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18卷 第1期
2001, 18(1): 1-5.
摘要:
对雷竹的19 个栽培类型及2 个近缘种进行了RAPD 分析。从4 组80 个引物中筛选出10 个引物, 产生随机扩增位点66 个, 其中多态性位点54 个(占81.8 %)。利用POPGEN 32程序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①聚类结果可将雷竹的不同栽培类型及其近缘种区分开来,以前认为是雷竹一栽培型的永嘉雷竹不属于Ph .praecox 种系;②细叶雷竹与阔叶雷竹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经营管理;③RAPD 分子标记对竹类植物种以下等级进行分类有一定的可靠性。图2 表3 参8
对雷竹的19 个栽培类型及2 个近缘种进行了RAPD 分析。从4 组80 个引物中筛选出10 个引物, 产生随机扩增位点66 个, 其中多态性位点54 个(占81.8 %)。利用POPGEN 32程序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①聚类结果可将雷竹的不同栽培类型及其近缘种区分开来,以前认为是雷竹一栽培型的永嘉雷竹不属于Ph .praecox 种系;②细叶雷竹与阔叶雷竹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经营管理;③RAPD 分子标记对竹类植物种以下等级进行分类有一定的可靠性。图2 表3 参8
2001, 18(1): 6-9.
摘要:
旨在探索提高雷竹结实率的技术途径。用染色法和加硼酸(H3BO3) 培养基法对雷竹花粉生命力进行测定, 并对雷竹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雷竹花粉萌发率低, 且活力丧失很快;喷施适当低浓度硼酸有利于花粉萌发;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雷竹结实率;种子败育和种实害虫危害可能是雷竹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雷竹结实率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图1 表3 参7
旨在探索提高雷竹结实率的技术途径。用染色法和加硼酸(H3BO3) 培养基法对雷竹花粉生命力进行测定, 并对雷竹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雷竹花粉萌发率低, 且活力丧失很快;喷施适当低浓度硼酸有利于花粉萌发;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雷竹结实率;种子败育和种实害虫危害可能是雷竹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雷竹结实率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图1 表3 参7
2001, 18(1): 10-14.
摘要:
应用数量化回归对雷竹笋用林的立地条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形, 坡向, 土壤肥力, 土壤质地, 7 月平均气温, 春、秋季降水量等对雷竹生长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量等9 个气象因子, 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 计算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81 个气象站与雷竹原产地之间的相似程度, 结合雷竹生物学特性和实际生产经验, 分划出3 类适宜引种区。图1 表2 参4
应用数量化回归对雷竹笋用林的立地条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形, 坡向, 土壤肥力, 土壤质地, 7 月平均气温, 春、秋季降水量等对雷竹生长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量等9 个气象因子, 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 计算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81 个气象站与雷竹原产地之间的相似程度, 结合雷竹生物学特性和实际生产经验, 分划出3 类适宜引种区。图1 表2 参4
2001, 18(1): 15-20.
摘要:
自1976 年开始木兰科植物引种试验, 时至今日, 舟山海岛已引入该科植物76 种, 保存65 种。根据各树种在引种地的生长、越冬表现情况和开发利用价值, 将引进树种筛选划分为成功、较成功、可望成功、较难成功和未成功等5 种类型, 并对各类型作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或引种结果评价。最后, 对红运玉兰等部分优良引进树种在开花习性、形态与观赏特性和繁殖应用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表1 参6
自1976 年开始木兰科植物引种试验, 时至今日, 舟山海岛已引入该科植物76 种, 保存65 种。根据各树种在引种地的生长、越冬表现情况和开发利用价值, 将引进树种筛选划分为成功、较成功、可望成功、较难成功和未成功等5 种类型, 并对各类型作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或引种结果评价。最后, 对红运玉兰等部分优良引进树种在开花习性、形态与观赏特性和繁殖应用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表1 参6
2001, 18(1): 21-25.
摘要:
对来自浙江省临海市黑杨派南方型17 个新无性系和3 个对照无性系的木材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20 个无性系树干纤维长度为0.966 0 ~ 1.143 0 mm, 均达到国际木材学会规定的中级纤维标准, 基本体积质量为0.318 8 ~ 0.368 2 gcm-3 ;树枝条的纤维长度为0.630 0 ~0.780 0 mm , 基本体积质量有0.344 2 ~ 0.400 8 gcm-3 ;各材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且纤维长度和木材基本体积质量均具有较高的遗传重复力(0.473...
