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5卷 第4期
2008, 25(4): 405-410.
摘要:
对森林防火三维本底数据库组成及特点进行分析,在空间信息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等的支持下,提出基于MapX和OpenGL为研究工具的森林防火三维本底数据库建立方法。该方法以OpenGL为技术基础,利用数字高程模型高程数据和OpenGL的纹理映射机制在三维地形上融合遥感数据,实现各种信息的三维真实显示。以Mapinfo所建立的属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坐标转换,实现二维矢量地图同三维地形的任意点、面的联动。在此基础上利用MapX组件从二维地图上获取乡镇边界、乡村边界和小班边界等森林资源数据,并同...
对森林防火三维本底数据库组成及特点进行分析,在空间信息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等的支持下,提出基于MapX和OpenGL为研究工具的森林防火三维本底数据库建立方法。该方法以OpenGL为技术基础,利用数字高程模型高程数据和OpenGL的纹理映射机制在三维地形上融合遥感数据,实现各种信息的三维真实显示。以Mapinfo所建立的属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坐标转换,实现二维矢量地图同三维地形的任意点、面的联动。在此基础上利用MapX组件从二维地图上获取乡镇边界、乡村边界和小班边界等森林资源数据,并同...
2008, 25(4): 411-416.
摘要:
针对当前森林资源数据库应用中海量数据和集中式管理等因素所导致的系统效率问题,在分析ArcSDE的空间数据存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应用系统开发,从数据库设计、Oracle DBMS配置、ArcADE配置和数据维护等4个方面总结了基于Oracle DBMS的空间数据库系统优化策略。以福建省省级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系统为例,就主要优化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合理调整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ArcSDE参数(Oracle SGA区大小和ArcSDE索引格网大小,MAXBUFSIZE大小),优化数据...
针对当前森林资源数据库应用中海量数据和集中式管理等因素所导致的系统效率问题,在分析ArcSDE的空间数据存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应用系统开发,从数据库设计、Oracle DBMS配置、ArcADE配置和数据维护等4个方面总结了基于Oracle DBMS的空间数据库系统优化策略。以福建省省级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系统为例,就主要优化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合理调整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ArcSDE参数(Oracle SGA区大小和ArcSDE索引格网大小,MAXBUFSIZE大小),优化数据...
2008, 25(4): 417-421.
摘要:
竹林信息提取对利用遥感技术估算竹林碳储量至关重要,高精度地提取竹林信息将有利于降低碳储量估算误差。借助Matlab神经网络模块,采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对ETM + (enhanced themativ mapper plus)遥感影像提取竹林信息,得到了较高的精度,生产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84.04%和98.75%;同时比较了Levenberg-Marquardt BP算法函数(Trainlm)、自适应学习率BP的梯度递减函数(Trai...
竹林信息提取对利用遥感技术估算竹林碳储量至关重要,高精度地提取竹林信息将有利于降低碳储量估算误差。借助Matlab神经网络模块,采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对ETM + (enhanced themativ mapper plus)遥感影像提取竹林信息,得到了较高的精度,生产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84.04%和98.75%;同时比较了Levenberg-Marquardt BP算法函数(Trainlm)、自适应学习率BP的梯度递减函数(Trai...
2008, 25(4): 422-426.
摘要:
依照相关区划原则,选取林业数据中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无林地和非林地等4个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法对研究地浙江省范围内67个县级行政单位实施区划分类,其目的是用数学方法对林业自然地理的量化因子进行数量化研究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全省分为5个类型,其结果与研究地的自然地理状况基本相符。研究表明:基于模糊聚类的林业自然地理区划是可行的,进一步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部门的要求,加入相关的专业数据,可以得到更为综合的区划结果。以行政单位作为区划单元得到的结果,有利于各级政府的决策和对自然资源的总体把握。表1参...
