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是中国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也是北京市使用频度最高的行道树种之一,其形体端正,枝叶繁茂而鲜绿,秋叶橙黄,不仅美观性强,还能捕获大量空气中的颗粒物,降低风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1]。行道树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骨干,以“线”的形式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化,构成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2]。行道树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净化空气[4]、改善城市环境及维护城市内部生物多样性[5]等方面均能起到显著作用,其健康状况不仅反映了城市绿化质量高低,同时也是景观效果及生态效益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行道树易受人为活动的干扰,生长空间受限及后期疏于管护,易出现树势衰弱、腐烂空洞及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限制其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发挥[6]。
近年来,层次分析法[7-9]、主成分分析[10-11]、综合打分法[12]、树木活力度分级[13]等方法广泛应用于树木健康评价中。不同评价方法各有优劣,评价结果精度也不尽相同,整体呈现出多方法相结合的发展趋势[14-16]。针对行道树开展健康评价研究,尚未形成实用性强的评价体系。基于此,本研究在北京市核心区11条街道洋白蜡行道树调查结果基础上,结合行道树生境、管护措施等多方面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建立洋白蜡行道树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判别分析进行结果验证,并基于验证结果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期了解北京市核心区洋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为行道树快速、准确的健康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
调查于2018年夏季进行。选取分布于北京市核心区多个方位、包含多种道路类型的11条行道树为洋白蜡的街道。随机选取每条街道2侧各至少20株样树,对其生长状况、环境条件等指标进行每木调查,共计调查870株洋白蜡。道路概况见表1。
道路名称 单向车道数 道路走向 道路类型 行政区划 道路名称 单向车道数 道路走向 道路类型 行政区划 南礼士路二条 1 东西 支路 西城 青年沟路 1 东西 次干路 东城 南纬路 2 东西 次干路 西城 先农坛西路 1 南北 支路 西城 燕京北街 1 东西 支路 西城 二七剧场路 1 南北 支路 西城 史家胡同 1 东西 支路 东城 南花市大街 2 南北 次干路 东城 西兴隆街 1 东西 支路 东城 德胜门内大街 2 南北 次干路 西城 崇文门西大街 3 东西 主干道 东城 Table 1. Roads’ profile in study area
-
将指标中定性数据量化后,与定量数据相结合,共同构建洋白蜡行道树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参考汪瑛[2]、邵鹏[6]、余韵[18]以及DB 11/T1692—2019《城市树木健康诊断技术规程》[19]的指标选择和赋值原则,从行道树树冠、树干、根部的生长状况及病虫害、环境条件及管护等多个角度建立指标体系,共选取12个评价指标。所选指标及赋值原则如下:①长势与枯枝(x1):冠形饱满、长势良好无枯枝,赋值为4;树冠缺损和枯枝率≤10%,为轻度,赋值为3;树冠缺损和枯枝率为10%~≤30%,为中度,赋值为2;树冠缺损严重和枯枝率>30 %,为重度,赋值为1。②枝叶茂密程度(x2):非常茂密赋值为3;茂密赋值为2;不茂密赋值为1。③树干异常音(x3):木槌敲击树干,无异常音,赋值为3;轻微异常音,赋值为2;异常音较大,赋值为1。④树干完整度(x4):树干表皮无腐朽损伤,赋值为4;损伤度≤1/3,赋值为3;腐朽损伤度为1/3~≤1/2时,赋值为2;损伤度>1/2,赋值为1。其中,损伤度=树干表皮最大损伤宽度/树干周长。⑤基部空洞程度(x5):树干基部空洞深度占树干基部直径的比例,用钢钎测量。目测无空洞,赋值为4;存在空洞情况,空洞程度≤1/3,赋值为3;空洞程度为1/3~≤1/2时,赋值为2,损伤度>1/2,赋值为1。⑥根部腐朽程度(x6):用钢钎测量。如钢钎无法插入,则无腐朽,赋值为4;插入深度≤5 cm,为轻度,赋值为3;插入深度为5~≤20 cm时,则为中度,赋值为2;深度>20 cm,则为重度腐朽,赋值为1。⑦修枝愈合率(x7):伤口愈合良好的修枝数量占修枝总量的比例。⑧修枝留茬(x8):无修枝留茬,赋值为4;留茬数为1 个即为轻度,赋值为3;留茬数为2~3个即为中度,赋值为2;留茬数为3个以上即为重度,赋值为1。⑨病虫害情况(x9):该指标结合叶片病虫害受害率、树干部病虫害受害率、异色叶比例3个方面进行考量。叶片病虫害受害率=受害叶片数量/叶总量;树干部病虫害受害率=受害宽度/周长;异色叶比例=异常叶色数量/叶总量,其中受害宽度指寄生物危害、病害及虫害等致树干部位受到损伤的最大宽度,周长指受害部位所在位置的枝干周长。无病虫害、无叶色异常、无羽化孔和排粪孔,赋值为4;存在排粪孔或1个羽化孔,叶色异常≤30%,叶片或树干部受害率≤1/3,满足其中任意1项为轻度,赋值为3;存在2~5个羽化孔、叶色异常为30%~≤50%、叶片或树干部受害率为1/3~≤1/2时,满足其中任意1项为中度,赋值为2;存在5个及以上羽化孔,叶色异常比例>50%,叶片或树干部受害率>1/2,满足其中任意1项为重度,赋值为1。⑩环境影响(x10):生长空间充足无遮荫,有防踩铺装且透水性良好,无根系裸露,赋值为4;生长空间稍狭,有防踩铺装但透水性差或存在轻微根系裸露现象,赋值为3;阻碍交通、生长空间受限、无防踩铺装或存在1/3~≤1/2根系裸露,赋值为2;生长空间严重受限(距离建筑物≤1 m)、基部晃动或>1/2根系裸露,赋值为1。⑪冠穴比(x11):
