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27.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中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生态治理成效最显著的国家[1]。库布齐沙漠人工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林治理库布齐沙漠,但不适度的人工植被建设易导致林水矛盾激化,影响人工林的稳定发展[2−3]。基于此,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林地树种耗水规律尤为重要。沙柳Salix psammophila属于杨柳科Salicaceae落叶灌木,多分布于中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耐干旱、生长迅速、萌蘖能力强、抗风沙及耐盐碱等特点,成为“三北”防护林的首选树种之一。以往研究表明:由于植物在长期生长过程中依赖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其蒸腾耗水特点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环境水分依赖性[4−5]。因此,迫切需要了解环境水分传输对于沙柳蒸腾耗水的影响机制,以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建设中的林木质量并避免林木资源流失。
99.8%以上的植物蒸腾耗水来自树干液流[6]。植物液流通常被作为定量描述植物体内水分状况的指标,表征植物体内水分传输变化特征,反映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7],揭示植物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液流速率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单木蒸腾耗水过程[8]。大气、土壤作为主要环境因素驱动或制约着水分传输[9]。土壤水分是植物根系吸水的主要来源,通常用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势来描述土壤水分状况[10]。降雨量是衡量大气水分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和相对湿度[11]。曾针对毛乌素沙地、河套地区、乌兰布和沙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了沙柳及其他灌木液流速率的研究,发现液流特征主要受气象因素、土壤水分因素和生物学结构因素的影响[11−14],然而,已有研究鲜有报道干旱半干旱环境中沙柳不同基径等级枝条的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更少有研究揭示降雨驱动或制约沙柳蒸腾耗水及土壤水分传输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选择库布齐沙漠典型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沙柳液流速率、降雨情况、土壤水势及气象因子进行连续同步监测,研究沙柳不同基径等级枝条的液流速率动态变化规律,从而探究沙柳在生长季响应环境因子尤其是降雨和土壤水分变化过程中的蒸腾耗水控制策略,旨在为理解沙生灌木在季节性干旱下的耗水特征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
由图1可见:研究期内,风向以西北风、东北偏东风及东风为主,静风占比约44%。风速呈逐渐下降趋势,7月前风速为2~5 m·s−1,7月后风速为2 m·s−1以下。Ta、HR与DVP总体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8月太阳辐射强度处于较高值且相差较小,9—10月下降较多。降雨主要集中于6—7月,日最大降雨量发生于6月底。
-
土壤水势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1、2和3块样地水势变化规律相似,总体呈降低趋势。各样地土壤水势均在5月最高,约为−1.0 kPa,之后土壤水势开始逐渐降低,并于7—8月出现小幅上升, 9—10月又继续降低。
-
如表1所示:研究期间,整个生长季各样地在10 cm土层土壤最为干旱,水势显著小于其他土层(P<0.05);除1号样地外,20 cm土壤次之,且40、60和80 cm土壤湿润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此外,20 cm土层土壤水势更接近各土层水势均值。
样地号 土层/cm 土壤水势/kPa 样地号 土层/cm 土壤水势/kPa 最大值 最小值 均值 标准差 最大值 最小值 均值 标准差 1号 10 −0.442 −6.021 −2.525 e 1.592 2号 60 −0.098 −0.200 −0.107 a 0.028 20 −0.280 −1.590 −0.574 b 0.299 80 −0.200 −0.500 −0.216 a 0.051 40 −0.300 −5.320 −1.309 d 1.401 3号 10 −0.284 −345.408 −53.757 c 91.449 60 −0.098 −0.200 −0.104 a 0.021 20 −0.098 −38.295 −7.239 b 10.839 80 −0.100 −0.490 −0.177 a 0.070 40 −0.100 −5.200 −1.133 a 1.638 2号 10 −0.496 −10.319 −5.407 d 2.888 60 −0.100 −0.400 −0.195 a 0.095 20 −0.200 −5.677 −2.271 c 1.855 80 −0.098 −0.100 −0.098 a 0.001 40 −0.100 −1.168 −0.297 a 0.310 说明:均值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Table 1.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of soil water potential
-