对来自浙江省临海市黑杨派南方型17 个新无性系和3 个对照无性系的木材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20 个无性系树干纤维长度为0.966 0 ~ 1.143 0 mm, 均达到国际木材学会规定的中级纤维标准, 基本体积质量为0.318 8 ~ 0.368 2 gcm-3 ;树枝条的纤维长度为0.630 0 ~0.780 0 mm , 基本体积质量有0.344 2 ~ 0.400 8 gcm-3 ;各材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且纤维长度和木材基本体积质量均具有较高的遗传重复力(0.473...
2001, 18(1): 26-31.
摘要:
根据对常规栽培模式的杨树人工林林分生产力分析, 确定了各主要立地的培育目标,并计算数量成熟龄、经济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分析结果表明:以净贴现值最大确定杨树最优轮伐期, 12 指数级培育小径材的轮伐期为13 ~ 14 a , 14 指数级培育中小径材的轮伐期为12 ~ 13 a , 16 指数级培育大中径材的轮伐期为12 ~ 13 a , 18 指数级培育大径材的轮伐期为11~ 12 a 。表4 参2
根据对常规栽培模式的杨树人工林林分生产力分析, 确定了各主要立地的培育目标,并计算数量成熟龄、经济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分析结果表明:以净贴现值最大确定杨树最优轮伐期, 12 指数级培育小径材的轮伐期为13 ~ 14 a , 14 指数级培育中小径材的轮伐期为12 ~ 13 a , 16 指数级培育大中径材的轮伐期为12 ~ 13 a , 18 指数级培育大径材的轮伐期为11~ 12 a 。表4 参2
2001, 18(1): 36-40.
摘要:
以抛物线型密度效应模型为前提, 针对人工用材林生长系统的特点, 用最优控制方法建模, 以动态规划方法求解, 导出最优密度控制模型。模型具有幂次数可变、适应性较强、疏伐间隔期可变和实际应用较方便等特点。模型在贵州马尾松人工用材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模型计算结果符合人工用材林生长规律, 并与实地试验吻合。表2 参11
以抛物线型密度效应模型为前提, 针对人工用材林生长系统的特点, 用最优控制方法建模, 以动态规划方法求解, 导出最优密度控制模型。模型具有幂次数可变、适应性较强、疏伐间隔期可变和实际应用较方便等特点。模型在贵州马尾松人工用材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模型计算结果符合人工用材林生长规律, 并与实地试验吻合。表2 参11
2001, 18(1): 41-45.
摘要:
根据旱季试验地土壤的自然含水量和植物的凋萎系数, 可以计算出旱季土壤所能提供的有效水分总量, 再利用各树种的单株水分消耗量, 即可估测出土壤对各树种的最大承载力。参照土壤的最大承载力,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和绢毛相思的林分的定植密度以5 000 株hm-2 (1.0m 2.0 m)为宜, 而厚荚相思、肯氏相思、赤桉、窿缘桉和柠檬桉5 个树种的定植密度要低于2 000 株hm-2 。大于这个密度, 就会造成旱季土壤供水不足。从树木个体发育的角度来看, 会促使植株衰老甚至死亡;从林分...
根据旱季试验地土壤的自然含水量和植物的凋萎系数, 可以计算出旱季土壤所能提供的有效水分总量, 再利用各树种的单株水分消耗量, 即可估测出土壤对各树种的最大承载力。参照土壤的最大承载力,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和绢毛相思的林分的定植密度以5 000 株hm-2 (1.0m 2.0 m)为宜, 而厚荚相思、肯氏相思、赤桉、窿缘桉和柠檬桉5 个树种的定植密度要低于2 000 株hm-2 。大于这个密度, 就会造成旱季土壤供水不足。从树木个体发育的角度来看, 会促使植株衰老甚至死亡;从林分...
2001, 18(1): 46-49.
摘要:
在云南省元谋县苴林乡3 年生的人工林, 采用Li-6200 野外光合测定系统对引进元谋干热河谷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绢毛相思、肯氏相思、赤桉、窿缘桉和柠檬桉等8 个树种进行了光合测定。结果发现8 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都表现为双峰曲线, 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9 :00 和15 :00 (肯氏相思、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出现在17 :00), 最低值出现在13 :00 (肯氏相思出现在15 :00)。所研究的8 个树种均具有通过关闭部分气孔来降低光合速率的特征, 造成光合作用的午休 现象, ...