$\mathrm{冠}\mathrm{穴}\mathrm{比}={\mathrm{{\text{π}} }\;{\left(\dfrac{1}{4}\displaystyle \sum\limits _{i=1}^{4}{{W_{{\rm{C}}_i}}}\right)}^{2}}/{A_{{\rm{TP}}}}$ 。⑫冠高比(x12):$\mathrm{冠}\mathrm{高}\mathrm{比}= {\dfrac{1}{2}\displaystyle \sum\limits _{i=1}^{4}{W_{{\rm{C}}_i}}}/{H}$ ,其中:${W_{{\rm{C}}_i}} $ 表示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冠幅之和,ATP表示树池面积,H表示树高。 -
本研究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将12个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2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得到因子载荷矩阵,提取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70%以上n个主成分F,得出主成分的表达式yi;再根据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计算权重,从而得到主成分综合健康得分表达式Z;对健康综合得分进行K-means聚类分析,评定树木健康等级,结果共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及濒死4个层次;然后采用判别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
BP神经网络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多层前馈式神经网络(multiple-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构成,其基本思想是学习过程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2个过程组成,不断调整各层神经元的权值及阈值,进行误差校正,使训练的网络达到最优[21],具有较强的非线性适应性和多维函数映射能力[20,22]。
基于MATLAB R2019b工具箱nftool环境设计了1个3层BP神经网络,将归一化后的指标数据及评价结果类别分别作为输入层及输出层。根据经验公式[20],计算隐含层单元数,后通过试错法[21]对比,确定最终隐含层数量。采用均方误差(EMS)与相关系数(R)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23]。
-
采用SPSS 26和MATLAB R2019b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进行多重比较。
-
样本数据通过KMO (K>0.5)和Bartlett (P<0.05)球形检验,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特征根值>1的前6个主成分作为洋白蜡行道树健康评价的综合指标。结果如表2。
主成分 特征根 方差贡献率(wi)/% 累计方差贡献率(W)/% 主成分 特征根 方差贡献率(wi)/% 累计方差贡献率(W)/% F1 1.952 16.264 16.264 F4 1.137 9.477 52.449 F2 1.712 14.267 30.531 F5 1.102 9.179 61.629 F3 1.493 12.441 42.972 F6 1.008 8.396 70.025 说明:F1~F6为前6个主成分。i=1, 2, 3 Table 2. Principal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 root and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s
-
根据表3,构建前6个主成分与洋白蜡行道树综合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yi。