依照相关区划原则,选取林业数据中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无林地和非林地等4个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法对研究地浙江省范围内67个县级行政单位实施区划分类,其目的是用数学方法对林业自然地理的量化因子进行数量化研究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全省分为5个类型,其结果与研究地的自然地理状况基本相符。研究表明:基于模糊聚类的林业自然地理区划是可行的,进一步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部门的要求,加入相关的专业数据,可以得到更为综合的区划结果。以行政单位作为区划单元得到的结果,有利于各级政府的决策和对自然资源的总体把握。表1参...
2008, 25(4): 427-430.
摘要:
根据植物花分生组织及花器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APETALA1(AP1)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序列,设计合成一对长度为23 bp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长为486 bp的DNA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山核桃AP1同源基因中的1个片段,该片段序列包含2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86 bp和291 bp,编码区共编码36个氨基酸。其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EU15511...
根据植物花分生组织及花器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APETALA1(AP1)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序列,设计合成一对长度为23 bp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长为486 bp的DNA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山核桃AP1同源基因中的1个片段,该片段序列包含2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86 bp和291 bp,编码区共编码36个氨基酸。其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EU15511...
2008, 25(4): 431-436.
摘要:
利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导管形态的建成可划分为初生壁的延展、次生壁的构建与穿孔板的形成等3个时期。初生壁的延展是导管分化的初始阶段,导管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及其细胞器贴壁分布。次生壁的构建是导管分化的关键阶段,次生壁物质的沉积在导管液泡膜破裂之前即已开始,此时导管分子内细胞器结构清晰,其中高尔基体及其分泌小泡最为丰富,说明高尔基体与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及运输密切相关;导管分子液泡膜裂解后,次生壁物...
利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导管形态的建成可划分为初生壁的延展、次生壁的构建与穿孔板的形成等3个时期。初生壁的延展是导管分化的初始阶段,导管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及其细胞器贴壁分布。次生壁的构建是导管分化的关键阶段,次生壁物质的沉积在导管液泡膜破裂之前即已开始,此时导管分子内细胞器结构清晰,其中高尔基体及其分泌小泡最为丰富,说明高尔基体与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及运输密切相关;导管分子液泡膜裂解后,次生壁物...
2008, 25(4): 437-441.
摘要:
以梨属Pyrus的杜梨P. betulaefolia,砂梨P. pyrifolia,川梨P. pashia和滇梨P. pseudopashia等4个种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进行人工干旱处理,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梨属4个重要种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4个种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膜伤害度以砂梨最大,重度胁迫时为35.91%,滇梨和川梨分别为10.72%和10.34%,杜梨为8.00%;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砂梨呈降低...
以梨属Pyrus的杜梨P. betulaefolia,砂梨P. pyrifolia,川梨P. pashia和滇梨P. pseudopashia等4个种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进行人工干旱处理,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梨属4个重要种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4个种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膜伤害度以砂梨最大,重度胁迫时为35.91%,滇梨和川梨分别为10.72%和10.34%,杜梨为8.00%;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砂梨呈降低...
2008, 25(4): 442-443.
摘要:
报道浙江清风藤科Sabiaceae一新变种,即毛果垂枝泡花树Meliosma flexuosa var. pubicarpa X. F. Jin,Hong Wang . H. W. Zhang。此新变种与原变种垂枝泡花树M. f. var. flexuosa的主要区别在于核果被褐色短柔毛。文末还附有新变种与浙江产泡花树属Meliosma近似种的检索表。图1参11
报道浙江清风藤科Sabiaceae一新变种,即毛果垂枝泡花树Meliosma flexuosa var. pubicarpa X. F. Jin,Hong Wang . H. W. Zhang。此新变种与原变种垂枝泡花树M. f. var. flexuosa的主要区别在于核果被褐色短柔毛。文末还附有新变种与浙江产泡花树属Meliosma近似种的检索表。图1参11
2008, 25(4): 444-450.
