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研究表明,植物的叶表面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对细颗粒物(PM2.5)有吸附和净化作用,植物类型不同其所发挥的效果也不同[1-2]。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PM2.5的详细研究主要包括其组成来源[3-4]、化学组成分析[5-6]、去除途径等方面[7];有关城市森林对PM2.5的阻滞作用研究也多有涉及,尤其是不同配置模式的城市绿地对PM2.5的阻滞作用,以及小气候因子与林带减尘率的关系等[8-11]。可见,城市森林阻滞PM2.5作用研究一直是相当重要的研究方向。城市道路林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阻滞吸附大气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13]。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城市用地,构建防尘抑霾且兼具美学功能的环境友好型城市道路林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山东省泰安市3种结构共12种不同配置模式的城市道路林,通过分析林带内外的PM2.5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规律,不同配置模式的道路林对PM2.5的阻滞效果以及小气候因子与林带阻滞率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以下问题:①PM2.5在城市道路林内外是如何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的?②不同配置模式的道路林对PM2.5的阻滞功效是否相似?何种配置的林带减尘率最佳?③林带在发挥减尘效果时,小气候因子是否发挥了功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最终目的是探索何种配置的城市道路林的防尘抑霾效果最佳,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城市森林的合理建设提供建议和数据支撑。
HTML
-
研究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35°38′~36°28′N,116°20′~117°59′E),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3.0 ℃,7月气温最高,平均26.4 ℃;1月份最低,平均−2.6 ℃;年平均降水量697.0 mm。主导风向为东北季风,多年平均风速2.7 m·s−1,8、9月最小,平均2.0 m·s−1以下;3、4月最大,平均3.7 m·s−1。市内植物资源丰富,泰山风景区和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其中,绿化总面积为215 km2,森林覆盖率达80%,植物种类繁多。中心城区行道树、滨河绿地、环城绿带、城郊结合部的路网绿带发达,可为城市和郊区之间开辟输氧通道,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于2016年3月选取了3种道路林结构类型:针阔混交乔木(A)、乔灌草(B)、单行乔木(C),每种结构类型选择3~6块具有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样地,各样地内的植被组成见表1。为比较PM2.5在不同水平梯度的城市道路林内的变化规律,A结构设置样地为20 m×20 m,B结构设置样地为40 m×40 m,C结构设置样地为10 m×10 m,林内垂直于道路边每隔5 m设置一组取样点,3组重复,在每处样地的林外裸地无植被处设置对照点(ck),计算平均减尘率。对样地进行植物群落学调查,包括林分郁闭度,乔木层平均冠幅、平均高度;灌木、草本层的平均高度和盖度(表2)。
群落结构 样地名称 植被组成 针阔混交乔木 A1 圆柏Sabina chinens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银杏Ginkgo biloba+雪松Cedrus deodara+柿树Diospyros kaki+垂 柳Salix babylonic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A2 国槐Sophora japonica+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小龙柏Sabina chinensis A3 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雪松Cedrus deodara+白皮松 A4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紫叶李+黑松Pinus thunbergii A5 色木槭Acer mono+紫叶李+圆柏 A6 雪松+国槐+色木槭+银杏-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单行乔木 B1 国槐+小龙柏 B2 悬铃木+小龙柏 B3 雪松-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乔灌草 C1 旱柳Salix matsudana+圆柏+紫叶李+银杏+栾树-日本晚樱Cerasus yedoensis+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大叶黄杨 Euonymus japonicus-鸢尾Iris tectorum C2 油松Pinus tabuliformi+柿树Diospyros kaki+白蜡Fraxinus americana+雪松+圆柏-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鸢 尾+细叶结缕草Zoysia tenuifolia C3 银杏+油松+麻栎Quercus acutissima+色木槭+柿树+垂柳-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龙柏-早熟禾Poa annu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Table 1. Vegetation composition of 12 urban road forest plots
