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地是介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1-2],是世界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储存库[3-4]。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基础,为湿地动物提供栖息地和繁衍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重要生态功能[5]。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着湿地质量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状况[6],在维持生态环境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10]。植被组成是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生产潜力以及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必要的基础资料[11],因此对湿地植被组成的调查与分析是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区系的构成中蕴含着大量历史、地理 、生态和系统进化的信息。对植物区系的历史和发育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是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对某一地区植物区系的调查是研究该地区不同时空尺度上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12]。湿地研究是当前的热点之一,国内开展了大量湿地植物的研究。许远等[13]发现:湿地植物在改变西湖水域质量、营造西湖景区景观以及控制景观稳定性上发挥着独特的多功能优势。严承高等[14]通过调查统计发现:中国湿地高等植物约225科815属2 276种,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杨绍钦等[7]调查发现:浙江省共有湿地维管植物1 403种,隶属157科604属。李根有等[15]将浙江省湿地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129个群系。舟山东福山岛种子植物区系[16]表现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趋势,而台州湾滨海湿地植物区系[17]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到北温带的过渡性。长兴县位于浙、苏、皖三省交界处,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临太湖,属浙北平原区与浙西低山丘陵区交接过渡地带。全县湿地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珍稀物种较多,湿地生态系统在浙江省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开展了长兴县全域湿地植物分布、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研究,为长兴县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长兴县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
本次湿地植物资源调查范围覆盖长兴县域内符合湿地定义的各类湿地资源(不包括稻田湿地),包括面积1 hm2以上(含1 hm2)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宽度3.5 m以上长度2.0 km以上的河流湿地,以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湿地。同时,对县内的重要湿地(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图影生态湿地文化园)、湿地保护区(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他重要湿地(太湖湿地、盛家漾湖泊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地位的湿地区域及依赖湿地生境的植物资源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
-
调查对象为长兴县湿地范围内的典型植被,包括天然和人工植被。调查内容主要有典型生境、植被类型、层次结构、种类组成与地理分布等。参考《中国植物志》[18]《中国湿地植被》[11]《中国常见湿地植物》[19]《浙江植物志》[20]《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21]《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22]及相关文献[23-24]进行补充,建立长兴县湿地植物名录数据库。
-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① 样线调查。根据现有积累的资料和地方专业人员提供的信息,确定48个湿地,50余条长1~10 km的调查线路,进行穿越式踏查。在线路调查中,沿线初步辨认和记录植物群落类型,然后经比较分析,确定典型调查测定对象,设立标准样地,进行测定。② 样方调查。草本样方规格为1 m × 1 m,记录样方内植物种名、株数和平均高度等;灌木样方规格为2 m × 2 m,记录内容同草本样方;乔木样方规格为10 m × 10 m,逐一记录种名、株数、个体高度和胸径等;乔木样方内沿对角设置2个灌木样方,在四角及中央设置5个草本样方,共设置乔木样方60个。
-
调查结果表明:长兴县共有野生湿地维管植物95科277属46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7种,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86科267属453种;长兴县湿地植物是浙江省湿地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科、属、种分别占全省湿地维管植物数量的60.51%、45.86%和33.07%(表1)。
表 1 长兴县湿地范围内维管植物种类
Table 1.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分类群 科 属 种 数量 占长兴维
管植物总
数比例/%占浙江湿
地维管植
物比例/%数量 占长兴维
管植物总
数比例/%占浙江湿
地维管植
物比例/%数量 占长兴维
管植物总
数比例/%占浙江湿
地维管植
物比例/%维管
植物蕨类植物 7 70.00 25.00 7 70.00 17.07 7 70.00 10.45 种子
植物裸子植物 2 33.33 100.00 3 27.27 75.00 4 26.67 57.14 被子植物 86 72.88 67.72 267 61.95 47.76 453 60.40 34.09 合计 95 70.90 60.51 277 61.28 45.86 464 59.87 33.07 -
湿地维管植物根据生境分为湿生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挺水(含沼生)植物5个类型。其中以湿生植物为主,共计383种,占湿地植物总种数的82.54%;其次是挺水植物,共计41种,占8.84%;其余类型湿地植物种比例均不足4.00%(表2)。
表 2 长兴县湿地维管束植物生态类型统计
Table 2. Ecological type statistics on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生态类型 科 属 种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湿生植物 72 75.79 227 81.95 383 82.54 挺水植物 18 18.95 29 10.47 41 8.84 浮叶植物 9 9.47 11 3.97 15 3.23 浮水植物 5 5.26 7 2.53 8 1.72 沉水植物 8 8.42 11 3.97 17 3.66 合计 95 277 464 100.00 -
