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给东北以落叶松Larix spp.为建群树种的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1-2],被列为中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小蠹虫与真菌能够形成稳定的伴生关系,这种关系某种程度上属于互惠共生。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为小蠹虫伴生真菌的主要类群[3-5]。许多情况下小蠹虫危害寄主甚至导致寄主死亡的过程中,长喙壳类真菌起到关键作用[6-7]。一些长喙壳类真菌是重要的林木病原物,具有强致病力。如Endoconidiophora polonica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以将40年生云杉Picea abies致死[8],而且伴生菌的侵染还可以增加小蠹的危害性[9]。近年来,中国也对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有一些研究和报道[10-12],主要集中在对伴生菌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上[13-14],发现了多种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种类。野外落叶松成熟林接种实验表明:Ophiostoma olgensis和Endoconidiophora fujiensis等2个优势种表现出显著的致病性,这2种真菌可以在内韧皮部和形成层形成明显坏死斑[10, 15]。由于该类病害发生隐蔽,一般很难早期发现和诊治。为了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摸清病害的分布并评估其危害,需要实现对病原菌的快速和准确检测,从而为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基础。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原物和害虫的检测,如线虫、病原真菌、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和细菌等[16-21]。针对不同物种检测所用方法也不同,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是设计特异性引物来实现对待检目标的特异性检测,国外已有一些长喙壳真菌种类利用该方法实现检测的报道[19-21],但对中国北方落叶松林内分布的病原菌的快速检测一直是空白。传统组织分离法是进行病害鉴定的首要方法,然而受人为和环境因素,以及病原菌的生长特点等影响,往往不能对病原菌实现有效分离。尝试直接从感病寄主组织中提取DNA进行病原菌的特异性检测,是本项研究希望解决的问题。
HTML
-
试验菌株为分离自中国北方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长白落叶松L. olgensis,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和日本落叶松L. kaempferi林中的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包括Endoconidiophora fujiensis等,分布于欧洲落叶松L. decidua林内的近缘种欧洲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cembrae和欧洲云杉Picea abies林内的近缘种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伴生的长喙壳真菌种类,包括Endoconidiophora laricicola等,以及其他长喙壳真菌近缘种,如分离自山东、浙江的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伴生长喙壳真菌,菌株详细信息见表 1。除分离自中国的长喙壳类真菌外,其余菌株购自荷兰乌得勒支菌种保藏中心(CBS),或交流自南非林业和农业生物技术菌种保藏中心(CMW),加拿大国家真菌标本和菌种保藏中心(DAOM)和日本筑波大学植物病理与真菌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实验室(YCC)。上述菌株保存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菌物保存中心(CFCC)与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森林病理实验室(CXY)。
种名 菌株编号 寄主植物/伴生昆虫 采集地 ITS序列登录号 Endoconidiophora fujiensis CBS100208* 日本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日本 AY233948 CMW1952 日本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日本 AY233924 CXY1506* 兴安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中国内蒙古 JC762578 CXY1515* 华北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中国内蒙古 JC762574 CHY1520* 长白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中国黑龙江 JC762582 E. laricicola CBS100207* 欧洲落叶松/欧洲落叶松八齿小蠹 苏格兰 AY233910 CBS109260* 欧洲落叶松/欧洲落叶松八齿小蠹 奥地利 AY233918 CMW4522 欧洲落叶松/欧洲落叶松八齿小蠹 苏格兰 AY233908 E. polonica CBS133.38* 欧洲云杉/云杉八齿小蠹 波兰 AY233898 CBS109263* 欧洲云杉/云杉八齿小蠹 奥地利 AY233904 CMW2284 日本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云杉八齿小蠹 日本 AY233894 Ophiostoma abietinum CBS125.89 冷杉Abies yabri/平海小蠹Pseudohylesinus swain 墨西哥 AF484453 CHY1555* 长白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中国黑龙江 JY593322 O. bicolor CBS492.77* 白云杉Picea glauca/白云杉齿小蠢Ips perturbattts 美国 DQ268604 O. cf. bicolor CHY1524* 华北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中国内蒙古 JY593321 O. brunneo-ciliatum CHY1416* 兴安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中国内蒙古 JY593323 CMW5214 落叶松Larix sp. 