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指那些全部或近整个生命周期生活在宿主植物的各类细胞及细胞间隙、组织、器官内部,却不会使寄主表现出不良症状的真菌类群[1-2]。大量研究表明:内生真菌可以通过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元素[3]、溶菌作用[4]、影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发育方式[5]等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刺激根毛形成和根茎生长,提高植物感病时的光合作用及酶活性[6-7],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常绿针叶乔木,是内蒙古特有树种,沙质土地上的活化石[8]。由于近年来大面积的立枯病等病虫害的频繁发生[9],沙地云杉正面临着可能灭绝的危险。目前,喷施化学农药是防治严重林木病害的主要措施,但农药利用率低下,极不适宜应用于大面积的森林,急需开发天然生物资源代替传统化学农药试剂。本研究选取前期筛选的4株具有强拮抗作用的沙地云杉内生真菌为试验材料,以沙地云杉立枯病病原真菌Fusarium sp.为靶标菌,采用体外对峙和盆栽试验,探究内生拮抗菌的拮抗活性和对沙地云杉的抗病作用,旨在为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生防菌提供依据。
HTML
-
4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病原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51.64%~78.67%。4株内生真菌对沙地云杉立枯病病原菌的抑菌率均在51.64%以上。SDYS180发酵液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8.67%。与另外3株内生真菌发酵液间差异显著(P<0.05) (表1)。4株真菌发酵液的抑菌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DYS180、SDYS36、SDYS63、SDYS95。
菌株编号 抑菌率/% 发酵液 菌体 挥发性代谢产物 SDYS36 70.67±3.52 b 55.24±0.47 c 16.11±2.64 ab SDYS63 60.44±2.78 c 51.96±0.08 d 16.94±2.29 a SDYS95 51.64±0.43 d 69.64±0.31 a 13.06±2.63 b SDYS180 78.67±1.34 a 66.27±0.69 b 15.00±1.11 ab 说明: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内生拮抗
菌种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Table 1.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endophytic fungi in P. mongolica on Fusarium sp.
-
4株沙地云杉内生真菌菌体本身对沙地云杉立枯病病原真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大于51.96%。抑菌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DYS95、SDYS180、SDYS36、SDYS63。其中,SDYS95的抑制效果最强,抑菌率达到69.64%,与另外3株内生真菌差异显著(P<0.05) (表1)。
-
4株沙地云杉内生真菌菌株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沙地云杉立枯病病原真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抑制率较低,抑菌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DYS63、SDYS36、SDYS180、SDYS95 (表1)。其中,拮抗效果最强的SDYS63,抑菌率仅达到16.94%,与SDYS95内生真菌差异显著(P<0.05);拮抗效果最弱的是SDYS95,抑菌率仅有13.06%。
-
发病30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株高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SDYS180、SDYS95、SDYS63、SDYS36、ck、PD,试验组株高较ck高0.91%~16.01%,PD生长势衰弱,可见菌丝着生。发病45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株高从高到低依次为SDYS180、SDYS95、SDYS63、SDYS36、ck、PD,试验组苗木的株高较ck高出1.42%~18.31%,ck叶片退绿枯黄或死亡。通过PD与ck的对比,说明病原菌抑制病苗株高生长;试验组相对ck株高显著增加,说明内生真菌能有效抑制病原菌。2次取样SDYS180的病苗株高生长均最高,与ck和PD具有显著差异(P<0.05)。菌株SDYS180及其代谢产物在苗木株高生长上抗病效果最佳(图1)。
30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地径从大到小依次为SDYS36、SDYS63、SDYS180、SDYS95、ck、PD,试验组地径较ck高5.90%~19.04%,PD较ck低10.22%。45 d时,各处理地径从大到小依次呈现为SDYS180、SDYS36、SDYS95、SDYS63、ck、PD,带菌植株地径较ck高出14.59%~32.64%,PD较ck低13.96%。通过PD与ck的对比,说明病原菌抑制植株地径的增长。试验组相对ck显著增加,说明内生真菌有效抑制发病;2次取样SDYS180的增加幅度最大,与ck、PD差异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菌株SDYS180及其代谢产物在苗木地径生长上抗病效果最佳(图2)。
30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根长从大到小依次为SDYS63、SDYS95、SDYS180、SDYS36、ck、PD(图3),试验组根长较ck高0.42%~11.91%,PD较ck低10.22%。45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根长从大到小依次为SDYS180、SDYS95、SDYS63、SDYS36、ck、PD,带菌植株较ck高10.17%~16.56%,PD较ck低13.96%。通过PD与ck的对比,说明病原菌抑制植株根长生长。试验组相对ck显著增加,说明内生真菌有效抑制发病;2次取样SDYS180的根长增加幅度最大,45 d取样与ck、PD差异性均显著(P<0.05),说明菌株SDYS180及其代谢产物在苗木根长生长上抗病效果最佳。
