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7卷  第1期

研究论文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鹅掌楸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邱浩杰, 孙杰杰, 徐达, 沈爱华, 江波, 袁位高, 李胜
2020, 37(1): 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1
[摘要](5282) [HTML] (1302) [PDF](340)
摘要:
目的  分析未来气候环境对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鹅掌楸的保护措施。  方法  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以鹅掌楸的地理分布数据、Worldclim生物气候变量和人类活动强度数据为依据,分析影响鹅掌楸分布的主导因子,并对其在中国的适宜性分布区进行预测。  结果  MaxEnt模型有很好的预测能力,训练集均值为0.973,测试集为0.953。年均降水量、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降水量...
云南高原湖泊杞麓湖动态演变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王涛, 肖彩霞, 刘娇, 禄鑫
2020, 37(1): 9-1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2
[摘要](2119) [HTML] (646) [PDF](77)
摘要:
目的  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杞麓湖动态演变过程及其流域景观生态风险。  方法  基于1975-2015年8期时序Landsat数据,提取湖泊边界,并解译得到3期流域景观类型分类数据。从湖泊面积、轮廓和质心3个方面对杞麓湖动态演变进行研究,通过划分生态风险采样小区,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杞麓湖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  结果  ① 近30 a来,杞麓湖流域景观结构变化特征明显,建设用地和滩涂湿地面积显著增加,农地、林地和水体面积持续减少,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大;②近40 a来,杞麓湖处于...
粤北3种林分凋落叶-根系-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李非凡, 孙冰, 裴男才, 闫玮明, 罗鑫华
2020, 37(1): 18-2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3
[摘要](2882) [HTML] (726) [PDF](224)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工林和次生林在养分分布方面的异同点和诱因,以掌握养分现状和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部位的存在情况。  方法  以粤北南亚热带地区相近林龄的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人工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凋落叶、根系及土壤(0~20 cm)全碳、全氮、全磷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  结果  ① 凋落叶全碳和全磷质量分数在3种林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红锥林凋落叶全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乐昌含笑林和次生;根系的全碳、全...
北京市侧柏低效林物种多样性改造策略
靳孟理, 胡俊, 齐实, 逯进生, 李月, 蒋九华
2020, 37(1): 27-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4
[摘要](2152) [HTML] (518) [PDF](51)
摘要:
目的  京津风沙源二期低效林改造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森林物种多样性。探究影响北京市低效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环境因素并确定各环境因素影响大小。  方法  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低效林为研究对象,对35个低效林样地开展调查,获取并计算各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利用最大熵模型研究10个立地环境因子与侧柏低效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关系,分析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对侧柏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  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海拔、坡向、土壤全磷、坡度和土壤全钾,...
萌芽杉木幼龄林植物群落特征
田甜, 余树全, 张旭东, 白彦锋, 张华锋, 姜春前
2020, 37(1): 36-4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5
[摘要](1834) [HTML] (501) [PDF](59)
摘要:
目的  探索森林恢复方式,改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林分结构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恢复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方法  2017年10月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昔口村二代萌芽杉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实地调查。  结果  昔口村杉木萌芽幼龄林植物种类共104种,其中乔木层植物14种,灌木层植物58种,草本层植物41种,优势植被构成杉木-蓬蘽Rubus hirsutus-蕨Pteridium aquilinum群落;物...
毛竹茎秆快速生长期PeATG1/PeATG4基因表达分析
卜柯丽, 傅卢成, 王灵杰, 栗青丽, 王柯杨, 马元丹, 高岩, 张汝民
2020, 37(1): 43-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6
[摘要](1978) [HTML] (451) [PDF](98)
摘要:
目的  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茎秆快速生长与PeATG1和PeATG4基因表达的关系。  方法  以毛竹笋竹茎秆为材料,采用透射电镜监测笋竹快速生长期不同时间(10:00、14:00、18:00、22:00、2:00和6:00)和不同部位(第4、7、10、13节)的自噬活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技术测定第7节PeATG1和PeATG4基因表达量。  结果  对毛竹茎秆24 h自噬活性监测,22:00和2:00在第7节和第10节观...
