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地公园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与特殊性[1]决定了湿地公园应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协调的结果。高质量的湿地公园是环境要素与服务功能协调发展的统一,两者的相互促进是湿地公园未来健康发展的保障。21世纪初菲律宾[2]和南非学者[3]相继提出“湿地公园”的概念,但相关研究还集中在湿地公园单一的生物状况层面。随着湿地公园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健康[4]、湿地恢复[5]、景观健康[6]、建设成效评价[7]等方面内容,且大多从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进行评价。这些研究为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科学评价方法,研究内容也多关注各要素与湿地健康之间的关系,但湿地公园生态、经济、社会等系统并非各自独立发展,以各系统为主体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忽略了系统间的关联性。湿地公园质量建设不仅需要考虑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湿地景观的丰富性,还必须重视湿地的社会服务效能,即生态环境与服务功能的相辅相成才能体现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协调发展度能够清晰地表明各系统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与协调一致的程度[8],不仅体现各系统间相互关联的强弱,也能反映出系统间协调程度的优劣[9]。由此,协调发展度可为湿地公园评价提供新的途径或方法。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是苏州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市重要的湿地宣教基地[10],其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服务成效凸显,是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典范。本研究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为对象,运用协调发展度研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程度,提出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方法,并分析影响湿地公园质量水平的相关指标,以期为湿地公园研究以及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HTML
-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苏州常熟市南部(31°33′~31°34′N,120°47′~120°48′E),总面积为414.03 hm2。2013年10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公园河湖相连,水网稠密,以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湿地为特色,湿地类型丰富,湿地总面积307.91 hm2,湿地率约74.37%。公园内物种资源丰富,现有植物327种,其中湿地植物100余种,鸟类种数达到124种。
目前,园内建设有相对完善的湿地科普教育体系,除专业生态讲解员外,开设诸多个性化宣教课程,具有较好的科普宣教基地的示范作用。2015年后,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还开展了水质监测、鸟类监测工作,为湿地科普宣教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同时,也为湿地质量评估提供相关数据。
-
①指标选取依据及筛选。结合前人评价指标[12-13]、湿地公园的固有特点及相应法律法规,构建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该指标体系从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两方面出发,包含6个要素14个指标。②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使评估结果更加合理、客观,将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确定湿地公园综合权重。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依据方法原理,提取主要因素与指标,得到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通过专家打分对因素层和因子层间各元素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赋值,得出相应的判断矩阵A=∣bji∣,其中:bji为因素i相对因素j的重要性赋值。算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特征向量w。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变异系数计算公式为:vi=σi/xi (i=1,2,3,
$\cdots $ ,n)。其中:vi为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σi为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xi为第i项指标的平均值。各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w'i=vi/(v1+v2+v3+$\cdots $ +vi)(i=1,2,3,$\cdots $ ,n)。w'i为变异系数法所计算的权重值。综合权重计算公式为:wi=w′iwi″/(w′1w1″+w′2w2″+w′3w3″+$\cdots $ +w′iwi″) (i=1,2,3,$\cdots $ ,n)。其中:wi表示湿地公园各指标的综合权重;wi′为层次分析法(AHP)所计算的指标权重值;wi ″为变异系数法所计算的指标权重值。目标层 亚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数据获取途径 沙家浜国家湿地
