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阮慧泽, 李珍, 任燕燕, 邬枭楠, 邵于豪, 潘飞翔, 夏国华.
半蒴苣苔的叶片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1): 162-1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1.025
|
[2] |
周玲, 王晓芹, 林新春.
泰国巨竹试管快繁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5): 817-82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5.025
|
[3] |
周燕青, 丁兰, 徐步青, 夏国华, 崔永一.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条叶榕组织培养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3): 453-4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24
|
[4] |
陈家龙, 朱建军, 吴秀水, 余宏傲.
金雀花组织培养与快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4): 611-6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22
|
[5] |
张楠, 杜宝明, 季梦成.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2): 305-31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2.022
|
[6] |
程莹, 李根有, 夏国华, 黄晌决, 黄宇锋.
楤木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6): 968-97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6.022
|
[7] |
雷祖培, 余宏傲, 张书润, 林瑞丰, 康华靖.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培养基对浙江雪胆组培苗繁殖系数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4): 662-6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4.022
|
[8] |
徐涌, 孙骏威, 陈珍.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对吴茱萸组织培养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3): 500-5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3.024
|
[9] |
谭晓风, 袁德义, 袁军, 廖婷.
维生素C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6): 941-94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3
|
[10] |
王慧, 楼炉焕, 朱小楼.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西南卫矛和卫矛扦插生根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1): 155-1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1.025
|
[11] |
杨海芸, 桂仁意, 汤定钦, 方伟.
菲白竹组织培养技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2): 255-258.
|
[12] |
彭少兵, 王得祥.
四翅滨藜组培快繁技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3): 377-381.
|
[13] |
王月英, 郭秀珠, 陈义增, 徐剑东.
生长调节物质及营养液对5 种水培花卉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2): 232-235.
|
[14] |
高燕会, 童再康, 黄华宏, 郭福起, 郁重彦.
花叶络石的组织培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6): 701-704.
|
[15] |
徐凤兰, 杨伦增.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锥栗营养生长的调控效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4): 410-413.
|
[16] |
刘志高, 童再康, 储家淼, 高燕会, 张露.
乳白石蒜组织培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347-350.
|
[17] |
余学军, 林德芳, 吴寿国, 林奂忠.
绿竹快速育苗技术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2): 235-237.
|
[18] |
张立钦, 郑勇平, 罗士元, 胡加共.
杨树湿地松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耐盐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1): 16-21.
|
[19] |
张立钦, 郑勇平, 金佩英.
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杨树耐盐种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4): 397-404.
|
[20] |
潘心平, 斯金平, 刘饶, 梅小林.
厚朴播种育苗密度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4, 11(3): 253-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