苏格兰 HM031501 O. deltoideosporum CHY1624* 黑松Pinus thunDergii/松材线虫病 中国山东 JY094069 O. floccosum CMW12622 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奥地利 FJ430472 CHY1412* 兴安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中国内蒙古 JY593320 O. ips CMW9005 欧洲赤松/松六齿小蠹Ips acuminatus 瑞典 AY546698 CHY1628* 黑松/松材线虫病 中国山东 JY593324 O. kryptum DAOM 229705* 欧洲落叶松/欧洲落叶松八齿小蠹 奥地利 AY304426 O. minus CMW26254 红脂大小蠢Dendroctonus valens 中国 EU785442 YCC658 日本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日本 GU134172 O. novo-ulmi CMW1461 英国榆Hlmus pocera 美国 FJ430476 O. olgensis CHY1406? 兴安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中国内蒙古 JU551301 CHY1411? 长白落叶松/落叶松八齿小蠹 中国黑龙江 JU551304 O. cf. olgensis CHY1642? 马尾松/松材线虫病 中国浙江 JY094074 O. piceae CMW 3099 云杉Picea sp. 加拿大 FJ430484 说明:*表示特异PCR检测所用菌株。 Table 1. Ophiostoma and Endoconidiophore species used for developing species-specific sequences primers
-
PCR仪(Biometra,德国),Mixer/Mill 8000高能量球磨机(SPEX CertiPrep,美国),DYY-4型稳压稳流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中国),Alpha imager EP凝胶成像系统(ProteinSimple,美国),天根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核酸染料。
-
在北方3种落叶松林内进行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样本与坑道组织样本的采集,每个虫体单独保存于灭菌1.5 mL的离心管内,坑道标本分装于干净牛皮纸信封内,自然通风保存。尽快带回实验室用于真菌的分离和DNA的提取。
-
伴生真菌的分离采用组织分离法,用剪刀将坑道标本切成5 mm × 5 mm大小的组织块,用质量分数为1.5%次氯酸钠溶液进行表面消毒处理50 s,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将冲洗干净的组织块放在无菌滤纸上,待表面水分吸干后接种质量分数为2%的水琼脂培养基上,将培养皿封口后置于25 ℃恒温培养箱黑暗培养。培养4 d后挑取菌落外端的菌丝块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后的真菌接种到质量分数为2% MEA培养基(麦芽浸粉10 g,琼脂粉10 g,加蒸馏水配制500 mL)进行培养。基于形态学和DNA片段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Ophiostoma olgensis和Eudoconidiophora fujiensis[14-15]。
-
从菌丝块和韧皮坑道组织样本中提取DNA。菌丝块DNA提取:首先用无菌接种针挑取收集菌丝组织,将菌丝块放入1.5 mL的离心管中,放在-20 ℃冰箱中冷冻,采用北京天根公司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推荐的方法来提取DNA。在分别分离到病原菌O. olgensis和E. fujiensis的感病韧皮部组织样本中提取总DNA,方法如下:将样本切成4 mm × 4 mm大小的组织块,放入1.5 mL的离心管中,放在-20 ℃冰箱中冷冻1晚,然后将其放在高能量球磨机中研磨7 min,余下步骤与菌丝组织DNA提取方法相同。
-
分别以Ophiostoma olgensis和Eudoconidiophora fujiensis的ITS序列为目标序列[22-23],通过Blast在基因库(GenBank)上搜索与之亲缘关系较近的菌种已发表的ITS序列(表 1),用MAFFT在线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针对目标菌种的特殊序列区域人工设计引物,之后针对引物是否存在发夹结构和二聚体等使用Primer Premier 5.0进行检查。将设计好的引物序列在GenBank中检查序列同源性。针对O. olgensis设计引物15对,针对E. fujiensis设计引物10对,并分别对目标菌种纯培养物DNA进行扩增反应,用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检测,通过观察扩增条带的宽度和大小进行筛选,各获得特异引物1对,用于上述菌丝和寄主组织DNA的扩增。引物由北京宝锐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PCR扩增反应体系如下:100 mmol·L-1氯化钾,2×Taq PCR MasterMix [500 μmol·L-1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0.1 U(1 U=16.67 nkat)Taq聚合酶,3 mmol·L-1氯化镁,20 mmol·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HCl,pH 8.3)]12.5 μL,双蒸水9.5 μL,模板1.0 μL,引物(浓度1 μmol·L-1)各1.0 μL。针对O. olgensis和O. kryptum的反应条件为94 ℃ 3 min;94 ℃ 1 min,63 ℃ 45 s,72 ℃ 1 min,循环35次;72 ℃ 4 min。针对E. fujiensis的反应条件为94 ℃ 3 min;94 ℃ 1min,64 ℃ 45 s,72 ℃ 1 min,循环35次;72 ℃ 4 min。PCR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2.2%)进行电泳检测(130 V, 60 min),拍摄电泳照片,观察扩增条带的宽度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