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25卷  第4期

研究论文
多源数据融合下的森林防火本底数据库建立
楼雄伟, 方陆明, 徐爱俊, 叶祥根
2008, 25(4): 405-410.
[摘要](5721) [PDF](444)
摘要:
对森林防火三维本底数据库组成及特点进行分析,在空间信息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等的支持下,提出基于MapX和OpenGL为研究工具的森林防火三维本底数据库建立方法。该方法以OpenGL为技术基础,利用数字高程模型高程数据和OpenGL的纹理映射机制在三维地形上融合遥感数据,实现各种信息的三维真实显示。以Mapinfo所建立的属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坐标转换,实现二维矢量地图同三维地形的任意点、面的联动。在此基础上利用MapX组件从二维地图上获取乡镇边界、乡村边界和小班边界等森林资源数据,并同三维地形有机融合,实现森林资源数据的三维显示。最后融合防火资源数据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实现了防火队和防火物资等数据的融合与操作。图7参11
基于Oracle DBMS的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存储优化策略
张茂震, 唐小明, 王亚欣, 张怀清, 吴东亮
2008, 25(4): 411-416.
[摘要](5614) [PDF](266)
摘要:
针对当前森林资源数据库应用中海量数据和集中式管理等因素所导致的系统效率问题,在分析ArcSDE的空间数据存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应用系统开发,从数据库设计、Oracle DBMS配置、ArcADE配置和数据维护等4个方面总结了基于Oracle DBMS的空间数据库系统优化策略。以福建省省级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系统为例,就主要优化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合理调整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ArcSDE参数(Oracle SGA区大小和ArcSDE索引格网大小,MAXBUFSIZE大小),优化数据库结构设计,采用中间表技术等都可以有效提高查询效率;优化森林资源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合理的逻辑设计和分散的物理设计相结合。图5表1参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竹林遥感监测研究
施拥军, 徐小军, 杜华强, 周国模, 金伟, 周宇峰
2008, 25(4): 417-421.
[摘要](5379) [PDF](243)
摘要:
竹林信息提取对利用遥感技术估算竹林碳储量至关重要,高精度地提取竹林信息将有利于降低碳储量估算误差。借助Matlab神经网络模块,采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对ETM + (enhanced themativ mapper plus)遥感影像提取竹林信息,得到了较高的精度,生产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84.04%和98.75%;同时比较了Levenberg-Marquardt BP算法函数(Trainlm)、自适应学习率BP的梯度递减函数(Traingda)和梯度下降动量BP算法函数(Traingdm)等3种训练函数在分类中的差异。分析表明,Traingda算法函数分类精度最高,而Trainlm算法函数的训练时间最短。图3表3参17
林业自然地理的模糊聚类区划
刘羿, 佘光辉, 刘安兴, 张国江
2008, 25(4): 422-426.
[摘要](5362) [PDF](208)
摘要:
依照相关区划原则,选取林业数据中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无林地和非林地等4个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法对研究地浙江省范围内67个县级行政单位实施区划分类,其目的是用数学方法对林业自然地理的量化因子进行数量化研究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全省分为5个类型,其结果与研究地的自然地理状况基本相符。研究表明:基于模糊聚类的林业自然地理区划是可行的,进一步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部门的要求,加入相关的专业数据,可以得到更为综合的区划结果。以行政单位作为区划单元得到的结果,有利于各级政府的决策和对自然资源的总体把握。表1参17
山核桃APETALA1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王正加, 黄有军, 夏国华, 郑炳松, 金松恒, 黄坚钦
2008, 25(4): 427-430.
[摘要](5058) [PDF](261)
摘要:
根据植物花分生组织及花器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APETALA1(AP1)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序列,设计合成一对长度为23 bp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长为486 bp的DNA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山核桃AP1同源基因中的1个片段,该片段序列包含2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86 bp和291 bp,编码区共编码36个氨基酸。其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EU155118 ),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AP1同源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69%~88%,推测它们在功能上也是相似的。图3表1参11
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进程的超微结构分析
尹增芳, 樊汝汶
2008, 25(4): 431-436.
