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表明:超过60%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呈退化或过度利用趋势,自然因素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1]。水资源供给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水的可用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任何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产力[2],对生态系统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4]。有研究[5-6]表明: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产水量变化的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地区的降水量、气温和蒸散量来影响产水量[7]。PESSACG等[8]和LANG等[3]发现降水量变化会导致产水量的显著差异。土地利用变化可能通过改变入渗速率和蒸散速率影响水量[9-10]。建设用地的增加会提高产水量[11-12]。但目前气候因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影响的贡献或相关程度仍存在争议。顾晋饴等[13]在太湖流域的研究发现:降水量较土地利用/覆被更显著地驱动产水量的变化。窦攀烽等[14]利用情景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对宁波地区产水量影响更为显著。HU等[15]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景观格局对洞庭湖地区产水量的驱动作用大于气候因素。如何有效综合评估气候因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仍未形成相对统一的结果。InVEST 模型产水量模块基于水量平衡原理,以栅格为单元定量估算不同景观类型的水源供给能力,在评估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时较为可靠[16-18]。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块,城市结构、内部特征差异和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等出现差异[19-20],并随城市化梯度差异表现[21]。利用梯度分析研究空间布局及其时空变化过程可从空间上识别和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2-23]。杭州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城市绿地侵占与恢复并存,产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深刻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福祉。本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和观测数据,在InVEST模型支持下,评估杭州市2000—2015年产水量,分析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与年产水量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城市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
由表1可知:2000—2015年间杭州市年产水总量与平均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就总量来看,2005年最小,为9.81×109 m3,比2000年下降了23.24%,2015年达到最大值(24.48×109 m3);15 a平均增长率为6.10%。就栅格单元平均值来看,最小值为582.42 mm (2005年),最大值为1 457.24 mm(2015年),4 a相对误差为5.90%,2000—2015年平均增长率为6.17%。
年份 总量/(×109 m3) 平均值/mm 耕地/mm 林地/mm 草地/mm 水体/mm 建设用地/mm 未利用土地/mm 2000 12.78 756.75 856.53 741.30 880.33 388.63 1001.17 816.48 2005 9.81 582.42 700.64 556.62 686.54 214.30 875.89 692.31 2010 19.35 1147.68 1264.09 1115.64 1279.94 789.69 1430.85 1254.00 2015 24.48 1457.24 1601.45 1409.23 1565.03 1094.85 1796.25 1600.17 说明:除总量外,其余产水量均为栅格单元平均值 Table 1. Water yield of Hangzhou during 2000−2015
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看,2000—2015年间各类型土地栅格单元年产水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表1)。建设用地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最大值为1 796.25 mm (2015年),水体产水量低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最小值为214.30 mm (2005年)。2000—2015年间,各类型土地年产水量增长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水体(181.72%)、未利用土地(95.98%)、林地(90.10%)、耕地(86.97%)、建设用地(79.42%)、草地(77.78%)。
-
从空间区域上来看,2000—2015杭州市年产水量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 (图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主城区,且呈聚集扩张趋势,栅格单元多年平均产水量为1 042.68~1 254.85 mm;其他区县市(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相对较小,为933.57~1 009.06 mm (图2)。
从梯度变化来看,年产水量呈现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表2),最高值均出现在距离城市中心10 km处。对比距离城市中心5~15 km和40~50 km的年产水量发现: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差异率分别为4.50%、16.50%、9.25%和10.31%,这表明年产水量的城乡变化在2005年前后出现拐点。
年份 不同梯度下的产水量/mm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km 2000 774.12 787.18 775.87 772.57 769.36 780.96 770.26 757.03 749.18 725.81 2005 704.70 722.54 706.81 680.91 667.67 663.95 644.82 618.20 596.43 567.25 2010 1 260.33 1 282.99 1 268.25 1 241.94 1 220.99 1 211.72 1 186.36 1 160.96 1 153.73 1 144.39 2015 1 663.70 1 705.39 1 681.58 1 639.73 1 612.60 1 595.34 1 565.24 1 528.58 1 509.99 1 491.25 Table 2. Water yield along gradient in Hangzhou during 2000−2015
-
杭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表明(表3):2000—201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的为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转化,耕地面积减少了2.75%,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3.67%,15 a间有3.24%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结合表1可知:杭州市2000—2015年间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增加显著,导致杭州市2015年产水量显著大于2000年产水量。
