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3年生马尾松39个种源对松材线虫抗性变异初步研究

汪企明 徐福元 葛明宏 王章荣 陈天华

王俊龙, 王丹, 俞飞, 等. 模拟酸雨与凋落物对柳杉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3): 373-3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3.007
引用本文: 汪企明, 徐福元, 葛明宏, 等. 13年生马尾松39个种源对松材线虫抗性变异初步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1): 29-34.
WANG Junlong, WANG Dan, YU Fei, et al. Enzyme activity in rhizosphere soil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seedlings with simulated acid rain and litter[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4, 31(3): 373-3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3.007
Citation: Wang Qiming, Xu Fuyuan, Ge Minghong,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Resistance in 39 Masson Pine Provenances to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1997, 14(1): 29-34.

13年生马尾松39个种源对松材线虫抗性变异初步研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汪企明, 男, 1940年生, 研究员
    通信作者: 汪企明, 男, 1940年生, 研究员
  • 中图分类号: S76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Resistance in 39 Masson Pine Provenances to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 摘要: 1984年在南京近郊营造了马尾松不同种源以及其他松树试验林。1995年7月对该试验林(13年生)39个马尾松种源以及6种其他松树进行了松材线虫接种。线虫是从当地由于松材线虫病死亡的马尾松树材中提取的。每个种源或树种接种3株,共接135株树木。每株接线虫约5 000条。马尾松不同种源和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及感病进程变异很大。5个强抗性种源 (广东高州、英德、信宜, 广西忻城和湖北远安) 抗性显著高于其他种源,也高于黑松和晚松,但低于高抗性的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刚松。马尾松不同种源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变异模式具有随产地的纬度从南向北而不断减弱的趋势。
  • 酸雨已经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1]。欧洲、北美东部和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方地区是世界上受酸雨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而且酸雨区域还在不断扩大[2]。大量研究表明:酸雨对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3]、养分组成[4]、土壤微生物[5]以及土壤酶活性[6]等均具有明显的影响。张萍华等[7]研究发现,模拟酸雨对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根际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等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磷酸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模拟酸雨对砖红壤中淀粉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等的活性有不利影响[8]。土壤-凋落物界面是植被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最为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也是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最为活跃的场所[9]。凋落物分解产物能够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10];新鲜凋落物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来改变土壤酶活性[11];也有研究显示凋落物分解过程与土壤酚氧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分解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密切相关[12-13]。酸雨除了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外,还会影响森林凋落物分解和化感物质的释放[14],间接对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6]。模拟酸雨加快了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凋落物的分解,提高了其周围土壤中凋落物层的化感潜力[15];模拟酸雨能够降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植物凋落物的分解速率[16];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叶凋落物早期分解速率和脱氢酶活性受酸雨的抑制[17];酸雨会降低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并抑制大多数酶的活性[6]。关于酸雨和凋落物复合作用对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鲜见报道。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是中国特有用材树种,浙江省临安市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柳杉分布的中心之一[18]。一些学者对天目山柳杉液流特征[19]、自毒作用[20]和病虫害[21]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目前,天目山柳杉长势逐渐减弱,林内幼苗极为稀少,天然更新困难,其种群结构和景观生态功能逐渐衰退。天目山地处重酸雨区[22],且柳杉林地有凋落物覆盖,酸雨胁迫和凋落物分解导致土壤环境的改变是否是柳杉长势减弱和幼苗建立失败的原因?本研究以柳杉幼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模拟酸雨胁迫和柳杉凋落物分解的情况下柳杉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旨在为研究酸雨和凋落物分解对天目山柳杉林地土壤环境以及柳杉苗木生长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取3年生柳杉实生苗(由江西林业种苗公司提供),株高30~40 cm,于2012年4月栽植于花盆中(φ=26 cm,h=35 cm),1株·盆-1。栽植幼苗所用土壤取自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园土,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去除土壤中原有的植物碎屑、死根等杂质,并与2~4 mm粒径蛭石以4∶1(VV)混合后移置花盆中,各花盆内的供试土壤性质基本一致:土壤有机碳(12.1±0.3) g·kg-1,总氮(429.1±16.2) mg·kg-1,总磷(216.7±12.0) mg·kg-1,总钾(1.7±0.1) g·kg-1,速效磷(20.6±2.3) mg·kg-1,速效钾(692.8±14.7) mg·kg-1,酸碱度pH 3.9±0.3。盆栽苗置于温室中,常规管理,缓苗2个月后进行处理。柳杉凋落物于2012年5月取自天目山柳杉林,自然风干,保存备用。根据浙江省临安市多年自然降水监测的结果[22],本研究采用分析纯浓硫酸和硝酸按摩尔浓度比4∶1的比例配制模拟酸雨母液,并用蒸馏水稀释成pH 4.0的模拟酸雨溶液。