湿地维管植物的生活型可划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和竹类5种类型。草本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共计397种,占总种数的85.56%;其次为藤本植物,共计25种,占5.39%;乔木居第3位,有22种,占4.74%;灌木和竹类较为稀少(表3)。
表 3 长兴县湿地维管束植物生活型统计
Table 3. Life-form statistics on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类型 科 属 种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乔木 14 14.74 17 6.14 22 4.74 灌木 10 10.53 15 5.42 18 3.88 草本 75 78.95 228 82.31 397 85.56 藤本 12 12.63 20 7.22 25 5.39 竹类 1 1.05 1 0.36 2 0.43 合计 95 277 464 100.00 -
湿地维管植物共95科(表4),按照所含种数分为分布50种以上的科、分布30~49种的科、分布10~29种的科、分布2~9种的科和仅分布1种的科5大类。分布50种以上的科仅禾本科Gramineae (39属66种) 1个;分布30~49种的科有菊科Compositae (27属48种)、莎草科Cyperaceae (10属30种) 2个;分布10~29种的科有蓼科Polygonaceae (6属27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 (4属10种)、蔷薇科Rosaceae (6属11种)、豆科 Leguminosae (10属15种)、唇形科Labiatae (12属17种)等8个;分布2~9种的科有三白草科Saururaceae (2属2种)、杨柳科Salicaceae (2属7种)、荨麻科Urticaceae (3属4种)、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2属7种)、报春花科Primulaceae (2属6种)、泽泻科Alismataceae (2属4种)、浮萍科Lemnaceae (3属4种)、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2属4种)等75个;仅分布1种的科有海金沙科Lygodiaceae、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水马齿科Callitrichaceae、酢浆草科Oxalidaceae、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等39个。湿地维管植物科组成以分布2~9种的科和仅分布1种的科占优势,两者共占88.42%。种数组成以分布10~29种的科和分布2~9种的科占优势,两者共占60.56%。
表 4 长兴县湿地维管束植物科组成
Table 4. Family components of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科分类 科 属 种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分布50种以上的科 1 1.05 39 14.08 66 14.22 分布30~49种的科 2 2.11 37 13.36 78 16.81 分布10~29种的科 8 8.42 59 21.30 114 24.57 分布2~9种的科 45 47.37 103 37.18 167 35.99 仅分布1种的科 39 41.05 39 14.08 39 8.41 合计 95 100.00 277 100.00 464 100.00 -
湿地维管植物277属,按照所含种数划分为分布20种以上的属、分布10~19种的属、分布6~9种的属、分布2~5种的属和仅分布1种的属5大类(表5)。区内未见分布20种以上的属;分布10~19种的属有蓼属Polygonum (19种)1个;分布6~9种的属有薹草属Carex (9种)、莎草属Cyperus (9种)、眼子菜属Potamogeton (6种)、蒿属Artemisia(6种)、毛茛属Ranunculus (6种)等7个;分布2~5种的属有灯心草属Juncus (5种)、鸭跖草属Commelina (2种)、荸荠属Heleocharis (3种)、酸模属Rumex (3种)、水苋菜属Ammannia (2种)、茨藻属Najas (2种)、慈姑属Sagittaria (3种)等77个;仅分布1种的属有雨久花属Monochoria、水鳖属Hydrocharis、苦草属Vallisneria、黑藻属Hydrilla、盒子草属Actinostemma、菰属Zizania、茶菱属Trapella、水蓑衣属Hygrophila、金鱼藻属Ceratophyllum、虉草属Phalaris、白茅属Imperata等192个。湿地维管植物属组成以分布2~5种的属和仅分布1种的属占绝对优势,两者共占97.11%。种数组成也以分布2~5种的属和仅分布1种的属为主,两者共占85.56%。
表 5 湿地维管束植物属组成
Table 5. Genera components of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属分类 属 种 属分类 属 种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分布20种以上的属 0 0.00 0 0.00 分布2~5种的属 77 27.80 205 44.18 分布10~19种的属 1 0.36 19 4.09 仅分布1种的属 192 69.31 192 41.38 分布6~9种的属 7 2.53 48 10.35 合计 277 100.00 464 100.00 -
根据吴征镒等[22-23]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的划分,长兴县湿地维管植物95科归属于11个分布区类型(表6)。占优势的是泛热带分布的科,共32个,占该区科总数的43.24%(不包括世界分布的科);其次是北温带地理成分共20科,占该区总科数的36.49%。
表 6 长兴县湿地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布类型
Table 6. The areal-types of familiy of seed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序号 分布类型 长兴的
科数占长兴总
科数的比
例/%*中国湿
地植物的
科数[17]比例/% 序号 分布类型 长兴的
科数占长兴总
科数的比
例/%*中国湿
地植物的
科数[17]比例/% 1 世界分布 21 50 9 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 3 4.06 14 4.88 2 泛热带分布 32 43.24 120 41.81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1 1.35 6 2.09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0 0.00 11 3.83 12 地中海地区,西亚至中亚分布 1 1.35 8 2.79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1 1.35 17 5.92 13 中亚分布 0 0.00 1 0.35 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2 2.70 10 3.48 14 东亚分布 4 5.41 18 6.27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1 1.35 7 2.44 15 中国特有分布 0 0.00 6 2.09 7 热带亚洲分布 2 2.70 23 8.01 合计 95 100.00 337 100.00 8 北温带分布 27 36.49 46 16.03 说明:*不包括世界分布科 -