沙柳各径级液流速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图3)。在试验期间,沙柳液流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6、7、5、8、9、10月,其中径级10~12与>12 mm的枝条此规律较为明显。在5、7和8月,径级6~8 mm沙柳液流速率总体上均呈“单峰”型曲线,6月液流速率呈“双峰”型曲线,中午存在轻微“午休”现象,而径级6~8 mm沙柳液流速率在9和10月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在的趋势。从沙柳液流速率日变化来看,除9和10月外,一般在每日11:00—15:00达到峰值。液流起变时间随着月份推移逐渐推迟,止变时间各月几乎一致。径级8~10、10~12和>12 mm沙柳液流速率在5—9月呈“单峰”型曲线,10月呈“U”字型曲线。径级8~10与10~12 mm液流速率在5—7月、9—10月的起变和止变时间基本一致,8月液流起变时间推迟2 h,止变时间提前1 h;径级>12 mm液流起变时间随月份推移逐渐推迟,6和7月相较于其他月份止变时间推迟1 h左右。
-
选取发生在 6—8月的9次具有代表性的降雨事件(A~I,表2),分析不同降雨量、降雨时长和降雨强度下沙柳液流对降雨事件的响应。
降雨事件 降雨量/mm 持续时间/h 降雨强度/(mm·h−1) 降雨事件 降雨量/mm 持续时间/h 降雨强度/(mm·h−1)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A 14.4 9 0.4 4.0 1.6 F 10.8 8 0.2 4.2 1.5 B 18.2 5 0.4 11.2 3.6 G 9.4 2 3.2 6.2 4.7 C 3.7 6 0.1 1.0 0.6 H 5.8 5 0.2 3.6 1.2 D 13.6 14 0.2 3.6 1.0 I 7.2 5 0.2 2.4 1.4 E 4.6 4 0.2 3.8 1.2 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ainfall events
降雨事件A~I发生时,各径级沙柳枝条液流速率日动态特征如图4。A事件总降雨量为14.4 mm,各径级液流速率呈“双峰”型曲线,06:00为起变时间,08:00达到第1峰值,11:00达到第2峰值。B事件径级6~8与8~10 mm沙柳液流速率呈“双峰”型曲线,径级10~12与>12 mm沙柳液流速率呈“多峰”型曲线。C事件液流速率呈“单峰”型曲线。D事件、E事件与G事件各径级沙柳液流速率均呈“双峰”型曲线。F事件13:00和19:00分别为液流起变时间和止变时间。H事件各径级沙柳液流速率呈“单峰”型曲线。I事件降雨开始于16:00,各径级液流速率呈“双峰”型曲线。
降雨事件A~I发生时,各径级沙柳枝条当日累计液流量如图5。各降雨事件的沙柳日累计液流量均随枝条径级增大而增加,且径级>12 mm日累计液流量大都显著高于其他径级。降雨量为10 mm以上的降雨事件A、B、D和F的各径级日累计液流量总和平均值为2 428.3 g·d−1,降雨量为10 mm以下的降雨事件C、E、G、H和I的各径级日累计液流量总和平均值为2 526.2 g·d−1。
-
不同径级沙柳液流速率与各土层土壤水势大都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图6)。其中,径级6~8、8~10和10~12 mm沙柳枝条液流速率均与20 cm土层土壤水势(PSW20)和40 cm土层土壤水势(PSW40)呈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径级10~12 mm还与10 cm土层土壤水势(PSW10)和60 cm土层土壤水势(PSW60)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径级>12 mm仅与80 cm土层土壤水势(PSW80)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径级较小的沙柳枝条液流速率与PSW20和PSW40相关性更高,而径级较大的枝条液流速率则与PSW60和PSW80相关性更高。
通过沙柳枝条各径级液流速率与土壤水势的通径分析(表3)可知:土壤水势对径级6~8和8~10 mm沙柳液流速率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PSW40、PSW60、PSW10、PSW80、PSW20。对径级10~12 mm沙柳液流速率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PSW40、PSW10、PSW20、PSW60、P SW 80;对径级>12 mm沙柳液流速率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PSW80、PSW60、PSW40、PSW10、PSW20。说明PSW40对径级6~8、8~10和10~12 mm沙柳液流速率的直接作用最大,PSW80对径级>12 mm沙柳液流速率的直接作用最大。PSW20的间接通径系数之和远大于直接通径系数,所以PSW20主要是通过PSW40与PSW60的共同作用影响沙柳液流。
径级/mm 指标 直接通径系数 间接通径系数 PSW10 PSW20 PSW40 PSW60 PSW80 总计 6~8 PSW10 0.393 - 0.275 0.362 0.329 0.146 1.113 PSW20 0.196 0.137 - 0.171 0.145 0.083 0.537 PSW40 2.108 1.944 1.842 - 1.927 1.079 6.792 PSW60 1.235 1.035 0.916 1.129 - 0.903 3.983 PSW80 0.359 0.133 0.153 0.184 0.262 - 0.732 8~10 PSW10 0.656 - 0.460 0.605 0.550 0.243 1.858 PSW20 0.020 0.014 - 0.017 0.015 0.009 0.055 PSW40 2.169 2.000 1.896 - 1.982 1.111 6.989 PSW60 0.956 0.801 0.709 0.874 - 0.699 3.083 PSW80 0.087 0.032 0.037 0.045 0.064 - 0.177 10~12 PSW10 0.192 - 0.135 0.177 0.161 0.071 0.544 PSW20 0.095 0.067 - 0.083 0.070 0.040 0.260 PSW40 1.089 1.004 0.952 - 0.995 0.558 3.509 PSW60 0.031 0.026 0.023 0.028 - 0.023 0.100 PSW80 0.001 0.000 0.000 0.001 0.001 - 0.002 >12 PSW10 0.221 - 0.155 0.204 0.185 0.082 0.626 PSW20 0.036 0.025 - 0.031 0.027 0.015 0.099 PSW40 0.505 0.466 0.441 - 0.462 0.259 1.627 PSW60 0.540 0.453 0.401 0.494 - 0.395 1.742 PSW80 0.702 0.260 0.298 0.359 0.513 - 1.431 说明:-表示无此项。PSW10、PSW20、PSW40、PSW60和PSW80分别表示10、20、40、60和80 cm土层土壤水势。 Table 3. Path analysis of sap flow rate and soil water potential
