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41卷  第1期

封面
2024 年 1 期封面
2024, 41(1).
[摘要](199) [HTML] (100) [PDF](46)
摘要:
目录
2024 年 1 期目录
2024, 41(1): 1-2.
[摘要](201) [HTML] (70) [PDF](37)
摘要:
森林土壤碳氮循环专题(特邀主编:李永夫)
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与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潘丽霞, 姜振辉, 张雯怡, 周家树, 刘娟, 蔡延江, 李永夫
2024, 41(1): 1-1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88
[摘要](724) [HTML] (122) [PDF](9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外源碳(玉米Zea mays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揭示其对土壤硝化作用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  以亚热带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对照(不施用)、施用玉米秸秆(5 t·hm−2)和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5 t·hm−2),进行为期1 a的野外试验。于试验的第3个月和第1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毛竹林土壤氨氧化...
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鹏, 刘晓君, 刘苑秋, 陶凌剑, 付小斌, 毛梦蕾, 李文琴, 汪晨
2024, 41(1): 12-2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08
[摘要](588) [HTML] (77) [PDF](53)
摘要:
目的  探讨江西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碳储量特征,为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和江西红壤侵蚀区生态修复及碳库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方法  以经过27 a植被恢复与重建后的6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湿地松P. elliottii纯林、木荷Schima superba纯林、湿地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补植木荷林、湿地松补植木荷林)为研究对象,以未加人工干扰的自然恢复地为对照,比较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储量的变化特...
间伐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
曹立, 王维枫, 马雪红, 王祥福, 李玉, 李丽, 于水强
2024, 41(1): 22-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93
[摘要](574) [HTML] (152) [PDF](42)
摘要:
目的  研究间伐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可深入了解该地区间伐对森林土壤异养呼吸造成的碳损失情况,为研究区森林经营碳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秦岭松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未间伐样地(ck)、间伐4 a、间伐12 a的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速率的月变化,并计算各处理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  结果  ①相比ck,间伐4 a、间伐12 a的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显著下降(P<0.05),土壤pH均显著上升(P<0.05),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
研究论文
浙江省丽水市亚热带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
王剑武, 季碧勇, 王铮屹, 朱程昊
2024, 41(1): 30-4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05
[摘要](548) [HTML] (116) [PDF](59)
摘要:
目的  定量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亚热带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为开展森林经营、生态保护修复以提高亚热带森林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省级固定样地数据,使用生物量模型和含碳率测算样地的森林碳密度,再通过普通Kriging插值形成区域森林碳密度分布图,并分析森林碳密度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选取5项景观格局指标和3项自然因素,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讨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结果的空间非平稳性。  结果  2012—2019年,丽水市森林平均碳密...
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赵鹏武, 管立娟, 周梅, 舒洋, 乌艺恒, 陈佳佳
2024, 41(1): 41-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04
[摘要](417) [HTML] (97) [PDF](37)
摘要:
目的  青山保护区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的典型区域,了解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自生植物群落,探索更适宜森林发展的植物群落提供依据。  方法  以青山保护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死亡梯度林下植物组成进行调查,使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  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区北段不同死亡梯度下样地植物有45种,其中,乔木9种,灌木5种,草本31种,样地内的植物...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
邓再春, 张超, 朱夏力, 范金明, 钱慧, 李成荣
2024, 41(1): 49-5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63
[摘要](544) [HTML] (171) [PDF](38)
摘要:
目的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较可见光影像具有更丰富的光谱信息,在森林蓄积量估测中具有较大潜力。以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索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模型,以克服传统地面调查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等弊端。  方法  以滇中地区典型天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提取单波段反射率、各类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等,计算各特征变量的标准地均值;筛选与云南松林蓄积量相关性显著的特征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建立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
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鹿翔, 韩芙蓉, 高昕瑜, 舒素芳, 陆德彪, 金志凤
2024, 41(1): 57-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24
[摘要](663) [HTML] (149) [PDF](52)
摘要:
目的  研究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演变规律,为茶叶安全生产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浙江省6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0 a (1971—202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基于相对湿润指数、正交经验函数和小波分析法等分析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  浙江省茶叶生产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发生频率高于秋季,且均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中西部尤其金衢盆地的干旱强度和频率为全省最强,浙北地区次之,沿海地区最小。茶叶夏季干旱站次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秋季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邓莉丽, 刘青华, 周志春, 高凯, 骆定会
2024, 41(1): 67-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33
[摘要](603) [HTML] (101) [PDF](41)
摘要:
目的  对来自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异地保存在浙江省临海市林业技术推广和场圃旅游服务总站的114份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构建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库。  方法  对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进行检测,使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并进行主坐标(PCoA)和群体结构分析。利用M策略和随机取样策略分别构建核心种质,分析不同核心种质的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确定最适合的构建方法。  结果...
