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Camellia sinensis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广泛分布于浙、闽、皖、鄂、湘、云、贵、川等省。浙江省位于中国四大茶区之一的江南茶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以盆地、丘陵地貌为主,气候、地形、土壤条件适合茶树种植[1−2],杭州、湖州等是全国知名的茶叶产地,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是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3]。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茶叶,特别是名优茶的需求逐年增加[4]。2020年,浙江省茶叶种植面积达20.5万hm2,产量19.1万t,茶叶产值238.6亿元。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浙江茶叶产区虽然降水丰沛,但在夏秋两季仍易遭受干旱[5],特别是近年以来,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给全省的茶叶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2019年9—11月,安吉县发生严重干旱,茶树受灾严重,受灾面积达1.13万hm2。茶树干旱灾害主要分为伏天(7—8月)高温干旱和秋季(9—11月)干旱。出梅后,整个浙江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此时茶树易发生旱害,轻则叶片凋零、生长迟缓,重则叶片枯萎、植株枯死[6−7]。进入秋季,全省降水减少,易出现干旱。当气温下降时,茶树生长速度减缓。发生干旱后茶树根系水分吸收不足,体内平衡破坏,导致枝梢生长停滞,对来年春茶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8]。因此,开展茶叶气象干旱灾害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浙江对茶叶气象干旱灾害的防御能力。
国内外的学者开展了一些针对茶叶夏秋两季气象干旱灾害的研究,主要有夏季的高温干旱对茶叶生长品质的影响研究[9],典型气象干旱过程对茶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10]以及高温热旱害的气候变化特征[11]等。金志凤等[12]通过研究茶叶气象干旱灾害风险,确定了浙江省发生夏季高温干旱的高风险地区。但针对茶叶生产气象干旱变化规律特征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结合浙江茶叶生产现状和实际干旱灾害个例,根据张晓芳等[13]通过实际蒸散率研究作物干旱的经验,运用相对湿润指数分析浙江省夏季和秋季茶叶干旱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浙江省茶叶生产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采用1971—2020年浙江省68个代表性国家气象站逐日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水汽压等。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产值等农业统计数据来自2021年《浙江统计年鉴》。
浙江省降水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区域分布不均匀,导致茶叶生产在夏季出梅后和秋季易遭受旱害的侵袭,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夏秋茶叶产量,灾情严重的甚至危害第2年春茶的产量和品质。为此,选择对茶叶生产影响最主要的2个时间段:夏季出梅后和秋季,具体时间为夏季干旱选取出梅后(浙江省平均出梅日期为7月10日)至8月31日,秋季选取9月1日至11月30日。
-
一些学者的研究[14−15]表明:相对湿润指数在月、季等时间尺度上表征农作物的气象干旱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因此,采用相对湿润指数研究浙江夏秋季节的茶叶气象干旱特征。
式(1)中:$I_{\mathrm{M}} $为相对湿润指数,P为作物某一生育阶段的降水量,E为实际蒸散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E的计算公式为:
式(2)中:Kc为作物系数,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茶树成熟期的作物系数Kcmid=1.15;E0为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此方法中定义作物的蒸散量为一种假象参照作物冠层的蒸散速率。
式(3)中:Rn为地表净辐射(MJ·m−1·d−1),G为土壤热通量(MJ·m−2·d−1),Tmean为日平均气温(℃),u2为2 m高处风速(m·s−1),es为饱和水汽压(kPa),ea为实际水汽压(kPa),Δ为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kPa·℃−1),γ为干湿表常数(kPa·℃−1)。
参考GB/T 20481—2017《气象干旱等级》[16]中提出的相对湿润指数气象干旱等级划分法和王明田等[17]、张青雯等[15]的研究,本研究在季尺度上将相对湿润指数干旱等级划分为5级(表1)。
等级 类型 相对湿润指数(IM) 等级 类型 相对湿润指数(IM) 1 无旱 −0.30<IM 4 重旱 −0.80<IM≤−0.65 2 轻旱 −0.50<IM≤−0.30 5 特旱 IM≤−0.80 3 中旱 −0.65<IM≤−0.50 Table 1. Drought classification base on relative humidity
-
干旱强度(H)用来表征某一地区干旱的严重程度,利用曾晓珊等[14]的方法计算浙江省各地相对湿润指数多年平均值代表该站点的平均干旱强度。指数越小,表示干旱程度越严重。
式(4)中:n为统计年数,IM为历年相对湿润指数,当IM≥0时,该站点的指数数值按0处理。
-
出现干旱的年数与统计总年数之比:F=N/n×100%,其中:N为出现干旱的年数,n为统计总年数。根据刘永林等[18]的结果,把干旱发生频率分为以下5个等级(下限排除法):极少发生(0~20%)、较少发生(20%~40%)、经常发生(40%~60%)、频繁发生(60%~80%)、极频繁发生(80%~100%)。干旱站次比是指某一区域内发生干旱的站点数占全部站点数的百分比,主要用于评价干旱影响范围的大小及严重程度。
-
用y表示序列长度为n的气候要素,t表示y所对应的时间。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式(5)中:a为回归常数,b为回归系数,a和b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回归系数b的符号表示气候变量y的趋势倾向,即当b>0,说明随时间t的增加y呈上升趋势,b<0时,说明随时间t的增加y呈下降趋势,通常将b的10倍称为气候要素的气候倾向率[19]。
-
根据贾悦等[20]和曾丽红等[21]的研究结果,反距离权重法在空间插值中能够对缺测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填补,尤其是对蒸散量及其相关气象变量空间分布的插值具有较好的计算效果,因此,采用该插值方法对浙江省夏季和秋季的茶叶相对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进行空间插值模拟。
-
通常情况下经验正交函数第一模态表征原始序列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第二模态代表剩余变率的主要分布特征[22]。EOF分解的详细计算过程根据《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19],首先计算得浙江省的相对湿润指数场,然后将指数场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的乘积之和:X=VT,其中V和T分别为相对湿润指数场EOF分解后的空间模态和时间系数,具有正交关系。
-
小波分析是一种具有时间—频率多分辨功能的统计学方法,其理论广泛应用于气象领域的周期分析,优点是可以分辨时间序列中隐藏的结构特性信息,充分反映所研究时间序列中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发展规律。常用的小波分析方法有Morlet小波、交叉小波和墨西哥小波等[23−24]。本研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对不同尺度气象干旱指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进行分析。
Meteorological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of tea in Zhejiang based on relative humidity index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24
- Received Date: 2022-11-25
- Accepted Date: 2023-06-25
- Rev Recd Date: 2023-06-19
- Available Online: 2024-01-19
- Publish Date: 2024-02-20
-
Key words:
- tea /
- meteorological drought /
- relative humidity index /
- drought intensity /
- orthogonal empirical function (EOF) /
- wavelet analysis
Abstract:
Citation: | LU Xiang, HAN Furong, GAO Xinyu, SHU Sufang, LU Debiao, JIN Zhifeng. Meteorological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of tea in Zhejiang based on relative humidity index[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4, 41(1): 57-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