-
本研究测定了降雨前后风速、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和不同土层土壤水势、土壤温度等11个指标。降雨前针对影响沙柳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5%,分别解释了方差的42.1%、28.9%、16.5%(表4)。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20 cm土层土壤温度(Ts20)和40 cm土层土壤温度(Ts40)等因子,归为土壤蒸发需求因子。第二主成分包括饱和水汽压差、空气相对湿度和大气温度等因子,归为大气蒸发需求因子。第三主成分包括10 cm土层土壤水势(PSW10)与20 cm土层土壤水势(PSW20),可以归为土壤水分供给因子(图7)。
阶段 主成分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阶段 主成分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降雨前 1 42.1 42.1 42.1 降雨后 1 9.9 62.8 62.8 2 28.9 28.9 71.0 2 2.6 23.3 86.2 3 1.8 16.5 87.5 Table 4. Principal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 value and contribution rates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降雨后,共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2%,分别解释方差的62.8%、23.4%(表4)。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10 cm土层土壤水势(PSW10)和20 cm土层土壤水势(PSW20)等因子,归为土壤水分供给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饱和水汽压差和空气相对湿度等因子,可归为大气蒸发需求因子(图7)。
由各径级沙柳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模型(表5)可知:降雨前沙柳液流速率与各环境因子决定系数平均为0.83,降雨后为0.71。降雨前各径级第一进入因子均为空气相对湿度,即各径级液流变化主控因子为空气相对湿度。降雨后第一进入因子为土壤因子,且径级>12 mm沙柳液流速率在降雨前与降雨后所受制约的因子数均较少。
阶段 径级/mm 回归方程 R2 P 降雨前 6~8 y=41.228−0.333HR−9.046DVP+0.511Ta 0.826 0.000 8~10 y=26.032−0.110HR+0.009R 0.811 0.000 10~12 y=84.661−0.697HR−19.646DVP+1.453Ta-1.194 Ts20 0.894 0.000 >12 y=58.655−0.264HR 0.789 0.000 降雨后 6~8 y=11.216+0.339Ts20 0.523 0.000 8~10 y=98.810+1.117PSW40+774.279PSW60 0.831 0.000 10~12 y=14.026+0.343Ts10+0.004R 0.742 0.000 >12 y=22.726+0.546Ta +0.100R 0.731 0.000 说明:y. 沙柳液流;HR. 空气相对湿度;DVP. 饱和水汽压差;Ta. 空气湿度;R. 太阳辐射强度;Ts10. 10 cm土层土壤温度;Ts20. 20 cm土层土壤温度;PSW40. 40 cm土层土壤水势;PSW60. 60 cm土层土壤水势。 Table 5.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of sap flow rat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sponse of sap flow rate in Salix psammophila plantation to soil water suppl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40359
- Received Date: 2024-05-17
- Accepted Date: 2024-09-20
- Rev Recd Date: 2024-09-18
- Available Online: 2024-11-05
-
Key words:
- Salix psammophila plantation /
- sap flow /
- transpiration /
- rainfall /
- soil water potential /
- diameter level
Abstract:
Citation: | SUN Kai, LIU Wenjuan, PEI Zhiyong, ZHANG Shiji, ZHU Xinyu, CHEN Hongwei, YANG Jianjun. Response of sap flow rate in Salix psammophila plantation to soil water suppl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40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