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6卷  第6期

研究论文
生物质炭对土壤吸附Zn2+-DEP复合污染溶液中Zn2+的影响
钱钱, 杨兴, 郭明, 秦鹏, 徐颂, 王海龙
2019, 36(6): 1051-10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1
[摘要](14534) [HTML] (10552) [PDF](251) [施引文献] (8)
摘要:
为研究施用生物质炭后土壤对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PAEs)复合污染物的吸附效果,选取猪炭和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炭,采用批量吸附试验,并初步探究其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猪炭(PB)和法国梧桐炭(POB)均可促进土壤对重金属-PAEs复合污染溶液中锌离子(Zn2+)的吸附,且随生物质炭施加量的增加更加明显,其中相较不加生物质炭的处理,施加质量分数为2% PB可使饱和吸附量提高31.61%,是施加质量分数为2% POB的5.90倍。动力学吸附行为可采用准二级动力模...
不同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废弃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及评价
闫烨琛, 赵廷宁, 张艳, 王美琪, 胡平, 杨凝, 陈童
2019, 36(6): 1062-10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2
[摘要](2778) [HTML] (9886) [PDF](94) [施引文献] (20)
摘要:
为揭示不同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废弃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选取白杨Populus tomentos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黄栌Cotinus coggygria和油松+黄栌5种典型植物恢复措施,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采用措施后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通过5种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进行修复后的土壤粒径均主要分布在0.25~10.00 mm;②相比较于白杨、油松、黄栌、油松+黄栌4种恢复措施,侧柏恢复措施...
黄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及其与酶活性的关系
姚兰, 张焕朝, 胡立煌, 王艮梅, 方炎明
2019, 36(6): 1069-10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3
[摘要](6627) [HTML] (1462) [PDF](253) [施引文献] (32)
摘要:
以黄山海拔870~1 760 m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Ⅰ和Ⅱ以及高山草甸4种不同海拔植被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碳氮及其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土壤酶活性、pH值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等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及全氮(T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 < 0.01)。不同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熵(MBC/TOC)、DOC/TOC存在显著差异(P < 0.01),且总体上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高山草甸的...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组成及有机碳特征
张家洋, 蔺芳, 詹乃才, 任敏
2019, 36(6): 1077-10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4
[摘要](12236) [HTML] (998) [PDF](130) [施引文献] (13)
摘要:
通过豫北地区6 a定位试验,以撂荒地为对照,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与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建植后,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改善较为明显;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以5.00~3.00和3.00~2.00 mm粒径为主(比例为35.55%~57.12%);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以 < 0.25 mm和3.00~1.00 mm为主(比例为53....
上海市林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张青青, 张桂莲, 伍海兵, 仲启铖, 何小丽, 陈平, 朱清, 徐冰, 梁晶
2019, 36(6): 1087-109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5
[摘要](4094) [HTML] (980) [PDF](73) [施引文献] (20)
摘要:
土壤有机碳影响着全球气候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林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含量和密度的高低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上海市7种典型林地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经济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地、不同土层(0~10,10~30,30~100 cm)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和逐步剔除回归法探讨了有机碳质量分数...
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政欣, 包亚芳, 孙治
2019, 36(6): 1096-11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6
[摘要](4539) [HTML] (1078) [PDF](63) [施引文献] (34)
摘要:
以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规模度指数、洛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分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省域层面上,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呈现多中心集聚、组团分布格局;浙东北地区3A级景区村庄分布数量与集聚程度均高于浙西南地区,杭州、绍兴、衢州、宁波等4市的3A级景区村庄数量超过了全省的50%。市域层面上,3A级景区村庄分布类型大多数为均匀型,仅杭州、衢州、台州等3市为集聚型。浙江...
浙江省杉木林生产力地理分异特性
王兰芳, 韦新良, 汤孟平
2019, 36(6): 1107-11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7
[摘要](3038) [HTML] (901) [PDF](52) [施引文献] (9)
摘要: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是浙江省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为科学合理地开展杉木经营管理,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效益,以1994-200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森林生产力,以平均划分的原则将经度、纬度和海拔3个维度分别划分成几个半度带称之为梯度带,用最小显著差法分别计算差异显著性,分析杉木林生产力的地理分异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杉木林生产力在经度方向上差异显著(P < 0.05),第Ⅰ和第Ⅱ梯度带上的生产力明显高于其他梯度带...