核桃铵态氮转运蛋白基因JrAMT2的功能分析
凡婷婷, 张佳琦, 刘会君, 王凤敏, 马宇航, 吴宇伟, 胡恒康, 黄有军, 李岩, 王克涛, 黄坚钦, 张启香
2024, 41(1): 79-9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96
[摘要](599) [HTML] (125) [PDF](48)
摘要:
目的  研究高效利用氮素基因铵态氮转运蛋白基因JrAMT2,对核桃Juglans regia的品种改良、快速生长及产量形成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核桃JrAMT2过表达幼苗为实验材料,对JrAMT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表达量和表型测定对核桃JrAMT2过表达植株生长发育、氮素吸收、叶绿素质量分数、叶绿素荧光进行理化分析。  结果  JrAMT2基因在核桃JrAMT2过表达植株中稳定表达。与野生型相比,核桃JrAMT2过表达株系的株高、节间长、生物量等生长参数显著提高(P<...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洪森荣, 张牧彤, 徐子林, 张钦荣, 罗雨欣, 田文慧, 王心雨
2024, 41(1): 92-1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69
[摘要](393) [HTML] (104) [PDF](24)
摘要:
目的  分析‘怀玉山’高山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var. cormosus ‘Huaiyushan’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为开展‘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优化、叶绿体基因组改造,探索物种进化和增加外源基因表达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组装和注释后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结构、基因组成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结果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
拟南芥磷脂酸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马疏言, 郑月萍, 郑志富
2024, 41(1): 104-11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55
[摘要](670) [HTML] (146) [PDF](31)
摘要:
目的  磷脂酸(PA)是甘油脂生物合成的前体,又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和各种逆境响应的重要信使物质,然而目前对植物细胞中PA含量动态变化的了解十分有限。本研究试图构建一种能有效监测植物细胞PA含量变化的荧光探针,并用之测定盐碱胁迫过程中胞内PA含量的变化。  方法  将Spo20p蛋白中高度专一的PA结合域相对应的核苷酸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经遗传转化获得携带该融合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其表达受组成型启动子UBQ10驱动,产生的融合蛋白成为专...
不同梅品种花果特性分析与评价
王爽, 董彬, 王艺光, 赵宏波
2024, 41(1): 113-1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13
[摘要](659) [HTML] (265) [PDF](53)
摘要:
目的  梅 Prunus mume是花果兼用型植物,在国内广泛应用。评价不同梅品种,为花果兼用梅品种选育以及梅果实加工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以梅2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花部性状、结实量、果实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28个梅品种花径为19.14~31.38 mm,花瓣数量为5~23枚,花色以白色品种占比最大。不同梅品种结实量差异较大,其中‘丽江照水’‘玉龙红翡’‘玉龙绯雪’易结实。不同梅品种果实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均存在差异。对28个品种进行主...
多花指甲兰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研究
郑棚汭, 董春燕, 陈之光, 徐言, 葛红, 杨树华, 赵鑫, 寇亚平, 朱晋宇, 贾瑞冬, 武荣花
2024, 41(1): 124-13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08
[摘要](473) [HTML] (108) [PDF](37)
摘要:
目的  研究多花指甲兰Aerides rose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为多花指甲兰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观察记录温室栽培条件下多花指甲兰的花部特征和开花进程,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估算杂交指数(OCI)及进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  结果  ①多花指甲兰5—7月开花,开放时有香味,单株花期约15 d,单花花期约10 d。花蕾期为开花前1~5 d,初花期为开花后1~4 d,盛花期为开花后5~6 d,末花期为开花后7~8 d,凋谢期为开花后9~10 d。②总状花序,有1~...
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铁皮石斛幼苗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冯蕊, 周琪, 吴令上, 朱玉球, 高燕会
2024, 41(1): 132-14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01
[摘要](912) [HTML] (184) [PDF](60)
摘要: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模拟干旱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铁皮石斛的品种选育、产业化栽培和近野生栽培等提供参考。  方法  以铁皮石斛‘晶品1号’D. candidum ‘Jingpin No. 1’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质量分数PEG 6000 (5%、10%、20%、3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铁皮石斛幼苗,观察铁皮石斛幼苗茎段和叶片细胞结构,并检测铁皮石斛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
不同生物质炭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
胡晓飘, 韩佳琳, 夏宏蕾, 王蕾, 方朝储, 王敏艳, 张进, 单胜道
2024, 41(1): 145-15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27
[摘要](501) [HTML] (90) [PDF](42)
摘要:
目的  探究生物质炭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副作用,以期为典型有机废弃物炭化农业应用潜力筛选及安全利用剂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厨余垃圾炭、猪粪沼渣炭、水稻秸秆炭等3种典型生物质炭为材料,设置m(炭)∶V(水)分别为1∶20、1∶50、1100等3个浸提处理,以去离子水为对照,研究生物质炭浸提液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的毒害效应。  结果  与对照相比,m(炭)∶V(水)为1∶100的生物质炭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与幼苗长影响不著,m(...