在云南省元谋县苴林乡3 年生的人工林, 采用Li-6200 野外光合测定系统对引进元谋干热河谷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绢毛相思、肯氏相思、赤桉、窿缘桉和柠檬桉等8 个树种进行了光合测定。结果发现8 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都表现为双峰曲线, 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9 :00 和15 :00 (肯氏相思、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出现在17 :00), 最低值出现在13 :00 (肯氏相思出现在15 :00)。所研究的8 个树种均具有通过关闭部分气孔来降低光合速率的特征, 造成光合作用的午休 现象, ...
2001, 18(1): 50-52.
摘要: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用pH =10 的水作为溶剂, 在不同的提取温度、溶剂体积和提取时间的条件下对喜树叶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提取试验, 建立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对三因素的不同水平搭配组合, 应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得到93 =729 个数据,由此推求最优提取方案。结果表明, 以pH=10 的水为溶剂, 提取温度91 ~ 100 ℃, 溶剂体积50 ~ 60 mL , 提取时间25 ~ 37 min , 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喜树叶中的黄酮。表3 参7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用pH =10 的水作为溶剂, 在不同的提取温度、溶剂体积和提取时间的条件下对喜树叶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提取试验, 建立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对三因素的不同水平搭配组合, 应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得到93 =729 个数据,由此推求最优提取方案。结果表明, 以pH=10 的水为溶剂, 提取温度91 ~ 100 ℃, 溶剂体积50 ~ 60 mL , 提取时间25 ~ 37 min , 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喜树叶中的黄酮。表3 参7
2001, 18(1): 53-56.
摘要:
对95 %乙醇和己烷构成的混合溶剂的特性、茶油对混合溶剂的混溶性质及混合溶剂对油茶枯饼的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5 %乙醇和己烷的体积比在7∶30 ~ 4∶6 范围内, 两者均可混溶。茶油对混合溶剂的混溶温度有提高的趋势, 混合溶剂对茶油的最大溶解度在14.0 %左右。当95 %乙醇和己烷的体积比为5∶5 , 浸出温度为58 ℃, 料液比为2∶1 , 浸出时间为5 h 时, 对残油和油茶皂素的提取较合适;残油和油茶皂素的得率分别为3.6 %和7.0 %。表6 参7
对95 %乙醇和己烷构成的混合溶剂的特性、茶油对混合溶剂的混溶性质及混合溶剂对油茶枯饼的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5 %乙醇和己烷的体积比在7∶30 ~ 4∶6 范围内, 两者均可混溶。茶油对混合溶剂的混溶温度有提高的趋势, 混合溶剂对茶油的最大溶解度在14.0 %左右。当95 %乙醇和己烷的体积比为5∶5 , 浸出温度为58 ℃, 料液比为2∶1 , 浸出时间为5 h 时, 对残油和油茶皂素的提取较合适;残油和油茶皂素的得率分别为3.6 %和7.0 %。表6 参7
2001, 18(1): 57-59.
摘要:
以樟树青籽和樟树紫籽为研究对象, 采用浸提法与水蒸汽蒸馏法来提取樟油。结果表明, 用丙酮、石油醚和乙醇作溶剂浸提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2.70 %~ 3.1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70 %~ 0.93 %;用水蒸气蒸馏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2.8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90 %。樟树青籽提取樟油效果优于樟树紫籽。表3 参4 。
以樟树青籽和樟树紫籽为研究对象, 采用浸提法与水蒸汽蒸馏法来提取樟油。结果表明, 用丙酮、石油醚和乙醇作溶剂浸提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2.70 %~ 3.1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70 %~ 0.93 %;用水蒸气蒸馏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2.8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90 %。樟树青籽提取樟油效果优于樟树紫籽。表3 参4 。
2001, 18(1): 60-65.
摘要:
利用松墨天牛趋性, 在松墨天牛羽化期在松林内安置用松枝, 松木+诱杀剂 的双环装置, 松枝诱杀补充营养的松墨天牛, 松木诱杀产卵的松墨天牛, 以减少松墨天牛对健康松树的补充营养和产卵, 降低松材线虫病危害。结果表明, 每个双环装置能诱杀松墨天牛成虫665.3 头。上架成虫数量的日变化与月相有一定关系, 在诱虫期内的3 个凸月相的诱虫量为1 116 头, 占总诱虫量的55.9 %;时变化与光照强弱有关, 18 :00 至22 :00 诱虫量占全天的70 %。置架的松林地枯死松树减退率平均达79.6...