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22]的划分,长兴县湿地维管植物251属归属于12个分布区类型(表7)。占优势的是北温带地理成分共66属,占该区总属数的35.86%(不包括世界分布的属);其次是泛热带分布的属,共60个,占本区属总数的27.78%。
表 7 长兴县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布类型
Table 7. The areal-types of genera of seed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序号 分布类型 长兴的
属数占长兴总
属数的比
例/%*中国湿
地植物的
属数[17]比例/% 序号 分布类型 长兴的
属数占长兴总
属数的比
例/%*中国湿
地植物的
属数[17]比例/% 1 世界分布 53 107 9 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 7 3.54 124 4.01 2 泛热带分布 55 27.78 357 11.54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10 5.05 174 5.63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0 0.00 78 2.52 11 温带亚洲分布 3 1.51 64 2.07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8 4.04 177 5.72 12 地中海地区,西亚至中亚分布 0 0.00 123 3.98 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10 5.05 156 5.00 13 中亚分布 1 0.50 160 5.17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5 2.53 159 5.14 14 东亚分布 20 10.10 317 10.25 7 热带亚洲分布 8 4.04 646 20.89 15 中国特有分布 0 0.00 251 8.12 8 北温带分布 71 35.86 307 9.93 合计 251 100.00 3 200 100.00 说明:*不包括世界分布属 -
长兴湿地维管植物共95科277属46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7种、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86科267属453种;被子植物中包含双子叶植物68科222属393种和单子叶植物18科45 属60种。该区湿地植物资源较丰富,其中被子植物种类最多,科、属、种分别占浙江省总数的67.72%、47.76%和34.09%。有研究表明[25]:西溪湿地有维管植物511种, 隶属于372属125科。其中蕨类植物8科10属11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1种;被子植物111科352属489 种。两地都位于亚热带东部地区的浙江省北部,以禾本科、菊科占主要地位,物种组成有较高的相似度,这与两地相似的自然和人为因子影响是分不开的。
该区湿地维管植物以湿生植物为主,共计383种,占湿地植物总种数的82.54%。草本植物最为丰富,有75科228属397种,种数占总种数的85.56%。湿地野生维管植物优势科属显著,其优势科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蓼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唇形科等;优势属为蓼属、薹草属、莎草属、眼子菜属、蒿属、毛茛属等。
该区95科251属湿地野生维管植物中,温带性质的分布类型共36科112属,分别占总科、属数的37.89%和44.62%。其中北温带分布27科71属,分别占温带科、属数的75.00%和63.39%,占总科、属数的28.42%和28.29%。北温带分布类型属中寡种属比例较大,典型的北温带分布属在该区均有分布,如蓼属、眼子菜属、毛茛属等。热带性质分布类型共38科86属,泛热带分布占绝大部分,但缺乏旧世界热带分布这样的典型热带分布型,其热带成分大多为向北延伸至亚热带甚至温带的衍生种类,热带性质属与温带性质属的比值为0.77,表明该区具有温带性质较强的由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区系性质。该区域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的核心部位,具有东亚分布20属。
长兴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水热条件良好,湿地植物丰富,植被保存较完好,类型多样,群落结构完整,季相变化丰富,为国家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避难所。长兴县湿地范围内共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分别为榉树Zelkova serrata、野荞麦Fagopyrum cymosum、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野大豆Glycine soja、野菱Trapa bispinosa;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分别为芡Euryale ferox、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此外,还有短柱铁线莲Clematis cadmia、吴兴铁线莲Clematis huchouensis、白及Bletilla striata、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等珍稀濒危植物。
Diversity and flora of wetland plants of Changxi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
摘要:
目的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长兴县湿地在浙江省具有重要地位,开展全域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为长兴县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线路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长兴县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 ①长兴县共有野生湿地维管植物95科277属46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7种、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86科267属453种;被子植物中包含双子叶植物68科222属393种和单子叶植物18 科45 属60种。②植物科组成以分布2~9种的科和仅分布1种的科占优势,两者共占88.42%;属组成以分布2~5种的属和仅分布1种的属占绝对优势,两者共占97.11%。③湿生植物占湿地植物总种数的82.54%;草本植物占湿地植物总种数的85.56%。④科的分布区类型包括11个,除世界广布科外,以泛热带分布型科和北温带分布型科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包括12个,以北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热带性质属与温带性质属的数量比为0.77。 结论 长兴湿地维管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并有一定的过渡性。