    选取长势相近的盆栽苗24盆,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处理。试验设酸雨处理组(AR,acid rain),凋落物处理组(L,litter),酸雨与凋落物复合处理组(AR+L)和对照组(ck),重复6盆·组-1。经过对天目山柳杉林地凋落物实地调查和计算,凋落物按500 g·m-2的密度均匀平铺于花盆中土壤表层。酸雨按照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进行喷淋,隔4 d喷1次,450 mL·次-1·盆-1;凋落物处理组和对照组以自来水(pH 6.8)做模拟降水进行喷淋,喷淋量同酸雨。分别在处理30 d和90 d时取土,在不损伤幼苗根系的前提下,距离幼苗10 cm左右,按照栽植时幼苗主根深度,去除表层5 cm土壤后采集土壤,采集深度为10 cm,去除明显的植物根系等杂质。土样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后过筛,进行土壤酶活性分析。

    土壤酶活性测定主要参照关松荫[23]的方法进行。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采用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采用苯酚钠比色法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蛋白酶活性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蔗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24]测定。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种处理对不同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图 1)。酸雨处理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图 1A)。30 d时,对土壤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8.4%和17.0%(图 1B图 1C),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7.9%(图 1D)。90 d时,对土壤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2.7%(P<0.05),33.3%和31.5%(P<0.01)。

    图  1  不同处理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Figure  1.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the activity of soil oxidoreductase

    凋落物处理30 d时,促进了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8.4%(P<0.01);抑制了土壤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23.5%和28.0%(P<0.01);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90 d时,凋落物处理促进了土壤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9.1%,21.9%(P<0.01)和8.1%(P<0.05),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对照相比降低了10.5%(P<0.05)。

    酸雨与凋落物复合处理对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30 d时,复合处理使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降低了55.6%(P<0.01);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39.1%(P<0.01)。90 d时,复合处理使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降低了65.7%(P<0.01);使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6.9%和17.7%(P<0.01)。

    3种处理对不同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图 2)。30 d时,酸雨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图 2A);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6.2%(图 2B);对土壤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图 2C,D),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1.9%(P<0.05)和21.7%(P<0.01)。90 d时,酸雨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对土壤蔗糖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4.1%(P<0.05),21.5%和34.3%(P<0.01)。

    图  2  不同处理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Figure  2.  M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the activity of soil hydrolase

    30 d时,凋落物处理促进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5.6%和24.0%(P<0.01);抑制了土壤蛋白酶活性,比对照降低了14.8%(P<0.05);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90 d时,凋落物处理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抑制了土壤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3.0%和39.0%(P<0.01)。

    酸雨与凋落物复合处理30 d时,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对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0.6%(P<0.05),50.4%(P<0.01)和14.0%(P<0.05)。90 d时,复合处理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7.3%和33.1%(P< 0.01);对土壤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43.5%(P<0.01)和14.4%(P<0.05)。