北京油松人工林竞争指数的适用性评价
李超, 裴顺祥, 张连金, 郭嘉, 辛学兵
2019, 36(6): 1115-112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8
[摘要](12516) [HTML] (1182) [PDF](121) [施引文献] (15)
摘要:
为筛选北京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的最适竞争指数,获取油松人工林科学经营管理的依据和理论支撑,以九龙山油松人工林内的1 054株油松对象木及4 216株竞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Hegyi竞争指数、Bella竞争指数(CIOi)及基于交角的林木竞争指数(d_α_CIi)进行生物量回归分析和k折交叉验证,筛选并分析油松人工林的最适竞争指数。结果显示:油松的径级分布呈略正偏的正态分布,88.24%的个体分布在10~25 cm径级内;油松生物量与d_α_CIi,Hegyi竞争指数服...
干扰对固沙樟子松林凋落物特征及持水性的影响
王东丽, 郝可欣, 梁潇洒, 方祥, 汤家喜, 连昭, 赵艳, 沈海鸥
2019, 36(6): 1125-113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9
[摘要](3357) [HTML] (993) [PDF](47) [施引文献] (8)
摘要:
为明确干扰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固沙林凋落物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持水法,选择章古台林龄为37和46 a樟子松为对象,以邻近立地条件一致的围封林地为对照,研究干扰对不同类型凋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樟子松林下凋落物盖度、厚度与蓄积量在干扰条件下分别为60%~85%,0.4~1.4 cm和1.8~2.8 t·hm-2,均极显著小于封闭条件(P < 0.001)。②不同类型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0....
江苏宝华山自然保护区紫楠群落基本特征
钮峥洋, 张晓晨, 祁奇, 郗连连, 陈昕
2019, 36(6): 1134-114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0
[摘要](3769) [HTML] (1046) [PDF](80) [施引文献] (5)
摘要:
基于10个20 m×20 m的样方,对江苏宝华山重要森林组成树种紫楠Phoebe sheareri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59科100属120种,其中被子植物55科95属115种,蕨类植物4科5属5种;样地内种子植物区系类型在属的层面上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②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以紫楠,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建始槭Acer henryi和红柴枝Meli...
海口市城市森林结构及植物多样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何荣晓, 杨帆, 崔明
2019, 36(6): 1142-11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1
[摘要](4427) [HTML] (1240) [PDF](125) [施引文献] (21)
摘要:
选取海口市主建成区随机建立的235个植物样方进行调查,评价其结构特征,分析其植物多样性指数相关性。结果表明:①主建成区常见植物共283种隶属于72科218属,其中,本地种114种,外来种169种;②优势植物主要有椰子Cocos nucifera、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王棕Roystonea regia、垂叶榕Ficus benjamina等;③树木径级结构呈现"整体偏小"的分布格局,整体立木层次较低,平均树高仅6.8 m;④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功能多样性指数之间多数存在显著...
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徐庆华, 杨进良, 黄练忠, 张星元, 谭雪莲, 张璐
2019, 36(6): 1151-115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2
[摘要](2971) [HTML] (850) [PDF](71) [施引文献] (17)
摘要:
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以珠江三角洲城郊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test),指示种分析(IS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定量研究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①次生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和林下光环境各参数沿林冠梯度变化表现不一。立木密度和平均胸径沿林冠梯度差异极显著(P < 0.001),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沿林冠梯度差异显著(P < 0.05)。②林下植被物种丰富,物种数...
福州市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田地, 刘政, 胡亚林
2019, 36(6): 1158-116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3
[摘要](4081) [HTML] (1073) [PDF](71) [施引文献] (30)
摘要: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福州市1995-2015年6期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差值法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同时分析了地形因子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福州市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年际植被覆盖度均值由1995年的57.93%增加至2015年的66.44%,年均增加0.43%;各等级覆盖度植被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极高植被覆盖面积不断增加,2015年面积占比达54.18%;整体...