公园质量评价(A)环境质量(B1) 水体 水体质量(C1) 实地调研 湿地类型(C2) 实地调研、报告[10] 湿地率(C3) 卫星遥感 植被 绿化覆盖率(C4) 卫星遥感 植物种类(C5) 实地调查、报告[10] 外来物种入侵(C6) 实地调研 动物 鸟类多样性(C7) 实地调研、报告[10] 鸟类种类(C8) 实地调研、文件[10] 鸟类栖息地类型(C9) 报告[10] 服务质量(B2) 科普宣教 湿地宣教活动频率(C10) 报告[10] 生态讲解员人数(C11) 报告[10] 宣教设施建设质量(C12) 专家打分 科研监测 科研监测建设质量(C13) 专家打分 公共服务 服务设施建设质量(C14) 专家打分 Table 1.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hajiab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
质量状况指数是反映湿地公园系统内部各要素质量状况的定量指标。为达到各指标间的可比性与可测性,需对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①数据标准化处理。湿地公园评价指标具正负项之分,主要通过如下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正指标:Xi=F/R,逆指标:Xi=1−F/R。其中:Xi,F和R分别表示指标计算值、实际值和参考值。②质量状况指数。湿地公园环境质量指数f(x)与服务质量指数g(y)可由f(x)=w1x1+w2x2+w3x3+
$\cdots $ +wixi (i=1,2,3,$\cdots $ ,n),g(y)=v1y1+v2y2+v3y3+$\cdots $ +vjyj (j=1,2,3,$\cdots $ ,n)表示。其中:wi和vj (1≤i≤$p$ ,1≤$j$ ≤$m$ )分别为环境和服务各指标权重,xi、yj定量表征环境质量、服务质量。 -
为明确环境与服务间相互耦合的协调发展程度,引入协调度模型,公式为:
${C_{fg}} = \sqrt {1 - \displaystyle\frac{{f\left( x \right)g\left( y \right)}}{{{{\left[ {\displaystyle\frac{{f\left( x \right) + g\left( y \right)}}{2}} \right]}^2}}}} $ ,C=(1−Cfg)k,其中:C为系统间的协调度,Cfg为两大系统间的离差系数,k为调节系数,一般情况下,2≤k≤5。协调发展度模型公式如下:D=CT1/2,T=αf(x)+βg(y),其中:D为协调发展度,T为综合协调指数,α和β为待定权重,参照前人研究经验,α=0.5,β=0.5。 -
本研究使用的基础数据包括4类。①文献收集类。主要包括水体质量、植物种类、鸟类种类、生态讲解员人数等数据,来源于《常熟市统计年鉴》《苏州湿地保护情况年报》等资料。②实地调查类。主要包括鸟类栖息地类型、湿地类型、外来物种入侵情况等数据。③遥感类数据。包括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主要通过ENVI 5.1对沙家浜2009年及2018年的遥感影像分析处理获得(图1)。④专家打分类数据。服务质量中宣教设施建设质量、科研监测建设质量、服务设施建设质量等定性指标,主要以苏州市湿地公园年度检查、管理标准,通过专家打分获取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2. 质量状况指数计算
2.2.3. 协调发展度计算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选取水体、植被、动物、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公共服务6个要素14个指标构建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
-
包括水体、植被、动物等3个方面9个指标。在水体方面,富营养状态是水质监测中较为敏感的指标,营养状态指数可以直观判断C1,除此之外利用C2和C3来反映湿地公园整体的湿地资源状况以及判断其是否符合2018年《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相关标准。在植被方面,以C4和C5来判断当前湿地公园的绿化种植以及植物多样性情况。入侵物种是威胁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故选用C6来表征现状。在动物方面选用C7、C8和C9等3个指标表征。鸟类处于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中上层,其栖息地的保护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鸟类种类及鸟类多样性的观测也是国际公认的评估湿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
选取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和社会服务3个方面5个指标进行服务质量的评价。在科普宣教方面,选取C10、C11和C12,发挥湿地公园作为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基地的示范作用是湿地公园服务建设的重要目标。3个指标不仅能衡量湿地公园当前的科普宣教建设质量,同时也反映其是否符合当前出台的各类政府文件的指标要求。在科研监测与公共服务方面,主要选取C13和C14来表征。
-
运用AHP求出14个指标的权重,得到变异系数法权重和综合权重,结果见表2。
目标层 一级
指标二级
指标三级
指标2009年
实际值2018年
实际值参考值 变异
系数变异系
数法权
重(w′)层次分
析法权
重(w″)w′×w″ 综合
权重沙家浜
国家湿地
公园质量
评价环境
质量水体 水质 74.0 53.00 [30,70][5] 0.165 0.028 0.150 0.004 17 0.087 湿地类型 3.0 4.00 5[14-15] 0.143 0.024 0.096 0.002 30 0.048 湿地率/% 57.2 74.37 600%[14] 0.131 0.022 0.165 0.003 62 0.075 植被 绿化覆盖率/% 45.0 67.00 655%[5] 0.196 0.033 0.063 0.002 07 0.043 植物种类 93.0 327.00 ≥500[5] 0.557 0.093 0.047 0.004 36 0.091 外来物种入侵/% 6.0 1.00 ≤55[16] 0.714 0.120 0.040 0.004 84 0.101 动物 鸟类多样性 2.4 3.60 5[10] 0.200 0.034 0.075 0.002 52 0.052 鸟类种类/种 63.0 124.00 ≥200[5] 0.326 0.055 0.131 0.007 14 0.148 鸟类栖息地类型 3.0 4.00 6[15] 0.143 0.024 0.083 0.001 98 0.041 服务
