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是体现植物群落特征的2个重要参数,对种群的生长、发育、资源利用等有重要的影响[1]。通过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过程以及种群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1−3]。不同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各不相同,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分布也有明显区别[4]。例如1个物种在小范围内可能呈集群分布的格局,但从大范围上看,这一物种有可能为随机分布或者均匀分布;又例如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可能在某种空间尺度内是正相关,但在另一种空间尺度内则可能是负关联或者是无关联[5−6]。点格局分析方法是RIPLEY[7]在1977年提出的,该方法在拟合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利用种群内物种的空间位置信息,分析任意尺度下(空间范围内)的种群分布格局或不同对象之间的关联性。该方法的检验能力比传统的分析方法强,已广泛应用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领域。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乌拉山[8]、华北关帝山[9]、东北长白山[10]、新疆天山[11]、北京东灵山[12]、山西灵空山[13]等地区的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紫楠Phoebe sheareri群落的天然分布区地理位置跨度大,包括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广西等6个省份(自治区)的16个县(区),地理区划属于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植被区划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14]。紫楠木材坚硬、耐腐;根、枝、叶可供医药或工用,经济价值甚高。叶大荫浓,外形端正且美观,适宜作为庭荫树、绿化树或者风景树,同时还有较好的防风、防火作用,可以作为防护林带使用。目前对紫楠在群落与种群数量以及空间分布等生态学上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紫楠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了紫楠种群的动态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以期为天目山地区紫楠种群的保护与森林管理提供依据。
-
2012年8月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常绿阔叶林,建立1块1 hm2 (100 m×100 m)动态监测研究样地。样地地理位置位于30°19′48.360″N,119°26′9.546″E,海拔为588.98 m。将样地的西南角作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自西向东为坐标系的横轴,由南向北为坐标系的纵轴,使用南方测绘NTS-300R全站仪将整个样地划分为25个20 m×20 m的小样方,于2018年6月对样地内胸径≥1.0 cm的每株木本植物进行定位测量,记录物种名称、胸径、高度、冠幅、枝下高、生长状况等特征。调查发现,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90种,共计2 282株,主要树种见表1。
物种 重要值 株数/株 比例/% 物种 重要值 株数/株 比例/% 紫楠 Phoebe sheareri 16.32 599 26.25 豹皮樟Litsea coreana 2.21 51 2.23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12.31 134 5.87 香桂 Cinnamomum subavenium 2.00 61 2.67 榧树 Torreya grandis 6.56 176 7.71 窄基红褐柃 Eurya rubiginosa 1.78 74 3.24 青钱柳 Cyclocarya paliurus 6.06 67 2.94 紫弹树 Celtis biondii 1.75 24 1.05 细叶青冈 Cyclobalanopsis gracilis 5.85 212 9.29 小叶青冈 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 1.55 40 1.75 毛柄连蕊茶 Camellia fraterna 4.96 226 9.90 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 1.23 5 0.22 糙叶树 Aphananthe aspera 3.51 63 2.76 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1.15 10 0.44 微毛柃 Eurya hebeclados 3.37 128 5.61 华桑 Morus cathayana 1.10 13 0.57 柳杉 Cryptomeria fortunei 3.32 11 0.48 天目木兰 Magnolia amoena 1.10 13 0.57 短尾柯 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 2.86 67 2.94 星毛稠李 Padus stellipila 1.05 11 0.48 Table 1. Important values of major species in the plot
-
以紫楠个体的胸径作为代表紫楠树龄的指标[15]。参照林木径级结构的划分标准,按胸径(DBH)定义为5个径级,即径级1、径级2、径级3、径级4、径级5。样地内紫楠种群结构特征见表2。
径级 胸径(DBH) 株数/株 平均胸径/cm 平均树高/m 平均冠幅(东西)/m 平均冠幅(南北)/m 1 1.0 cm≤DBH<2.5 cm 84 1.8 2.3 1.5 1.5 2 2.5 cm≤DBH<10.0 cm 329 5.9 5.5 2.8 2.7 3 10.0 cm≤DBH<20.0 cm 142 13.7 9.7 4.3 4.3 4 20.0 cm≤DBH<30.0 cm 27 24.1 12.4 6.0 5.7 5 DBH≥30.0 cm 17 38.4 16.1 6.2 6.5 Table 2.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 sheareri in the plot