摘要:
采用相邻网格法调查获取数据,应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3个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占总株数的71.6%,占总胸高断面积的44.6%。利用Hegyi简单竞争指数研究优势种群竞争的方法,分析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100 m×100 m样地内,胸径在5 cm以上的优势种群间存在较剧烈竞争,常绿阔叶优势种群>非常绿阔叶优势种群。常绿阔叶优势种群的竞争更为显著,其种内竞争强度大小为: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青冈Cyc...
采用相邻网格法调查获取数据,应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3个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占总株数的71.6%,占总胸高断面积的44.6%。利用Hegyi简单竞争指数研究优势种群竞争的方法,分析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100 m×100 m样地内,胸径在5 cm以上的优势种群间存在较剧烈竞争,常绿阔叶优势种群>非常绿阔叶优势种群。常绿阔叶优势种群的竞争更为显著,其种内竞争强度大小为: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青冈Cyc...
2008, 25(4): 451-457.
摘要: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编制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存活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运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其更新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珙桐种群有前期生长不稳定,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其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种...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编制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存活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运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其更新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珙桐种群有前期生长不稳定,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其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种...
2008, 25(4): 458-463.
摘要: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典型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群落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等科,优势树种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物种数量特征采用重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5个样地中,胸径≥3 cm的个体密度1 808株·hm-2,群落相对较高大,平均高度达11.5 m,乔木垂...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典型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群落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等科,优势树种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物种数量特征采用重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5个样地中,胸径≥3 cm的个体密度1 808株·hm-2,群落相对较高大,平均高度达11.5 m,乔木垂...
2008, 25(4): 464-468.
摘要:
采用典型样线法对浙江天目山老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的土壤种子库状态及更新特征展开研究,以此解译柳杉种子库的基本特征,为柳杉林天然更新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天目山老龄柳杉林土壤种子库属于短暂性土壤种子库,而且产生的种子活力低下,发育不完善的种子占60%~70%,霉烂种子占30%~40%。种子活力低下,枯落物层过厚,缺乏光照及化感作用等因素导致林下幼苗更新存在障碍,需进行人为更新才能实现其可持续生长。表4参21
采用典型样线法对浙江天目山老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的土壤种子库状态及更新特征展开研究,以此解译柳杉种子库的基本特征,为柳杉林天然更新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天目山老龄柳杉林土壤种子库属于短暂性土壤种子库,而且产生的种子活力低下,发育不完善的种子占60%~70%,霉烂种子占30%~40%。种子活力低下,枯落物层过厚,缺乏光照及化感作用等因素导致林下幼苗更新存在障碍,需进行人为更新才能实现其可持续生长。表4参21
2008, 25(4): 469-474.
摘要:
为了评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选择哀牢山典型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定位监测了林冠层对1 a 中共144次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观测期间降水总量为1 707.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是1 421.8,15.4和270.6 mm,穿透雨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83.3%,0.9%和15.8%。总降雨量大于3.7 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漏斗”状的林冠结构和持续的降雨,均可造成穿透雨量大于林外大气总降水量,而树木较大分枝角度和较多附生物,可能使有些胸径和冠幅较大...
为了评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选择哀牢山典型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定位监测了林冠层对1 a 中共144次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观测期间降水总量为1 707.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是1 421.8,15.4和270.6 mm,穿透雨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83.3%,0.9%和15.8%。总降雨量大于3.7 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漏斗”状的林冠结构和持续的降雨,均可造成穿透雨量大于林外大气总降水量,而树木较大分枝角度和较多附生物,可能使有些胸径和冠幅较大...
2008, 25(4): 475-480.
摘要:
为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吸收有害气体的生态功能,采用人工熏气法,对浙江省38种园林绿化植物对氟化氢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参试植物的抗性及吸收能力划分为弱、较弱、中等、较强和强等5个等级。结果显示,38种植物对氟化氢的抗性差异较大,抗性最强的熏气持续时间为9 h(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抗性最弱的仅2 h(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参试的落叶植物中弱和较弱抗性物种占87.50%,而常绿植物在弱至较强各等级的分布较均匀,表...