竹笋截梢对绿竹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卢玉生, 官凤英, 彭超, 尹子旭, 张美曼, 詹美春, 晏颖杰
2020, 37(1): 51-5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7
[摘要](2132) [HTML] (587) [PDF](47)
摘要:
目的  探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矮化方法及矮化后绿竹生长规律及光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笋为研究对象,不截梢为对照(ck),比较不同高度H1(60 cm)、H2(90 cm)、H3(120 cm)、H4(150 cm)、H5180 cm)绿竹笋梢对绿竹形态指标、成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结果  ① 竹笋截梢后绿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株高与截梢前绿竹笋高度呈线性极显著负相关(R2=0.90,P <...
固沙樟子松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王东丽, 张日升, 方祥, 王凯, 吴叶礼, 秦崧悦, 龙丹丹, 沈海鸥
2020, 37(1): 60-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8
[摘要](2316) [HTML] (575) [PDF](48)
摘要:
目的  明确引种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固沙林在种子萌发期的天然更新优势。  方法  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龄樟子松固沙林种子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 6000)溶液(0、-0.054、-0.177、-0.393和-0.735 MPa)模拟不同干旱胁迫处理(ck、T1、T2、T3和T4)的方法,研究了其种子萌发幼苗长对旱胁的响应特征及抗旱性。  结果  在干旱胁迫下,樟子松种子总体表现为萌发率下降,种子萌发时滞增...
埋管通气对雷竹林土壤氧气体积分数的影响
郭益昌, 庄舜尧, 胡昱彦, 桂仁意
2020, 37(1): 69-7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9
[摘要](3843) [HTML] (478) [PDF](55)
摘要:
目的  为改善土壤氧气体积分数提供方法手段,以实现退化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的可持续经营。  方法  通过田间试验,利用原位氧测定方法,分析了埋管通气法对不同通气处理(覆盖不通气M,覆盖通气MA,不覆盖通气A及不覆盖不通气对照ck)下雷竹林土壤氧气体积分数的影响。  结果  覆盖会造成雷竹林根系的低氧胁迫,土壤埋管通气能有效提高雷竹林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在土壤40 cm深的水平方向上,相比未通气地块,土壤氧气体积分数提高了2.20%~5.25%;在土壤垂直...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林分密度的响应
李智超, 张勇强, 厚凌宇, 宋立国, 孙启武
2020, 37(1): 76-8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0
[摘要](1947) [HTML] (530) [PDF](76)
摘要:
目的  为研究不同密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  方法  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江西大岗山5种不同密度38年生杉木人工林(密度分别为1 667、3 333、5 000、6 667和10 000株·hm-2,造林前3 a抚育,后基本无人工干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碳代谢的关系。  结果  在杉木存活密度为2 60...
稻草不同还田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罗熳丽, 段均华, 姚恒, 卢昌泰, 肖玖金, 张健
2020, 37(1): 85-9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1
[摘要](1817) [HTML] (558) [PDF](35)
摘要:
目的  研究稻草不同还田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方法  在5 m×5 m的样方内,以未进行稻草还田的处理为对照(ck),采用手拣法和干、湿漏斗分离法,调查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稻草还田后5个月,不同还田量[0.8(T20)、0.4(T10)、0.2(T5)和0 kg·m-2(ck)]处理下耕地土壤物群落特征。  果  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1 194只,隶属于3门11纲19目44科,平均密度4.45×105只·m-2;稻草还田处理后的样地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明显增加(P < 0.05...
灾变模型在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预报中的应用
张书平, 余燕, 毕守东, 周夏芝, 邹运鼎, 张国庆, 张桢, 方国飞, 宋玉双
2020, 37(1): 93-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2
[摘要](1613) [HTML] (440) [PDF](25)
摘要:
目的  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幼虫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  利用灰色灾变预测GM(1, 1)模型预测了安徽省潜山县1989-2016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1代和2代严重发生的年份。  结果  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虫口数的GM(1, 1)灾变预测模型为:\begin{document}${\hat z^{(1)}}(k + 1) = 9.580\;75{{\rm{e}}^{0.269\;33k}} - 8.580\;75$\end{documen...
基于神经网络的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指数模型
刘光武, 陈晨, 王柯力
2020, 37(1): 100-1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3
[摘要](2218) [HTML] (469) [PDF](3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密度指数模型的研究,为制定木材产量及质量的提升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以河南省薄山林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147块标准地数据,以林分平均胸径为输入向量,以林分密度为输出向量,建立了林分密度指数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并与Reineke的林分密度指数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  ① 薄山林场马尾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斜率b为-1.516 3,马尾松标准平均胸径为14 cm,Reineke的林分密度指数模型精度为92.11%,...