-
存活曲线是以种群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把每个种群的死亡和存活情况绘成1条曲线,反映物种个体从幼体到老年所能存活的比率。一般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①DeeveyⅠ型。曲线凸型,表示该种群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存活率低,生命周期结束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②DeeveyⅡ型。曲线呈对角线型,表示该种群在整个生存周期中保持了稳定的死亡率;③DeeveyⅢ型。曲线凹型,表示该种群幼体死亡率较高[16]。
-
1977年RIPLEY[7]第1次使用统计学理论描述点格局分析法。1983年DIGGLE[17]将点格局分析归纳总结为函数K(t):
式(1)中:t表示空间尺度;
$\lambda $ 表示某一植物个体数在单位面积上的均值;K(t)表示从某一点起,距离t内的期望点数。DIGGLE[17]在实践中,提出了K(t)的估计值$\hat K(t)$ :式(2)中:A表示样地平面面积;n为总点数(某径级的植物立木个体数);
${u_{i,j}}$ 表示i、j 2个不同个体之间的直线距离,${u_{i,j}} {\text{≤} }t$ 时,$I({u_{i,j}})$ =1;${u_{i,j}} $ >t时,$I({u_{i,j}})$ =0;${W_{i,j}}$ 表示以某株植物$i$ 为圆心,${u_{i,j}}$ 为半径的圆在样地中的圆弧与整个圆周长的比例。在式(2)中引入${W_{i,j}}$ 来消除样地边界带来的影响。在随机分布情况下,
$\sqrt {\hat K(t)/{\text{π}} } $ 和$t$ 呈正比,故引入新的参数$H(t)$ :式(3)中:
$H(t)$ 表示点格局与空间尺度$t$ 的关系。在随机分布下,任何空间尺度t下的$H(t)$ 恒等于0;$H(t)$ >0表示植物种群在空间内集群分布;$H(t) $ <0表示植物种群在空间内均匀分布。在众多零假设模型中,本研究使用完全空间随机模型(CSR)对函数
$H(t)$ 的值进行检验。用蒙特卡洛方法可以拟合出一组随机分布的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坐标,以此计算在任意$t$ 下的$H(t)$ 。重新拟合一组坐标,可以得到一组新的$H(t)$ 值。拟合次数达到一定次数时,从多种$H(t)$ 中选出不同$t$ 下$H(t)$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将最大值和最小值连接成2条曲线,包迹线曲线所包含的区域即为随机分布的置信区间。若$H(t)$ 在包迹线内,则表明物种是随机分布的;若$H(t)$ 在包迹线外,则物种是明显偏离了随机分布。大量的实践表明,若要置信区间的可信度大于95%时,则至少需要拟合20次;若要大于99%,则至少需要拟合100次。 -
考虑不同径级的植物个体在
$t$ 内的数目,${\hat K_{p,q}}(t)$ 的计算原理与式(2)相似,为:式(4)中:
${\hat K_{p,q}}(t)$ 表示径级$p$ 和径级$q$ 之间的K(t)估计值($p$ =1,2,3,4,5;$q$ =1,2,3,4,5,且$p \ne q$ );${n_p}$ 表示径级$p$ 的植物个体数;${n_q}$ 表示径级$q$ 的植物个体数,如果下标为2, 3,则表示径级2与径级3之间的K(t)估计值,依次类推;其他参数的含义与式(2)相同。则${H_{p,q}}(t)$ 为:式(5)中:
${H_{p,q}}(t)$ 表示径级$p$ 与径级$q$ 之间的点格局与空间尺度$t$ 之间的关系,其他同理类推。本研究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检验不同径级之间的关联性。首先,分别拟合出2组随机分布的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坐标,植株数量与同一径级所包含的植株数量相同;其次,通过式(4)和式(5)计算任意t下的
${H_{p,q}}(t)$ ;然后,再次拟合出2组坐标,重复计算任意t下的${H_{p,q}}(t)$ ,共拟合20次;最后,从20条曲线中选取不同尺度t下的最大值(最小值),连接全部最大值(最小值),得到上(下)包迹线。假设2个径级之间的曲线大于上包迹线,则为显著正关联;小于上包迹线,则无显著关联。假设2个径级之间的曲线小于下包迹线,则为显著负关联;大于下包迹线,则无显著关联。由大量的实践经验可知: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拟合20次的置信区间可信度大于95%。
Age structure and spatial point pattern of Phoebe sheareri population in Mount Tianmu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31
- Received Date: 2019-10-27
- Rev Recd Date: 2020-03-30
- Available Online: 2020-07-14
- Publish Date: 2020-12-20
-
Key words:
- forest ecology /
- Phoebe sheareri /
- point pattern analysis /
- age structure /
-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
- spatial association
Abstract:
Citation: | FAN Yi, LOU Yikai, KU Weipeng, DAI Qilin, WANG Zhengyi, ZHAO Mingshui, YU Shuquan. Age structure and spatial point pattern of Phoebe sheareri population in Mount Tianmu[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0, 37(6): 1027-10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31 |