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7卷 第3期
2020, 37(3): 397-4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35
摘要:
目的 分析细颗粒物(PM2.5)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城市道路林对其的阻滞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何种配置的林带所发挥的防尘抑霾效果最佳。 方法 选取了3种 结构共12种配置模式的城市道路林,首先分析了林带内外PM2.5的日动态、年际动态和水平空间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减尘率评价不同模式林带对PM2.5的阻滞作用;最后通过减尘率和小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植被减尘率的可能因素。 结果 PM2.5日动态变化呈早晚高中 间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00和18:00,10:00和...
2020, 37(3): 407-41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82
摘要:
目的 以大兴安岭过伐林为研究对象,界定林分空间利用,提出林分空间利用率计算方法,从林分水平空间、垂直空间、综合空间利用率3个方面分析天然林空间利用规律。 方法 利用14块 样地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揭示影响林分空间利用率的主要因子。 结果 14块样地林分水平空间利用率、 垂直空间利用率和综合空间利用率分别为62.5%~85.9%、31.2%~65.5%和50.1%~68.7%;平均水平分别达73.6%、46.0%和59.2%;随着林分生长,林木数量、个体大小、分布格...
2020, 37(3): 416-4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84
摘要:
目的 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新疆山区重要树种。了解雪岭云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及碳储量,对新疆森林资源调查具有一定意义。 方法 采用整株收 获法分析30株雪岭云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利用胸径(D)、树高(H)和胸径-树高(D2H、D3/H和DbHc)作为变量建立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地上及整株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 结果 雪岭云杉树干、树枝、树叶及树根 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整株生物量为12.04~2 014.34 kg·株−1,地上和地下...
2020, 37(3): 424-43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61
摘要:
目的 基于包含哑变量的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方法,构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的预测模型,对研究混交林中树种结构及立地生产力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河北省塞 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与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83块标准地调查数据,基于哑变量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方法,构建不同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 结果 基于包含哑变量的非线性分位数回 归预测模型精度高于最小...
2020, 37(3): 432-43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48
摘要:
目的 科学评估湿地公园环境建设与社会服务两大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及湿地公园总体质量状况, 方法 在厘清湿地 公园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要素与社会服务角度建立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理论,建立基于协调发展度的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模型,并划分湿地公园质量等级。 结果 2009−2018年间沙家浜国 家湿地公园质量等级明显提升,从一级提升至四级。环境与服务协调发展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度指数从0.143上升至0.66...
2020, 37(3): 439-4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6
摘要:
目的 研究南方集体林区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可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景观类 型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和周边社区集体林2000、2010和201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结果 生态林是保护区和社区的优势景观 。保护区整体呈生态林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减少趋势,而社区生态林面积逐年减少,经济林面积不断增加;保护区的竹林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向生态林转化,社区呈现生态林向经济林、建筑、道路...
2020, 37(3): 447-4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96
摘要:
目的 明确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的优势树种和结构特征,可揭示风景游憩林构建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群落生 态学的方法,以900 m2样方为单元,分别在佛山千灯湖公园(20个样方)、文华公园(40个样方)、平洲公园(20个样方)设置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进行每木调查。先对径级、高度级和冠面积划分等级,再进行不同类型风景游憩林的差异分析。 结果 ①千灯湖公园的大径级、大高度级 和大冠面积等级的主要树种为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均比文华公园和平...
2020, 37(3): 456-46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91
摘要:
目的 分析广州南沙河涌区典型乡村聚落带植物多样性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 方法 采用实地调 查、卫星影像解译及相关统计方法探索随着河段区位及居住建设活动变化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差异。 结果 ①研究区共记录植物44科70属 77种,其中乔木42种,灌木19种,草本13种,藤本3种,以蔷薇科Rosaceae和棕榈科Palmae植物种类最多,桑科Moraceae和芸香科Rutaceae次之。②不同河段优势植物种类无显著差异,乔木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小叶榕Ficu...
2020, 37(3): 465-47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36
摘要:
目的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长兴县湿地在浙江省具有重要地位,开展全域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为长兴县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线路调 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长兴县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 ①长兴县共有野生湿地维管植物9 5科277属46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7种、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86科267属453种;被子植物中包含双子叶植物68科222属393种和单子叶植物1...
