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扦插是目前繁育无性系砧木的常用方式,效率高,成本低,且能保持砧木的优良性状。对于难生根树种的无性繁殖,扦插时往往需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研究发现生长素处理插穗可诱生根原基进而诱导扦插枝条生根[1-2]。生长素类物质,如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外施于插穗基部时能够明显提高不定根的发生率[3-4],显著影响和改变内源生长素水平;激素水平是影响扦插不定根发生的重要因素[5-6],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会刺激不定根发生的启动。胡桃Juglans又名核桃,其属植物普遍难生根,复幼处理可以使插穗具备生根能力,但在扦插时还必须施加外源生长素方能生根[7]。本试验以经复幼处理的核桃品种‘中宁盛’‘Zhongningsheng’嫩枝插穗为试材,分析施加IBA处理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测定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基部的内源激素变化,初步探讨内源激素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与不定根形成的关系,为研究核桃嫩枝扦插繁殖和生根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HTML
-
扦插20 d后,测量核桃复幼插穗生根情况。由表 1可知:试验组生根率高达98.1%,对照完全没有生根,且大部分死亡。说明有无IBA处理,切口愈伤率、植株死亡率和插穗的生根率差异显著。
处理 切口愈伤率/% 死亡率/% 生根率/% 对照组 0 b 75.5 b 0 b 试验组 93.5 a 0 a 98.1 a Table 1. Effects of IBA on the rooting of walnut soft-wood cuttings
-
扦插后3 d,插穗基部部分表皮褐化(图 1A);扦插后5 d,试验组部分插穗基部膨大,个别皮孔有外凸甚至开裂迹象(图 1B);扦插后7 d至9 d,试验组插穗基部膨大,切口附近沿茎开裂,开口处有白色絮状组织,不定根开始发生(图 1C);扦插至15 d时,不定根突破表皮,开始伸长生长(图 1D)。对照组插穗扦插至15 d时,插穗基部表皮褐化,未生根。
-
相比于对照,经IBA诱导的嫩枝插穗基部组织结构变化明显。图 2为试验组插穗基部横切片,可以发现扦插后3 d,插穗基部形成层开始迅速分裂,并明显增厚(图 2A);扦插后5 d,部分增厚的形成层细胞进一步发育,在韧皮部形成团状的分生组织(图 2B);扦插至7 d时,根原基分生组织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初始根原基细胞(图 2C),扦插至9 d时,初始根原基细胞在韧皮部发育为圆顶状的根原基(图 2D);至扦插15 d时,不定根形成并突破表皮(图 2E)。
-
嫩枝扦插后插穗中IAA质量分数迅速上升。由图 3A可知:对照组在1 d时,IAA质量分数达到峰值,为857.0 ng·g-1,此后下降。试验组IAA质量分数在扦插5 d时升到峰值,为1 395.0 ng·g-1;此时,插穗基部增粗,出现开裂,说明诱导不定根原基生成。
-
嫩枝扦插后插穗中ABA质量分数变化如图 3B所示。扦插后插穗的内源ABA质量分数迅速下降,但对照组在3 d时开始回升,并在之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试验组则持续下降,至5 d时达到最低之后迅速上升,并在7 d时达到峰值56.6 ng·g-1,至9 d后逐渐下降。
-
扦插后7 d插穗的内源GA3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大体呈“升高—降低”趋势(图 3C),并在5 d时达到峰值,试验组最高为17.1 ng·g-1,对照组最高为11.1 ng·g-1。不同的是试验组在7 d后GA3质量分数再次上升,而对照则持续下降。
-
ZT质量分数的变化图 3D所示。扦插后3 d,试验组和对照组内源ZT质量分数变化不明显;3 d后试验组ZT质量分数开始上升,9 d时达到298.5 ng·g-1,而对照组一直无明显变化,只在7 d后略微升高,9 d时仅达到30.9 ng·g-1。
-
由图 4A可知:试验组wIAA/wABA比值在扦插后升高,至5 d时达129.1,之后急剧下降,但7 d后又缓慢上升;对照组wIAA/wABA比值在扦插后1 d时达到最高值为43.5,而后持续下降。
-
由图 4B可知:试验组wIAA/wGA3比值呈现“M”型变化趋势,并在3 d时达第1个峰值为103.9,7 d达第2个峰值为108.5。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wIAA/wGA3比值在扦插后1 d时达到最高值为119.7,此后迅速下降,至3 d时后下降速度放缓。
-
从图 4C可以看出:试验组wIAA/wZT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扦插后3 d时wIAA/wZT达峰值为60.1,之后至9 d时持续下降。对照组wIAA/wZT比值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不同之处在扦插后1 d时即达到峰值42.4,后转为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