[摘要](4515) [PDF](184)
摘要:
利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导管形态的建成可划分为初生壁的延展、次生壁的构建与穿孔板的形成等3个时期。初生壁的延展是导管分化的初始阶段,导管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及其细胞器贴壁分布。次生壁的构建是导管分化的关键阶段,次生壁物质的沉积在导管液泡膜破裂之前即已开始,此时导管分子内细胞器结构清晰,其中高尔基体及其分泌小泡最为丰富,说明高尔基体与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及运输密切相关;导管分子液泡膜裂解后,次生壁物质沉积极为迅速,伴随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导管分子细胞质解体,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表现出程序化细胞死亡(PCD)的典型特征。穿孔板的形成是导管分化的终极阶段,在导管次生壁形成时,相邻导管分子的端壁上不发生壁物质的积累,而且在次生壁构建后期,端壁上的壁物质降解,最后残余的端壁断裂形成穿孔板。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分化阶段彼此相继有序地进行,其中次生壁构建的启动是导管分子不可逆分化的临界期,随后的分化阶段是一种典型的PCD过程。图2参13
干旱胁迫对梨属4个重要种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迎春, 樊卫国, 陈双林
2008, 25(4): 437-441.
[摘要](5325) [PDF](228)
摘要:
以梨属Pyrus的杜梨P. betulaefolia,砂梨P. pyrifolia,川梨P. pashia和滇梨P. pseudopashia等4个种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进行人工干旱处理,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梨属4个重要种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4个种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膜伤害度以砂梨最大,重度胁迫时为35.91%,滇梨和川梨分别为10.72%和10.34%,杜梨为8.00%;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砂梨呈降低趋势,而其他3个种均先升高后降低。4个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一直降低。轻度干旱胁迫期,保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反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梨属4个种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变化幅度不同,说明4个种在清除活性氧以避免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能力不同,其中杜梨最强,滇梨、川梨次之,砂梨最弱。 图3表1参19
毛果垂枝泡花树——浙江清风藤科一新变种
王泓, 金燕, 张宏伟, 金孝锋
2008, 25(4): 442-443.
[摘要](4957) [PDF](225)
摘要:
报道浙江清风藤科Sabiaceae一新变种,即毛果垂枝泡花树Meliosma flexuosa var. pubicarpa X. F. Jin,Hong Wang . H. W. Zhang。此新变种与原变种垂枝泡花树M. f. var. flexuosa的主要区别在于核果被褐色短柔毛。文末还附有新变种与浙江产泡花树属Meliosma近似种的检索表。图1参11
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竞争的数量关系
江挺, 汤孟平
2008, 25(4): 444-450.
[摘要](4598) [PDF](213)
摘要:
采用相邻网格法调查获取数据,应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3个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占总株数的71.6%,占总胸高断面积的44.6%。利用Hegyi简单竞争指数研究优势种群竞争的方法,分析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100 m×100 m样地内,胸径在5 cm以上的优势种群间存在较剧烈竞争,常绿阔叶优势种群>非常绿阔叶优势种群。常绿阔叶优势种群的竞争更为显著,其种内竞争强度大小为: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种间竞争强度大小为:细叶青冈>青冈>短尾柯;以任一常绿阔叶优势种群为对象木时,均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大小符合幂函数关系,并达到显著水平,优势种群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当对象木胸径达到20 cm后,竞争强度变化不大。图1表3参15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张望, 操国兴, 刘光华, 刘欣
2008, 25(4): 451-457.
[摘要](5350) [PDF](248)
摘要: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编制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存活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运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其更新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珙桐种群有前期生长不稳定,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其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大树,其集群程度减弱;基株种群和分株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下其聚集强度有所变化。珙桐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可能受其繁殖特性影响。图3表5参22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结构与种类数量特征
简敏菲, 刘琪璟, 梁跃龙, 唐培荣
2008, 25(4): 458-463.
[摘要](4966) [PDF](211)
摘要: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典型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群落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等科,优势树种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物种数量特征采用重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5个样地中,胸径≥3 cm的个体密度1 808株·hm-2,群落相对较高大,平均高度达11.5 m,乔木垂直分化较明显;林木平均径阶为14.2 cm,树种水平分布不均。许多常绿阔叶林群落正处于过老与更新发展之中,并常见有阳性落叶树种如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和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等侵入林窗,形成常绿阔叶树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图1表3参21
天目山老龄柳杉林土壤种子库状态与更新
俞飞, 侯平, 陈全明, 王祖良
2008, 25(4): 464-468.