为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吸收有害气体的生态功能,采用人工熏气法,对浙江省38种园林绿化植物对氟化氢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参试植物的抗性及吸收能力划分为弱、较弱、中等、较强和强等5个等级。结果显示,38种植物对氟化氢的抗性差异较大,抗性最强的熏气持续时间为9 h(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抗性最弱的仅2 h(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参试的落叶植物中弱和较弱抗性物种占87.50%,而常绿植物在弱至较强各等级的分布较均匀,表...
2008, 25(4): 481-485.
摘要:
为研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天目山为研究对象,利用空气离子测量仪、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和温湿度记录仪,对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相对湿度和气温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测量,并对空气负离子与可吸入颗粒物、相对湿度和气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天目山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8:00 -17:00)和年变化特征;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1 331个·cm-3)>紫楠Phoebe sheareri(1...
为研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天目山为研究对象,利用空气离子测量仪、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和温湿度记录仪,对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相对湿度和气温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测量,并对空气负离子与可吸入颗粒物、相对湿度和气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天目山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8:00 -17:00)和年变化特征;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1 331个·cm-3)>紫楠Phoebe sheareri(1...
2008, 25(4): 486-490.
摘要:
从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氮磷钾养分和土壤酸化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川南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毛竹林根系活动层(60 cm)土壤结构较好,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大小和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毛竹林成林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黄化、酸化特征较明显,土壤酸性调节主要以施用石灰为主,其中谷底毛竹林改造需石灰量为10.625 t·hm-2,坡面的里白毛竹林为14.811 t·hm-2,岗地毛竹林需石灰量为12.558 t·...
从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氮磷钾养分和土壤酸化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川南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毛竹林根系活动层(60 cm)土壤结构较好,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大小和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毛竹林成林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黄化、酸化特征较明显,土壤酸性调节主要以施用石灰为主,其中谷底毛竹林改造需石灰量为10.625 t·hm-2,坡面的里白毛竹林为14.811 t·hm-2,岗地毛竹林需石灰量为12.558 t·...
2008, 25(4): 491-496.
摘要:
摸清塌陷区土壤水分状况是采煤塌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矿区0 ~100 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退化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增大了沙丘水分损失量,塌陷程度与土壤含水量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P<0.05)。与对照区相比,塌陷区含水量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时间角度来看,不论降雨季节还是干旱季节,塌陷区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区...
摸清塌陷区土壤水分状况是采煤塌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矿区0 ~100 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退化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增大了沙丘水分损失量,塌陷程度与土壤含水量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P<0.05)。与对照区相比,塌陷区含水量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时间角度来看,不论降雨季节还是干旱季节,塌陷区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区...
2008, 25(4): 497-501.
摘要:
鉴定1株从腐竹中筛选的高效选择性降解竹材木质素的优良菌株ZNLD?鄄18,为生物法提取可纺性竹原纤维奠定基础。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 1和ITS 4扩增并测定菌株的rDNA ITS区序列,序列总长541 bp。把所得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搜索得到同源性较高的同属不同种菌株序列。比较这些序列的遗传距离,显示菌株ZNLD-18与Trametes versicolor 的ITS区序列同源性为99%以上。利用PAUP软件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对该树的分析并综合菌株的形态特征,鉴定菌株ZN...
鉴定1株从腐竹中筛选的高效选择性降解竹材木质素的优良菌株ZNLD?鄄18,为生物法提取可纺性竹原纤维奠定基础。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 1和ITS 4扩增并测定菌株的rDNA ITS区序列,序列总长541 bp。把所得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搜索得到同源性较高的同属不同种菌株序列。比较这些序列的遗传距离,显示菌株ZNLD-18与Trametes versicolor 的ITS区序列同源性为99%以上。利用PAUP软件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对该树的分析并综合菌株的形态特征,鉴定菌株ZN...