表7参25 Abstract:Objective Wetland is a precious natural resource and an important ecosystem with irreplaceable functions. The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Zhejiang Province. A survey of the diversity of vascular plants in wetlands was carried out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etland ecosystem in Changxing County. Method The diversity of vascular plants and the flora in wetlands were studied by route survey and quadrat survey. Result (1) There were 464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277 genera 95 families. Among them, there were 7 species of ferns in 7 genera of 7 families, 4 species of gymnosperms in 3 genera of 2 families, and 453 species of angiosperms in 267 genera of 86 families which included 393 species of dicotyledons in 222 genera of 68 families and 60 species of monocotyledons in 45 genera of 18 families. (2) Families of 2−9 species and 1 species were dominant in the composition of plant families, accounting for 88.42%. Genera consisting of 2−5 species and 1 species were dominant, accounting for 97.11%. (3) Aquatic plants accounted for 82.54% of the total species of wetland plants, and herbaceous plants accounted for 85.86%. (4) There were 11 distribution types of family, dominated by pan-tropic family and north temperate distribution family, in addition to world-wide distribution. There were 12 distribution types of genus, dominated by north temperate distribution genus, and the number ratio of tropical genus to temperate genus was 0.77. Conclusion The vascular plants in Changxing County are abundant, and the flora shows typical temperate and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Ch, 7 tab. 25 ref.] -
Key words:
- botany /
- wetland plants /
- diversity /
- floristic composition /
- Changxing
-
无论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先天性免疫都是第一线防御机制,对抗着各类病原体的侵染。吞噬作用作为一种高度保守进程的先天性免疫机制,能够为许多细胞用来消化微生物病原体以及凋亡或坏死的细胞残骸[1-3]。在吞噬作用中,外来物质被细胞识别并结合到细胞表面,被吞噬小体吞入,并在被吞入的物质周围形成细胞器[4]。吞噬小体经过裂变以及与核内体、溶酶体,或是两者共同的限制性融合后形成成熟的吞噬溶酶体。进入吞噬溶酶体内部的病原体则被低pH值、水解作用以及自由基所消灭[5]。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最常见的果蝇,因拥有与哺乳动物相近的先天性免疫系统,而被认为是研究宿主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最佳基因模式生物[6-7]。近年来,果蝇Schneider细胞株(S2)细胞已被确认是一种非常适合研究细胞感染的宿主模型,在对抗衣原体Chlamydia,单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以及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病菌[6, 8-14]的体外感染过程中,S2细胞与哺乳动物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非常相近。金黄葡萄球菌是一种主要的人类病原体,致病率显著,研究显示金黄葡萄球菌可能是一种兼性胞内病原体[15],并认为金黄葡萄球菌可以在巨噬细胞中存活数日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存情况[16]。笔者就果蝇S2细胞对热灭活大肠埃希菌(heat inactivated Esherichia coli, HIEC)及热灭活金黄葡萄球菌(heat inactivat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HISA)的吞噬模式展开研究,揭示了在S2细胞对抗革兰氏阳性菌时,吞噬作用在清除该类病原体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金黄葡萄球菌抑制消化过程从而抵御细胞吞噬的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黑腹果蝇S2细胞株从初代培养24 h的胚胎中分离获得,在体积分数为10%的小牛血清的果蝇培养基(Ivitrogen, 美国)中28 ℃培养[17]。为了确认脂多糖(LPS,Sigma,美国)或聚肽糖(PG,Sigma,美国)的活化作用是否会增强吞噬作用,将S2细胞以106个·孔-1铺开在6孔板中并粘附30 min,LPS或PG经超声处理1 h后,按1.0 mg·L-1的剂量加入到每个孔中孵育1 h,备用。
大肠埃希菌ATCC 14948菌株在LURIA-BERTANI培养基(LB)37 ℃培养24 h后,10 000 g离心10 min收集细菌。金黄葡萄球菌ATCC 25923菌株在含20.0 g·L-1氯化钠的哥伦比亚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在盐溶液中重悬。热灭活大肠埃希菌(HIEC)或热灭活金黄葡萄球菌(HISA)以5×109个·L-1的密度接种于S2细胞,28 ℃孵育1 h。不同时间段收集S2细胞分析。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制备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收集感染后的果蝇S2细胞(5.0~10.0 μL),在含体积分数2%多聚甲醛与2%戊二醛的0.1 mol·L-1二甲砷酸钠缓冲液(pH 7.4)固定剂中浸泡16 h,室温下不断旋转。以0.1 mol·L-1二钾砷酸钠缓冲液清洗,3次·样品-1,5 min·次-1,保持室温下旋转。随后加入体积分数2%锇(Osmium),并以0.1 mol·L-1二钾砷酸钠缓冲液清洗3次,5 min·次-1,保持室温下旋转。样品固定,20.0 g·L-1醋酸双氧铀缓冲液(pH 5.2)进行染色,室温避光染色1 h,保持旋转,随后以0.1 mol·L-1二钾砷酸钠缓冲液清洗3次,5 min·次-1并不断旋转。通过逐级增加的丙酮溶液(体积分数依次为50%,60%,70%,80%,90%,95%,100%)对样品进行脱水,室温下旋转处理,随后在100%环氧丙烯中毒处理10 min。以EMBED 812或502树脂黏结剂进行最终的渗透处理,V(环氧丙烯):V(黏合剂)=1:1,室温旋转处理10 min;V(环氧丙烯):V(黏合剂)=1:2,室温旋转处理20 min;100%黏合剂处理10 min。最终,样品中加入新的100%黏合剂,渗透16 h后,在干燥烘箱中以60 ℃聚合24 ~ 48 h。Hitachi 7650透射电镜(Hitachi, 日本)在70 kV下采集图像[10]。