[摘要](4862) [PDF](226)
摘要:
采用典型样线法对浙江天目山老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的土壤种子库状态及更新特征展开研究,以此解译柳杉种子库的基本特征,为柳杉林天然更新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天目山老龄柳杉林土壤种子库属于短暂性土壤种子库,而且产生的种子活力低下,发育不完善的种子占60%~70%,霉烂种子占30%~40%。种子活力低下,枯落物层过厚,缺乏光照及化感作用等因素导致林下幼苗更新存在障碍,需进行人为更新才能实现其可持续生长。表4参21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的截留特征
巩合德, 张一平, 刘玉洪, 杨国平, 鲁志云, 卢华正
2008, 25(4): 469-474.
[摘要](5310) [PDF](202)
摘要:
为了评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选择哀牢山典型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定位监测了林冠层对1 a 中共144次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观测期间降水总量为1 707.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是1 421.8,15.4和270.6 mm,穿透雨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83.3%,0.9%和15.8%。总降雨量大于3.7 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漏斗”状的林冠结构和持续的降雨,均可造成穿透雨量大于林外大气总降水量,而树木较大分枝角度和较多附生物,可能使有些胸径和冠幅较大树木的树干茎流量反而更小;穿透雨量和茎流量、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而林冠截留率随降水量增大而减少;降雨特征和林分特征是影响林冠截留的主要因素。图3表3参20
浙江省38种园林绿化植物对氟化氢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
陈卓梅, 杜国坚, 缪宇明
2008, 25(4): 475-480.
[摘要](5264) [PDF](242)
摘要:
为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吸收有害气体的生态功能,采用人工熏气法,对浙江省38种园林绿化植物对氟化氢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参试植物的抗性及吸收能力划分为弱、较弱、中等、较强和强等5个等级。结果显示,38种植物对氟化氢的抗性差异较大,抗性最强的熏气持续时间为9 h(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抗性最弱的仅2 h(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参试的落叶植物中弱和较弱抗性物种占87.50%,而常绿植物在弱至较强各等级的分布较均匀,表现出比落叶植物的抗性更强。植物对氟化氢气体的吸收能力差异非常显著,部分植物具有十分惊人的吸收能力。大叶榉Zelkova serrata的绝对吸收能力最强,达13.66 g·kg-1,是最小吸收能力植物湿地松(Pinus elliottii,117.06 mg·kg-1)的116.65倍;落叶植物中吸收能力中等的所占比例最大,为37.5%。常绿植物则由弱到强吸收能力等级呈现出逐渐递减趋势。试验各植物对氟化氢抗性与吸收能力线性相关不显著。图2表5参13
天目山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章志攀, 俞益武, 张明如, 杜晴洲, 陈建新, 毛凤成
2008, 25(4): 481-485.
[摘要](5368) [PDF](275)
摘要:
为研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天目山为研究对象,利用空气离子测量仪、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和温湿度记录仪,对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相对湿度和气温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测量,并对空气负离子与可吸入颗粒物、相对湿度和气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天目山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8:00 -17:00)和年变化特征;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1 331个·cm-3)>紫楠Phoebe sheareri(1 223个·cm-3)>银杏Ginkgo biloba(960个·cm-3)>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701个·cm-3);空气负离子与可吸入颗粒物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 = -0.812,P<0.01),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0,P<0.01),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 -0.676,P<0.05),瀑布、溪流等动态水体能明显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图4表2参23
川南毛竹林土壤肥力研究
蒋俊明, 朱维双, 刘国华, 费世民, 陈秀明
2008, 25(4): 486-490.
[摘要](5440) [PDF](255)
摘要:
从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氮磷钾养分和土壤酸化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川南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毛竹林根系活动层(60 cm)土壤结构较好,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大小和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毛竹林成林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黄化、酸化特征较明显,土壤酸性调节主要以施用石灰为主,其中谷底毛竹林改造需石灰量为10.625 t·hm-2,坡面的里白毛竹林为14.811 t·hm-2,岗地毛竹林需石灰量为12.558 t·hm-2;在氮磷钾3种元素中,氮素供应总体上良好,但要获得高产,氮肥的补充也是必需的。毛竹林土壤的钾素供应位于缺乏和很缺乏范围,而土壤中的磷极度缺乏,因此,目前川南毛竹林地磷和钾肥施用是提高毛竹林产量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技术措施。表3参22
采煤塌陷对风沙土含水量的影响
崔向新, 高永, 刘彩云
2008, 25(4): 491-496.