青海高寒黄土区典型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
朱柱, 杨海龙, 黄乾, 赵嘉玮
2019, 36(6): 1166-117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4
[摘要](2987) [HTML] (9832) [PDF](20) [施引文献] (19)
摘要:
青海高寒黄土区水源涵养林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该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效益的发挥。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沟林场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以及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等5种典型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森林健康相关理论和专家咨询法,构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根据综合指数法进行水源涵养林健康指数计算并分析...
金叶女贞棒孢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系统发育
王树和, 周彩勤, 张奎望, 刘慧迪
2019, 36(6): 1174-118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5
[摘要](3776) [HTML] (1100) [PDF](56) [施引文献] (11)
摘要:
对新见的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棒孢叶斑病病原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对病叶进行保湿培养,观察病原菌孢子形态和大小;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温度、pH值、光照及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测定其对不同寄主致病性;将病原菌的rDNA-ITS,β-tubulin基因和ef-1α基因扩增测序后,在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进...
评价芽孢杆菌脂肽产量及底物碳利用效率的新方法
王晶, 刘茗, 冯歌林, 方伟, 高竞, 梁辰飞, 秦华, 陈俊辉, 徐秋芳
2019, 36(6): 1182-118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6
[摘要](2694) [HTML] (857) [PDF](24)
摘要:
芽孢杆菌Bacillus代谢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但芽孢杆菌脂肽产量普遍较低。探索高产量的培养条件是开发利用的重点,而简单快速的产量评价方法则可大大提高条件探索的效率。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K1为试验菌株,首先通过含发酵液培养基对病原菌的抑制实验确定最佳培养时间,然后设计初始pH值分别为5,6和7的培养基生产脂肽物质,通过测定发酵液酸沉降前后总有机碳的差值,推算脂肽类物质粗提物的产量(差减法),以传统的重量法为对...
云锦杜鹃转录组分析
许蔷薇, 楼雄珍, 杨彬, 林二培, 童再康
2019, 36(6): 1190-119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7
[摘要](3480) [HTML] (1035) [PDF](44) [施引文献] (14)
摘要:
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具有很高的园艺观赏价值。由于缺乏相关的遗传信息,云锦杜鹃的多样性、分子辅助育种等工作进展较为缓慢。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对云锦杜鹃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通过测序拼接和去冗余共获得84 633条单基因簇(unigene)序列,平均长度为691.4 bp。通过与公共数据库比对成功注释到了35 526条单基因簇,其中与葡萄Vitis vinifera基因相似的序列最多。根据基因本体论数据库(GO)可将23 215个单基因簇归类于生...
光强和氮素对芒萁光响应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王佳佳, 张明如, 许焱, 何云核
2019, 36(6): 1199-120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8
[摘要](3382) [HTML] (1028) [PDF](33) [施引文献] (17)
摘要:
以亚热带森林退化植被"标志种"之一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研究材料,采取盆栽控制实验,设置不同光强[透光率35.96%(L1)、13.00%(L2)和4.75%(L3)]和氮素水平[施氮(N1)和不施氮(N0)],探究盆栽芒萁对光强和氮素的光响应,分析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光强对光响应特征参数有显著影响(P < 0.05)。未施氮组,L2处理盆栽芒萁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PLS最大,光补偿点(PLC、暗呼吸速率(Rd)观量子效率(...
山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矿质元素及脂肪酸组分变化
何国庆, 俞春莲, 饶盈, 章富阳, 沈晓飞, 黄坚钦, 刘力, 夏国华
2019, 36(6): 1208-12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9
[摘要](2956) [HTML] (785) [PDF](56) [施引文献] (22)
摘要:
为探明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种仁脂肪和脂肪酸的变化特征,以40年生山核桃为试材,对果皮和种仁中氮、磷、钾、钙、镁等主要矿质元素、种仁脂肪和脂肪酸进行了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各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干物质总质量没有显著增加,但果皮干物质大量向种仁转移,其中8月5-20日是种仁干物质快速积累期(从0.62 g·粒-1增长至1.34 g·粒-1)。钾大量从种仁向果皮转移,种仁钾质量分数从8月5日的11.71 mg·kg-1降至...