1.2.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果蝇S2细胞用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施耐德培养基12孔板中铺板培养,并将密度为5×109个·L-1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FITC,Invitrogen, 美国)的热灭活大肠埃希菌(HIEC)/热灭活金黄葡萄球菌(HISA),加入到S2细胞中28 ℃共培养1 h。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后,将混合细胞移植到多聚赖氨酸预处理的载玻片(Sigma,美国)上固定。之后,分别使用罗丹明鬼笔环肽(Invitrogen, 美国)和4′, 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Sigma,美国)一同孵育,用以标记肌动蛋白或细胞核DNA[18]。
1.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细胞培养与处理见1.2.2节。果蝇S2细胞接种细菌后,以PBS清洗,将混合细胞收集到流式管中,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S2细胞内的FITC荧光信号,统计S2细胞对HIEC和HISA的吞噬能力。为了研究细胞的吞噬作用对活细菌和热灭活细菌的敏感度,以胞内有1个以上FITC标记细菌的细胞在所有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为参考值来予以评价。
1.2.4 细胞酸性指示剂(pHrodo)标签检测溶酶体酸化
在果蝇S2细胞(培养方法见1.2.2节)中加入LPS或PG,孵育S2细胞1 h,从而激活S2细胞;激活后的S2细胞以1×109个·L-1在6孔板中铺开,分别接种pHrodo标记的灭活病原菌(5×109个·L-1),28 ℃共孵育1 h。收集混合细胞,立刻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分别统计不同处理组中,吞入pHrodo标记病原菌的S2细胞在全部细胞中所占百分比[18]。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05为显著。
1.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果蝇S2细胞经过不同实验处理后,以PBS清洗,收集细胞,使用Trizol试剂(Invitrogen,美国)提取总RNA,操作步骤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18]。即刻使用5.0 μg总核糖核酸,以M-MLV反转录酶(Takara,日本)合成为20.0 μL cDNA。实时荧光定量的检测采用基因特异引物与TaqMan探针(表 1),反应体系包括10.0 μL Premix Ex Taq(Takara,日本),1.0 μL cDNA样品,7.2 μL无酶水,各基因对应TaqMan探针0.3 μL,以及各特异性引物0.4 μL。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程序如下:95 ℃,30 s;90 ℃,5 s,60 ℃,30 s,循环50次。数据分析使用iQTM5软件。
表 1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中引物与TaqMan探针序列Table 1 Primers and TaqMan probe sequences in qRT-PCR寡核苷酸探针 引物与探针序列 RP49-F 5'-CCGCTTCAAGGGACAGTATCTG-3' RP49-R 5'-CACGTTGTGCACCAGGAACTT-3' Rp49-探针 FAM-GGCAGCATGTGGCGGGTGCGCTT-Edipse Rel-F 5'-GCCAGAAAAACCCGTGAGTC-3' Rel-R 5'-AGGTACTTCCCCGATGTTCG-3' Rel-探针 FAM-CGACGTGGCCGCCGCAGA-Edipse Def-F 5'-CCACATGCGACCTACTCTCCA-3' Def-R 5'-AGCCGCCTTTGAACCCCT-3' Def-探针 FAM-ACCACACCGCCTGCGCCG-Eclipse Drs-F 5'-CTGGTGGTCCTGGGAGCC-3' Drs-R 5, -AGCGTCCCTCCTCCTTGC-3' Drs-探针 FAM-CCGATGCCGACTGCCTGTCC-Eclipse 1.2.6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每组试验均使用3个生物学重复。统计学显著性分析使用t检验,判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差异性,P < 0.05为显著,P < 0.01为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透射电镜观察黑腹果蝇S2细胞对HIEC或HISA的吞噬作用
透射电镜下观察黑腹果蝇S2细胞对灭活大肠杆菌(HIEC)或灭活金黄葡萄球菌(HISA)的吞噬过程,发现孵育1 h后S2细胞即可顺利吞噬HIEC(图 1A),孵育后第1天S2细胞内HIEC已消失(图 1B);但共孵育1 h后S2细胞未能吞噬HISA(图 1C),HISA(图 2A)与S2细胞共孵育4 d,仍保持形态完整(图 1D,图 2B,图 2C,图 2D,图 2E)。在PG或LPS激活后,S2细胞也不能有效地吞噬HISA(图 2F,图 2G,图 2H)。与健康的S2细胞相比,在接种后第4天,S2细胞吞入的HISA依然形态完整(图 2E,图 2F,图 2G,图 2H);吞入HISA的S2细胞没有出现凋亡或破裂,表明细胞内的HISA并没有对S2细胞造成明显的损伤。
2.2 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黑腹果蝇S2细胞对HIEC或HISA的吞噬作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发现,在S2细胞吞噬热灭活大肠杆菌HIEC 1 h后,胞内可观察到HIEC发出的绿色荧光(图 3A);吞噬发生1 d后,S2细胞内观察不到绿色荧光粒子(图 3B);表明HIEC已经被S2细胞清除。同样处理下,热灭活金黄葡萄球菌HISA没有被S2细胞清除。由图 3C和图 3D可知,HISA被吞噬后,被S2细胞内化到细胞内继续存在。由此可知,在S2细胞接种灭活菌后,HIEC与HISA均被S2细胞吞入,但HIEC被S2细胞清除,而HISA则没有被清除。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S2细胞对HIEC或HISA的吞噬作用
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由图 4可知:接种1 h后,吞入了至少1个HIEC粒子的S2细胞在所有S2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接近40%,与S2细胞吞噬大肠埃希菌的结果相近;吞入至少1个HISA粒子的S2细胞在所有S2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接近25%,与S2细胞吞噬金黄葡萄球菌的结果相近。说明S2细胞吞入活细菌和热灭活细菌的敏感度并没有显著差异。
2.4 吞噬溶酶体酸化观察和吞噬率检测结果
细胞内的酸性环境可诱导pHrodo标记的病原菌激发出红色荧光,从而指示吞噬溶酶体的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接种HIEC 1 h后,S2细胞内可观察到红色荧光,表明S2细胞对HIEC的消化程序被激活,细胞内形成了酸性环境(图 5A);图 5B中未能观察到红色荧光,表明HISA未能激活S2细胞的酸化过程。使用LPS或PG激活S2细胞,再进行接种观察,可发现在接种HISA 1 h后,未能观察到红色荧光,说明S2细胞的酸化过程仍未被激活。
