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牛俊辉, 李琦, 毛福超, 钱满, 贾艳艳, 丁轲, 张春杰, 程相朝, 廖成水.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4, 41(1): 161-1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58
|
[2] |
周洁璐, 吴天昊, 巨云为, 杨旭涛, 梁甜, 朱海军.
薄壳山核桃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5): 1018-102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029
|
[3] |
金京, 谢榕, 杜永斌, 吴佳昊, 周柳江, 樊建庭.
3种化学杀虫剂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1): 214-2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31
|
[4] |
曹婷婷, 侯守鹏, 袁晓栋, 何影.
纤维素饵料对白蚁的诱杀效果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1): 178-18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24
|
[5] |
丁绍刚, 朱嫣然.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医院户外环境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6): 1104-111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6.019
|
[6] |
张广来, 李璐, 廖文梅.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6): 1078-108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6.022
|
[7] |
詹伟君, 罗优波, 张立斌.
松墨天牛优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生物学及毒力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1): 83-8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1.012
|
[8] |
来燕学, 池树友, 王亚红, 张毅丰, 韩正敏.
杀灭松材线虫的高效药物筛选与毒性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3): 479-48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3.021
|
[9] |
刘志高, 童再康, 储家淼, 高燕会, 张露.
乳白石蒜组织培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347-350.
|
[10] |
滕立, 莫建初, 王艾青, 张良, 刘显钧, 胡天生.
不同巢群台湾乳白蚁的格斗行为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5): 566-571.
|
[11] |
徐一忠, 施必青, 王静儿, 卢凤珠, 卢尚琼.
我国白蚁研究文献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2): 187-193.
|
[12] |
徐华潮, 吴鸿, 周云娥, 张慧.
沟金针虫生物学特性及绿僵菌毒力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166-168.
|
[13] |
刘洪谔, 张若蕙, 丰晓阳, 潘金贵, 吴隆高, 许元科, 徐端妙.
台湾珍贵针叶树种引种造林试验结果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1): 14-19.
|
[14] |
宋晓钢, 阮冠华, 林树青, 余华星.
白蚁防治新药剂对白蚁的药效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3): 244-247.
|
[15] |
黄国洋, 方志刚.
马尾松毛虫对几种杀虫剂的毒力基线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2): 159-161.
|
[16] |
方志刚, 徐华潮.
灭扫利与马拉硫磷不同配比的毒力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3): 241-243.
|
[17] |
吴关尧, 宋晓钢, 阮冠华.
双氧威防治白蚁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2): 216-218.
|
[18] |
傅秋华, 陆媛媛, 范一卿, 郑楼福, 谢芳, 李大标, 董云富, 郑英茂.
台湾杉属树种引种效果探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4): 439-442.
|
[19] |
朱鹏飞, 赵善欢.
4种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的作用及毒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3): 276-280.
|
[20] |
张若蕙, 刘洪谔, 沈锡康, 凌浪生.
5种台湾特产针叶树种育苗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3, 10(1): 1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