不同营养液配比对营养液膜栽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白嫆嫆, 高艳明, 李建设, 王兰, 张雪, 刘军丽
2019, 36(6): 1217-122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20
[摘要](11739) [HTML] (1270) [PDF](72) [施引文献] (9)
摘要:
以营养液膜栽培(nutrient film technique,NFT)番茄京番‘302’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Jingfan302’为试材,设置了不同营养液配比[日本园试1.0单位(ck)、日本园试2.0单位(TA)、日本园试1.0单位添加氯化钙(TB)、日本园试1.5单位调整钾氮比(TC)],共计4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矿质元素累积量的吸收与分配、品质和产量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表明:TB处理可显著促进番茄植株茎粗的生长;相对于其他处理,TB...
林业雇工劳动质量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的影响
贾代伟, 沈月琴, 朱臻, 黄晨鸣
2019, 36(6): 1225-12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21
[摘要](2573) [HTML] (811) [PDF](29) [施引文献] (12)
摘要:
以浙江省245户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度样本农户营林技术效率,分析影响农户营林技术效率的因素,重点分析雇工劳动质量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营林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57,存在着明显的技术效率损失;有雇工农户的营林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59,无雇工农户的营林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76,农户营林生产过程中雇佣劳动的存在会阻碍农户营林技术效率的提高,对营林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农户营林生产过程中的雇佣劳动对营林生产有负面影响;雇工劳动质量不...
文献综述
药用植物中GRAS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进展
刘云辉, 李珅, 王洋, 羊健, 周伟, 沈亚芳
2019, 36(6): 1233-124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22
[摘要](13129) [HTML] (1524) [PDF](178) [施引文献] (11)
摘要:
GRAS是重要的植物转录调控因子,依据结构特征分为10个主要亚家族。目前已在许多药用植物和其他植物中开展了GRAS转录因子的研究,发现其家族成员广泛参与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响应、信号转导相关应答、初级和次级代谢等过程。对GRAS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功能作用以及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自身研究对药用植物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后指出,后续研究可以聚焦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点解析每个GRAS亚家族保守结构域的功能;其次是分析GRAS蛋白N端可变序列的进化特征;再者是解析GRAS家族成员调控品质...
研究简报
花椒cpSSR标记开发及在种间、种内的通用性分析
李思巧, 韦伊, 刘洪妤, 张志东, 张野, 王丽华, 刘玉林
2019, 36(6): 1241-12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23
[摘要](12819) [HTML] (1207) [PDF](127) [施引文献] (11)
摘要:
叶绿体基因组为母系遗传,保守性高,因此叶绿体基因组中的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可在更高分类水平上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利用TRF软件和SSR Hunter软件相结合对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叶绿体基因组中的SSR位点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花椒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有144个SSR位点,位点间的平均分布距离为1 100.00 bp。基于检测软件设置参数,SSR重复类型主要集中在一、三核苷酸重复,二者占SSR位点总数的91.67%。此外,随机设计合成30对SSR引物对1...
1个含有SDR结构域PKS/NRPS基因的克隆
原晓龙, 李娟, 李云琴, 王毅
2019, 36(6): 1247-125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24
[摘要](3655) [HTML] (1111) [PDF](29) [施引文献] (1)
摘要:
聚酮和非核糖体多肽的复合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它们由聚酮合酶/非核糖体肽合成酶(PKS/NRPS)催化合成。目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中含SDR结构域的PKS/NRPS酶的生物合成机制尚不清楚,采用基因挖掘技术从球孢白僵菌基因组中分离得到1个PKS/NRPS基因(命名Bbpks2),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并检测该基因在以6.0 g·L-1麦芽提取物和3.0 g·L-1酵母提取物为基本氮源培养基,7种碳源添加物和以1.8 g·L-1麦芽糖和6.0 g·L-1...
白枪杆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
黄俊威, 孙永磊, 周金星, 刘玉国, 万龙
2019, 36(6): 1254-12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25
[摘要](11953) [HTML] (1071) [PDF](96) [施引文献] (13)
摘要: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作为该地区的乡土物种,被广泛应用于当地的植被恢复工程中,研究白枪杆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明确白枪杆对西南喀斯特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不均的适应方式,有助于推动西南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进程。以1年生白枪杆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制试验,测定土壤含水量为40%,34%,28%,22%和16%条件下白枪杆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蒸腾速率等参数,探究白枪杆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