为揭示LPS或PG的刺激对S2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2细胞吞噬pHrodo标记菌并统计吞噬率。结果表明:共孵育1 h后,只有接种HIEC的S2细胞内呈现酸性环境,其他的处理均不能诱导S2细胞酸化(图 6)。检测吞噬百分比发现,只有HIEC处理组的吞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使用LPS或PG激活S2细胞后再接种,S2细胞对HISA的吞噬率仍没有显著增加。这表明溶酶体酸化过程只发生在S2细胞吞噬HIEC的过程中,而LPS或PG刺激并不能诱导S2细胞吞噬HISA后的酸化过程(图 6)。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中引物与TaqMan探针序列如表 1所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S2细胞内的防御素(defensin),抗真菌肽(drosomycin)和Relish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发现:防御素的表达量在HISA,HISA+LPS和HISA+PG等3个处理组中,均发生显著上调(P < 0.01);抗真菌肽的表达量仅在HISA+PG处理组中发生显著上调(P < 0.01)(图 7);Relish的表达量在HIEC处理组中发生显著上调(P < 0.01),但在HISA处理组中无显著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吞噬作用是动物对抗微生物病原体的一种重要免疫防御机制,由吞噬细胞来执行具体的功能[19-20]。本研究对黑腹果蝇S2细胞吞噬热灭活大肠埃希菌(HIEC)和金黄葡萄球菌(HISA)的异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2细胞能够在接种后1 d有效吞噬并清除HIEC,但却无法清除HISA;即使到了接种后4 d,S2细胞仍不能有效地清除HISA,而是任由它存在于细胞内。经PG或LPS诱导激活的S2细胞同样不能有效地清除HISA。与健康的S2细胞相比,存在于细胞内的HISA在接种4 d后并没有明显破坏S2细胞。许多研究证明在细胞培养模式下,金黄葡萄球菌能够逃逸宿主细胞的免疫系统,具有隐藏的潜能[21],可在胞内坚持存活一段时间[22-23]。在本研究中,热灭活金黄葡萄球菌存在于S2细胞中达4 d以上,说明灭活后的金黄葡萄球菌仍存在抗吞噬的成分,这与金黄葡萄球菌存在多个抗吞噬因子有关[24-26]。统计细胞吞噬率发现,热灭活并不会影响吞噬作用对灭活细菌的敏感性,这一点已被另一项研究所证实[11]。
在消化进程中,吞噬溶酶体的pH值降低,细胞内环境酸化,可帮助吞噬作用的进行,并能够通过pHrodo染料的使用进行检测[27]。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的细胞膜成分,可以通过Imd(immune deficiency)免疫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PG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Toll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使用LPS或PG刺激接种HISA的S2细胞,细胞并未形成酸化环境。通过透射电镜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明确了即使S2细胞经过LPS或PG的激活也不能有效地吞噬HISA的结果;检测S2细胞对pHrodo标记的病原菌的吞噬百分比也表明,吞噬溶酶体的酸化只发生在S2细胞对HIEC的吞噬过程中,其他处理并不能引起S2细胞的酸化。
黑腹果蝇S2细胞的吞噬作用中包括了Toll与Imd等2条信号通路,其中Toll通路参与到抗革兰氏阳性菌的免疫作用中,该免疫应答机制中包含Defensin基因[28-29]的表达,而已知的防御素(defensin)是一类由小胱甘酸富集而成,可被诱导的抗微生物肽,有利于宿主对真菌的防御应答[30];Drosomycin基因表达的Drosomycin是一类可诱导的抗真菌肽,同样由Toll通路调节,并在全身脂肪体中均有表达[31-32]。观察发现防御素的表达量在HISA,HISA+LPS以及HISA+PG处理中,均发生显著上调;抗真菌肽的表达量在HISA+PG处理中显著上调;由此可以推断,Toll通路在HISA+PG的刺激下被激活。但是也看到PG虽然能激活S2细胞的Toll通路,但却无法有效清除HISA,同样,胞内的HISA也不会诱导S2细胞凋亡。由此可知,金黄葡萄球菌作为一种人类病原体,对黑腹果蝇来说也是高致病的病原,与其他革兰氏阳性菌相比,它表现出了更强的对防御素的抵御能力[36]。在黑腹果蝇中,Imd通路调节着对革兰氏阴性菌的免疫应答,Relish作为NF-κB通路的转录因子,是Imd通路的终极目标[28]。本研究结果发现:Relish在HIEC处理中显著上调(P < 0.01),说明Imd通路在HIEC处理中被激活,而激活的Imd通路最终诱导S2细胞吞噬HIEC,说明Relish的表达量与S2细胞吞噬HIEC的百分率呈正相关。
有研究表明:金黄葡萄球菌能够迅速地逃避溶酶体/吞噬体的捕获,在细胞液泡内存活可长达4 d,之后逃入细胞质中[16, 37-38]。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灭活金黄葡萄球菌同样能够在S2细胞内存活4 d,其细胞表面物质具有抗吞噬消化的活性。该结果同时暗示着无脊椎动物吞噬细胞对清除部分革兰氏阴性及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所帮助,但细胞免疫对这些胞内细菌的清除效力胜于体液免疫。
-
表 1 长兴县湿地范围内维管植物种类
Table 1.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分类群 科 属 种 数量 占长兴维
管植物总
数比例/%占浙江湿
地维管植
物比例/%数量 占长兴维
管植物总
数比例/%占浙江湿
地维管植
物比例/%数量 占长兴维
管植物总
数比例/%占浙江湿
地维管植
物比例/%维管
植物蕨类植物 7 70.00 25.00 7 70.00 17.07 7 70.00 10.45 种子
植物裸子植物 2 33.33 100.00 3 27.27 75.00 4 26.67 57.14 被子植物 86 72.88 67.72 267 61.95 47.76 453 60.40 34.09 合计 95 70.90 60.51 277 61.28 45.86 464 59.87 33.07 表 2 长兴县湿地维管束植物生态类型统计
Table 2. Ecological type statistics on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生态类型 科 属 种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湿生植物 72 75.79 227 81.95 383 82.54 挺水植物 18 18.95 29 10.47 41 8.84 浮叶植物 9 9.47 11 3.97 15 3.23 浮水植物 5 5.26 7 2.53 8 1.72 沉水植物 8 8.42 11 3.97 17 3.66 合计 95 277 464 100.00 表 3 长兴县湿地维管束植物生活型统计
Table 3. Life-form statistics on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类型 科 属 种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乔木 14 14.74 17 6.14 22 4.74 灌木 10 10.53 15 5.42 18 3.88 草本 75 78.95 228 82.31 397 85.56 藤本 12 12.63 20 7.22 25 5.39 竹类 1 1.05 1 0.36 2 0.43 合计 95 277 464 100.00 表 4 长兴县湿地维管束植物科组成
Table 4. Family components of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科分类 科 属 种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分布50种以上的科 1 1.05 39 14.08 66 14.22 分布30~49种的科 2 2.11 37 13.36 78 16.81 分布10~29种的科 8 8.42 59 21.30 114 24.57 分布2~9种的科 45 47.37 103 37.18 167 35.99 仅分布1种的科 39 41.05 39 14.08 39 8.41 合计 95 100.00 277 100.00 464 100.00 表 5 湿地维管束植物属组成