    模拟酸雨对土壤蔗糖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短时间处理对土壤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长时间处理后转变为促进作用;短时间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也达到显著水平。在Wang等[6]、张萍华等[7]研究中也有一致结果。王涵等[25]研究发现:土壤酸化抑制了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脲酶的活性,而本研究却发现模拟酸雨淋洗土壤使土壤多酚氧化酶极显著提高,短时间内对土壤脲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也达到显著水平。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类型土壤的酸缓冲容量不同,导致模拟酸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砖红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等酶活性随模拟酸雨pH增大而上升[8],棕壤磷酸酶、脲酶等酶活性却未受到土壤酸化的影响[26]。土壤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酚酸类化感物质的累积量变化趋势一致[27],俞飞等[20]研究报道柳杉林地表层土壤中含有阿魏酸、肉桂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本研究发现模拟酸雨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极显著提高,模拟酸雨刺激柳杉幼苗根系分泌化感物质引起土壤酶活性变化也可能是产生酶活性差异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发现,模拟酸雨没有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其原因也可能与土壤中的化感物质有关[28],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Hu等[29]和徐秋芳等[30]的研究表明:凋落物能够促进土壤脲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林晗等[31]研究发现,不同的凋落物配比能够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一致。张丽萍等[32]和陆耀东等[33]研究发现,凋落物促进了酸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本研究结果却与其相反,凋落物种类不同可能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13]。土壤酶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分泌物,并且主要来源于微生物[34],凋落物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量、区系组成以及代谢过程不同,从而使土壤酶的数量和活性也不同[10]。研究表明,柳杉未分解凋落物、半分解凋落物中均含有酚酸类化感物质[20],凋落物的化感作用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特性,改变幼苗根系的代谢活力,从而引起土壤酶活性的改变;同时化感物质也会直接对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复合处理改变了模拟酸雨和凋落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尤其缓解了凋落物对土壤硝酸还原酶的促进作用、模拟酸雨和凋落物对土壤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活性短时间处理后和对酸性磷酸酶活性长时间处理后的抑制作用,增强了模拟酸雨和凋落物对土壤脲酶活性的促进作用。Wang等[6]研究发现,模拟酸雨处理凋落物和土壤混合物,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但土壤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蔗糖酶的变化却与本研究相反,其原因可能与凋落物对酸雨的缓冲作用[35]以及酸雨对凋落物的淋洗作用有关。凋落物覆盖在土壤表层,能够固持酸雨,延缓酸雨对土壤和幼苗根系的刺激过程,并使自身的pH值发生变化,改变物质释放模式和分解酶活性,加速凋落物中酶的溶解和渗出,直接补充土壤酶含量;同时由于凋落物的特殊性质使酸雨淋溶出的化感物质溶液浓度有所不同,从而引起凋落物化感作用强度的改变。

    长时间酸雨淋溶会降低植物根际土壤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等水解酶活性;凋落物分解会提高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酸雨与凋落物复合处理短时间内促进了土壤蛋白酶活性,长时间处理后则对其活性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了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缓解了酸雨和凋落物对土壤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等酶活性的显著抑制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表明酸雨和林地凋落物长时间并存,会降低土壤对含蛋白质有机物的转化能力,提高土壤对尿素的水解能力和减少硝态氮的损失;同时也可以缓解酸雨和凋落物对土壤磷素转化的抑制作用,提高土壤有机质转化和腐殖质合成能力。