利用松墨天牛趋性, 在松墨天牛羽化期在松林内安置用松枝, 松木+诱杀剂 的双环装置, 松枝诱杀补充营养的松墨天牛, 松木诱杀产卵的松墨天牛, 以减少松墨天牛对健康松树的补充营养和产卵, 降低松材线虫病危害。结果表明, 每个双环装置能诱杀松墨天牛成虫665.3 头。上架成虫数量的日变化与月相有一定关系, 在诱虫期内的3 个凸月相的诱虫量为1 116 头, 占总诱虫量的55.9 %;时变化与光照强弱有关, 18 :00 至22 :00 诱虫量占全天的70 %。置架的松林地枯死松树减退率平均达79.6...
2001, 18(1): 66-68.
摘要:
光照时数对竹缺爪螨存活、发育及繁殖均有影响。全黑条件下竹缺爪螨不能完成所有发育世代;5 h 以上光照完成整个世代的机率随光照时数延长而增大;8 h 和12 h 光照处理幼螨发育至成螨产卵历期相近, 分别为14.41 d 和15.47 d , 5 h 光照处理历期延长为25.26d ;5 h , 8 h 和12 h 等3 种光照处理下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50 粒、9.23 粒和9.50粒。竹缺爪螨最适存活温区为20 ~ 30 ℃, 但2 ℃下存活率更高, -10 ℃以下不能存活, 40℃仍有...
光照时数对竹缺爪螨存活、发育及繁殖均有影响。全黑条件下竹缺爪螨不能完成所有发育世代;5 h 以上光照完成整个世代的机率随光照时数延长而增大;8 h 和12 h 光照处理幼螨发育至成螨产卵历期相近, 分别为14.41 d 和15.47 d , 5 h 光照处理历期延长为25.26d ;5 h , 8 h 和12 h 等3 种光照处理下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50 粒、9.23 粒和9.50粒。竹缺爪螨最适存活温区为20 ~ 30 ℃, 但2 ℃下存活率更高, -10 ℃以下不能存活, 40℃仍有...
2001, 18(1): 69-72.
摘要:
研究了5 种杀菌剂对灵芝菌丝及绿色木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种类杀菌剂和同一杀菌剂不同使用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可杀得在使用质量浓度为0.538 ~ 0.359 gL-1时, 既能抑制绿色木霉的生长, 又对灵芝菌丝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可望在灵芝栽培中应用。表4 参9
研究了5 种杀菌剂对灵芝菌丝及绿色木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种类杀菌剂和同一杀菌剂不同使用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可杀得在使用质量浓度为0.538 ~ 0.359 gL-1时, 既能抑制绿色木霉的生长, 又对灵芝菌丝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可望在灵芝栽培中应用。表4 参9
2001, 18(1): 73-75.
摘要:
为清除园林草坪杂草, 寻求安全高效的园林草坪除草剂, 在马蹄金、葱兰和麦冬草坪上用23.5 %果尔乳油、18.2 %田草净可湿性粉剂、50 %丁草胺颗粒剂和50 %杀草丹乳油加水喷雾或拌土撒施, 除草率为75.45 % ~ 92.19 %。其中以18.2 %田草净可湿性粉剂0.039 6 gm-2加土45 g 撒施后用清水湿床, 或用23.5 %果尔乳油0.12 mLm-2加土45 g 撒施, 除草率分别达92.19 %和88.43 %, 节省除草成本81.33 %和78.88 %。草坪生长良好...
为清除园林草坪杂草, 寻求安全高效的园林草坪除草剂, 在马蹄金、葱兰和麦冬草坪上用23.5 %果尔乳油、18.2 %田草净可湿性粉剂、50 %丁草胺颗粒剂和50 %杀草丹乳油加水喷雾或拌土撒施, 除草率为75.45 % ~ 92.19 %。其中以18.2 %田草净可湿性粉剂0.039 6 gm-2加土45 g 撒施后用清水湿床, 或用23.5 %果尔乳油0.12 mLm-2加土45 g 撒施, 除草率分别达92.19 %和88.43 %, 节省除草成本81.33 %和78.88 %。草坪生长良好...
2001, 18(1): 80-84.