Table 5. Genera components of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属分类 属 种 属分类 属 种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分布20种以上的属 0 0.00 0 0.00 分布2~5种的属 77 27.80 205 44.18 分布10~19种的属 1 0.36 19 4.09 仅分布1种的属 192 69.31 192 41.38 分布6~9种的属 7 2.53 48 10.35 合计 277 100.00 464 100.00 表 6 长兴县湿地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布类型
Table 6. The areal-types of familiy of seed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序号 分布类型 长兴的
科数占长兴总
科数的比
例/%*中国湿
地植物的
科数[17]比例/% 序号 分布类型 长兴的
科数占长兴总
科数的比
例/%*中国湿
地植物的
科数[17]比例/% 1 世界分布 21 50 9 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 3 4.06 14 4.88 2 泛热带分布 32 43.24 120 41.81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1 1.35 6 2.09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0 0.00 11 3.83 12 地中海地区,西亚至中亚分布 1 1.35 8 2.79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1 1.35 17 5.92 13 中亚分布 0 0.00 1 0.35 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2 2.70 10 3.48 14 东亚分布 4 5.41 18 6.27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1 1.35 7 2.44 15 中国特有分布 0 0.00 6 2.09 7 热带亚洲分布 2 2.70 23 8.01 合计 95 100.00 337 100.00 8 北温带分布 27 36.49 46 16.03 说明:*不包括世界分布科 表 7 长兴县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布类型
Table 7. The areal-types of genera of seed plants of wetlands in Changxing County
序号 分布类型 长兴的
属数占长兴总
属数的比
例/%*中国湿
地植物的
属数[17]比例/% 序号 分布类型 长兴的
属数占长兴总
属数的比
例/%*中国湿
地植物的
属数[17]比例/% 1 世界分布 53 107 9 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 7 3.54 124 4.01 2 泛热带分布 55 27.78 357 11.54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10 5.05 174 5.63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0 0.00 78 2.52 11 温带亚洲分布 3 1.51 64 2.07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8 4.04 177 5.72 12 地中海地区,西亚至中亚分布 0 0.00 123 3.98 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10 5.05 156 5.00 13 中亚分布 1 0.50 160 5.17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5 2.53 159 5.14 14 东亚分布 20 10.10 317 10.25 7 热带亚洲分布 8 4.04 646 20.89 15 中国特有分布 0 0.00 251 8.12 8 北温带分布 71 35.86 307 9.93 合计 251 100.00 3 200 100.00 说明:*不包括世界分布属 -
[1] WHIGHAM D F. Ec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wetland preservation, restoration, creation and assessment [J]. Sci Total Environ, 1999, 240(1/3): 31 − 40. [2] LAURANCE S G W, BAIDER C, FLORENS F B V, et al. Drivers of wetland disturbance and biodiversity impacts on a tropical oceanic island [J]. Biol Conserv, 2012, 149(1): 136 − 142. [3] HU Shengjie, NIU Zhenguo, CHEN Yanfen, et al. Global wetlands: potential distribution, wetland loss, and status [J]. Sci Total Environ, 2017, 586: 319 − 327. [4] GERDOL R, BRANCALEONI L, LASTRUCCI L, et al. Wetland plant diversity in a coastal nature reserve in Italy: relationships with salinization and eutrophic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natural conversation [J]. Estuaries Coasts, 2018, 41(7): 2079 − 2091. [5] 李冬林,王磊,丁晶晶,等.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应用[J]. 湿地科学, 2011, 9(3): 290 − 296. LI Donglin, WANG Lei, DING Jingjing, et al.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aquaticplants [J]. Wetland Sci, 2011, 9(3): 290 − 296. [6] 韦翠珍,张家宝,周凌云. 黄河下游河滨湿地不同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湿地科学, 2012, 10(1): 58 − 64. WEI Cuizhen, ZHANG Jiabao, ZHOU Lingyun. Species diversity of different herbaceous plant communities in riparian wetland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J]. Wetland Sci, 2012, 10(1): 58 − 64. [7] 杨绍钦,谢文远,王挺. 浙江省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4, 34(5): 32 − 36. YANG Shaoqin, XIE Wenyuan, WANG Ting. Flora of vascular plants of wetland in Zhejiang Province [J]. J Zhejiang For Sci Technol, 2014, 34(5): 32 − 36. [8] KEDDY P A. Wetland Ecology Principles and Conserv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24-238. [9] 陈正华, 毛志华, 陈建裕. 