指标 主成分 指标 主成分 F1 F2 F3 F4 F5 F6 F1 F2 F3 F4 F5 F6 x1 0.492 −0.312 0.211 −0.168 0.351 0.291 x7 0.781 −0.156 −0.398 0.091 −0.180 0.019 x2 0.409 0.109 0.047 −0.325 0.636 0.148 x8 0.722 −0.280 −0.370 0.169 −0.260 0.045 x3 0.328 0.533 0.369 −0.206 −0.300 0.031 x9 0.272 0.319 0.110 −0.320 0.222 −0.401 x4 0.294 0.534 0.234 −0.174 −0.426 0.002 x10 −0.116 0.066 0.263 0.062 −0.104 0.816 x5 0.161 0.060 0.337 0.696 0.258 −0.164 x11 −0.041 0.675 −0.473 0.043 0.219 0.111 x6 0.290 0.364 0.357 0.518 0.108 −0.012 x12 −0.136 0.482 −0.644 0.177 0.125 0.177 Table 3. Factor load matrix
基于以上,按照公式
$ Z=({w}_{1}{y}_{1}+{w}_{2}{y}_{2}+{w}_{3}{y}_{3}+\dots +{w}_{n}{y}_{n})/W $ ,可得最终模型为:$ Z=(16.264{y}_{1}+ 14.267{y}_{2}+ 12.441{y}_{3}+9.477{y}_{4}+9.179{y}_{5}+8.396{y}_{6})/70.025 $ 。 -
采用K-means聚类和判别分析分别进行分类和准确性检验,由表4可见:研究区域有洋白蜡健康树341株;亚健康树359株;不健康树146株;濒死树24株。线性判别结果可知:K-means分类结果不存在任何分类争议,正确率达100%。
健康等级 线性判别分析 健康/株 亚健康/株 不健康/株 濒死/株 总计/株 健康 341 0 0 0 341 亚健康 0 359 0 0 359 不健康 0 0 146 0 146 濒死 0 0 0 24 24 总计 341 359 146 24 870 Table 4. Health discrimination results based on K-means clustering analysis
-
结果表明:健康的洋白蜡有341株,占比39.20%,平均得分为1.0222;亚健康的洋白蜡有359株,占比41.26%,平均得分为0.9374;不健康的洋白蜡有146株,占比16.78%,平均得分为0.8377;濒死的洋白蜡有24株,占比2.76%,平均得分为0.6064。每条道路的洋白蜡健康状况见表5。洋白蜡行道树总体平均得分为0.9448,在该评价系统中属于亚健康等级,核心区洋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整体呈中上等水平,约19%的树木健康状况较差,亟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道路名称 健康树 亚健康树 不健康树 濒死树 总数/株 数量/株 比例/% 数量/株 比例/% 数量/株 比例/% 数量/株 比例/% 南礼士路二条 3 5.40 22 39.30 19 33.90 12 21.40 56 南纬路 21 47.70 18 40.90 5 11.40 0 0.00 44 燕京北街 51 63.00 26 32.10 4 4.90 0 0.00 81 史家胡同 10 16.70 34 56.70 13 21.70 3 5.00 60 西兴隆街 38 52.80 29 40.30 4 5.60 1 1.40 72 崇文门西大街 20 30.30 41 62.10 4 6.10 1 1.50 66 青年沟路 69 32.40 79 37.10 60 28.20 5 2.30 213 先农坛西路 18 41.90 22 51.20 3 7.00 0 0.00 43 二七剧场路 24 40.00 22 36.70 13 21.70 1 1.70 60 南花市大街 46 69.70 17 25.80 3 4.50 0 0.00 66 德胜门内大街 41 37.60 49 45.00 18 16.50 1 0.90 109 总数 341 39.20 359 41.26 146 16.78 24 2.76 870 Table 5. Health condition of F. pennsylvanica in 11 roads
-
将归一化后的12个指标数据作为输入层;将4个评价结果,即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濒死,分别与(1,0,0,0) (0,1,0,0) (0,0,1,0) (0,0,0,1)一一对应,作为期望输出。隐含层通过试错法最终确定为10个。确定的网络拓扑结构为“12-10-4”(图1)。
训练及验证样本从样本数据中随机选取,且无交集。用于训练、验证及测试的样本数分别为608、131及131个。图2为神经网络EMS的曲线图。由图2可知:当训练步数增加时,模型误差曲线逐渐逼近误差的最优值。当模型迭代18次时,验证误差达到0.0104,网络训练稳定且迅速收敛,说明该模型能够满足需求。
图3表示4个数据集的期望值及预测值之间的比较情况。当验证误差为0.0104时,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中的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与总体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0.9720、0.9976及0.9953,均大于0.9500,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和总体样本都有很好的逼近能力,能较好地反映洋白蜡行道树12个评价指标与健康评价等级之间关系,故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洋白蜡健康状况评价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