基于最大胸径生长率的浙江省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杨海宾, 张茂震, 丁丽霞, 于晓辉
2020, 37(1): 105-11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4
[摘要](1929) [HTML] (563) [PDF](38)
摘要:
目的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目的在于建立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数量化理论模型。  方法  提出1个新的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最大胸径生长率指标。以最大胸径生长率指标为立地评价指标,以浙江省1994-2009年国家森林资源清查(NFI)数据为基础,从NFI复位样木时间序列数据中提取529个杉木人工林样地优势木最大胸径生长率;结合易于获取的纬度、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类型等立地因子,基于数量化理论...
福建杉木树冠外轮廓和树冠体积相容性模型
吴丹子, 王成德, 李倞, 刘敏
2020, 37(1): 114-12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5
[摘要](2155) [HTML] (546) [PDF](38)
摘要:
目的  树冠外轮廓模型不仅能够描述任意位置处树冠半径,而且能够推导预测树冠体积与树木地上部分生物量。根据福建地区98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样地的413株杉木调查数据,构建了具有同一套模型参数的树冠外轮廓模型和树冠体积预测联立方程组系统。  方法  选取4种常用的可积分树冠外轮廓备选模型,利用积分法对备选模型进行推导,得到树冠体积预测模型;将模型方程分别两两联立建立树冠外轮廓与体积相容性联立方程组,并利用SAS软件模块中的似乎不相关回归过程估计联立方程组模...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广西桉树适宜性研究
杜雨菲, 吴保国, 陈玉玲
2020, 37(1): 122-1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6
[摘要](1973) [HTML] (518) [PDF](51)
摘要:
目的  探索立地因子与桉树Eucalyptus适宜性之间的关系,开展树种适宜性研究,为桉树适宜性研究提供新思路,为科学造林提供支持。  方法  以广西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的1 883个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分别运用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算法作为树种适宜性评价方法,构建桉树适宜性分类模型。输入为地貌类型、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凋落物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石砾含量、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等11个立地因子信息,输出为桉树适宜性。  结果  3种算法构建的...
高分1号数据用于云南文山三七种植信息提取
朱赞, 袁希平, 甘淑, 张良洁, 赵庆会
2020, 37(1): 129-1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7
[摘要](2199) [HTML] (548) [PDF](58)
摘要:
目的  云南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草药,其产量多少与价格波动之间存在着较紧密的联系,实时准确地掌握三七种植面积,对于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科学指导三七种植规模和确定价格等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文山州4个三七主产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国产16 m分辨率的高分1号(GF-1)开源影像,根据三七的生长环境特点对专家决策树模型进行改进,并通过决策树分类法提取三七的荫棚图斑。在对三七荫棚识别可靠度和面积提取精度评价中,采用了谷歌影像代替实地调绘和以目视...
基于随机森林法的农作物高光谱遥感识别
吴立周, 王晓慧, 王志辉, 方馨, 朱婷瑜, 丁丽霞
2020, 37(1): 136-14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8
[摘要](3176) [HTML] (954) [PDF](174)
摘要:
目的  不同农作物种类光谱差异小,通过探测众多窄波段范围的细微差别,提取区分不同农作物的特征波段,是目前实现农作物高光谱遥感识别的重要途径。如何提取区分不同农作物的特征波段,进而实现农作物的精确识别是一个挑战。近来出现的随机森林方法在多变量目标的分类识别方法展现了优势,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方法  利用随机森林法与传统方法分析杭州地区8种典型农作物的反射光谱,提取特征波段并进行分类,对比不同方法的识别效果。  结果  不同作物的反射光谱及其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倒数的对数、...
不同南瓜品种的综合评价
滕芝妍, 崔雨同, 应学兵, 郑伟尉, 臧运祥, 朱祝军
2020, 37(1): 143-1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9
[摘要](2322) [HTML] (636) [PDF](47)
摘要:
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南瓜Cucurbita moschata资源的评价方法。  方法   以10个南瓜品种为试材,测定植株生长、果实、质地、种子、品质等相关的30个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瓜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不同南瓜品种间各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玩偶’‘Doll’的雌首花节位最高,‘红栗’‘Red Chestnut’和‘蜜本’‘NGMB’分枝性较强,‘日本黑’‘Black Japan’的叶柄直径、叶片显著大于其他9个品种,叶绿素SPAD值则最低,‘旭日’‘Rising S...
