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艳冬, 潘心禾, 杨杰, 施拥军.
浙西南地区黄甜竹地上部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及分配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4): 871-87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646
|
[2] |
龚翔宇, 饶帅琦, 吕晓菡, 杨静, 祝彪.
杭椒采收期内辣椒素类物质和维生素C的动态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5): 950-95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577
|
[3] |
王增, 蒋仲龙, 刘海英, 叶柳欣, 汪舍平, 张勇, 金锦, 吴家森.
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随年龄的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2): 264-27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2.007
|
[4] |
刘欢, 王超琦, 吴家森, 郭联华.
氮素指数施肥对1年生杉木苗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3): 459-46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3.011
|
[5] |
李军, 王秀花, 楚秀丽, 张东北, 周志春.
轻基质配比对3种珍贵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及氮和磷吸收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6): 1044-10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6.011
|
[6] |
李亚藏, 冯仲科, 黄季夏, 杨柳.
基于GIS和RS的东北地区东北虎生境适宜性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2): 265-27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1
|
[7] |
殷芳芳, 林夏珍, 宁梦雅, 胡丽鹏.
不同药剂对青冈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2): 244-2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2.011
|
[8] |
叶晶, 陶立华, 柯和佳, 项婷婷, 吴家森.
绿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4): 545-5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4.008
|
[9] |
邵继锋, 桂仁意, 季海宝, 李国栋, 方伟.
毛竹实生苗水培体系初步建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1): 86-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1.014
|
[10] |
林新春, 方伟, 俞建新, 余学军, 胡超宗, 周林.
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2): 168-171.
|
[11] |
周永学, 樊军锋, 杨培华, 高建社, 刘永红.
奥地利黑松与油松1 年生苗生长和生物量对比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4): 438-441.
|
[12] |
汤肇元, 张文龙, 郑利珍.
林地价格预测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4): 420-425.
|
[13] |
王胜奎.
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优化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233-237.
|
[14] |
石柏林, 周国模, 应叶青, 吴家胜, 储家淼, 许绍远.
喜树不同种源苗高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4): 353-357.
|
[15] |
黄跃进, 唐锦春, 孙柄楠.
基于GIS 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4): 406-410.
|
[16] |
项小强, 王金治, 查印水, 李月清.
变时相生长模型技术及其在小班数据更新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3): 279-282.
|
[17] |
谢哲根, 刘安兴, 陈学堂, 陈安统, 许祖福.
相对树高曲线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1): 69-75.
|
[18] |
丁贵杰.
马尾松人工林标准树高曲线模型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3): 225-230.
|
[19] |
洪伟, 吴承祯.
闽北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新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1): 15-20.
|
[20] |
林思祖, 黄青峥, 吴旺民.
杉木马尾松几个模型的预报有效性的计算机模拟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3, 10(2): 184-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