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迅速发展,导致餐饮废水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1]。餐饮废水的油含量高,且成分复杂[2],若被排放到农田里会改变土壤的物理特性,严重影响作物生产;若被排入河流,造成河水中溶解氧缺失,危害水生生物资源[3]。另外,油脂废水进入城市的排水管道,将对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造成巨大的压力[1]。因此,对餐饮废水中油脂的治理刻不容缓。油脂废水的治理主要有回收法和销毁法两大类。回收法适合高浓度的油脂废水,主要包括吸附[2]、混凝[2]、粗粒化法[4]和气浮法[4]等。其中,吸附法工艺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是当前最为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之一[5]。目前,去除废水中油脂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聚乙烯、膨润土和橡胶等[6-7],但这些吸附材料成本较高,因此寻找价格低廉且吸附效果好的吸附材料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2]。销毁法适合中低浓度的油脂废水,主要包括生物法[8]、催化氧化法[9]、电解法[2]等。除生物法以外的方法存在占地面积大,能源消耗大[2],需二次处理等问题。生物法通过微生物将脂类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避免二次污染,具有高效、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游离油脂降解菌株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的油脂降解[10]。然而,游离态的菌株在处理含油废水的过程中,菌株分散,容易流失,相比固定化菌株而言,降解效率低,且不易回收[11]。选择合适的吸附材料作为固定降解菌株的载体,可以提高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2]和降解率[13]。因此,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废水治理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
聚氨酯海绵弹性高,孔隙率高,且成本低[14],被广泛应用于家居、建筑、日用品等领域。2020年,中国聚氨酯海绵的产量高达1 500万t,且每年以约5%的速度增长。同时,每年都会丢弃大量的废弃海绵床垫、海绵沙发等不易分解的家具产品,污染环境。常用的填埋法处理聚氨酯海绵存在既占用土地又耗费用的缺点,而焚烧法回收热能则需要严格控制燃烧条件,减少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找废弃海绵有效处理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通过改性或修饰聚氨酯海绵可以提高它的油水分离作用[15],这也为废弃海绵的利用提供了方法。基于此,本研究将废弃海绵经热解制备成吸附性能良好的海绵热解炭,用于固定降解油脂的菌株,探究其对餐饮废水中油脂的吸附-降解作用规律,实现“以废治废”,为废弃海绵资源化利用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治理餐饮废水中油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海绵热解炭及其固定化微生物的表面结构形态如图1所示。海绵热解炭具有丰富的“网络”结构,为微生物固定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19]。从100 μm尺度来看,未热解海绵的骨架表面光滑,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热解炭的骨架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密实;从20 μm尺度来看,未热解海绵、SPC400和SPC700的表面光滑平整,但SPC500、SPC600的骨架开始发生断裂,表面开始出现大量细小分支,尤其SPC600的断裂分支较其他热解炭多,增加了SPC600的比表面积,有利于SPC600吸附性能的提高。固定前的海绵热解炭其“网络”结构明显,固定后大量微生物均匀地固定在海绵热解炭“网络”结构上,微生物的分泌物加强了其与海绵热解炭之间的黏合作用[20],形成了“生物膜”;而SPC600+游离菌株经3 d的降解后,只有少量的微生物在SPC600骨架上形成“菌落”。因此,海绵热解炭的分支“网络”结构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缓解了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带来的冲击[19]。
-
由图2可知:SPC600在3 510、3 440、1 615、1 235和510 cm−1等波数附近具有较强的吸收峰,其中3 510和3 440 cm−1附近的吸收峰归属于羟基(—OH)的伸缩振动[21],1 615 cm−1附近的吸收峰归属于羰基(C=O)的伸缩振动,1 235 cm−1附近的吸收峰归属于C—O的伸缩振动[22]。与其他热解温度的海绵热解炭相比,SPC600具有较多的含氧官能团,尤其羟基(—OH)可以提高热解炭的亲水性,有助于热解炭吸附亲水性微生物,进而提高微生物的附着率[23]。
-
为了进一步探究热解炭的表面原子组成和含量,对SPC600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图3)。结果表明:SPC600主要由C、O、N、Cl和Zn等元素组成(图3A)。图3B给出了SPC600的C1s图谱,线性拟合得到C的3个特征峰,在结合能为284.6、286.0和288.3 eV的C1s峰分别归属于C—C、C—O和C=O官能团[24],与FTIR表征结果(图2)一致。SPC600表面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且C—O官能团含量远高于C=O官能团含量,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所需要的碳源和附着位点[25]。