2008, 25(4): 502-506.
摘要:
于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树种组成的4个桉树Eucalyptus spp.林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在4个试验地内,通过网扫法采集乔木及灌草层昆虫2 541头,分属于11目84科218种,其中半翅目Hemi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通过陷阱法采集地表层昆虫6 602头,分属于12目49科121种,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不同桉树林昆虫群落中乔木及灌草层亚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Ⅰ(桉树林)>Ⅱ(桉树林)>Ⅲ(桉树-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林)>...
于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树种组成的4个桉树Eucalyptus spp.林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在4个试验地内,通过网扫法采集乔木及灌草层昆虫2 541头,分属于11目84科218种,其中半翅目Hemi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通过陷阱法采集地表层昆虫6 602头,分属于12目49科121种,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不同桉树林昆虫群落中乔木及灌草层亚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Ⅰ(桉树林)>Ⅱ(桉树林)>Ⅲ(桉树-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林)>...
2008, 25(4): 507-512.
摘要:
2007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觅食地选择进行了研究。使用典型样线法寻找环颈雉的觅食地,根据调查地区情况,选择可能影响环颈雉对觅食地选择各种的变量,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对环颈雉觅食地选择影响大的变量类型,然后用Independent-samples t 和 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分析其选择性。在实地考察中,总共发现了14个觅食地。分析发现,环颈雉偏向于选择下坡位作为它们的觅食地,在所有觅食地中占64.29%,而中...
2007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觅食地选择进行了研究。使用典型样线法寻找环颈雉的觅食地,根据调查地区情况,选择可能影响环颈雉对觅食地选择各种的变量,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对环颈雉觅食地选择影响大的变量类型,然后用Independent-samples t 和 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分析其选择性。在实地考察中,总共发现了14个觅食地。分析发现,环颈雉偏向于选择下坡位作为它们的觅食地,在所有觅食地中占64.29%,而中...
2008, 25(4): 513-516.
摘要:
徒步旅游随人们回归自然和回归传统潮流而兴起。目前,我国徒步旅游实践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理论研究也乏善可陈。在总结国内已有少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徒步旅游线路进行了系统分类,提出了徒步旅游线路选取的原则:偏远性、原真性、挑战性和主题性。最后总结了徒步旅游线路开发的要点:线路选择与设计凸显“主题、规模、挑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跨区域合作和实行社会化的保障与管理。徒步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也应该理解为一种新型旅游开发方式。表1参11
徒步旅游随人们回归自然和回归传统潮流而兴起。目前,我国徒步旅游实践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理论研究也乏善可陈。在总结国内已有少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徒步旅游线路进行了系统分类,提出了徒步旅游线路选取的原则:偏远性、原真性、挑战性和主题性。最后总结了徒步旅游线路开发的要点:线路选择与设计凸显“主题、规模、挑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跨区域合作和实行社会化的保障与管理。徒步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也应该理解为一种新型旅游开发方式。表1参11
2008, 25(4): 517-521.
摘要: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洪湖营养化状态,为更有效地管理湖泊提供决策依据,选取模糊数学方法对洪湖的河流入湖区、养殖区、开阔水体、湿地保护区及全湖的营养化状态作了评价,并用该方法评价结果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结果作了比较。洪湖入湖区的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а和透明度的监测结果分别是0.126 mg·L-1,1.86 mg·L-1,5.16 mg·L-1,3.70 μg·L-1和0.95 m;养殖区为0.079 mg·L-1,1.77 mg·L-1,5.41 mg·L-1,3.00 μg·L-1和...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洪湖营养化状态,为更有效地管理湖泊提供决策依据,选取模糊数学方法对洪湖的河流入湖区、养殖区、开阔水体、湿地保护区及全湖的营养化状态作了评价,并用该方法评价结果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结果作了比较。洪湖入湖区的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а和透明度的监测结果分别是0.126 mg·L-1,1.86 mg·L-1,5.16 mg·L-1,3.70 μg·L-1和0.95 m;养殖区为0.079 mg·L-1,1.77 mg·L-1,5.41 mg·L-1,3.00 μg·L-1和...