成熟度对5个常规粳稻种子质量的影响
王利, 李啸天, 赵光武
2020, 37(1): 151-15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20
[摘要](1737) [HTML] (370) [PDF](37)
摘要:
目的   探讨成熟度对常规粳稻Oryza sativa种子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春江糯6号’‘Chunjiangnuo 6’、‘绍糯9714’ ‘Shaonuo 9714’、‘秀水121’‘Xiushui 121’、‘秀水14’‘Xiushui 14’和‘浙粳70’‘Zhejing 70’等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并分析成熟度对鲜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及发芽率的影响。  结果   鲜种子含水量随成熟度增加不断降低。与正常收获时期(‘绍糯9714’在盛花期后68 d,其他品种在盛...
引种美国红橡的纤维形态、微纤丝角及结晶度
李聪聪, 潘彪, 王慧, 黄利斌
2020, 37(1): 158-16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21
[摘要](1697) [HTML] (407) [PDF](36)
摘要:
目的   为引种栎木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14年生美国红橡纳塔栎Quercus nuttallii、水栎Quercus nigra、舒玛栎Quercus shumardii为对象,采用富兰克林解离法及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其纤维形态、微纤丝角及结晶度,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  结果   3种美国红橡纤维长度分别为1 172.14、1 178.68和1 162.45 μm,纤维宽度分别为15.86、16.56和16.91 μm,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
铜唑防腐剂对杨木重组木防腐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鲍敏振, 于文吉, 陈玉和, 余养伦, 吴再兴, 何盛, 李能
2020, 37(1): 165-17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22
[摘要](1801) [HTML] (436) [PDF](16)
摘要:
目的   探讨铜唑(CuAz)防腐剂对重组木化学组分、防腐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提高重组木的户外耐久性。  方法   采用水溶性CuAz防腐剂对杨木纤维化单板进行常压和真空浸渍处理,以酚醛胶为胶黏剂压制防腐重组木。  结果   CuAz防腐剂能进入导管、木射线和纤维等细胞的细胞腔和细胞壁中,并与细胞壁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发生络合反应。经过白腐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和褐腐密黏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 12周侵蚀,防腐重组木的质量损失率均小...
文献综述
植被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崔凤娇, 邵锋, 齐锋, 王誉洁, 张泰龙, 余海盈
2020, 37(1): 171-18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23
[摘要](4040) [HTML] (2900) [PDF](215)
摘要:
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人居热环境恶化,并造成能源的巨大消耗,如何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植被可以通过遮蔽长短波辐射和蒸腾等作用起到降低气温、增加湿度的效果,因此,城市绿化已成为一种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继续推动植被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研究,分别从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存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首先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起源、观测方式等角度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植被对城市气温的调节机理,并分别从植被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研究简报
黄薇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
罗卿清, 郑钢, 顾翠花, 顾帆, 陈凯, 郑绍宇
2020, 37(1): 182-18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24
[摘要](1615) [HTML] (939) [PDF](34)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条件下,黄薇Heimia myrtifolia的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  方法   以黄薇为材料,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不同温度、蔗糖质量浓度和硼酸质量浓度对黄薇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萘乙酸、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对黄薇柱头可授性的影响,并对黄薇花粉与柱头进行电镜扫描观察。  结果   ① 不同温度、蔗糖质量浓度、硼酸质量浓度对黄薇花粉的萌发生长影响差异明显,培养黄薇花粉适宜温度为35℃,蔗糖适宜质量浓度为...
闽楠微扦插繁育体系的建立
肖业玲, 童再康, 吴建辉
2020, 37(1): 188-1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25
[摘要](2570) [HTML] (577) [PDF](49)
摘要:
目的   以闽楠Phoebe bournei近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多种方法建立闽楠微扦插繁殖体系。  方法   探究不同子叶切除强度对胚褐化的影响,以及抗褐化剂和吲哚丁酸(IBA)对近成熟胚萌发和无菌苗微扦插生根的影响。  结果   闽楠近成熟胚褐化的主要部位为子叶,子叶切除后胚可以萌发但不能正常生长,添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对抑制子叶褐化有明显效果且不影响胚的萌发。近成熟胚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MS+0.2 mg·L-1 IBA+2 g·L-1 PVP,萌发率最高可达8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