2020, 37(3): 472-4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43
摘要:
目的 针对北京西山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可燃物分布特征,实施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并依据调控后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变化,对可燃物调控措施的影响进行评价。 方法 在北京西山 试验林场,选取华北地区针叶林—侧柏林,通过对林分可燃物分布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制定以修枝、割灌为主的调控措施,分别为未调控(ck)、修枝高度2.5 m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1)、修枝高度3.0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2)、修枝高度3.5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
2020, 37(3): 480-48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20190485
摘要:
目的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其自然性状况对北京地区居民饮水安全和海河流域水环境均有重要影响,基于“近自然”理念的河流自然性评价是保护和恢复河流自然状态的基础。 方法 以永定河北 京山峡段为研究对象,从河流的水文要素、断面形态、水体理化性质、河岸带状况和社会生态价值5个方面,选取了25个定性、定量指标,构建了河流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方式计算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对河流进行自然性评价和自然等级判定。 结果...
2020, 37(3): 489-49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99
摘要:
目的 探索遮光和施肥对桢楠Phoebe zhennan苗期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可为其苗期生长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二裂式 裂区试验设计,设置全光(A1,遮光率0%)、1层遮光(A2,遮光率54.5%)、2层遮光(A3,遮光率85.3%)等3个遮光水平和不施肥(B1)、中度施肥(B2,施复合肥3.3 g·株−1)、大量施肥(B3,施复合肥6.7 g·株−1)等3个施肥水平,分析遮光、施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1年生桢楠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结果 遮光、施肥和两者...
2020, 37(3): 496-50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70
摘要:
目的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分析遮光处理对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幼苗生长及生理功能的影响,进而为其种苗繁育和拯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人工遮 光设置了全光照(L0)、透光率55% (L1)、透光率25% (L2)、透光率10% (L3) 4种光环境,应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连香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的日变化,并通过野外取样和透射电镜技术...
2020, 37(3): 506-51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66
摘要:
目的 探究低温对南极假山毛榉Nothofagus antarctica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利用综合生物反应指数(IBR)评价法计算低温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综合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采取逐步降 低环境温度的方法(从25 ℃降至−25 ℃),测量并分析南极假山毛榉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计算各温度下植株的综合生物反应指数,综合评价温度降低对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结果 环境温度为15 ℃时,PSⅡ光 化学活性无变化;环境温度为5 ℃时,放氧复合体损伤,PSⅡ各单位...
2020, 37(3): 514-52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259
摘要:
目的 确定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培育的最适指数施氮量,对丰富高质量闽楠苗木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盆栽试 验方法,测定6个水平指数施氮量(0、1、2、3、4、5 g·株−1)处理下闽楠幼苗生长生理及养分积累状况。 结果 闽楠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 、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根系活力随指数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3 g·株−1时达到最大;苗木氮、磷、钾素积累量在最高指数施氮量处理中最大;苗木生物量、氮素质量分数、株含量以及施氮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施氮量为3~5...
2020, 37(3): 522-5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88
摘要:
目的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揭示土壤养分转化的重要手段。探究围垦对土壤磷素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湿地养分转化效率及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集洪泽湖 河湖交汇区(光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杨树Populus和稻田)和崇明东滩湿地(光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和麦田)等不同覆被或土地利用方式的8种土壤,以碱性磷酸酶(ALP)为例,研究湿地围垦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ALP动力学参数...
2020, 37(3): 531-53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83
摘要:
目的 土壤水分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滇东南普 者黑峰林湖盆区为研究区,选取石灰岩灌丛、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次生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下的不同小生境(石沟、石坑、土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生境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结果 ①各小生境的土壤水分季节性差异 显著(P<0.05),平均土壤含水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沟...
2020, 37(3): 540-5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25
摘要:
目的 种荚是大豆Glycine max防御霉菌侵染的第1道防线,部分大豆品种种荚具有极佳的田间霉变抗性,本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与豆荚霉变抗性相关的快速鉴定指标。 方法 采用叶绿素 荧光成像技术,以高抗大豆‘QWT15-2’、中抗大豆‘E1’和易感大豆‘E314’为研究对象,对离体种荚接种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监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情况。 结果 大豆种荚接种霉菌24 h后,通 过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可清晰观察到豆荚表皮病斑,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显著变...