2008, 25(4): 522-526.
摘要: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片光合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毛竹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及林冠不同层次叶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毛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表现为不是特别明显的双峰型曲线,但具有“光合午休”现象,上午的峰值明显大于下午的峰值;②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曲线,且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相似;③毛竹林冠上、下层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一致,但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片光合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毛竹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及林冠不同层次叶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毛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表现为不是特别明显的双峰型曲线,但具有“光合午休”现象,上午的峰值明显大于下午的峰值;②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曲线,且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相似;③毛竹林冠上、下层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一致,但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
2008, 25(4): 527-531.
摘要: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生长成熟过程可分成2个阶段:5月初至8月初是果实增大物质增长阶段,其中6-7月是果实快速生长期,至8月初果实生长基本稳定。8-9月是种仁储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阶段;在种仁成熟过程中,山核桃种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不断升高,采收时达最高值690.2 g·kg-1;粗蛋白和可溶性糖不断减少,分别从8月5日的117.38 和56.05 mg·g-1降至采收时的最低值93.63和19.67 mg·g-1;果实成熟过程中种仁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不断转化成为粗脂肪,种仁粗脂肪...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生长成熟过程可分成2个阶段:5月初至8月初是果实增大物质增长阶段,其中6-7月是果实快速生长期,至8月初果实生长基本稳定。8-9月是种仁储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阶段;在种仁成熟过程中,山核桃种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不断升高,采收时达最高值690.2 g·kg-1;粗蛋白和可溶性糖不断减少,分别从8月5日的117.38 和56.05 mg·g-1降至采收时的最低值93.63和19.67 mg·g-1;果实成熟过程中种仁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不断转化成为粗脂肪,种仁粗脂肪...
2008, 25(4): 532-537.
摘要:
以充分展开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嫩叶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与CTAB裂解?鄄硅珠吸附法提取山核桃总DNA,对适合于山核桃叶片的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体系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①改良CTAB法适用于从山核桃叶中提取高质量的DNA,提取的DNA可用于AFLP的分析;②采用EcoR I/MseⅠ酶切组合,酶切连接一步法与两步法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一步法操作更为简便;③适合于山核桃叶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为E-ACT + M-CAT,E-A...
以充分展开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嫩叶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与CTAB裂解?鄄硅珠吸附法提取山核桃总DNA,对适合于山核桃叶片的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体系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①改良CTAB法适用于从山核桃叶中提取高质量的DNA,提取的DNA可用于AFLP的分析;②采用EcoR I/MseⅠ酶切组合,酶切连接一步法与两步法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一步法操作更为简便;③适合于山核桃叶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为E-ACT + M-CAT,E-A...
2008, 25(4): 538-542.
摘要:
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11个无性系(无性系号分别为S1,S2,S3,S4,S5,S6,S7,S8,S9,S11,S12)叶片中营养元素氮、磷、钾、钙和镁年变化规律,并以二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号为S10)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营养元素在三倍体毛白杨叶片中表现出大体相似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趋势,其中氮、磷、钾在整个生长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年变化趋势,而不同无性系叶片中钙的年变化趋势为逐渐上升,镁为先上升后下降;②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中仅磷全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
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11个无性系(无性系号分别为S1,S2,S3,S4,S5,S6,S7,S8,S9,S11,S12)叶片中营养元素氮、磷、钾、钙和镁年变化规律,并以二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号为S10)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营养元素在三倍体毛白杨叶片中表现出大体相似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趋势,其中氮、磷、钾在整个生长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年变化趋势,而不同无性系叶片中钙的年变化趋势为逐渐上升,镁为先上升后下降;②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中仅磷全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