样地
名称郁闭度 乔木层平
均冠幅/m乔木层
高度/m灌木层
盖度/%灌木层
高度/m草本层
盖度/%草本层
高度/mA1 0.7 2.35 5.20 − − 15 0.25 A2 0.5 3.10 4.65 7 0.50 − − A3 0.7 4.40 7.70 − − − − A4 0.8 3.20 5.50 − − − − A5 0.6 3.35 5.40 10 0.50 − − A6 0.5 3.10 7.00 − − 10 0.30 B1 0.5 4.50 7.50 25 0.45 − − B2 0.6 5.40 8.50 15 0.50 − − B3 0.7 5.20 7.80 − − 10 0.20 C1 0.4 2.72 5.04 40 1.30 65 0.30 C2 0.4 2.28 4.78 40 1.50 80 0.28 C3 0.5 2.05 4.85 60 0.60 45 0.35 说明:“−”表示样地内无灌木或草本 Table 2. Stand characteristics of 12 urban road forest plots
-
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选择晴朗或微风(风力<3级)天气,每个月上中下旬各取3 d,使用Dustmate粉尘测试仪(分辨率:0.001 μg·m−3)同步监测所有样地,每个监测点取3次重复,监测时间段为8:00−18:00,隔2 h监测1次。采样高度为距离地面1.5 m处(人体的呼吸高度)。气象因子对PM2.5质量浓度影响显著,尤其是雾霾天或湿度较大的天气,故同步监测相对湿度、温度和风速3种气象因子。
-
使用Excel 2013汇总整理原始实验数据,各样地内调查指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依据PM2.5质量浓度限值标准[14](表3)评价污染等级;计算各样地PM2.5阻滞率[14],计算公式:
${B_{{\rm{PM}}i}} = $ $ [({C_{\rm{s}}} - {C_i})/{C_{\rm{s}}}] \times 100\% $ 。其中:BPMi为第i个样地PM2.5阻滞率,Cs为对照点PM2.5质量浓度,Ci为第i个样地的PM2.5质量浓度。空气质量指数/
(μg·m−3)污染等级
(六级)PM2.5日均值/
(μg·m−3)PM2.5年均值/
(μg·m−3)0~50 优 ≤35 ≤15 51~100 良 35~75 15~35 101~150 轻度 76~115 36~75 151~200 中度 116~150 76~115 201~300 重度 151~250 116~150 >300 严重污染 >250 >150 Table 3. Air quality grading index and corresponding PM2.5 concentration limit
使用SPSS 18.0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对林地内PM2.5质量浓度和阻滞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和气象因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 = 0.05。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1.2.2. 监测内容与指标
1.3. 数据处理
-
如图1所示:12种道路林及ck内的PM2.5日变化表现出相似性,早晚高,中间低,变化曲线近似“U”形。8:00最高,之后逐渐下降,10:00达到低谷后逐渐上升,12:00左右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14:00达到最小值,之后逐渐升高,18:00又达到峰值。从全年变化角度分析,道路林及ck内的PM2.5年变化规律表现为冬季(136.74~194.18 μg·m−3)>秋季(63.48~104.96 μg·m−3)>春季(28.68~36.31 μg·m−3)>夏季(13.30~19.13 μg·m−3) (表4);4个季节及季节均值都表现为林内<ck;春夏季节,林内对比ck差异较小,差值分别在8.00 和6.00 μg·m−3范围内波动,ck与林内的PM2.5质量浓度之比分别为1.00∶1.27和1.00∶1.44;秋冬季节差值分别在41.00和57.00 μg·m−3范围内波动,PM2.5质量浓度之比分别为1.00∶1.65和1.00∶1.42。
样地名称 样地结构 PM2.5变化值/(μg·m−3)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季节均值 A1 针阔混交乔木 28.68±2.80 ab 19.13±1.44 d 90.16±6.85 g 174.09±16.35 e 78.01±6.86 e A2 针阔混交乔木 33.63±2.75 c 14.15±2.22 ab 78.86±8.29 d 176.77±16.05 f 75.86±7.33 d A3 针阔混交乔木 28.0±1.42 a 14.91±1.53 abc 98.46±7.67 i 185.82±16.54 g 81.80±6.79 f A4 针阔混交乔木 30.24±2.42 b 13.30±1.51 a 85.38±9.16 f 136.74±14.54 b 66.41±6.91 a A5 针阔混交乔木 33.28±1.83 c 15.60±1.54 bc 96.46±9.17 h 138.05±14.95 b 70.85±6.87 b A6 针阔混交乔木 31.62±1.54 c 16.55±1.81 c 76.47±8.99 c 134.53±16.11 a 64.79±7.11 a B1 单行乔木 34.24±1.58 cd 15.75±1.65 bc 104.07±6.81 