2020, 37(3): 547-5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39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波辅助[Bmim]Cl-K2HPO4提取黄秋葵多糖的最佳工艺。 方法 采用浊点滴 定法,比较[Bmim]Cl-(NH4)2SO4、[Bmim]Cl-Na2HPO4、[Bmim]Cl-Na2CO3和[Bmim]Cl-K2HPO4等4种双水相体系的分相能力与萃取能力,确定[Bmim]Cl-K2HPO4为最佳双水相体系。以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Bmim]Cl- K2HPO4提取黄秋葵多糖,探讨K2HPO4质量分数、提取时间、提...
2020, 37(3): 556-56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37
摘要:
目的 研究外源草酸处理对低温下去壳绿竹笋Bambusa oldhami的保鲜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用5 mm ol·L−1草酸浸泡去壳绿竹笋10 min,置于(6±1) ℃下,定期测定去壳绿竹笋的过氧化氢(H2O2)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硬度、木质素质量分数和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AL、4-CL、CAD、POD)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5 mmol·L−1草酸溶液浸 泡去壳绿竹笋10 min,能够提高去壳绿竹笋组织内SOD和CAT...
2020, 37(3): 563-57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79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村镇下垫面特征与地表温度(LST)的相关关系,对明晰村镇热环境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利用单通道 算法反演村镇的下垫面温度,针对遥感数据不同波段的特性计算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不透水面信息指数(NDISI)、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和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基于杭州市夏、冬两季的地表温度及遥感指数计算结果,统计分析不同类型村镇下垫面两者间的线性相关性。 结果 地表温度与NDVI呈显著负相关 ,与NDB...
2020, 37(3): 571-57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94
摘要:
目的 为获得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木材的干燥特性,编制合理干燥基准,从而促进其实际开发和利用。 方法 采用百度试 验法研究黑木相思木材的干燥特性,参照百度试验干燥缺陷等级拟定木材干燥初终期条件,依据锯材干燥质量检测结果对黑木相思锯材常规干燥工艺进行系统优化试验,并制定25 mm厚黑木相思锯材的干燥基准。 结果 黑木相思木材的干燥缺陷主要为初 期开裂和扭曲变形,其次为截面变形,无内裂产生。从干燥速度看,黑木相思属于中等易干材。木材含水率15%时的气干密度为0....
2020, 37(3): 578-5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64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温室内车辆自动导航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宽带定位和带有自调整函数模糊控制的路径跟踪方法。 方法 首先利用超 宽带(UWB)模块构建无线定位系统,采用二元三次多项式对定位误差进行拟合,并修正测量点误差;其次结合带自调整函数解析式的模糊控制器,对横向偏差与航向偏差的权重进行动态调整,输出前轮转角;最后分别进行直线和矩形路径跟踪的实车试验,并与使用纯追踪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在进行不同初始状态的直线路径跟 踪时,平均偏差均值为22.4 cm,标准差为5.8 cm,...
2020, 37(3): 587-59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35
摘要:
目的 探究乡村景观品质提升与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有机结合的乡村发展路径。 方法 以浙北地区 桐乡市荣星村、红星村和合星村等3个不同产业类型的村庄为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于产业发展导向的浙北乡村景观规划探索。 结果 复杂的产业结构和高强度经营对区 域乡村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乡村产业发展遇到挑战、乡村社会发展动力不足和生态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是3个主要问题。依据乡村景观与乡村产业结构之间互为因果和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历史遗存与文化惠民...
2020, 37(3): 593-6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12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对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对更好地了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涡动协方差/涡动相关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观测技术。讨论了基于该技术的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成果,总结了当前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源/汇估算;② CO2通量观测...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对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对更好地了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涡动协方差/涡动相关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观测技术。讨论了基于该技术的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成果,总结了当前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源/汇估算;② CO2通量观测...
2020, 37(3): 605-61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42
摘要:
目的 探究水杨酸(SA)诱导紫楠Phoebe sheareri对炭疽病的抗性。 方法 以2年生紫 楠为材料,用0、50、100、200、500 mg·L−1质量浓度SA对紫楠进行喷雾处理,以无菌水喷洒不接种为对照(ck)。喷雾后选择不同时间采集紫楠叶片,采用离体刺伤接种法测定对炭疽病病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紫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 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SA处理的紫楠叶片 均对炭疽病病斑有抑制作用,1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