金属离子对黑翅土白蚁消化代谢的影响
漆梦雯, 沈毅, 羊桂英, 余婷, 李吴晗, 周琪欢, 谢晓俊, 朱娅宁, 莫建初
2024, 41(1): 154-1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19
[摘要](480) [HTML] (73) [PDF](31)
摘要:
目的  探究金属离子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消化代谢过程的影响,挖掘黑翅土白蚁对含有金属离子的厨余垃圾和农林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的潜在价值。  方法  根据浓度梯度法,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Al3+、Ca2+、Fe3+和Mg2+的饵料供给黑翅土白蚁,确定黑翅土白蚁对饵料中金属离子的最大可取食质量分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黑翅土白蚁虫体内及其新建菌圃内的对应金属元素质量分数,明确饵料中Al3+、Ca2+、Fe3+和Mg2+对虫体内...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牛俊辉, 李琦, 毛福超, 钱满, 贾艳艳, 丁轲, 张春杰, 程相朝, 廖成水
2024, 41(1): 161-1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58
[摘要](380) [HTML] (132) [PDF](9)
摘要:
目的  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Mus musculus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tatD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及减毒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Bliss法将亲本菌株(LM10403s)、缺失菌株(LM10403sΔtatD)和互补菌株(LM10403sCΔtatD)口服感染小鼠,确定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LM10403sΔtatD以1.00×105 CFU口服免疫小鼠观察其免...
聚乙二醇/纤维素纳米晶体复合液晶薄膜微观结构及湿度响应行为
徐蕴哲, 陈一钒, 林心怡, 方鑫烨, 吴强
2024, 41(1): 169-17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36
[摘要](602) [HTML] (108) [PDF](31)
摘要:
目的  探索聚乙二醇(PEG)对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液晶薄膜湿度响应的影响,阐明其响应机制,旨在为开发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和高灵敏度的PEG/CNC复合薄膜湿度传感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将CNC与PEG共组装,制备了一种具有湿度响应性能的虹彩色手性向列相光子液晶薄膜,系统考察了PEG质量分数对液晶薄膜的微观结构、显色、力学性能及湿度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EG/CNC复合液晶薄膜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响应循环性能。  结果  对于纯CNC体系,CNC质量分数由3%增加到7%...
基于图像分割和深度学习的人造板表面缺陷检测
杨凡, 杨博凯, 李荣荣
2024, 41(1): 176-18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80
[摘要](791) [HTML] (214) [PDF](48)
摘要:
目的  针对板式家具零件表面缺陷人工检测过程存在的检测效率低、准确率低、检测结果无法数字化存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割和深度学习算法的饰面人造板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  方法  利用工业相机采集人造板图像,构建缺陷数据集,采用全局阈值和局部动态阈值算法分割表面缺陷与图像截取,通过将ReLU6非线性激活函数替代ReLU函数,并引入倒残差结构的方法,优化MobileNetv 2深度学习网络,进行缺陷识别与分类。  结果  该方法对饰面人造板表面崩边和划痕缺陷的检测精确率分别达到了93....
中国国家森林城市时空演变历程、特征及动因分析
林洲羽, 韩仁杰, 李健
2024, 41(1): 183-19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48
[摘要](690) [HTML] (138) [PDF](155)
摘要:
目的  分析219个国家森林城市时空演变的历程、特征和动因,并针对当前国家森林城市空间分布失衡提出建议,促进协同发展。  方法  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视域出发,借助历史研究法及文献分析法划分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阶段及建设观念;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及基尼系数分析国家森林城市的空间演变特征;采用叠置分析、矩阵分析及SPSS探索国家森林城市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  结果  ①宏观发展阶段。此阶段可归纳为基础探索—系统规范—快速发展等 3个阶段,建设观念呈现“碎片化—一体化”“过度化—自...
多目标规划方法在森林公园功能区划中的应用
李奇伟, 张秀卿, 格日乐图, 郭欣欣, 杨崟, 吴敏军, 史久西
2024, 41(1): 192-20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74
[摘要](423) [HTML] (62) [PDF](26)
摘要:
目的  基于景观资源评价和多目标规划开展森林公园功能区划优化研究,为森林公园景观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大安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开展各景观单元生态恢复力、视觉敏感度和景观美景度评价,结果通过线性变换转换为重点保护、维持现状、局部调节和建设改造等4项管理对策适宜度,最终运用多目标规划法(VMP)寻找各景观单元最优管理对策。  结果  ①建立了以生态恢复力、视觉敏感度和景观美景度为核心的森林公园生态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结果显示,大安顶森林公园生态恢复力、...
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模拟预测
丁金华, 孙琦
2024, 41(1): 202-21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41
[摘要](410) [HTML] (178) [PDF](16)
摘要:
目的  模拟预测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发展趋势,探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  方法  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南片区为例,设置自然发展、生态保护优先和城镇发展优先等3种情景,借助CA-Markov模型,对2030年蓝绿空间格局变化趋势进行多情景模拟分析,并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解读蓝绿空间景观生态结构与生态格局特征。  结果  不同发展情景下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变化差异显著。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下,蓝绿空间面积呈现加速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3 6...
文献综述
高氮负荷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降低的响应研究进展
沈芳芳, 王彬宇,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2024, 41(1): 211-22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80
[摘要](541) [HTML] (193) [PDF](35)
摘要: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