-
如图4A所示:随着废弃海绵的热解温度升高,SPCx对大豆油的吸附率大幅上升,从400 ℃的24.21%升至600 ℃的68.00%,但继续升高至700 ℃时,吸附率开始大幅下降至24.38%。聚氨酯海绵因本身具有一定的“网络”结构,其对油脂也具有一定吸附能力(35.33%)。根据上述表征结果,SPC600存在大量断裂分支,增加了其吸附的比表面积。在较高温度(700 ℃)下,海绵热解炭“网络”结构的收缩和碳结构的重新排列影响了其吸附效果[26]。另外,SPC600的表面官能团丰富且含氧基团较多(C—O),有利于疏水性油脂污染物的吸附,吸附量高达8 021.29 mg·g−1。
-
如图4B所示,随着模拟废水pH由酸到碱变化,SPC600对大豆油的吸附率先升高后降低。当pH为7时,SPC600对大豆油的吸附率最高(77.83%),此时吸附量达到8 093.07 mg·g−1。pH的影响可能与不同酸碱度下聚氨酯海绵热解炭表面基团的带电状态有关[22]:当溶液为酸性时,热解炭表面的大部分活性位点被H+所占据,不利于SPC600对油脂的吸附;当溶液为中性时,溶液中H+的数量减少,SPC600表面的活性吸附位点就会释放出来[22],有利于SPC600对油脂的吸附;当溶液为碱性时,SPC600表面的负电荷增加,静电力表现为排斥作用,导致吸附率降低[27]。
-
由图4C可知:随着模拟废水温度从20 ℃升至30 ℃,SPC600对大豆油的吸附率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低温条件下,大豆油的黏度较大,扩散系数小,不利于热解炭的吸附,当温度升至30 ℃时,SPC600对大豆油的吸附能力最佳(82.81%)。但当温度升高至35 ℃时,由于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28],使大豆油在SPC600表面的吸附变得不稳定,吸附率又开始降低。结果表明:在30 ℃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容量达到8 051.58 mg·g−1;同时30 ℃也是降解菌株适宜生长的温度,为固定化微生物降解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由图5可知:SPC600在240 min左右吸附达到平衡。通过吸附动力学拟合,由表1可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参数为0.981 1,高于准一级动力学方程(0.869 6),说明SPC600对大豆油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29]。经计算,SPC600的平衡吸附容量高达8 046.37 mg·g−1。由表2可知:与吸附性能较好的毛纤维等相比,SPC600吸附容量有一定的差距,但与常规吸附材料(生物质及其炭材料)相比, SPC600对大豆油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制备成本低。
Figure 5. Quasi-first-order and quasi-second-order kinetic curves of SPC600 adsorption of soybean oil
准一级动力方程 准二级动力方程 k1 qe1/(mg·g−1) R2 k2 qe2/(mg·g−1) R2 0.112 1 7 785.6 0.869 6 0.002 6 8 027.1 0.981 1 Table 1. Adsorption kinetics equation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SPC600
序号 吸附材料 吸附容量/
(mg·g−1)参考
文献序号 吸附材料 吸附容量/
(mg·g−1)参考
文献序号 吸附材料 吸附容量/
(mg·g−1)参考
文献1 壳聚糖 99.9 [30] 5 甘蔗渣 6 650.0 [33] 9 松木屑生物炭 1 960.0 [36] 2 不可溶膳食纤维 1 270.0 [31] 6 萝藦种毛纤维 81 520.0 [34] 10 水稻生物炭 10 880.0 [37] 3 新鲜粽叶 1 766.4 [32] 7 辣木种子活性炭 111.1 [35] 11 磁性活性炭 1 900.0 4 改性花生壳 166.7 [28] 8 豆荚活性炭 104.2 [35] 12 海绵热解炭 8 093.1 本研究 说明:松木屑生物炭和磁性活性炭吸附石油;水稻生物炭吸附石蜡油;其余均吸附植物油脂 Table 2. Comparison of oil adsorption capacity of different adsorption materials
-
利用 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SPC600在30 ℃下吸附效果最佳,其在大豆油质量浓度为0.5、1.0、2.0和3.0 g·L−1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达3 955.31、8 281.58、11 367.43和13 573.65 mg·g−1。2个模型的拟合参数(R2) (表3)通过模型拟合得出均在0.98以上,说明这2个模型能很好地反映SPC600对大豆油的吸附情况,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通过计算吉布斯自由能ΔG、吸附焓变ΔH、吸附熵变ΔS来确定吸附的热力学效应,结果表明:SPC600对大豆油的吸附在30 ℃时,ΔG值最大(13 595.89 kJ·mol−1),同时ΔH为负值(−13 196.31 kJ·mol−1),说明该吸附过程是放热的,ΔS为负值(−62.17 kJ·mol−1·K−1),说明在该吸附过程中熵减小。