研究区域洋白蜡行道树胸径平均值为31.88 cm,约68.20%的洋白蜡树胸径集中分布在20~40 cm,总体呈现左偏正态分布的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表6)可知:胸径对洋白蜡行道树的健康状况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当胸径≥10~<60 cm时,呈现随着胸径增加,综合健康评分随之下降的趋势,但在胸径≥60~<70 cm时,健康综合得分达最大值,且显著高于胸径≥30~<60 cm区间内的3个水平(P<0.05)。
胸径/cm 样本量 健康综合得分 平均值±标准差 极小值 极大值 标准误 ≥10~<20 82 0.96±0.07 ab 0.71 1.15 0.01 ≥20~<30 354 0.96±0.08 ab 0.39 1.15 0.00 ≥30~<40 241 0.93±0.11 a 0.45 1.10 0.01 ≥40~<50 132 0.93±0.09 a 0.45 1.07 0.01 ≥50~<60 54 0.92±0.10 a 0.47 1.08 0.01 ≥60~<70 7 0.99±0.06 b 0.88 1.06 0.02 说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胸径间差异显著(P<0.05) Table 6. Effects of DBH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F. pennsylvanica
调查区域内树高平均值为11.78 m。由表7可知:洋白蜡树高大多数≥6~<18 m,占比95.75%,其他范围分布较少;洋白蜡健康综合得分与树高间的关系整体呈正相关,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树高/m 样本量 健康综合得分 平均值±标准差 极小值 极大值 标准误 ≥0~<6 8 0.89±0.12 a 0.64 1.00 0.04 ≥6~<12 494 0.94±0.10 a 0.45 1.15 0.00 ≥12~<18 339 0.95±0.09 a 0.39 1.15 0.00 ≥18~<24 29 0.95±0.05 a 0.84 1.05 0.01 说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树高间差异显著(P<0.05) Table 7. Effects of tree height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F. pennsylvanica
-
不规范的修枝方法会导致树体留茬,而留茬处往往易腐烂进而导致分枝处更大面积腐烂等,如不及时清除,腐烂可蔓延至主干木质部,威胁行道树的健康。由表8可知:存在修枝留茬的洋白蜡行道树占比56.90%,留茬数多为1~3个,3个以上的相对较少。修枝留茬现象对于健康综合得分影响显著(P<0.05),无留茬的洋白蜡健康得分显著高于存在留茬的得分,但留茬数量对行道树健康综合得分无显著影响。
修枝留茬/个 样本量 健康综合得分 平均值±标准差 极小值 极大值 标准误 0 375 0.97±0.08 b 0.58 1.15 0.00 1 215 0.94±0.10 a 0.39 1.08 0.01 2~3 180 0.92±0.11 a 0.45 1.10 0.01 >3 100 0.92±0.08 a 0.56 1.06 0.01 说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修枝留茬数间差异显著(P<0.05) Table 8. Effects of pruning stubble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F. pennsylvanica
调查区域内,88.16%的树池有防踩实措施,主要包括毛毡子、梅花砖、塑料篦子+塑料+石子等模式。不同铺装材料的透水性差异较大,影响土壤的水分、养分循环及树体的吸收,从而影响树木健康状况。由表9可知:防踩铺装的铺设及材料透水性显著影响洋白蜡健康状况(P<0.05),采用透水性强的铺装材料的洋白蜡行道树的健康综合得分最高,显著高于无铺装和透水性差的铺装。
防踩铺装 样本量 健康综合得分 平均值±标准差 极小值 极大值 标准误 无铺装 103 0.88±0.12 a 0.45 1.05 0.01 透水性强铺装 748 0.95±0.09 b 0.39 1.15 0.00 透水性差铺装 19 0.91±0.10 a 0.62 1.03 0.02 说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防踩铺装间差异显著(P<0.05) Table 9. Effects of anti-stepping paving condition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F. pennsylvanica
-
株距限制着行道树生长范围,过小会导致树木地上和地下生长空间压缩,限制树木树冠及根系伸展,加剧土壤营养资源的争夺,进而导致生长所需矿质养分不足。调查区域内,株距平均值为5.38 m,最大值25.00 m,最小值1.50 m。株距对洋白蜡的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影响(P<0.05),株距≥0~<5 m时,洋白蜡健康得分为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株距范围;当株距≥5 m时,洋白蜡健康得分并不会随着株距增加而产生显著的变化(表10)。