  • [1] 沈鹏, 李功权.  基于生态位因子模型的湖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3): 560-5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365
    [2] 黄林玲, 周湘, 胡加付, 林海萍, 郭恺.  松材线虫脂滴4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4): 878-88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674
    [3] 尹诗恒, 张绍勇, 刘骕骦, 吴酬飞, 王俊伟, 李阳, 张立钦.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苗不同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4): 846-85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62
    [4] 尹焕焕, 刘青华, 周志春, 万雪琴, 余启新, 丰忠平.  马尾松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形态的变异及选择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6): 1186-119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20
    [5] 张云晴, 张振, 孙凯, 姜培坤.  不同马尾松种源树干植硅体碳封存潜力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5): 883-89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583
    [6] 张振, 金国庆, 周志春, 孙林山.  马尾松广东种源与湖北种源的人工林生物量分配差异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2): 271-2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2.008
    [7] 李桥, 张绍勇, 仇辉康, 陈明, 叶玉珠, 袁媛.  6种药剂林间注干施药防控松材线虫效果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4): 718-7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4.023
    [8] 曾腓力, 贲爱玲, 郑敬荣, 韩正敏.  美国松材线虫体表携带优势细菌的鉴定及致病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5): 696-70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5.010
    [9] 刘青华, 周志春, 张开明, 兰永兆, 吴吉富, 聂国勤.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种源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2): 185-19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2.006
    [10] 来燕学, 池树友, 王亚红, 张毅丰, 韩正敏.  杀灭松材线虫的高效药物筛选与毒性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3): 479-48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3.021
    [11] 徐华潮, 骆有庆.  松材线虫入侵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3): 445-4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3.020
    [12] 巨云为, 樊培峰, 奚月明, 薛中官.  万寿菊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毒杀作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2): 316-31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2.026
    [13] 袁小凤, 施积炎, 丁贵杰.  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1): 42-47.
    [14] 张建军, 张润志, 陈京元.  松材线虫媒介昆虫种类及其扩散能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3): 350-356.
    [15] 来燕学.  用松枝解剖法快速检测松材线虫病原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2): 188-192.
    [16] 谢立群, 巨云为, 杨振德, 赵博光.  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接种枝内细菌和线虫的数量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3): 310-314.
    [17] 谢立群, 赵博光, 巨云为, 梁波.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光镜观察与数量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4): 346-349.
    [18] 来燕学, 俞林祥, 周永平, 李国平, 沈炳顺.  用双环法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控制松材线虫病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1): 60-65.
    [19] 李修鹏, 王奕交.  墨西哥白松等国外松林间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及枯死情况的调查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3): 273-276.
    [20] 季孔庶.  马尾松种源针叶内痕量元素数量变异与生长相关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3): 231-236.
  • 期刊类型引用(4)

    1. 丁苏雅,段敏,朱瀚卿,陈宇,谭一波,马姜明,田红灯,申文辉. 竹生物质炭和竹凋落物对毛竹林土壤营养元素和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 2023(04): 795-803 . 百度学术
    2. 张旭,陈书涛,陈桂发,蔡敏,周丽,崔娜欣,邹国燕. 模拟酸雨及秸秆添加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呼吸及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04): 823-832 . 百度学术
    3. 焦泽彬,李羿桥,陈子豪,刘谣,杨玉婷,母秋坪,谭波,徐振锋,李晗,张丽. 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凋落物输入量变化的响应.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1(03): 608-616 . 百度学术
    4. 焦泽彬,陈子豪,刘谣,谭波,李晗,游成铭,王丽霞,刘思凝,徐振锋,张丽. 川西高山针叶林土壤酶活性对凋落物去除的响应.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04): 504-51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6)

  • 加载中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id/2472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zjnldxxb/1997/1/29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74
  • HTML全文浏览量:  249
  • PDF下载量:  85
  • 被引次数: 2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6-07-30
  • 刊出日期:  1997-03-20

13年生马尾松39个种源对松材线虫抗性变异初步研究

    作者简介:

    汪企明, 男, 1940年生, 研究员

    通信作者: 汪企明, 男, 1940年生, 研究员
  • 中图分类号: S763

摘要: 1984年在南京近郊营造了马尾松不同种源以及其他松树试验林。1995年7月对该试验林(13年生)39个马尾松种源以及6种其他松树进行了松材线虫接种。线虫是从当地由于松材线虫病死亡的马尾松树材中提取的。每个种源或树种接种3株,共接135株树木。每株接线虫约5 000条。马尾松不同种源和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及感病进程变异很大。5个强抗性种源 (广东高州、英德、信宜, 广西忻城和湖北远安) 抗性显著高于其他种源,也高于黑松和晚松,但低于高抗性的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刚松。马尾松不同种源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变异模式具有随产地的纬度从南向北而不断减弱的趋势。

English Abstract

王俊龙, 王丹, 俞飞, 等. 模拟酸雨与凋落物对柳杉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3): 373-3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3.007
引用本文: 汪企明, 徐福元, 葛明宏, 等. 13年生马尾松39个种源对松材线虫抗性变异初步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1): 29-34.
WANG Junlong, WANG Dan, YU Fei, et al. Enzyme activity in rhizosphere soil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seedlings with simulated acid rain and litter[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4, 31(3): 373-3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3.007
Citation: Wang Qiming, Xu Fuyuan, Ge Minghong,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Resistance in 39 Masson Pine Provenances to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1997, 14(1): 29-3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