土地利用类型 2015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体/%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 合计/% 2000年 耕地 15.84 0.98 0.04 0.33 3.24 0.00 20.44 林地 1.04 66.40 0.28 0.16 0.51 0.01 68.40 草地 0.04 0.22 1.98 0.01 0.03 0.01 2.29 水体 0.57 0.14 0.02 4.71 0.15 0.00 5.60 建设用地 0.20 0.04 0.01 0.02 2.98 0.00 3.25 未利用土地 0.00 0.00 0.00 0.00 0.00 0.02 0.02 合计 17.69 67.79 2.33 5.24 6.92 0.04 100.00 说明:对角线粗体数值为没有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的保留率 Table 3. Statistics of conversion rates of landscape types in Hangzhou from 2000 to 2015
-
从景观格局来看,2000—2015年间杭州市存在景观明显破碎化和异质性(表4)。15 a间,PD先下降后上升,LPI下降1.23、ED上升1.07,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LSI上升3.69,表明斑块形状较不规则、复杂度不断增加;CONTAG下降1.77,表明景观连通性处于下降趋势,反映景观破碎化增加;SHDI由0.95上升至1.00,表明景观异质性增加。从梯度变化来看,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LPI、CONTAG总体呈现先减小后逐步增加的趋势,最大斑块面积和景观连通性先减小后增大;ED、LSI、PD、SHDI总体呈现先增加后逐步减小的趋势,表明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景观破碎化和异质性先增大后减小(图3)。其中,CONTAG和SHDI的拐点出现在10 km处,表明在距离城市中心10 km处,景观连通性最小、异质性最大;PD、ED、LSI的拐点出现在20 km处,表明在距离城市中心20 km处,景观破碎化最为严重;LPI的拐点则在15和30 km处,表明在距离城市中心15和30 km处,最大斑块面积减小导致一定程度的景观破碎化。因此,在距离城市中心10~20 km处存在最为显著的景观破碎化和异质性。结合年产水量发现:单位面积产水量拐点出现在距离城市中心10 km处,与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年份 景观格局指数 PD LPI ED LSI CONTAG SHDI 2000 0.48 35.52 20.20 68.08 69.31 0.95 2005 0.43 35.04 20.98 70.59 68.41 0.97 2010 0.46 34.50 21.50 72.27 68.04 0.98 2015 0.46 34.29 21.27 71.77 67.54 1.00 Table 4. Statistic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 in Hangzhou from 2000 to 2015
-
从时间上看(表5):2000—2015年间,杭州市年降水量最小的是2005年,最大的是2015年。与2000年相比,2005年降水量减少183.54 mm (13.90%),2015年增加696.21 mm (52.75%)。年均气温最低的是2000年,最高的是2015年,相差0.31 ℃。年均实际蒸散量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05和2010年;与2000年相比,2005年实际蒸散量减少9.21 mm (1.64%),2010年增加2.31 mm (0.41%)。结合表1可知:降水量变化与年产水量趋势一致。从空间上看,各县区气象因子存在差异(表6)。主城区与富阳区年降水量为1 540~1 545 mm,其他4区县市均高于1545 mm。主城区年均气温为17.35~17.39 ℃,其他5区县市为17.34~17.38 ℃。主城区年实际蒸散量明显低于其他5区县市,其中最低值出现在下城区(289.10 mm),最高值出现在淳安县(617.13 mm)。从城乡梯度来看,在距城市中心50 km内,年降水量变化不大;随着距离增加,年均气温逐渐下降,年实际蒸散量先减小后增大,最小值出现在距离10 km处(图4)。结合2000—2015年产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梯度变化趋势可知:年产水量空间变化与年实际蒸散量表现相似。
年份 年降水量/mm 年均气温/℃ 年实际蒸散量/mm 年份 年降水量/mm 年均气温/℃ 年实际蒸散量/mm 2000 1 319.79 17.25 563.04 2010 1 713.03 17.26 565.35 2005 1 136.25 17.38 553.83 2015 2 016.77 17.56 559.54 Table 5. Statistics of climate factors in Hangzhou from 2000 to 2015
-
由表7可知:2000—2015年,杭州市年产水量与降水量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59,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实际蒸散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景观格局指数方面,年产水量与PD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153,与ED、LSI、SHD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LPI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ONTAG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各县区 年降水量/mm 年均气温/℃ 年实际蒸散量/mm 各县区 年降水量/mm 年均气温/℃ 年实际蒸散量/mm 上城区 1 543.10 17.39 432.37 余杭区 1 544.75 17.37 477.82 下城区 1 543.95 17.38 289.10 富阳区 1 542.52 17.36 533.47 江干区 1 543.29 17.37 455.50 临安区 1 545.74 17.34 564.34 拱墅区 1 544.40 17.38 359.98 桐庐县 1 545.84 17.35 560.42 西湖区 1 543.24 17.39 488.31 淳安县 1 550.70 17.38 617.13 滨江区 1 542.26 17.39 446.74 建德市 1 548.63 17.37 583.63 萧山区 1 540.14 17.35 497.46 Table 6. Statistics of climate factors of counties and districts in Hangzhou from 2000 to 2015
指标 相关性 显著性 指标 相关性 显著性 Pre 0.959** 0.000 ED 0.148** 0.002 Tem 0.325** 0.000 LSI 0.129** 0.006 AET −0.110** 0.000 CONTAG −0.132** 0.002 PD 0.153** 0.103 SHDI 0.139** 0.001 LPI −0.109* 0.016 说明:** 表示在0.01水平极显著相关(双尾),*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双尾) Table 7.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water yield, climate factors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 water yiel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angzhou based on InVEST model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70
- Received Date: 2021-02-08
- Rev Recd Date: 2021-08-21
- Available Online: 2022-02-14
- Publish Date: 2022-02-14
-
Key words:
- water yield /
- InVEST model /
- landscape pattern /
-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
- gradient analysis
Abstract:
Citation: | CAI Mengqing, HUANG Lu, YAN Lijiao.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 water yiel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angzhou based on InVEST model[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1): 127-1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