利用4期卫星资料监测1986−2009年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变迁[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 26(1): 68 − 73. CHEN Zhenghua, MAO Zhihua, CHEN Jianyu. Coastline change monitoring using 4 periods remote sensing data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1986 to 2009 [J]. Remote Sensing Technol Appl, 2011, 26(1): 68 − 73. [10] POWERS R P, HAY G J, CHEN G. How wetland type and area differ through scale: a GEOBIA case study in Alberta’s Boreal Plains [J]. Remote Sensing Environ, 2012, 117: 135 − 145. [11] 郎惠卿, 赵魁义, 陈克林. 中国湿地植被[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2] 徐文铎,何兴元,陈玮,等. 沈阳市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2): 2095 − 2102. XU Wenduo, HE Xingyuan, CHEN Wei, et al. Flora and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Shenyang [J]. Chin J Appl Ecol, 2003, 14(12): 2095 − 2102. [13] 许远,杨向荣. 湿地植物在新西湖景区的应用与建议[J]. 浙江林业科技, 2004, 24(5): 34 − 37. XU Yuan, YANG Xiangrong. Plan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wet land plants around the West Lake [J]. J Zhejiang For Sci Technol, 2004, 24(5): 34 − 37. [14] 严承高,张明祥. 中国湿地植被及其保护对策[J]. 湿地科学, 2005, 3(3): 210 − 215. YAN Chenggao, ZHANG Mingxiang. Wetland vegetationin China and its conservation advices [J]. Wetland Sci, 2005, 3(3): 210 − 215. [15] 李根有,陈征海,刘安兴,等. 浙江省湿地植被分类系统及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特点[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19(4): 356 − 362. LI Genyou, CHENG Zhenghai, LIU Anxing, et 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n wetland veget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main vegetation typ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J]. J Zhejiang For Coll, 2002, 19(4): 356 − 362. [16] 朱弘,葛斌杰,叶喜阳. 浙江舟山东福山岛种子植物区系初探[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1): 150 − 155. ZHU Hong, GE Binjie, YE Xiyang. Seed plant flora of Dongfushan Island in Zhoushan, Zhejiang Province [J]. J Zhejiang A&F Univ, 2015, 32(1): 150 − 155. [17] 郭亮,郑若兰,吴才华,等. 台州湾滨海湿地植物区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5): 762 − 767. GUO Liang, ZHENG Ruolan, WU Caihua, et al. Floristic analysis of coastal wetland plants in Taizhou Bay, Zhejiang, China [J]. J Zhejiang A&F Univ, 2016, 33(5): 762 − 767. [18] 吴征镒, 彭华, 李德铢, 等. 中国植物志: 第1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78 − 93. [19] 张树仁. 中国常见湿地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20] 王景祥, 方云亿, 韦直, 等. 浙江植物志: 1~7卷[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 1993. [21] 郑朝宗. 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2]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 13(增刊Ⅳ): 1 − 139. WU Zhengyi. The area type of Chinese genara of seed plants [J]. Acta Bot Yunnan, 1991, 13(suppl Ⅳ): 1 − 139. [23] 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等.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3): 245 − 257. WU Zhengyi, ZHOU Zhekun, LI Dezhu, et al. The areal-types of the world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J]. Acta Bot Yunnan, 2003, 25(3): 245 − 257. [24] 李锡文.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J]. 云南植物研究, 1996, 18(4): 363 − 384. LI Xiwen. Floristic statistics and analyses of seed plants from China [J]. Acta Bot Yunnan, 1996, 18(4): 363 − 384. [25] 沈琪,黄茶英,蒋跃平. 杭州西溪和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维管植物多样性[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 26(4): 385 − 390. SHEN Qi, HUANG Chaying, JIANG Yueping. Comparison of vascular plant species diversities between Hangzhou Xixi and Shaoxing JingHu National Wetland Park, east China [J]. J Wuhan Bot Res, 2008, 26(4): 385 − 390. -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