-
30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中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SDYS180、SDYS95、SDYS63、ck、SDYS36、PD,SDYS180和SDYS95与ck、PD间差异性显著(P<0.05),高出ck 2.68%和2.10%,PD较ck低2.43%(图4)。45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中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SDYS95、SDYS36、SDYS63、SDYS180、ck、PD,试验组较ck高5.48%~13.41%,PD较ck低8.20%。2次取样PD和ck叶片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大幅下降,病原菌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影响渗透调节作用。SDYS180、SDYS95、SDYS63相对ck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说明3株对应内生真菌有效抑制病原菌对渗透调节的破坏。其中SDYS95的增加幅度最大,说明菌株SDYS95及其代谢产物在苗木上抗病效果最佳,促进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的提高。
-
丙二醛(MDA)是由于植物膜脂过氧化作用的重要产物。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越高,说明植物细胞膜受损越严重。30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中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D、SDYS63、ck、SDYS36、SDYS180、SDYS95,SDYS95和SDYS180较ck降低了24.46%和21.10%;SDYS36降低不明显,和ck仅差0.05%;SDYS63较ck高0.08%,效果不明显;PD较ck高3.70%。45 d时,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D、ck、SDYS95、SDYS36、SDYS180、SDYS63;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下降,说明内生真菌抑制病原菌的伤害。其中菌株SDYS63在30 d样品中高于ck,但在45 d样本中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最低,说明SDYS63增强苗木抗病性,有效减少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但拮抗效果不稳定;在2次样品中SDYS180和SDYS95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低于ck,但SDYS180在45 d较SDYS95低10.19%,说明菌株SDYS180拮抗效果良好,而SDYS95作用效果最佳(图5)。
-
30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POD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SDYS95、SDYS180和SDYS36、SDYS63、PD、ck,其中PD较ck高63.24%,试验组较ck高141.18%~250.00%;45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POD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SDYS95、SDYS63、SDYS180、SDYS36、PD、ck,其中PD较ck高48.37%,试验组较ck高141.13%~224.46%(图6)。通过PD和ck的比较,说明病原菌对幼苗POD影响不大,反而可能刺激POD活性。在拮抗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被内生真菌抑制。在2次样本中,SDYS95的POD活性均最高,说明菌株SDYS95对提高幼苗抗病性最佳。
30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SOD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SDYS180、SDYS36、ck、SDYS95、SDYS95、PD,其中PD较ck低12.01%,SDYS180较其他处理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较ck高3.57%;45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SOD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SDYS63、SDYS36、SDYS95、SDYS180、ck、PD,其中PD较ck低37.56%,试验组较ck高10.32%~57.36%(图7)。通过PD和ck的比较,说明病原菌对幼苗S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2次样本中,SDYS95的SOD活性均高于ck,说明菌株SDYS95及其代谢产物稳定提高幼苗抗病性;SDYS63在30 d时抑制效果稍弱,但在45 d时抑制效果大幅增加,表明菌种SDYS63的代谢产物的拮抗效果最佳,同时促进SOD的活性增加。
30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CAT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SDYS95、SDYS180、SDYS63、SDYS36、ck、PD,其中PD较ck低58.71%,试验组较ck高3.87%~10.322%;45 d时,各处理染病幼苗CAT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SDYS36、SDYS180、SDYS63、SDYS95、ck、PD,其中PD较ck低60.66%,试验组较ck高9.02%~43.44%(图8)。通过PD和ck的比较,说明病原菌致病严重,对幼苗CAT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拮抗过程中,被内生真菌抑制。在30 d样本中,SDYS95的CAT活性最高,说明菌株SDYS95抗病效果良好,可提高幼苗抗病性;SDYS36在30 d时抑制效果稍低,但在45 d时抑制效果最佳,表明菌种SDYS36的代谢产物的拮抗效果良好,同时促进CAT活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