[摘要](4625) [PDF](234)
摘要:
摸清塌陷区土壤水分状况是采煤塌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矿区0 ~100 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退化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增大了沙丘水分损失量,塌陷程度与土壤含水量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P<0.05)。与对照区相比,塌陷区含水量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时间角度来看,不论降雨季节还是干旱季节,塌陷区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区,与对照区相比,2005年和2004年塌陷区土壤含水量分别降低了16.55%和14.73% ;从空间位置来讲,对照区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塌陷区相应深度;对照区不同坡位含水量均高于2个塌陷区相应位置(除了2004年塌陷区坡顶外)。图3表2参13
竹材木质素选择性降解菌株的分子鉴定
周国英, 李河
2008, 25(4): 497-501.
[摘要](4324) [PDF](259)
摘要:
鉴定1株从腐竹中筛选的高效选择性降解竹材木质素的优良菌株ZNLD?鄄18,为生物法提取可纺性竹原纤维奠定基础。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 1和ITS 4扩增并测定菌株的rDNA ITS区序列,序列总长541 bp。把所得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搜索得到同源性较高的同属不同种菌株序列。比较这些序列的遗传距离,显示菌株ZNLD-18与Trametes versicolor 的ITS区序列同源性为99%以上。利用PAUP软件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对该树的分析并综合菌株的形态特征,鉴定菌株ZNLD?鄄18为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图2表2参14
元谋干热河谷桉树林昆虫群落初步研究
李巧, 陈又清, 周兴银, 陈彦林, 郭文俊
2008, 25(4): 502-506.
[摘要](4089) [PDF](172)
摘要:
于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树种组成的4个桉树Eucalyptus spp.林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在4个试验地内,通过网扫法采集乔木及灌草层昆虫2 541头,分属于11目84科218种,其中半翅目Hemi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通过陷阱法采集地表层昆虫6 602头,分属于12目49科121种,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不同桉树林昆虫群落中乔木及灌草层亚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Ⅰ(桉树林)>Ⅱ(桉树林)>Ⅲ(桉树-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林)>Ⅳ(桉树-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林);地表层多样性的排序为:Ⅲ>Ⅳ>Ⅰ>Ⅱ。各试验地桉树林昆虫群落之间为不相似水平。桉树林植物组成对乔木及灌草层昆虫亚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大,而草本盖度对地表层亚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大。表4参15
清凉峰环颈雉冬季觅食地选择
邵继峰, 鲁庆彬, 金晶, 游卫云, 于江傲
2008, 25(4): 507-512.
[摘要](5008) [PDF](208)
摘要:
2007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觅食地选择进行了研究。使用典型样线法寻找环颈雉的觅食地,根据调查地区情况,选择可能影响环颈雉对觅食地选择各种的变量,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对环颈雉觅食地选择影响大的变量类型,然后用Independent-samples t 和 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分析其选择性。在实地考察中,总共发现了14个觅食地。分析发现,环颈雉偏向于选择下坡位作为它们的觅食地,在所有觅食地中占64.29%,而中上坡位仅占总数的35.71%。由于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隐蔽条件的综合作用,环颈雉偏爱灌木和草本物种丰富度高、草本密度和草本盖度较低的栖息地中觅食,特别喜欢密灌稀草(占50.00%)。图2表3参35
徒步旅游线路的选取及生态开发
肖胜和
2008, 25(4): 513-516.
[摘要](4560) [PDF](215)
摘要:
徒步旅游随人们回归自然和回归传统潮流而兴起。目前,我国徒步旅游实践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理论研究也乏善可陈。在总结国内已有少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徒步旅游线路进行了系统分类,提出了徒步旅游线路选取的原则:偏远性、原真性、挑战性和主题性。最后总结了徒步旅游线路开发的要点:线路选择与设计凸显“主题、规模、挑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跨区域合作和实行社会化的保障与管理。徒步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也应该理解为一种新型旅游开发方式。表1参11
模糊数学在洪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方统中, 杜耘, 蔡述明, 陈斌, 江炎生
2008, 25(4): 517-521.
