蛭石 5.00 AB 1.62 AB 4.00 B 6 NAA+IBA 150+150 2 珍珠岩+泥炭 2.22 A 1.14 A 2.67 AB 7 IBA 0 3 珍珠岩+泥炭 7.22 B 1.45 AB 2.67 A 8 IBA 100 2 河沙 21.67 D 2.63 C 10.00 D 9 IBA 300 1 河沙+泥炭+蛭石 5.00 AB 2.14 BC 6.33 C 说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的差异。 Table 2. Rooting results of Clematis Jinetiana cutting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均方 F值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 2 145.830 5 31.49**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质量浓度 2 72.335 4 15.62** 浸泡时间 2 79.193 4 17.09** 扦插基质 2 120.158 8 25.96** 说明:**表示极显著差异(P<0.01)。 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for 5 factors of Clematis finetiana cutting on orthogonal test
表 4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在不同质量浓度IBA与ABT处理生根率无显著差异,但与NAA+IBA形成极显著差异(P<0.01),生根率仅为IBA处理的29.5%;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质量浓度以100 mg·L-1效果最好,与300,0 mg·L-1形成极显著差异,生根率较后2种处理高4.82%~5.00%;插穗浸泡时间以2 h为宜,扦插基质以为河沙最佳,与其他2种基质形成极显著差异(P<0.01),约为2种基质的2倍,说明山木通扦插以透水性好、质地疏松的基质为宜。因此,山木通最佳扦插生根方案为处理8,即扦插基质为河沙,100 mg·L-1 IBA处理2 h,生根率可达21.67%。
植物生长调节
物质种类生根率/% 质量浓度
/(mg· L-1)生根率/% 浸泡时
间/h生根率/% 扦插基质 生根率/% IBA 11.29±7.98A 100 10.93±8.12 A 2 10.56±8.93 A 河沙 11.85±7.12 A ABT 8.33±3.11 A 300 6.11±4.33 B 3 7.78±3.11 AB 河沙+泥炭+蛭石 5.93±2.09 B NAA+IBA 3.33±2.01B 0 5.93±3.34 B 1 4.62±2.31 B 泥炭+珍珠岩 5.18±3.01 B 说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的差异。 Table 4. Multiple comparisons for different factors and levels on rooting rates of Clematis finetiana
-
山木通扦插生根过程中,处理8(100 mg·L-1 IBA处理2 h,扦插基质为河沙)与对照插穗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一致,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但处理8插穗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图 1A)。处理8和对照前10 d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缓慢下降,10~20 d显著下降并达到谷值,分别为33.48 mg·L-1,59.90 mg·L-1。10~20 d处于不定根诱导期,插穗内代谢旺盛,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对照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约为处理组的2倍,说明IBA处理能够促进插穗对可溶性糖的利用。20~30 d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稍有回升,可能是由于可溶性糖的急剧降低,促使插穗内淀粉酶活性增强,淀粉加速水解,增加了可溶性质量分数;随着淀粉质量分数的持续降低,转化为可溶性糖的量减少,此时根系突破皮层进入伸长生长阶段需消耗大量养分,导致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再次下降。40 d后插穗逐步具备产生营养物质的能力,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又回升。
-
图 1B显示,处理8与对照的淀粉质量分数持续下降,前期下降较快,后期缓慢,但处理8插穗内淀粉质量分数下降速度大于对照,说明IBA处理能够促进插穗淀粉降解。扦插前期,不定根发育和愈伤组织的形成需消耗大量的可溶性糖,淀粉下降速度快,随着淀粉的大量消耗,下降速度减缓。
-
处理8与对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现“下降—上升”的趋势(图 1C)。前30 d处理8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低于对照组,40 d后,处理8高于对照,且对照降到谷值的时间较处理8晚10 d,处理8与对照达到谷值时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12.33,15.00 mg·g-1。综合山木通扦插生根外部形态观察可知,前30 d为插穗不定根诱导与表达期,同时伴随着愈伤组织的形成,需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大幅下降。不定根形成后,由于水分、营养的供应及光合作用的进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逐渐上升,对照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变化滞后于处理组,说明IBA处理促进了不定根的提前表达。
-
由图 1D可见:处理8与对照插穗POD活性均在扦插前期升高,处理8在20 d达到峰值,对照在30 d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扦插前期,POD活性高有助于消除植物体内多余的氧化氢及酚类物质,降低IAA质量浓度,利于根源基的诱导。随着根系伸出和愈伤的形成,POD活性显著下降,IAA质量浓度升高,有利于根系突破皮层。与对照相比,处理8插穗POD活性达到峰值时间早于对照,且活性高于对照,说明IBA处理提高了POD的活性,对生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处理8与对照IAAO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8到达峰值时间较对照组早10 d,且峰值较对照高说明处理组生根较对照早(图 1E)。在不定根表达期,插穗IAAO活性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可能是抑制山木通插穗生根的原因之一。生长期IAAO活性降低幅度大,此时根系已突破皮层,利于根系的发育与生长。
-
由图 1F可见:山木通扦插生根过程中,PPO活性与POD和IAAO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处理8与对照的PPO活性变化均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在不定根形成期达到峰值。处理8插穗PPO活性在20 d达到峰值,对照在30 d达到峰值,且处理8活性高于对照,说明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提高了PPO的活性,对插穗生根起到促进作用。在愈伤组织与根源基形成时期,PPO活性升高,有利于催化酚类物质与IAA结合,形成“IAA-酚酸复合物”,促进不定根的发生。20 d后根系伸出体外,PPO活性下降,IAA质量浓度升高,有助于根系伸长生长。
-
扦插后20 d,处理组大多数插穗基部切口处凸起,少数皮部出现白色小凸起;扦插后30 d,处理组多数插穗已生根,约3~5条,均着生在插穗基部2~3 cm处(图 2A),对照组生根数量较少,且根系较短(图 2B)。插穗的大量生根期,即生根表达期,伴随着愈伤组织的大量形成(图 2C,2D),且形成愈伤组织的插穗未有根系长出。与对照生根插穗相比,处理8插穗根系数量多,根系长,生根质量明显优于对照(图 2E,2F)。50 d时处理组插穗已有叶片长出(图 2G)。
-
扦插后20 d对插穗基部膨大处横切面进行观察,发现膨大的插穗基部有根源基细胞的出现(图 3A),根源基细胞较其他细胞染色较深。随着根源基细胞的不断发育分裂,将周围细胞挤向外端(图 3B),并进行伸长生长,迫使插条皮部开裂,不定根伸出体外(图 3C,3D)。扦插后30 d,对愈伤组织进行横切面观察,发现山木通插穗虽能形成愈伤组织(图 3E),但在愈伤组织中未发现根原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