温度/℃ Langmuir模型 Freundlich模型 qm/(mg·g−1) kL R2 n kF R2 20 15 495.40 0.004 9 0.998 4 3.46 5.48 0.984 9 30 17 374.08 0.004 5 0.991 5 3.38 5.46 0.986 6 40 14 085.93 0.006 2 0.989 6 3.93 5.82 0.990 7 Table 3. Adsorption isotherm equation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SPC600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酸碱度往往影响菌的生长活性,如溶液的电离程度[13]和细胞膜的运输[38],且对微生物的化学形态和固定化载体的表面活性位点[39]有明显影响。由图7A可知:固定化微生物对大豆油的降解率随pH的上升先增加后减小,在pH为7时降解率高达73.30%。当模拟废水为酸性时,其中的H+会争夺吸附材料上的吸附位点[13],从而间接影响固定化微生物对大豆油的降解能力。当模拟废水为碱性时,降解率下降,可能原因是SPC600的官能团发生去质子化,在表面形成带负电荷的活性点位,静电作用影响了固定化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能力[40]。
-
由图7B可知:模拟废水温度在20~30 ℃时,固定化微生物对大豆油的降解率先大幅上升,至30 ℃时最高(73.30%),之后迅速下降。这说明模拟废水的温度对SPC600固定化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影响较大。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模拟废水的温度影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从而降低微生物降解模拟废水中大豆油的能力。当温度较高(≥35 ℃)时,模拟废水中的溶解氧降低,从而降低了微生物的活性和氧化作用[38];当温度较低(≤25 ℃)时,降低了微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而降低微生物的降解率。因此,废水温度对固定化微生物影响较大,适宜的温度(近室温)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
由图8可知: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SPC600固定化菌株、游离菌株和游离菌株+SPC600对模拟废水、实际餐饮废水油脂的降解率均先呈现上升趋势:模拟废水开始降解速率较快(图8A),而实际餐饮废水开始降解速率缓慢(图8B),之后降解速率逐渐趋于平缓。这可能与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积累过多和废水中营养物质消耗有关[41]。值得注意的是,在降解初期(<2 d),游离菌株和游离菌株+SPC600的降解速率均高于SPC600固定化菌株,之后(>2 d) SPC600固定化菌株降解速率迅速上升远高于游离菌株和游离菌株+SPC600;游离菌株和游离菌株+SPC600的油脂降解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游离菌株+SPC600的降解率反而低于单一的游离菌株。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在投入废水初期,游离菌株分散,初期接触油脂的速度很快,而固定化菌株因菌体被固定,在初期处于未激活状态,使在较短时间内游离菌株的油脂降解率高于固定化菌株;后期菌株逐渐活化,固定化菌株与废水环境直接接触,利用废水中油脂作为碳源开始生长繁殖,降解率逐渐升高[42]。对于游离菌株与SPC600直接混合,由于SPC600在短时间内将大部分油脂吸附(图5),而不能与游离在废水中的菌株充分接触,随着时间推移只有部分游离菌株与SPC600结合(图1),开始降解吸附到SPC600上的油脂,因此,其降解率不及单一游离菌株。经计算对比,2 d后,对于模拟废水,固定化菌株对油脂的降解率达73.9%,比游离菌株平均高10.7%,比游离菌株+SPC600的高16.1%;对于实际废水,固定化菌株对油脂的降解率达67.6%,比游离菌株平均高11.0%,比游离菌株+SPC600的高14.4%。海绵热解炭固定化为降解菌株提供了良好的“居所”,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菌株的影响,延长微生物降解作用时间,进而提高油脂降解率。
Adsorption-degradation of oil in catering wastewater by the microorganism immobilized on sponge pyrolytic carbon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338
- Received Date: 2022-05-06
- Accepted Date: 2022-10-06
- Rev Recd Date: 2022-09-29
- Available Online: 2023-04-03
- Publish Date: 2023-04-20
-
Key words:
- sponge pyrolytic carbon /
- immobilized microorganisms /
- adsorption capacity /
- microbial degradation /
- oily wastewater
Abstract:
Citation: | MA Shuwen, LIU Xin, ZHOU Xiaoqin, FANG Xiaobo, ZHENG Huabao, MAO Haonan, YANG Yu, MENG Qishen, ZHANG Cheng. Adsorption-degradation of oil in catering wastewater by the microorganism immobilized on sponge pyrolytic carbon[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3, 40(2): 293-3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