k 136.91±10.08 b 72.74±5.03 c B2 单行乔木 32.68±1.15 c 16.11±1.78 c 104.96±6.18 k 140.22±10.35 c 73.49±4.87 c B3 单行乔木 36.31±1.87 e 14.00±1.82 ab 81.45±7.00 e 150.10±12.58 d 70.46±5.82 b C1 乔灌草 31.72±2.20 c 13.96±1.54 ab 73.58±11.12 b 175.77±14.89 f 73.76±7.44 c C2 乔灌草 33.25±3.07 c 15.32±1.75 bc 63.48±11.58 a 192.32±18.92 h 76.09±8.83 d C3 乔灌草 31.87±1.93 de 13.38±1.66 a 80.94±10.62 e 175.90±20.62 f 75.52±8.71 d ck 35.51±4.09 de 18.88±2.04 d 101.33±14.86 j 194.18±36.42 i 87.40±14.35 g Table 4. Seasonal mean value of PM2.5 inside and outside urban roads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3),春夏季节道路林内PM2.5质量浓度在所有监测时段空气质量为优;秋冬季节在8:00和18:00,空气质量达到中重度污染,其他时间监测时段为良。
-
PM2.5在水平空间上的变化因季节表现出差异(图2~4)。春夏季节,PM2.5质量浓度在不同水平梯度(10、20、30 m)中表现为从ck向林内逐渐递减,即PM2.5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10、20、30 m,减少幅度为12.53%~16.79%。秋冬两季,PM2.5质量浓度则从ck向林内呈递增趋势,具体表现为从林带边缘1 m处开始增加,15~25 m处达到峰值,25 m之后逐渐减少,30 m位置处达到最低值。对比ck发现,PM2.5质量浓度在0~25 m以内高于ck,只在25~30 m处低于ck,减少幅度为4.37%~10.76%,且表现出林带宽度越大,阻滞率越高的趋势。
-
根据图5可知:春季,12种道路林对PM2.5均有阻滞效果,减幅最高的是A1(针阔混交乔木)、C1(乔灌草)、C2(乔灌草),分别减少15.12%、12.89%、13.63%,显著高于其他林带(5.86%~9.52%)(P<0.05);夏季,减幅最高的是C3(乔灌草)、A2(针阔混交乔木),分别减少28.84%、27.26%,其他林带平均减幅为13.86%~25.78%。可见,夏季雨水多,林带内植物经过风力和雨水的冲刷后滞尘能力较强。秋季,林带滞尘效果均较差,且差异性显著(P<0.05),只有A5(针阔混交乔木)、B3(单排乔木)有正消减,平均减幅分别为4.68%和5.62%,其他林带均为负值(−1.35%~−11.50%)。冬季削减能力也较差,且差异性显著(P<0.05),只有B1~B3(单排乔木)和乔灌草结构(C2、C3)阻滞率为正值,分别为7.22%、3.15%、8.08%、1.53%、3.47%,其他均为负值(−0.17%~−7.59%)。
-
如表5所示:在一定范围内,PM2.5质量浓度与风速存在负相关(P<0.05),春、秋、冬3个季节相关性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显著(r=−0.619 0、−0.862 0、−0.680 0),夏季相关不显著;与相对湿度存在正相关(P<0.05),春、夏2季相关性达到显著、极显著(r=0.670 0、0.767 0),其他季节相关性不显著;与气温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秋、冬2季相关性达到极显著(r=0.924 0、0.853 0),其他季节相关性不显著。
季节 风速 相对湿度 气温 春季 −0.619 0* 0.670 0* 0.440 0 夏季 −0.508 0 0.767 0** 0.307 0 秋季 −0.862 0** 0.553 0 0.924 0** 冬季 −0.680 0* 0.025 0 0.853 0** 说明:*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Table 5.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PM2.5 concentr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
由表6可知:PM2.5阻滞率与气象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个季节与风速基本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M2.5阻滞率与相对湿度在秋季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r=−0.847 0),其他季节均不显著;与气温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秋、冬2个季节下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r=−0.862 0、r=−0.654 0),其他季节相关性不显著。
季节 风速 相对湿度 气温 春季 −0.571 0 −0.183 0 −0.301 0 夏季 0.135 0 0.075 0 −0.226 0 秋季 −0.150 0 0.847 0** −0.862 0** 冬季 −0.299 0 0.517 0 −0.654 0* 说明:*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Table 6.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PM2.5 block rate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urban road for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