质量科普宣教 湿地宣教活动频率 0 50.00 20[17] 1.000 0.168 0.023 0.003 89 0.081 生态讲解员人数/位 0 6.00 5[17] 1.000 0.168 0.017 0.002 80 0.058 宣教设施建设质量 25.0 85.00 100[5] 0.478 0.080 0.043 0.003 49 0.072 科研监测 科研监测建设质量 20.0 80.00 100[5] 0.600 0.101 0.031 0.003 07 0.064 公共服务 服务设施建设质量 30.0 85.00 100[5] 0.308 0.052 0.036 0.001 85 0.039 Table 2. Shajiab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
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湿地公园各环境质量与服务质量指数,同时计算指标增长率。由表3可知,2009−2018年间,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环境因素二级指标,植被变化率最大,动物次之,水体最末,变化率分别为577.78%、71.64%、68.82%;就三级指标而言,水体质量、外来物种入侵情况、植物种类、鸟类种类等指标的增长率均超过90%,属于影响湿地公园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水体质量变化率增幅最大,为520.00%。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2009年 2018年 增长率/% 增长值 环境质量 水体 水体质量 −0.005 0.021 520.00 湿地类型 0.029 0.038 31.03 湿地率 0.072 0.093 29.17 合计 0.096 0.152 58.33 植被 绿化覆盖率 0.030 0.044 46.67 植物种类 0.017 0.059 247.06 外来物种入侵情况 −0.020 0.080 500.00 合计 0.027 0.183 577.78 动物 鸟类多样性 0.025 0.038 52.00 鸟类种类 0.047 0.092 95.74 鸟类栖息地类型 0.021 0.027 28.57 合计 0.093 0.157 68.82 环境质量总计 0.215 0.494 129.77 服务质量 科普宣教 湿地宣教活动频率 0.000 0.202 − 0.202 生态讲解员人数 0.000 0.070 − 0.070 宣教设施建设质量 0.022 0.062 181.82 0.040 科研监测 科研监测建设质量 0.013 0.051 292.31 0.038 公共服务 服务设施建设质量 0.017 0.033 94.12 0.016 服务质量总计 0.052 0.417 701.92 说明:“−”表示没有该数值 Table 3.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status index of Shajiab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服务质量中就二级指标而言,科普宣教变化率最大,科研监测次之,公共服务最末,变化率分别为1 418.18%、292.31%、94.12%;就三级指标而言,由于湿地宣教活动频率、生态讲解员人数的2009年数值为0.000,无法计算增长率,故以增长值来表征各指标之间的增长关系。由表3可以看出,湿地宣教活动频率、生态讲解员人数为影响湿地公园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湿地宣教活动频率为关键因素,其增长值最大,达到了0.202。
-
总体来说,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环境质量指数[f(x)]从2009年的0.215提升至2018年的0.494,增长率约为130%,其原因在于湿地公园9 a间依托原有的自然本底,通过合理规划内部水网、提升水体质量、引入乡土植物、增加栖息地等措施实现环境质量的稳步提升。服务质量指数[g(x)]从2009年的0.053提升至2018年的0.417,增长686.80%,明显高于环境质量指数增长率,表明9 a间,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作为科普宣教基地的示范作用。湿地公园协调度(C)从2009年的0.154提升至2018年的0.972,增幅为531.17%;湿地公园综合发展水平(T)则由2009年的0.133增长至2018年的0.456,提升242.86%;湿地公园协调发展度指数(D)从2009年的0.143提升至2018年的0.665,增长为365.03%。
-
借鉴国内外对协调发展等级划分的已有研究成果[8-9],将湿地公园协调发展度评价标准和湿地公园质量等级划分为5级,并提出综合评价框架(表4)。
湿地公园协调发展度 质量等级 协调发展类型 综合评价 0.80~1.00 五级 良好协调发展类 湿地公园环境质量与服务质量和谐发展,湿地资源保护与社会服务发展间协调性良好,未来可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 0.60~0.80
0.40~0.60四级
三级中度协调发展类
勉强协调发展类湿地公园环境质量发展与服务质量发展略不协调,需在湿地资源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环境与服务之间的协调性 0.20~0.40
0~0.20二级
一级中度失调衰退类
严重失调衰退类湿地公园环境质量发展与服务质量严重不协调,湿地公园建设应在提升环境与服务质量的同时,以环境保护为主、社会服务为辅,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Table 4.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wetland park quality class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