[摘要](4157) [PDF](215)
摘要: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洪湖营养化状态,为更有效地管理湖泊提供决策依据,选取模糊数学方法对洪湖的河流入湖区、养殖区、开阔水体、湿地保护区及全湖的营养化状态作了评价,并用该方法评价结果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结果作了比较。洪湖入湖区的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а和透明度的监测结果分别是0.126 mg·L-1,1.86 mg·L-1,5.16 mg·L-1,3.70 μg·L-1和0.95 m;养殖区为0.079 mg·L-1,1.77 mg·L-1,5.41 mg·L-1,3.00 μg·L-1和0.81 m;开阔区为0.056 mg·L-1,1.32 mg·L-1,5.06 mg·L-1,2.60 μg·L-1和0.61 m;保护区为0.050 mg·L-1,1.04 mg·L-1,4.91 mg·L-1,3.23 μg·L-1和0.92 m;全湖为0.065 mg·L-1,1.41 mg·L-1,5.20 mg·L-1,3.30 μg·L-1和0.73 m。模糊数学方法评价的结果是:河流入湖区与养殖区轻度富营养化,开阔水体、湿地保护区和全湖中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是:河流入湖区轻度富营养化,养殖区、开阔水体、湿地保护区和全湖中营养。结合监测结果可判断:模糊数学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吻合,洪湖全湖有富营养化趋势。图1表3参19
研究简报
毛竹气体交换特征
林琼影, 陈建新, 杨淑贞, 温国胜
2008, 25(4): 522-526.
[摘要](4374) [PDF](221)
摘要: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片光合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毛竹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及林冠不同层次叶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毛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表现为不是特别明显的双峰型曲线,但具有“光合午休”现象,上午的峰值明显大于下午的峰值;②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曲线,且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相似;③毛竹林冠上、下层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一致,但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上层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下层,毛竹林冠上层的叶片较下层的叶片具有更强的适应强光的能力。图6参22
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
解红恩, 黄有军, 薛霞铭, 许长寿, 刘力
2008, 25(4): 527-531.
[摘要](4604) [PDF](249)
摘要: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生长成熟过程可分成2个阶段:5月初至8月初是果实增大物质增长阶段,其中6-7月是果实快速生长期,至8月初果实生长基本稳定。8-9月是种仁储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阶段;在种仁成熟过程中,山核桃种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不断升高,采收时达最高值690.2 g·kg-1;粗蛋白和可溶性糖不断减少,分别从8月5日的117.38 和56.05 mg·g-1降至采收时的最低值93.63和19.67 mg·g-1;果实成熟过程中种仁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不断转化成为粗脂肪,种仁粗脂肪与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粗脂肪与粗蛋白的相关系数为-0.991 3(P<0.01),与可溶性糖的相关系数-0.956 5(P<0.01)。图1表3参21
山核桃AFLP实验技术体系的建立
郭金剑, 池伟, 赵鑫珠, 王丽, 曾燕如, 张秋月
2008, 25(4): 532-537.
[摘要](5601) [PDF](272)
摘要:
以充分展开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嫩叶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与CTAB裂解?鄄硅珠吸附法提取山核桃总DNA,对适合于山核桃叶片的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体系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①改良CTAB法适用于从山核桃叶中提取高质量的DNA,提取的DNA可用于AFLP的分析;②采用EcoR I/MseⅠ酶切组合,酶切连接一步法与两步法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一步法操作更为简便;③适合于山核桃叶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为E-ACT + M-CAT,E-ACT + M-CTG,E-ACG + M-CAT,E-ACG + M-CTG。扩增产物经60 g·L-1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进行银染,条带信号强度一致性好,条带分布均匀、清晰,分辨率较高。图6表3参17
三倍体毛白杨叶片营养年变化规律初探
曲天竹, 孙向阳, 张颖, 康向阳
2008, 25(4): 538-542.
[摘要](4405) [PDF](202)
摘要:
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11个无性系(无性系号分别为S1,S2,S3,S4,S5,S6,S7,S8,S9,S11,S12)叶片中营养元素氮、磷、钾、钙和镁年变化规律,并以二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号为S10)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营养元素在三倍体毛白杨叶片中表现出大体相似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趋势,其中氮、磷、钾在整个生长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年变化趋势,而不同无性系叶片中钙的年变化趋势为逐渐上升,镁为先上升后下降;②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中仅磷全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n = 36),12个无性系中S5磷质量分数最高,全年平均为1.85 g·kg-1;③在整个生长季节中,与对照二倍体毛白杨S10比较,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S5,S6,S3,S12,S7,S1,S4叶片磷质量分数均有所提高;④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在生长季节内,叶片中积累大量元素的规律相似,平均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氮>钾>钙>镁>磷,分别为24.31,17.23,4.36,1.94,1.56 g·kg-1。图5表2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