摘要:
论述了基于HTML 的新型帮助系统的特点, 提出一个可以在生物统计分析平台的开发工具Delphi 中调用HTML 帮助系统的单元文件CallHHelp 。该调用单元的核心思想是将HTML帮助命令映射到对应的WinHelp 命令上, 从而实现生物统计分析平台对HTML 帮助系统的正确响应。图1 参3
论述了基于HTML 的新型帮助系统的特点, 提出一个可以在生物统计分析平台的开发工具Delphi 中调用HTML 帮助系统的单元文件CallHHelp 。该调用单元的核心思想是将HTML帮助命令映射到对应的WinHelp 命令上, 从而实现生物统计分析平台对HTML 帮助系统的正确响应。图1 参3
2001, 18(1): 85-88.
摘要:
应用增长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根据《临安五十年》中的统计数据建立Gompertz 增长模型=6 exp[ -5.802 0 e-0.3679t] , 并对临安市的林产品的产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008 2 %, 相关指数达到0.999 2 , 表明模型与实际值拟合程度很好, 达到了较高的精度。预测方法简便易行, 具有实用意义。模型也可用来预测经济林产量和资源消耗量等, 为林业生产、经营及技术更新提供决策依据, 提高管理上的宏观调控能力。图3 表1 参4
应用增长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根据《临安五十年》中的统计数据建立Gompertz 增长模型=6 exp[ -5.802 0 e-0.3679t] , 并对临安市的林产品的产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008 2 %, 相关指数达到0.999 2 , 表明模型与实际值拟合程度很好, 达到了较高的精度。预测方法简便易行, 具有实用意义。模型也可用来预测经济林产量和资源消耗量等, 为林业生产、经营及技术更新提供决策依据, 提高管理上的宏观调控能力。图3 表1 参4
2001, 18(1): 89-92.
摘要:
细胞分化与脱分化是现代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综述了植物细胞分化、脱分化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调控。结果表明:从形态结构水平很难找出标志细胞分化与脱分化的特征规律, 激素被证明对细胞分化与脱分化的调控起作用,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受到普遍的关注。参18
细胞分化与脱分化是现代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综述了植物细胞分化、脱分化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调控。结果表明:从形态结构水平很难找出标志细胞分化与脱分化的特征规律, 激素被证明对细胞分化与脱分化的调控起作用,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受到普遍的关注。参18
2001, 18(1): 93-101.
摘要:
20 世纪前半期的生物学在动植物学分类和形态解剖学基础上建起了实验性学科, 如生理、遗传和生物化学等, 对机体各部分和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物质代谢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自60 年代后, 随着分子生物学兴起, 导致今日生物科学的一次新飞跃, 揭开了生命本质遗传密码的一致性和基因工程的新面貌。同时, 由于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资源的流失, 也引起了人类对环境和生物保护的高度重视。就生物科学中的生命起源、基因学说、光合作用、生物固氮、呼吸代谢和生物多样性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 ...
20 世纪前半期的生物学在动植物学分类和形态解剖学基础上建起了实验性学科, 如生理、遗传和生物化学等, 对机体各部分和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物质代谢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自60 年代后, 随着分子生物学兴起, 导致今日生物科学的一次新飞跃, 揭开了生命本质遗传密码的一致性和基因工程的新面貌。同时, 由于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资源的流失, 也引起了人类对环境和生物保护的高度重视。就生物科学中的生命起源、基因学说、光合作用、生物固氮、呼吸代谢和生物多样性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 ...
2001, 18(1): 102-110.
摘要:
列出中国竹亚科植物上蚧虫6 科40 属127 种, 其中粉蚧科17 属21 种, 蚧科3 属3种, 仁蚧科2 属3 种, 毡蚧科1 属5 种, 链蚧科5 属52 种和盾蚧科12 属42 种。每一种都给出分布、寄主和寄生部位。建立了2 个新组合:刺竹刺粉蚧Planococcus bambusicola (Takahashi) (移自Planococcoides)comb .n .和单竹蔗粉蚧Saccharicoccus bambusus (Tang)(移自Palmicultor)comb .n ....
列出中国竹亚科植物上蚧虫6 科40 属127 种, 其中粉蚧科17 属21 种, 蚧科3 属3种, 仁蚧科2 属3 种, 毡蚧科1 属5 种, 链蚧科5 属52 种和盾蚧科12 属42 种。每一种都给出分布、寄主和寄生部位。建立了2 个新组合:刺竹刺粉蚧Planococcus bambusicola (Takahashi) (移自Planococcoides)comb .n .和单竹蔗粉蚧Saccharicoccus bambusus (Tang)(移自Palmicultor)comb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