株距/m 样本量 健康综合得分 平均值±标准差 极小值 极大值 标准误 ≥0~<5 68 0.90±0.11 a 0.45 1.09 0.01 ≥5~<10 750 0.95±0.09 b 0.39 1.15 0.00 ≥10 52 0.94±0.09 b 0.66 1.05 0.01 说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株距间差异显著(P<0.05) Table 10. Effects of plant spacing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F. pennsylvanica
行道树树池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节点。树池面积过小会导致土壤透水透气不良,树木根系伸展和生长状况不佳;过大的树池又会占用过多城市道路硬质地面,对行人行车造成妨碍。表11可知:调查区域内树池面积大多为≥1~<2 m2,占比88.74%,且在此树池面积下生长的洋白蜡行道树具有最高的健康综合得分,与其余树池面积下的洋白蜡健康得分差异显著(P<0.05)。
树池面积/m2 样本量 健康综合得分 平均值±标准差 极小值 极大值 标准误 ≥0~<1 9 0.90±0.10 a 0.64 0.99 0.03 ≥1~<2 772 0.95±0.09 b 0.39 1.15 0.00 ≥2 89 0.90±0.11 a 0.45 1.04 0.01 说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树池面积间差异显著(P<0.05) Table 11. Effects of tree pool area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F. pennsylvanica
车道数以及车道走向对于洋白蜡健康状况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表12可知:洋白蜡健康得分随车道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车道数为2条时,洋白蜡的健康状况最佳,显著高于车道数为1条时的健康得分,而与车道数为3条时差异不大;车道走向决定了行道树接受日照的情况,车道为南北走向时,洋白蜡健康状况显著优于东西走向(P<0.05)(表13)。
单向车
道数/条样本量 健康综合得分 平均值±标准差 极小值 极大值 标准误 1 585 0.93±0.10 a 0.39 1.12 0.00 2 219 0.97±0.07 b 0.64 1.15 0.00 3 66 0.95±0.06 ab 0.70 1.07 0.01 说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单向车道数间差异显著(P<0.05) Table 12. 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unidirectional traffic lanes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F. pennsylvanica
车道走向 样本量 健康综合得分 平均值±标准差 极小值 极大值 标准误 东西 592 0.94±0.10 a 0.39 1.15 0.00 南北 278 0.96±0.07 b 0.64 1.15 0.00 说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车道走向间差异显著(P<0.05) Table 13. Effects of directions of traffic lanes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F. pennsylvanica
Health assess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raxinus pennsylvanica in Beijing core area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109
- Received Date: 2022-01-09
- Accepted Date: 2022-06-05
- Rev Recd Date: 2022-05-28
- Available Online: 2022-11-21
- Publish Date: 2022-12-20
-
Key words:
- Fraxinus pennsylvanica /
- functional core area of the capital /
- tree health assessment /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 BP neural network
Abstract:
Citation: | WANG Yan, YU Yun, LIU Yong, WANG Kaiyong, ZHOU Xiaojie, WANG Yang. Health assess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raxinus pennsylvanica in Beijing core are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6): 1340-13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